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

  必修三的地理是高中地理新知識的收尾階段,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課堂資料。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分析雨林的環境效應和生物基因庫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瞭解雨林開發的背景和原因。

  4.討論雨林開發與保護的措施和問題。

  5.認識森林保護的重要性,樹立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意識,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教學重點:

  1.雨林的環境效應和生物基因庫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討論雨林開發與保護的措施和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圖示分析法、啟發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現狀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

  ⑵被譽為“大自然的總排程室”

  ∵森林有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種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作用。此外,還具淨化空氣、美化環境、吸菸除塵、防風固沙等方面的環保功效。

  2.世界森林現狀

  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約38.6億公頃,森林覆蓋率僅為30%。

  ⑵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佈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圖2.17***。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

  思考

  為什麼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佈在低緯和中高緯地區?為什麼中緯度地區森林分佈較少?

  點撥:關於森林分佈的地區差別問題。我們要用歷史的觀點去看。在人類歷史之前,森林的分佈主要制約於地形、氣候與水文狀況,除了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及高寒地區可能出現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陸地的大部分面積皆為各類森林所佈滿。可是自從有了人類,情況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發展,他們對森林的破壞日益加大,特別是在中緯度的平坦、溼潤半溼潤地區,人口密佈,森林受到的破壞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變成了無林區。

  ⑶森林急劇減少現狀及危害

  ①現狀:

  a世界森林面積減少的趨勢仍在繼續,特別是大片熱帶原始林正在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b作為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儲存比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亞馬孫熱帶雨林***其中60%分佈在巴西境內***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巴西政府對亞馬孫地區大規模開發計劃的實施,這片雨林受到破壞。

  ②危害:導致全球氣候失凋、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這些都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

  活動

  1.一些沿海低地國家十分關心全球木材生產的年產量報表、並把他們未來的命運與熱帶叢林的木材公司聯絡在一起,你認為他們的擔心有道理嗎?

  點撥:引導同學分析森林減少與溫室效應之間的關係。

  2.找出下列地理事實的內在聯絡,並試繪一幅聯絡框圖加以說明。

  淹沒沿海低地 兩極冰川融化 森林面積減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氣候變暖 大氣CO2含量增加

  點撥:森林面積減少→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同學也可以繪成不同的框圖形式。

  3.分析說明產生上述問題的關鍵環節,並對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你的看法。

  點撥:關鍵環節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積減小。

  二、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1.分佈

  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緯15°一25°。

  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是熱帶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佈區。

  思考

  熱帶雨林為什麼又稱赤道雨林?其分佈有什麼特點?

  點撥:主要分佈在赤道南北兩側。像若干塊翡翠串成的“綠色腰帶”環繞地球。

  2.作用:——調節全球氣候,維護全球生態平衡

  ⑴熱帶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也是生產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寶庫。

  ⑵亞馬孫河流域集中分佈著地球上大約一半的熱帶森林,其全球生態環境效應尤為顯著。

  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⑶促進全球水迴圈、調節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思考

  1.雨林對當地的水迴圈有什麼影響?

  點撥:為當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來源,是當地水迴圈的重要環節。

  2.如果亞馬孫雨林被毀,當地氣候和全球氣候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麼?

  點撥:可從“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亞馬孫雨林被毀造成的危害?

  點撥:由於不合理的開發,使得雨林不斷消減,導致雨林物種滅絕的速率加快。許多將來對人類可能具有重要價值的物種,在還沒有被人類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滅絕,有些物種甚至還未被發現就已永遠消失了。這不能不說是人類財富的巨大損失。

  閱讀

  通過這個材料,使學生了解如下問題:

  1.人類的健康與幸福直接依賴於生物的多樣性。雨林生物基因庫是人類藥品原料的重 要來源和醫學研究的寶庫。

  2.亞馬孫雨林對於人類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全球環境來說,其影響可謂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亞馬孫雨林不僅屬於當地國家,也為全人類所共有。而保護好亞馬孫熱帶雨林,則是當地對於全人類所作的最大貢獻。

  3.亞馬孫地區人規模開發計劃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擔憂,尤其是來自發達國家的指責。

  思考

  1.閱讀上圖,有關雨林開發與保護的爭論,其實質是什麼?

  點撥:爭論的實質:謀求目前利益與保護全球生態的責任的關係。

  2.對這些爭論你有什么看法?有沒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點撥:可以發散討論。

  三、雨林生態的脆弱性

  1.熱帶雨林系統的優勢:

  光合作用強烈、生物迴圈旺盛、生物生長迅速,群落生產力高

  ***∵亞馬孫流域全年高溫多雨,由於充足的熱量、豐沛的水分和連續不間斷的生長季節,從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喬木為主的雨林群落。***

  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過程分析

  在強大的生命活動推動下,雨林生態系統的生物迴圈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長的同時形成枯枝落葉,這些生物殘體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釋放的養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繼續維持植物的快速生長。由於有機質分解和養分再迴圈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積累和補充養分,再加上長期高溫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貧瘠。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所以地上植被成為雨林系統中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而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類破壞的部分。

  人類通過焚燒和砍伐活動可將大片濃密的原始雨林頃刻化為烏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毀,養分遭受強烈淋洗而很快喪失,使地表植物很難恢復,整個生態系統就會陷於崩潰。

  思考

  1.有人說熱帶雨林是“長著森林的綠色 沙漠”,這是為什麼?

  點撥:從熱帶雨林的環境的脆弱性方面回答。

  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表現在哪裡?為什么?

  點撥:熱帶雨林中的生物迴圈及其旺盛,以至有機質和養分再迴圈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養分幾乎全部集中在植物體內,而土壤中的養分卻很少。土壤中養分有兩個來源,一為岩石風化釋放養分,另為枯枝落葉釋出的養分,但枯枝落葉釋出的養分很少迴歸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強烈的地表徑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較貧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毀,地表養分被水一衝,整塊土地的肥力就會急劇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難恢復。這就是其脆弱性的關鍵所在。

  活動

  遷移農業是熱帶雨林中土著居民的傳統耕作方式。根據下面提供的資料,分析說明遷移農業對熱帶雨林的影響。

  ***1***讀圖2.22,說說遷移農業的過程。同一塊土地被再次利用的週期大約需要多少年?

  點撥:至少15年。

  ***2***閱讀圖2.23,解釋遷移農業從A—B—C—D土壤肥力的變化及其原因。

  點撥:A表示原始森林情況土壤肥力狀況;B因為森林焚燒土壤肥力增加;C經過幾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點;D棄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結合圖2.24,評價遷移農業的休耕期長短對熱帶雨林產生的不同影響。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遷移的空間減少,遷移捉業的頻率和規模越來越大,又會對熱帶雨林產生怎樣的影響?

  點撥:通過兩組圖表的對比,說明遷移農業休耕期的長短***以15年為界限***,對雨林恢復的影響後果是不同的,特別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相對土地面積減少,耕作的頻率將隨之加大,這必將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板書設計

  2.2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現狀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

  ⑵被譽為“大自然的總排程室”

  2.世界森林現狀

  二、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1.分佈

  2.作用:——調節全球氣候,維護全球生態平衡

  三、雨林生態的脆弱性

  1.熱帶雨林系統的優勢:

  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過程分析

  第二課時

  四、亞馬孫開發計劃及其影響

  1.全球熱帶雨林被毀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人類的開發

  ⑵亞馬孫地區,破壞雨林的人類活動:

  ①過度的遷移農業,以獲得更多的糧食

  ②採礦、修路、城鎮建設:為不斷增長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業機會

  ③商業性伐木:木材出口換取外匯,以償還債務

  ④開闢大型農牧場:以轉讓土地,出口肉牛和熱帶經濟作物獲取經濟收益。

  ⑶開發的背景:

  ①當地發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長和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第一位***

  ②發達國家的無度需求及跨國投資手段***也很重要***

  2.亞馬孫地區開發過程

  ⑴從歷史因素看,對雨林系統造成的影響不大。

  本區開發較晚。周圍國家都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水平落後,人口、城市、工業等主要集中在狹窄的大西洋沿岸地帶。亞馬孫地區則因叢林阻隔和溼熱環境的影響,一直未被開發。當地印第安人以漁獵、採集和傳統的遷移農業為生。且因人口很少,對自然索取不多。

  ⑵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影響逐漸加大。

  隨著人口急增,土地需求膨脹,巴西政府大規模建造公路,加快對西部疆土開發;實行人口均衡的發展政策,把首都從沿誨遷往內陸高原。

  3.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

  ⑴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

  從大西洋沿岸橫跨亞馬孫地區,延伸到祕魯邊境。全長達5 500多千米***包括支線總長超過20 000千米***。

  隨著公路鋪設,大量東部移民進入雨林區,大規模的農場和牧牛場隨之出現,伐木公司的運輸更為方便,沿線還新建了城鎮居民點,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紙廠、鍊鋁廠等。

  思考

  評價修建雨林公路的利與弊。你認為雨林公路該不該修?

  點撥:對於修建雨林的評價,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辨證地看問題。從“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區居民的增加、開發公司蜂擁而至,響應的工廠也乘虛而入,雨林的受損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會加速雨林的毀滅,導致全球生態環境的破壞;若從“利”的方面看,它是人類走向文明的標誌,當地的經濟建設將會隨之突飛猛進,巴西國內的經濟壓力將會得到緩解。至於公路該不該修的問題,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認識到修與不修路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⑵移民亞馬孫平原

  亞馬孫地區地廣人稀,而與雨林區相鄰的巴西東北地區卻集中了全國1/4的人口,這裡也是全國最為乾旱和貧困的地區,而且因為貧民集中,帶來了諸多的社會問題。受“無人之地給予無地之人”的政策驅動,數以百萬計的東北部難民遷移到亞馬孫地區。

  讀圖說明從圖2.28中可以看到,地處巴西西部的郎多尼亞地區,自1970年至1988年的18年間,人口由10萬增長到100萬,毀林面積也由不足10萬平方千米增長到180多萬平方千米,佔雨林總面積的7.5%。進而讓學生分析人口增長與雨林砍伐的關係。

  ⑶藉助外資、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①一些發達國家出於自身的生態利益考慮,堅持保護本國的森林資源,卻提供鉅額投資來開發亞馬孫等地區的雨林。幾十年來,雨林優質硬木的消費需求,主要來自發達國家。

  ②跨國企業在亞馬孫雨林毀林燒荒、開闢大型肉牛牧場的做法—度盛行。

  所產的牛肉主要銷往北美和歐洲。這些牧場的規模達數萬公頃,經營3~5年以後終因地力下降而被廢棄。這些大塊土地被廢棄,便很難再恢復森林植被,其後果是災難性的。

  活動

  討論交流:如果你是下列人士,你將作何種選擇?

  本活動應充分讓學生展開討論,或可進行角色扮演,或採取辯論賽的形式展開

  五、雨林的前途——開發還是保護

  1.目前,全球的熱帶雨林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減少。

  2.亞馬孫這片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前景也同樣不容樂觀。

  雖然有跡象表明,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毀林速度有減緩的趨勢,但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1990~2000年南美洲共損失熱帶雨林面積32萬多平方千米。在過去的30年間,巴西境內約15%的雨林被毀,面積相當一個法國。

  3.開發與保護?

  ⑴三種方案

  ①從全球利益和長遠利益考慮,對熱帶雨林必須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

  ②從當地人爭取短期內提高生活水平來看,開發雨林又是他們最為方便的收入來源。

  ③最佳方案:

  在開發的同時又能保護雨林環境不被破壞,在保護雨林的同時又能促進當地經濟的不斷髮展。而在當前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首先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思考

  1.雨林的前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點撥:受開發和保護的措施影響

  2.你對雨林的前途持何神態度?為什麼?

  點撥:本題是開放的,可以展開討論。

  ⑵保護亞馬孫雨林

  ①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以後,亞馬孫地區諸國確立了以可持續發展為優先目標,制訂並實施了—系列保護亞馬孫雨林的計劃和措施。

  具體措施: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設立國際基金,使當地從管理和保護中獲益;加強雨林管理和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鼓勵保護性的開發方式,如雨林觀光、生態旅遊等;森林選擇性採伐與更新造林相結合;加強雨林緩衝區的建設,減少移民和農耕進入雨林區的機會

  ②不僅是當地國家和人民的義務,而且整個國際社會都應對此負責,尤其是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的責任。

  閱讀

  通過這個材料,使學生了解如下問題:

  西雙版納的雨林生態農業是人們運用光在林中垂直衰減的原理,模擬雨林結構,建立起多層次的人工經濟林,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充分利用光照,達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經濟效果。對於巴西等地來說,具有借鑑意義。

  活動

  活動建議:亞馬孫雨林的開發和保護,一直作為一個兩難問題困擾著決策者們。這三個議題的提出,為決策者們提供了思考的途徑,其實這也是國際社會的呼聲。活動中,可以讓同學們任意選一個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評述、整理、發揮,然後進行交流,達成共識。或以板報的形式進行。

  板書設計

  2.2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四、亞馬孫開發計劃及其影響

  1.全球熱帶雨林被毀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人類的開發

  ⑵亞馬孫地區,破壞雨林的人類活動:

  ⑶開發的背景:

  2.亞馬孫地區開發過程

  ⑴從歷史因素看,對雨林影響不大。

  ⑵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影響逐漸加大

  3.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

  ⑴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

  ⑵移民亞馬孫平原

  ⑶藉助外資、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五、雨林的前途——開發還是保護

  1.目前,全球的熱帶雨林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減少。

  2.亞馬孫這片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前景也同樣不容樂觀。

  3.開發與保護?

  ⑴三種方案

  ①從全球利益和長遠利益考慮

  ②從當地人爭取短期內提高生活水平來看

  ③最佳方案:

  ⑵保護亞馬孫雨林

  具體措施:

  :能源資源的開發

  第三章第一節“能源資源的開發”教學設計

  一、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對標準的把握須注意如下幾點:1.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山西煤炭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放置於世界和中國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這樣可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2.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比山西省在改革開放初期同現在在能源開發上存在什麼不同?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來探討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可持續發地理展的關係,煤炭在我國乃至世界的能源結構中都佔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資源,能源開發和資源保護是一對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設既面臨機遇,又充滿了挑戰;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學中,主要關注於煤在使用過程中***如燃燒煤發電、取暖、做飯***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本節內容更多的涉及到開採過程,所以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建更顯得重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能從資源狀況、市場和交通條件三方面記憶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的優越條件;⑵能理解我國為何要加強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設;

  ⑶能瞭解能源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對環境的影響,理解保護環境所採取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教師演示引導下,通過讀圖、比較、推理、討論辯論等學習活動,去學習知識達成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態度,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方法,特別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學重點

  1.理解山西煤炭資源的優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綜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環境保護的迫切性。

  五、教法

  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用講授法結合討論法進行教學,加強師生雙邊活動。

  六、學法

  新課程標準特別突出學生的活動,包括課堂活動和課外的探究活動。應當看到,本節內容時事性、現實性都比較強,比如山西省是我國的能源大省,但為何不是工業大省,更不是經濟強省,問題何在?教材對此語焉不詳,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討論甚至是辯論,教師不要求給出現成的答案,其實本來也就沒有現成的答案。還有山西煤炭開發礦難屢屢發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結”黑幕,更是當前媒體關注的焦點,在課堂上都可以開展討論。

  七、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2.網上下載的有關山西煤炭開發的新聞資料。

  八、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用2課時

  第一課時 資源開發條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設

  ***匯入***教師:大家還記得前一段時間廣東鬧“油荒”的經歷嗎?***記得***教師提醒同學們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煤炭雖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但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國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直接影響到山西省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

  [展示課件]一、資源開發條件

  1. 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

  2. ***在這裡要多引用一些具體數字來說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2700億噸,按2002年生產規模4.8億噸計算,可開採560年。① 分佈廣② 煤種全③ 質量優④ 開採易

  3. ***在指導學生閱讀圖3.1的時候,教師可以用中國煤炭資源分佈圖與之參照,這樣更能反映山西煤炭資源分佈的特點***

  2.市場廣闊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2002年的消費量接近15億噸標準煤,而生產量約14億噸標準煤。***對於圖3.2,可以指導學生對比和分析,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這種能源結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改變,這些都為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並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我國今後能源戰略的發展方向。***

  3.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教師:說到能源結構,我覺得在這裡同學們應當好好思考一下我國的能源現狀,我國每年有近1億噸標準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費大量外匯去購買石油,大家認真閱讀一下教材47-48頁的“我國能源供求面臨的五大挑戰”,你覺得哪一點對你的觸動最大?***課堂分組展開討論,然後學生髮言***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分別作點評。要特別注意,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市場上,要保障能源尤其是保障石油的可靠穩定的供應是相當困難的***這就是為何廣東會鬧“油荒”的原因***,因此,必須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能源發展道路。

  二、能源基地建設

  為了充分發揮山西省的煤炭資源優勢,從1982年起,國家加快了建設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1.擴大煤炭開採量

  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

  ***指導學生在圖中找出主要的鐵路運輸線:大秦線、神黃線、焦-兗-日線***

  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實施教材49頁活動題,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我們來討論一下,對於山西省來說,究竟是輸煤好還是輸電好?

  ***在討論的時候,要提醒學生注意:教材的資料從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給出了正反兩方面的說明或資料,不能簡單地肯定一種和否定另一種,正因為它們各有利弊,這兩種方式一直是並存的。***

  學生閱讀教材50頁資料,有條件的播放有關“西氣東輸”和“西電東輸”的影視片。

  [課堂小結]

  [學生形成性練習]

  1.下列能源中,屬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風能 B.生物能 C.天然氣 D.太陽能

  2.沒有從山西經過的鐵路線是*** ***

  A.京包線 B.包蘭線 C.太焦線 D.同蒲線

  3.山西省煤炭資源的特點是*** ***

  A.煤種齊全,以褐煤為主

  B.大同煤礦是優質主焦煤基地

  C.煤田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適於露天開採

  D.分佈範圍廣,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佈

  答案:1.C 2.C 3.B

  第二課時

  ***引入***教師:“正如我們上節課討論的那樣,山西省的煤炭既有直接向外省運出的,也有建設坑口電站向外輸電的,所以對煤炭是綜合利用的,在開發利用的時候,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必須重視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引出本節課***[展示課件]

  三、能源的綜合利用 教師: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的產業結構十分單一,從“六五”時期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結合本區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圍繞能源開發,主要構建了三條產業鏈,請同學們讀圖3.7。

  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使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可以看出,採掘業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間有所上升,但在1995~2000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業始終在增加,且有越來越快的趨勢。加工工業1985~1995年間比重下降,到2000年幾乎停滯不前。這說明山西省雖然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但還是限於初級加工階段,工業發展水平還不高。山西省只是一個能源大省,並不是一個工業大省,更不是經濟強省,山西省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參考資料***《急需調整產業結構的山西經濟》***山西日報1999年11月25日***

  山西能源的綜合利用是一個正在發展完善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境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例如屢屢發生的礦難,以及背後隱藏的“官煤勾結”問題,這些都是目前各種媒體關注的焦點,相關的新聞報道,教師在課前應該專門蒐集一些,或者讓有條件上網的學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

  四、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

  以技術創新為先導,建立一個多品種、多層次的清潔能源體系,減少環境汙染。

  2.調整產業結構

  一方面,對原有的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其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業,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

  3.“三廢”的治理

  其中,工業廢水的回收利用,在山西省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山西本身就缺水,在採煤和使用煤的過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水,大量引用黃河水,又不可避免的造成黃河下游缺水更加嚴重。

  學生閱讀54頁“山西安太堡煤礦生態環境建設”,有條件的播放有關影視片。

  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辯論。

  教材中列舉的只是山西省目前已經摸索出來的部分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探討,其他地區還有哪些成功做法可以在這裡實施。

  [教師小結]

  [學生形成性練習]

  讀山西省工業增加值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經濟的核心是*** ***

  A.原料工業 B.加工工業 C.採煤業 D.冶金業

  2.圍繞能源開發,山西省構建的產業鏈是*** ***

  ①煤-電-鋁②煤-焦-化③煤-氣-液④煤-鐵-鋼⑤煤-電-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加工工業一直呈下降趨勢

  B.原料工業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採掘業逐漸取代加工工業佔到主導地位

  D.冶金、化學、建材等部門屬於加工工業

  4.雖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它卻尚未成為經濟強省。為改變這種狀況,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急需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為此,正在建設引黃入晉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2***山西省產生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是*** ***

  A.露天開採  B.礦區道路的鋪設  C.井礦巷道的建設  D.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

  ***3***你認為應怎樣調整經濟結構,變能源大省為經濟強省?

  答案:1.C2.C3.B4.***1***萬家寨***2***D***3***①推動能源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轉變關鍵就是要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協調三大產業的發展;②適當壓縮原煤的生產規模和數量,推動煤炭生產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轉化,提高經濟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經濟發展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高的軌道上來,加快經濟的發展。

  [課後反思]

  教學預測和教學反饋

  1.教學預測: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煤炭資源的開發有一定的瞭解,並且知道環境保護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科學的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2.教學反饋:基本達到預測的效果,根據板書歸納內容,強調其他自然資源和煤炭資源利用相似,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分析學習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能源開發中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

  3.課後反思:學生對本節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課堂討論也積極熱烈,有些學生甚至爭辯得相當激烈,教學效果比較好。但是,也有很多遺憾和不足,一個是明顯感到課時緊;第二個是班級人數多,不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第三個是當涉及到一些敏感問題,如“礦難頻發”,“官煤勾結”等,個別學生的觀點有些過激,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的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路。

  :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觀察地圖,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並總結歸納出流域的基本特點:特殊性和整體性

  2.結合地圖和地理圖表,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3.通過了解田納西河流域不同時期的開發措施和後果,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教學重點:

  1.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2.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教學難點: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啟發講述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流域

  1.幾個基本概念

  ⑴幹流、支流***一、二級支流***、分水嶺、流域

  ⑵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每個流域的特徵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適宜人類生存,先形成了人類文明。人類文明大多發源於大河流域,如尼羅河文明、兩河文明、黃河——長江文明、印度河——恆河文明。

  ②整體性

  流域是一種特殊型別的區域,它的各組成部分之間聯絡非常密切,構成一個整體。

  對河流進行開發利用,除要考慮河流的特殊性外,更要考慮流域的整體性特徵,進行綜合開發。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堪稱這方面的成功範例。

  二、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決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一個河流流域的開發利用,與其本身的自然環境有關,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就適宜發展農業;而科羅拉多河,河道狹窄、落差大,就適宜開發水利資源,對於田納西河來說,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環境,是避免盲目開發的首要條件。

  1.田納西河流域的基本情況

  田納西河位於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圖3.15***。

  山地是河流的發源地,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量和水質,因此應保護好它的植被生態;河流是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過程中要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河谷平原是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因此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

  2.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較大

  利: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

  弊:使得陸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運對溝通上、下游地區之間的聯絡,作用十分突出。

  ⑵氣候

  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溼潤。降水豐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

  思考

  1.田納西河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根據流域的氣候特徵,田納西河水量季節變化有什麼特點?

  點撥: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

  2.從農業發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長期,需水量較大,而冬季需量較少。田納西河流域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發展有什麼影響?如何利用田納西河的資源發展農業?

  點撥: 第一問從灌溉不足、資源浪費、農業減產等方面思考;第二問從修建水庫等方式進行調整季節分配等方面考慮。

  ⑶水系

  優點: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並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圖3.17***。

  缺點:①由於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較大。②水量很不穩定。

  ⑷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銅、磷、鋅、雲母等。

  思考

  田納西河水量的變化對航運會有什麼影響?怎樣才能改善田納西河的航運條件?

  點撥: 在徑流量小的季節影響航運的順利進行。第二問從修建水庫和大壩等方面進行調整河流的徑流量。

  三、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

  18世紀下半葉:農業較為發達,盛產棉花、馬鈴薯和蔬菜。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大,整個流域環境較好。

  19世紀後期,流域內人口激增,開始對對其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1.土地退化

  田納西河流域是美國的老棉花帶。棉花是一種對地力消耗較大的作物,長期高強度地種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致使老棉花帶衰落。

  2.植被破壞

  為了擴大耕地面積和獲取鍊銅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礦山開採也破壞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

  3.環境汙染

  鍊銅企業大量排放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酸雨汙染了土壤和水體,使許多生物消失絕跡。

  活動

  墨累——達令河流域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以亞熱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為主,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農業需要灌溉。在20世紀20~70年代,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1.隨著農業的發展,灌溉不斷增加。根據圖3.18,總結灌溉對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點撥:圖3.18給我們的資訊是:生態系統是個整體,其組成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其中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必定會引起其他諸多因素的改變。不考慮生態系統的這種關係,任意對自然環境加以改變,最終可能會給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本圖中,農業需要灌溉,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灌溉引起了自然界一系列因素的變化,最終造成了人類生存構成威脅的種種災難:牲畜質量下降、魚類減少、土地鹽鹼化。其實,這幅關係圖還遠未把許多影響表示出來。比如,溼地的減少,會造成鳥類減少;鳥類減少,會造成蟲災增多;人類如使用殺蟲劑則又會加劇環境的汙染……

  2.圖3.19為墨累——達令河流域水庫和灌溉區的分佈圖,從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區截取了大量河流徑流。這樣做的結果是使下游水量明顯減少,生態環境惡化。在極乾旱時,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影響河流的利用。我們從墨累一達令河流域開發過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訓?

  點撥:從圖中可以分析出:由於降水量多的東部和東南部水庫眾多,攔截了大量河水;該區分佈的大片灌溉區消耗掉了支流的大部分徑流。這樣,匯入幹流的流量大量減少;加上部分幹流流經乾旱的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區,又消耗掉部分河水;而下游地區屬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上游來水減少,必定導致河水水位下降,生態環境惡化。極度乾旱時,就會出現海水倒灌現象。

  從墨累—達令河流域開發的情況來看,主要是對水資源的數量掌握不清。導致引用過多的河水灌溉,使下游生態環境惡化,甚至發生海水倒灌現象。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河流的綜合開發

  ——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一、流域

  1.幾個基本概念

  ⑴幹流、支流***一、二級支流***、分水嶺、流域

  ⑵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②整體性

  二、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決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1.田納西河流域的基本情況

  2.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較大

  ⑵氣候 :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溼潤。

  ⑶水系 :優點: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

  缺點:①由於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較大。②水量很不穩定。

  ⑷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

  三、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

  1.土地退化

  2.植被破壞

  3.環境汙染

  第二課時

  四、流域的綜合開發

  1.流域的開發的核心

  河流的利用與治理,即結合流域的具體特徵,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

  2.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簡稱TVA***

  ⑴針對早期開發所帶來的問題,負責田納西河流域的統一開發和管理的機構。

  ⑵TVA將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並結合資源條件對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同時對流域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圖3.20***。

  ⑶1933年以後,TVA在田納西河的幹、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壩,在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遊、土地利用等方面實現了統一開發和管理。

  3.田納西河的幹、支流上修建水壩的作用

  ⑴防洪

  在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庫容的水庫35座,形成了統一有效的水庫防洪排程系統,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1933年以後,全流域再未發生洪災,平均每年防洪減災效益約2億美元。

  思考

  結合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徵,分析修建大壩有何作用?

  點撥: 由於河流水量很不穩定,導致徑流量小的季節無法通航,而修建大壩以後可以調節水流,增加徑流量小的季節的水量,利於通航。

  ⑵航運

  水壩修建後,河流水位保持平穩,諾克斯維爾以下均可通航。目前,田納西河經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相通,通過水運可達美國22個州。每年田納西河水運的通航效益比陸路節省約4億美元***圖3.23***。

  ⑶發電

  建成了30座水電站,同時大規模發展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廉價而可靠的電力供應,促進了流域內鍊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在田納西河兩岸形成一條“工業走廊”。

  閱讀

  通過材料的閱讀了解抽水蓄能水電站的工作原理。

  ⑷提高水質

  提高水質而採取的措施:如汙染防治、水源涵養林保護和庫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等等。

  ⑸旅遊

  建立了一大批公園、野生動物管理區、風景區、宿營地和俱樂部,以及規模巨集大的教育中心。目前,該流域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旅遊業收入成為流域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⑹土地利用

  ①留出大面積土地用於生態恢復,建立自然保護區

  ②調整農業、林業和牧業結構,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牧,提高了森林覆蓋率和草原面積

  ③採取措施穩固河、湖岸線,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④對採礦區的土地生態進行恢復和治理。

  通過綜合開發與整治,田納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災,農林牧漁業、工業和旅遊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20世紀—80年代,田納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閱讀

  說明:伏爾加河的案例可以作為另一種流域開發利用的模式,進行對照分析。伏爾加河主要流經平原地區,航運條件很好,但平原地區難以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導致水量難以得到調節,水旱災害頻發。

  伏爾加河的綜合利用。

  1.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歐洲第一大河,位於俄羅斯境內,多流經平原地區,干支流通航里程達3 260千米,通航期200多天。流域內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鉀、磷等礦產,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農業發達。

  2.流域的綜合開發

  主要以修築大型水利樞紐、進行梯級開發為重點,通過開通運河、清理水道、建設河港等工程措施,溝通了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裡海,實現了“五海通航”。

  通過對全水系進行綜合開發治理,實現了發電、航運、灌溉、供水、漁業和旅遊等綜合經濟效益,帶動了全流域國民經濟的綜合發展。

  3.綜合開發存在的問題。

  ⑴水利工程沒有修建過魚道,影響魚群洄游產卵;

  ⑵下游沒有修建大型水庫,水量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水旱災害頻繁發生;

  ⑶沿岸汙染源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汙染嚴重。

  活動

  目前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主要包括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遊、土地利用六個方面。在開發過程中,只有建立和保持這六個方面的合理關係,才能保持流域的生態平衡,實現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協調***圖3.28***。

  1.根據圖3.29,說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會導致其他五個方面的哪些變化。

  點撥:根據圖3.28和圖3.29,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要增加開墾荒地、發展畜牧業、增加旅遊設施,為造紙廠採集更多的原料……。這些措施,有可能會使

  ***1***旅遊在更短期內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但從長期分析會導致旅遊業萎縮;

  ***2***由於農畜業用地的增加,會增加農藥、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的使用量,從而導致水質下降;

  ***3***由於農牧業加強,用水量也有所增加,對枯水期的發電用水會有減少;

  ***4***由於與***3***同樣的理由,枯水期水位下降,航運條件變差;

  ***5***由於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會加重水土流失現象,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小氣候惡化、洪澇災害增多,加重防洪負擔。

  2.在土地利用之外,另選一個方面,分析受它變化***提高或降低***的影響,其他五個方面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將你的研究成果用圖表示出來。

  點撥:如果我們選擇河水水質下降,由此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產生以下變化:

  ***1***河水水質變壞會影響到土地的利用。比如水果、蔬菜、糧食、花卉的種植和畜牧業等,凡是用河水灌溉或引用的,都將受到影響。

  ***2***河水水質下降,將會使旅遊人數減少。

  ***3***如果水質變差是由於“富營養化”的話,會引起水生植物滋生,繁生的水生植物順流而下就可能堵塞水輪機,影響發電。甚至使溢洪道排洪不暢而影響防洪效果。

  ***4***短期內不會對航運帶來麻煩,但旅遊人數減少,也會影響航運的經濟效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河流的綜合開發

  ——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四、流域的綜合開發

  1.流域的開發的核心:河流的利用與治理

  2.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簡稱TVA***

  3.田納西河的幹、支流上修建水壩的作用

  ⑴防洪 :形成了統一有效的水庫防洪排程系統⑵航運 ⑶發電 :水電、火電、核電

  ⑷提高水質:如汙染防治、水源涵養林保護和庫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等 ⑸旅遊

  ⑹土地利用①建立自然保護區②提高森林覆蓋率和草原面積

  ③有效控制水土流失④對採礦區的土地生態進行恢復和治理。

  五、伏爾加河流域的綜合開發

  1.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2.流域的綜合開發

  3.綜合開發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