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夏夜多美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夏夜多美》的內容淺顯,語言優美,採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描繪夏夜荷塘邊發生的一件動人的故事。小編在此整理了一年級語文下冊《夏夜多美》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一年級語文下冊《夏夜多美》教學反思篇1

  本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所教學的課文是《夏夜多美》。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發生在夏天的一個夜晚,小螞蟻掉進池塘,蜻蜓、螢火蟲兒、睡蓮幫助它回到了家。這個故事意在讓學生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在教學設計中,我一直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始終把學生擺在學習的第一位,設計了一些活動讓他們動手動腦,自己學習。其次我還努力創設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學習,培養他們的愛美情操。

  1、在識字教學當中,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本課生字:先讀一讀生字,正音;再說一說認識了哪些字?用什麼方法記住哪個字?學生在此環節能進行自主識字,發展了他們的識字能力。

  2、在鞏固識字中,我設計了一個拼字的遊戲:小組合作把單個的偏旁組成生字。學生對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於快樂中進行了生字的鞏固。

  3、在情境教學方面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在課前把整塊黑板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夏夜圖,在上課一開始把蜻蜓、螞蟻、螢火蟲兒往上貼,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夏夜當中。

  4、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思之後,我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角色,並戴上自己做好的頭飾來扮演這個角色,在情境中指導朗讀,尊重學生的個性進行教學。

  但在教學當中,由於設計的內容過多,在些內容還沒講完,有些環節做得不夠細。如:朗讀指導太過粗糙,學生讀得不夠好。在今後的教學當中還要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一年級語文下冊《夏夜多美》教學反思篇2

  《夏夜多美》是一個童話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一隻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在教學的開頭我通過開火車讀生字的環節讓學生鞏固了的字詞的瞭解。利用動畫的設定,小螞蟻的哭聲匯入了新課,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美好的情感體驗,從讓學生做動作來體會“趴”和“驚醒”的意思,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味。

  我教學時要把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讓學生去找找你眼前出現了怎麼樣的睡蓮姑姑和小螞蟻來深入分析螞蟻和睡蓮的對話朗讀。加上生動的動畫再現,形象的語言渲染,多種方法讀文等形式讓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中,把自己當做課文中的一個角色去感悟夏夜美麗的景色,去體會睡蓮、蜻蜓、螢火蟲美好的心靈。課堂上“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誦讀,在誦讀中體驗、感悟夏夜的美景。

  上完課後發現自己的不足之出還有很多:

  一、課堂上的評價語言貧乏單一

  在學生交流課文對話,談自己的感受時我經常在重複學生的回答,而沒有及時對學生說的話進行適當的評價,錯過了許多課堂上有價值的生成。如一學生在讀睡蓮姑姑的話“今晚就在這兒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我就沒有即使對該生進行激勵評價,只是對他說“讀的不錯,誰還想讀?”這些單一的,貧乏的語言造成了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要使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生動有趣,這得需要長時間的鍛鍊積累,特別是注意平時每一節普通的語文課上教師語言的鍛鍊,儘量避免重複學生的話,不說廢話套話。

  二、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落到實處

  在學習完課文中的重點對話後,我安排了一個小組合作的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的話來讀一讀,在小組內演一演。但實際的操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在巡視中發現有的小組學生在選擇表演物件,也就是分工上出現了分歧,浪費了很多時間,並沒有真正的進行合作學習。也有的小組由於組內有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別的組員不願意與他合作。還有的小組則在一旁談笑一些和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情。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停止了小組合作,直接讓幾個平時表現較好的學生上臺來演一演。課後一想,這個小組合作的環節完全沒有發揮出他的實效,只是走了一個過場,對實際的教學沒有任何幫助。所以以後在何時用小組合作以及怎麼用小組合作這個環節都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三、教學程式上可做適當調整

  課文主要讓學生體會小夥伴互相幫助的心靈美,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自然生成。可以在課文最後星星為什麼高興地眨著眼睛上來引導學生體會,但是我在上課的時候操之過急了,在睡蓮姑姑和小螞蟻對話的時候就板書了心靈美,讓人感覺不自然,有老師強塞知識給學生的味道。所以在這個程式上可以做適當的調整,讓整堂課更加自然。

  總之在上《夏夜多美》這篇課文課文後,發現有好的方面,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只有不斷地總結反思,取長補短,這樣在今後的教學工作才會有進步。

  一年級語文下冊《夏夜多美》教學反思篇3

  《夏夜多美》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快樂的夏天,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在夏天的夜晚,一隻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這篇課文我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集中識字,學寫兩個生字,第三課時分角色朗讀,學寫4個生字,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所以在上這課時之前,我想自己要試著努力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美好的故事,能引領孩子沉浸於充滿趣味和美好的童話世界中。

  1、重視朗讀,大膽想象,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夏夜多美》這樣一篇對話豐富、輕快活潑的童話故事的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本。同時也體現朗讀形式的多樣性。比如由個人讀到集體讀,再到師生共同讀,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比如通過同伴的掌聲、大拇指、微笑等措施,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特別是在感情朗讀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感悟,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2、靈動而開放的課堂,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情緒。

  我在教學中寓教於情,努力體現新課標的精神,使課堂與生活溶於一體。熔提問、啟發、引導、點撥於一爐,把讀書、感悟、思維、表達各方面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用充分的朗讀使學生入情入境,適應了小學生的學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課堂上通過同伴的掌聲、大拇指、微笑等措施,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學得快樂,老師教得輕鬆。同時,在備課中我參與制作課件,借鑑音體美各科教學方法,學習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為構建靈動而有效的課堂而努力。

  3、角色表演,感悟夏夜之美。

  這個故事語言淺顯,本節課我採用的是一種新穎的學習形式“導演和演員”。首先,我以“誰想表演小故事?”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明白一個好演員要注意“動作、語氣、表情”。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並以“演好先要讀好課文”匯入1-7自然段的學習。然後,以1-3自然段為切入點,師生共同參與表演。我讀敘述的話,兩位小演員分別扮演睡蓮、小螞蟻,由導演的評價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感悟夏夜的美。而後對兩位小演員的演技進行誠懇的指導。如體會小螞蟻“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了!”這一危險處境時,我先示範讀,又分別請幾個學生向我進行挑戰,他們那稚嫩的聲音把全班學生帶入了故事情境,大家都在為小螞蟻捏著一把汗。4-7自然段的設計則是由扶到放,因為有了前三自然段的學習鋪墊,我只是進行適時點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睡蓮的愛心及螞蟻的懂事。如對睡蓮“快上來吧!”這句話的理解,由導演評讀,老師點拔:睡蓮真關心小螞蟻呀!我也想來讀,誰來試試?使學生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大家一起來!”將睡蓮救小螞蟻的著急心情讀出來了!隨後的合作表演,學生讀得很投入,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自導自演帶來的成功樂趣。

  4、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在學生充分閱讀,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後,再引導學生回到整體,在談到“螞蟻、蜻蜓、螢火蟲、星星會說些什麼?”時,孩子們交流得真切、充分,理解到不僅夏夜的景美,生活在夏夜的相互幫助的小動物們更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樹立小夥伴之間互幫互助、助人為樂的集體意識。

  我的這節課也有很多缺憾、有待完善。首先《夏夜多美》這篇課文是一篇以情感人、以趣動人、以美誘人的童話。教學時,我引領學生入請入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童話中一員,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但語文課程還具有工具性,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這一點落實不到位。教學時應該進行適當的語文知識滲透。具體表現在兩方面:***1***課文第13自然段:小螞蟻爬上“飛機”,蜻蜓起飛了……“飛機”是真的嗎?在課文中指的是誰?作者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飛機,所以加上“”號。“螢火蟲在前面點起了亮晶晶的小燈籠”。也是打比方。是把螢火蟲當作人來寫。這些語文知識,引號的作用、語文中的修辭方法,在教學中都應該滲透進去。***2***在最後一個寫話的環節,學生句子寫得非常好,但我沒有進行及時的現場示範批改,特別是標點符號。我想這兒,如果我能示範批改一下,對學生今後的寫話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有很大的幫助。

  2、其次,整節課我是儘可能用美的語言描述、銜接,創設了一個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在這樣一篇對話豐富的,人物極具個性的低年級語文課堂,我自己還不夠放開,肢體語言不夠豐富。如果老師自己先表演起來,學生肯定更放得開,會完全進入到角色當中,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比如,在分角色朗讀課文時,可以設計精美的頭飾,老師可以讓學生離開座位,邊讀邊表演,給更多的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體驗那種積極的情感,都真正地走進童話故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