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順序

  茶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有它的一套順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恭請上座: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徹茶、把壺泡茶、斟茶待客。

  ***2***焚香靜氣:焚點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3***絲竹和鳴:低播古典名樂,使品茶者進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4***葉嘉酬賓:出示武夷巖茶讓客人觀賞。葉嘉即宋蘇東坡用擬人手法之巖茶代稱,意為茶葉嘉美。

  ***5***活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為宜。

  ***6***孟臣沐霖:即燙洗茶壺。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7***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8***懸壺高衝:把盛開水的長嘴壺提高沖水,高衝可使茶葉翻動。

  ***9***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潔靜。

  ***10***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茶壺,既洗淨壺外表面,又提高壺溫。“清洗仙顏”為武夷山雲窩一石刻。

  ***11***若琛出浴:即燙洗茶杯。若琛為清初人,以善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名貴茶喻為若琛。

  ***12***遊山玩水:將茶壺底沿茶盤邊緣旋轉一圈,以括去壺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

  ***13***關公巡城:依次來回往各杯斟茶水。

  ***14***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剩少許後,則往各杯點斟茶水。

  ***15***三龍護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頂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

  ***16***鑑賞三色:認真觀察茶水在杯中上中下的三種顏色。

  ***17***喜聞幽香:即嗅聞巖茶的香味。

  ***18***初品奇茗:觀色、聞香後,開始品茶味。

  ***19***再斟蘭芷:即斟第二道茶。“蘭芷”泛指巖茶。宋范仲淹詩有“鬥茶香兮薄蘭芷”之句。

  ***20***品啜甘露:細緻地品嚐巖茶,“甘露”泛指巖茶。

  ***21***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石乳”是元代巖茶之名。

  ***22***令略巖韻:即慢慢地領悟巖茶的韻味。

  ***23***敬獻茶點:奉上品茶之點心。

  ***24***自斟慢飲:任客人自斟自飲,嘗用茶點,進一步領略情趣。

  ***25***欣賞歌舞:茶歌舞大多取材於武夷茶民的活動。三五朋友品茶則呤詩唱和、談古論今。

  ***26***游龍戲水:選一條索緊緻辭的幹茶放入杯中,斟滿茶水,仿若烏龍在戲水。

  ***27***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完整的茶具介紹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工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

  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於“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 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著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