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中東地理教案人教版

  地理教師研製地理教案,是為了加強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範文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讀圖,說出中東的國家及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瞭解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的分佈及中東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瞭解中東的自然環境以及對農牧業發展影響。

  ***二***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當今的熱點問題;

  3.從中東最具特色的節水農業中獲取適宜發展我國農業的經驗。

  ***三***情感目標

  1.聯絡當前中東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情感;

  2.由我國的“絲綢之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愛國的熱情。

  教學重點

  1.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及中東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教學難點

  1.中東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中東重要的石油運輸線;

  2.中東的主要農業區和畜牧業區及農牧業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3.中東地區的動盪不安與本地區的位置、資源的關係。

  教學準備

  ***一***知識儲備

  l.引導學生經常收聽、收看新聞節目,瞭解當今的世界局勢變化,收集有關中東局勢的資料;

  2.瞭解我國農業發展的狀況,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開展調查農業生產中的用水問題;

  3.瞭解中東石油對世界各國尤其對部分發達國家的經濟影響狀況。

  ***二***教學準備

  1.收集中東地區的局勢變化資料製成錄象片段或辦成壁報;

  2.收集有關中東石油資源的資料;

  3.節水農業的影檢視片和相關資料。

  學情分析

  雖然農村初中學生知識面狹窄,但對知識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單純從教材照本宣科,難以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從“熱”字入手,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分析原因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聯軍轟炸伊拉克、美英聯軍進入巴格達、薩達姆銅象倒下及薩達姆被美軍捕獲的影檢視片匯入戰爭發生的區域:這是一個充滿硝煙和血腥的地區,從古至今發生了多次戰爭,很多強國都想控制這個地區,以便從中獲利。你知道這是什麼地區?他們為什麼要想控制這個地區?控制了這個地區會獲取哪些好處?***板書:中東***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學法指導:由影檢視片激趣入題,轉入討論研究。

  一孔之見:聯絡當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從學生愛關注的戰爭問題入手,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二、講授新課

  教師匯入:重要的地理位置。***板書:重要的地理位置***

  學生讀圖:《中東的國家》,確認中東的範圍:

  1.中東的緯度位置。

  2.中東的海陸位置。

  3.本區主要的海峽。

  4.絲綢之路、蘇伊士航海線路圖、土耳其海峽圖。

  ***引導學生在圖中依次找出並進行填圖練習,注意大洲之間的界限***

  歸納:中東位置極其特殊,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為海、陸、空運輸的要道及中轉站。

  學法指導:讀圖分析,合作學習,鞏固知識並解決問題。

  這是本區的一個優勢,也是本節的一個重難點。在引導學生認真讀圖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中東重要的戰略地位,從而突破重難點。在知識講解中間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教育,使學生看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本質。

  教師轉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除了看中中東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們把自己的勢力擴張到這裡還有什麼企圖呢?

  由問題回到熱點話題,從中探究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原因,從而引出另一個重難點。 學生活動:討論──探究──發表觀點

  教師匯入:豐富的石油使得這個地區成為一個敏感的地區,誰控制了這個地區就意味著控制了這個地區的石油。***板書:豐富的石油資源***

  師生互動:觀看有關中東的石油資源的影檢視片,共同讀圖分析中東石油資源的特點。 教師點撥、歸納:中東石油資源的特點: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出油多。

  教師補充:除了上述幾點外,中東石油成本低,易於開採,運輸方便。由於這些特點,中東石油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產油區所無法比擬的。

  提問: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集中分佈在哪裡呢?

  學生活動:讀圖《世界石油分佈圖》、《世界主要國家石油儲量扇形統計圖》、《世界十大儲油國統計表》、《中東部分國家石油儲量表***1995年***》,分析本地區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學法指導:讀圖──合作──探究──歸納

  中東石油的這些特點,使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垂涎不已,因此西方國家就加緊了對該地區石油的掠奪,使該地區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使學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問:中東這麼多石油都是供自己國家用的嗎?如果出口,輸出路線又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結合《中東石油海上運輸線路圖》,討論、分析。

  師生互動:教師結合掛圖講解,學生結合掛圖歸納。互動中間注意滲透中東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蘇伊士運河的重要作用。

  歸納小結:石油資源是中東人民的寶貴財富,可以說是中東人民的命根子。我們應該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邊,支援中東產油國為保護石油資源、維護石油權益的鬥爭。

  學生活動:自由閱讀書上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明確它在國際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加強第三世界的合作,共同反對霸權主義,這又是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教育,鼓舞學生學好科學知識文化,長大建設祖國,保衛祖國。

  教師轉接:結合前面所學的《東南亞》、《南亞》進行比較,分析並總結中東的優勢。 提問:中東的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條件有什麼特點呢?中東的居民、國家情況又是什麼樣的?

  學生活動:讀《中東地形圖》自由討論。

  師生互動:觀看中東的民族風情、地貌水文、氣候植被等情況的影檢視片。***畫外音:看:一望無際的沙漠、新月形的沙丘;地面上河流很少,有一些地下泉水;氣候乾熱、居民全用肥大的衣服把身體包起來;樹木很少„„阿拉伯民族,人民信奉伊斯蘭教並向真主祈禱,向未來祝福******板書: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

  討論l:為何中東阿拉伯半島上沒有河流?從緯度、海陸因素、地形、洋流的影響等方面考慮。

  討論2:在這種自然條件下該如何發展農業生產?

  展示:播放一段有關以色列的節水農業的影視片段和棗椰樹的相關圖片資料。

  學生活動:讀書上的閱讀內容“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回答:

  1.以色列為什麼要發展節水農業?

  2.以色列是怎樣發展節水農業的?它在發展節水農業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國借鑑的地方?

  歸納小結:中東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氣候乾燥、炎熱,沙漠廣佈,高原為主。艱苦的自然條件給農業生產和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但中東人民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區優勢:豐富的石油資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通過大量開採石油運往世界各地,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以此來彌補自然條件的不足。但是由於石油是非可再生資源,因此中東的一些產油國都在考慮當石油資源枯竭後如何發展本國經濟的問題。

  學法指導:先通過讀圖、觀看影檢視片作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再閱讀書上的相關資料、自由討話探究學習掌握知識。最後再擴充套件到資源利用問題上。

  簡要小結點明中東人民與自然作鬥爭的精神,激發學生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意志,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正確的資源利用觀。

  三、小結

  延伸與探究:中東的發展給我們有所啟示:近在我們的身邊,遠在我們的大西北與中東在自然條件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或氣候乾燥,或沙漠廣佈,或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西北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現在,黨和國家把經濟發展放在重要位置,隨著大西北的進一步開發,我們都面臨著一次千古難逢的機遇與挑戰,能否從中東地區的發展中借鑑其能適合我們的經驗?就此試寫200字左右的文章。

  一孔之見:“學以致用”在這裡得到了體現。聯絡我國西部大開發,從中東的發展中獲得啟迪,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的國情,從而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念。

  教學反思

  從各種傳播媒體中瞭解當前國際局勢的變化,結合本節知識能力要點進仃臺作探究式的學習,可以使簡單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從而使整個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也就快了起來,真正做到在“樂中學,學中樂”。此其一。

  其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這是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它將對學生終身學習地理乃至其他知識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三,“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了《中東》這節內容,我們從中獲得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我們有用嗎?從中東經濟的發展中學習可以借鑑的經驗,就是對我們有用的知識。而這樣的知識是極富有生命力的。

  自我評析:

  雖然農村初中學生知識面狹窄,但對知識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單純從教材照本宣科,難以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從“熱”字入手,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分析原因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可讓學生了解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又可以讓學生知道正是由於其位置的特

  殊性,可以完成第一個“熱”點教學;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構成第二個“熱”點教學;特殊的地理位置***北迴歸線經過的大陸西部***、惡烈的自然環境等因素,導致這裡是多種宗教的發源地,這是本堂課的第三個“熱”點內容。真正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樂在其中。

  《聚焦中東》

  ——地區衝突的地理背景

  高研班3組***第三次備課***

  備課人:菏澤市實驗中學 趙娟

  一、設計意圖:通過對中東地區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瞭解,分析中東地區衝突不斷的地理背景:通過師生合理選擇和適時、恰當的選用各種地理資訊載體,引導學生獲取有效地理資訊,從而培養學生通過地理資訊載體獲取地理資訊的能力。

  二、學習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中東的位置、範圍等,並說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運用統計圖、資料等資料說明中東石油、淡水等資源對世界和本區的影響。

  3.初步學會從不同的地理資訊載體中提取地理資訊的方法。

  三、學習重難點:學會從不同的地理資訊載體中提取地理資訊的方法。

  四、學習方法:任務驅動型小組合作學習法

  七年級地理目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第三節 地圖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章 天氣和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