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下降怎麼辦

  孩子成績下降了怎麼辦?這是家長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學習成績下降的解決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

  學習方法不得

  當孩子學習必須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曾有學者在一個教育現場做過調查:“文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在座的所有同學異口同聲地響亮回答:“一個字——背!”“理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倆字兒——做題!”但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如果靠死記硬背,他肯定學不到真知。如果單靠題海戰術,孩子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沒有達到融會貫通,付出10倍的努力可能連3分的收穫也沒有,因為理科和文科的學習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情緒問題的困擾

  一個人要去做一件事是由他的情感來控制的。現在中小學生與老師、男女同學、朋友和父母的關係,就是自我情緒的爆發點。消極情緒產生時,他會生活在緊張、焦慮、煩惱當中,如果被這種情緒主宰,他就沒有辦法去學習。當孩子被這種情緒控制時,家長要幫助他,鼓勵他並把他拉出這種狀態。遺憾的是有的家長不僅不幫助孩子,反而去批評孩子,使孩子的情緒“雪上加霜”。

  用功程度不夠

  用功的程度是學業成功的基礎。學習確實要用一定的功,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徹底地掌握知識。大多數孩子用功程度不夠,其原因有三分之二是不知道怎麼用功,不懂得學習方法。有三分之一是自我觀念的問題,這是他自己的原因。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用功努力的程度是學業成功的基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不斷進取、努力學習才可以使成績飛速進步。

  自我觀念的侷限是第一原因

  一個人的自我觀念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綜合評價的總和。如果一個孩子在有關自己學習或個人成長上有錯誤的觀念,那麼他的潛能就沒辦法釋放出來。如認為數學很難,自己學不好數學,那麼他的大腦就處於停滯狀態,他就放棄了努力。究其原因,很多家長在孩子童年的時候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讓孩子產生了自卑感,潛能就無法釋放出來。

  基礎知識不牢

  如果孩子舊知識不會,他就會把不會的新知識變成了舊知識。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包袱過重,這樣就壓垮了孩子,再講新課他就聽不進去,最後太痛苦了,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當我們的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他就沒有辦法往下學了,他在課堂上根本就聽不進去,產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想繼續學習,脫穎而出,就必須把基礎知識補回來。

  沒有學習興趣

  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那他背後必須有不斷的鼓勵、表揚和欣賞。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老是不能堅持到底。”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有在後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學習的熱度。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所以孩子在學習上找不到快樂的時候,你越對他進行批評打罵,越會加深他學習的痛苦。

  缺乏激勵因素

  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是三分鐘的熱度。”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秀的成績,在他背後就必須有一雙手在推動著他,那就是父母的不斷鼓勵、表揚和欣賞,只有在後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熱度。但遺憾的是有85%到90%的家長都沒有這樣做,他們還埋怨孩子,說孩子只有三分鐘熱度。

  孩子成績下降,家長做法

  一、拉長焦距看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長跑比賽,而跑道的長度是孩子的一生。要想取得長跑比賽的勝利,不需要途中每一個階段都跑在前面,而關鍵在於贏在終點。缺少戰略戰術的運動員才會不惜體力、不計後果為了追求眼前的領先而導致最終的失敗。所以,孩子目前的狀況並不能代表孩子的未來,尤其是幾次考試分數更不能決定孩 子的一生。愛迪生、愛因斯坦、牛頓、菲爾普斯這些人小時候都是老師不喜歡或者被認為是笨蛋或壞孩子的傢伙。

  二、把關注點從結果轉到過程

  當孩子問題出現的時候,其實是一個結果,這個結果的背後必然有導致這個結果發生的原因。我們如果去關注結果,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結果已經無法改變,家長該做的是在心態平和的情況下,冷靜思考產生結果的原因,並將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放在能導致孩子下次有一個好結果的過程上。就像亡羊補牢的典故, 當羊被狼吃掉的時候,對這個結果傷心、憂慮、惋惜已經沒有意義,該做的事情是“補牢”。

  三、多做加法、少做減法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其優點、特長、進步屬於加法,糾正孩子缺點、錯誤、過失是減法。這相當於戰爭中的防守與進攻,要攻守平衡才能讓自己真正地強大起來。我們很多家長往往只顧著進攻***糾正孩子的缺點***,而忽略了防守***守住孩子的優點***。當孩子考試得了57分的時候,其實第一步要做的是該讓孩子把得到的這57分守住,然後再去考慮失去的那43分。因為,孩子得到的分數中可能有多種情況,我們不能排除在做對的題目中有些是孩子並不理解,而是靠感覺蒙上的,也就是說在得到的分數中仍然有知識的死角和泡沫。孩子考完試,我們如果肯定他得到的成果,在這個成果的基礎上以點帶面拓展知識,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因為這屬於正向心理迴圈的過程,容易讓孩子收穫自信和成就感。在孩子考完試後,家長對得到的分數不聞不問,而是死扣孩子失去的分數和不會的題目讓孩子不斷地改錯、改錯再改錯,時間久了孩子會失去信心和興趣,並在心理上暗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這樣就形成了負向心理迴圈。

  四、追根溯源,苦練內功

  學習成績的根源有的時候不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孩子的情感、意志、價值觀、習慣、交往等種種因素往往會直接影響學習成績的優劣。就像一棵樹枝繁葉茂的背後,是依靠埋藏於地下的不斷給枝葉提供養分的根,根基越深、根基越廣,枝葉就越茂盛。可是根上的東西容易被世人所忽略,做根上的工程也因為有延遲性而不被人重視,但這正是教育的規律。教育不像工業上流水線上的計件工作,付出勞動立竿見影;而像農業上的春種秋收,努力盡到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