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數星星的孩子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9課《數星星的孩子》教學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編為二年級師生整理了語文課文《數星星的孩子》資料,希望有所收穫!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數星星的孩子》課文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夜空中。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裡,靠著奶奶,仰著頭,數著天空的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幾百顆。

  奶奶笑著說:“傻孩子,又在數星星了。那麼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能數得清嗎?”

  孩子說:“奶奶,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您看,這顆星和那顆星總是離得那麼遠。”

  爺爺走過來說:“孩子,你看得很仔細。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它們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我們的祖先把它們分成一組一組,還給起了名字。”爺爺停了停,指著北邊的天空,說:“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離它們不遠,有顆最亮的星,叫北極星。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在轉。”

  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個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叫張衡,是漢朝人。他長大以後,刻苦鑽研,發明了渾天儀。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數星星的孩子》反思

  本課教學我採用變序法進行教學。先學習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學生了解張衡由於刻苦鑽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那麼,他小時侯是怎樣數星星的呢?再學習前面的課文,抓住張衡認真耐心的詞句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課件,演示星空圖,讓學生直觀感知星空的美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有助於學生的感情朗讀。本節課教學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主導線索清晰明瞭

  整個課堂教學用兩個問題進行貫穿:數星星的孩子是誰?小時候的他是怎樣一個人?所有教學活動緊緊圍繞主線索展開,一氣呵成。

  2、寓教於樂,注重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從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表演法、遊戲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快樂識字,主動探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發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3、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張衡怎樣數星星這幾個動詞時,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坐、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後,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讀、自己做做、自己數數。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還有設計了一個小練筆環節,你想對張衡說點什麼,寫下來。學生都把自己的觀點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課不足之處:

  1、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讀的次數太少,應給讓學生反覆的讀,抓住關鍵詞,讓學生體會張衡對星星的感興趣。

  2、課件運用上沒有做到及時,在一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北極星是什麼?北斗七星又是什麼樣子的?它怎麼樣繞著北極星轉的,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組一組的。我沒有用課件給學生講解,這是本節課最大的失誤。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感興趣還是不夠明顯。

↓↓↓ 下頁更多"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數星星的孩子》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