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教材分析

  應對教科書和課程標準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要素進行比較分析,弄清楚其含義和特點;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一、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的兩大轉變

  1、觀念的轉變:立足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觀念由“學科本位”、“知識中心”轉變為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2、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主體”轉變為“學生主體”。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情境。

  二、教材內容

  1、始終圍繞人地和諧這條主線。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關注全球問題,關注發展問題,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促進人地協調與和諧發展是地理課程的迫切任務。每一章節內容都有突出發展性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觀點

  2、從知識體系看:從地球環境到人文環境,從自然地理到社會環境

  教材內容分五大板塊:地球和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主要以全球、世界為出發點,講述的是整個地球、整個世界的地理知識。既表現地球環境的整體性,也不失地理學科區域性的特點。

  3、從現代教學體系看:體現了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緊密結合

  教材安排了很多的課堂活動和課外探究活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積極性。一個個設計巧妙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探究知識的熱情,教材可讀性強

  4、從教材結構看:分為正文、閱讀、活動、圖片四大部分

  正文主要敘述地理知識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佈,是教材的主要內容。閱讀是教材的意義個組成部分,主要對一些地理事物進行專題性較詳細的介紹。活動部分的內容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圖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內容,也是學好地理的關鍵

  三、教學建議

  1、用活教材,整合教材中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教學

  基於新課程改革中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新教材在編寫上正文內容少,圖片、活動多。編者的目的是讓學生多參與,多探究,主動學習。但這樣的教材使老師操作難度大。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是否補充書本外的知識。很多知識書本沒涉及但考試中常出現,比如:寒帶的極晝極夜,熱帶的太陽直射現象;氣候型別的特點及分佈。不補充內容問題難講清楚,補充內容課時不足。

  2、如何處理教材中“活動”、“圖片”、“案例”,不講解,學生認為教學任務沒完成,講解,耗時長效果不一定好。

  面對這種情況,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不同版本的教材,對比新課標,瞭解新教材參考不同版本教材。明白不同版本教材的共性與差異,不侷限於書本,把每一本書都當參考教材用,重組教材,重新整合教學資源,講清知識要點。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調出藩籬用教材。因為教材雖不同但課程標準是一樣的,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一樣。

  2、研究學情,選取適合學生的教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

  蘿崗區是一個新區,地域範圍廣,學生基礎良莠不全,大部分學生處於農村,與外界接觸少,知識面窄,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仔細分析學生的情況,根據學情,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每一道題。選取適合學生的教法。

  例如:課前朗讀課文,尋找課文重點,學生自己歸納,老師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講解知識重點、難點、狠抓當堂過關,做到堂堂清,節節明。

  3、關注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1***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的能力和技巧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七年級地理可以講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開始,從看圖說話入手來學習地理,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的能力和技巧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的主要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學生如何在圖中提取地理資訊,獲得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強化學生的用圖意識,使他們在遇到有關的地理問題時,主動地到地圖上查詢。並逐漸養成用圖的習慣。

  學生用圖能力的培養有一個過程,首先,要求學生會看圖,要知道圖中每一個元素講的是什麼,主體元素的背景是什麼,背景與主體元素存在一個什麼關係?然後,會用圖,培養用圖能力,要使學習地圖的過程變為一個使用地圖的過程,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今後的地理學習中,還要有意識地強化這方面的能力的訓練,最終實現熟練運用。

  例1:單圖的學習。“與同學們談地理”中P2四幅圖是展示給學生的最早的圖片,要學會用地理的眼光是看這兩幅圖。第一,這四幅圖中的人在做什麼?他們在什麼地方?這些地方有什麼特點?他們能互換場地嗎?為什麼?所以這四幅圖不僅僅是指人們的活動,而且揭示了開展這些活動的地理環境以及這些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必然聯絡。

  例2:組圖的學習。P23圖1-37“中國地圖”和圖1-38“北京市略圖”,教學目的不是由教師告訴學生這兩幅圖有什麼不同,而是引導學生們去仔細觀察這兩幅圖在面積大小、內容詳簡方面有什麼不同,再對比一下兩幅圖的比例尺的大小,從而得出結論:在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最小,內容越詳細;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從單圖的閱讀到圖與圖的比較;從觀察圖的內含到歸納地理事物的規律,學生在學習地理的同時得到了認知方面的飛躍。

  2***培養學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材料題是考試中常見的題型,教會學生學會描述地理事物,學會在提供的材料中尋找答案越來越重要。

  例1:描述地球的大小。“標準”中要求學生能“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可見,在這裡知識要求是次要的,而描述地理事物這一種能力的培養才是主要的。教材雖然給出了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數字,但並不要求學生記住,而只是要求學生會用這些數字來描述。從而得出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的結論。

  3***培養學生的科學史、科學觀念、科學興趣、科學方法

  例如:板塊構造學說我們可作如下理解。第一,安排板塊構造學說,是對海陸運動變化的理性認識,即說明科學家對於海陸變化原因的探索。第二,作為探索,重在過程***即科學史教育***,因此需要從大陸漂移學說講起,魏格納從地圖上得到啟示而提出大陸漂移的故事***即科學興趣***。第三,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的內容安排應注意邏輯順序,發現問題----思考假設----找證據論證***即科學方法***第四,板塊構造學說只作基本瞭解,即板塊劃分***六大板塊***和地殼比較活躍地帶***板塊交界地帶***。第五,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佈是作為板塊運動的例證。

  4***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例如:熟練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對以後的地理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教材設計了繪製大洲幾何拼圖的活動,以加深學生對七大洲、四大洋輪廓的印象。完成七大洲的分佈草圖。繪圖的要求不要太高,但應讓學生抓住幾條關鍵控制線***如赤道、0°經線和180°經線***與有關大洲的相對位置關係,先觀察,後動筆,只求神似,不計細節。這種圖宜粗不宜細,宜簡不宜繁。

  4、適時鼓勵,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調動學習積極性。

  地理作為非中考的科目,學生積極性欠佳,日常教學中可以採用提問口試、課前小測、考查筆試、小製作動手操作、研究性學習小組自評互評、家長問卷等多種評價方式,調動學

  生的積極性,評價可採用五結合:口試筆試結合、操作筆試結合、分散集中結合、自評互評結合、家長評老師結合,對學生整體成績再系統公正的評價。

  總之,讓我們充滿愛心地培養學生,讓他們掌握獨特的學科知識和視角,學會在快樂中學習,學得有信心、有熱情。

  初一地理教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由原計劃三個課時減為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新東方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5、申請購置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軟體。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6、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7、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8、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9、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10、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11、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