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寫一組教學反思
在教授完人物描寫這門作文技能提升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們有何感悟? 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
第七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人物的,除了讓學生理了解課文的重要內容外,體會人物鮮明的性情特色外,一個很重要的訓練重點是 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在教學22課《人物描寫一組》時著重點就放在體會描寫人物方法上。
《人物描寫一組》這篇課文是由三篇獨立的片段組成的:《小兵張嘎》、《臨死前的嚴監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並且三篇短文都選自名著。這三個片段分別描寫了小嘎子、嚴監生、鳳辣子三個人物形象,而每一個片段,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著重點又不盡相同。在教學時,我不急於求成,先複習一下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來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情特色或某種思想品質。我用了三個課時,每一片課文用一個課時,每課抓住一個訓練的重點。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著重抓住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學習。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句並劃出來,先自己體會,然後交換匯報。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理解,不僅把文中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詞語都找出來了,而且理解得也很透闢。再讓學生個別讀、集體讀這些句子,更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著重抓住人物的外貌、穿著、語言的描寫來學習。採用小組的情勢,先劃出相關的句子,再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在全班進行交換。學生在交換的時候還會有較大的爭議,通過同窗們的探討,該搜理的知識點基本上都挖掘出來了。
《臨死前的鹽鹼聲》作者重要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形象。教學時,我採用完全讓學生自己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讀完課文後,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的句子,在書上把自己的理解寫下批註,絕大部分同窗寫得差不多的時候,讓他們互相交換一下後再在全班作彙報。
通過這些方式的學習,同窗們對人物描寫的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隊表現人物的性情特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也更明確地體會到了寫人的文章應當如何去寫,寫人的文章與寫事的文章有什麼不同,學生應當比以前明確一些了,比較好地達到了學習和運用的效果。
***二***
這個教學設計是我在15年縣裡組織的送課下鄉活動中的作品,學生物件是剛剛升入七年級的農村中學學生,授課結效果良好。整節課環節設計科學合理:有老師的知識傳授、方法指導,有對學生的習慣培養、興趣激勵,有學生的自主發言、相互交流,有同學間的雙向的相互評價、單向的教師點評,有過程性評價、也有終結性評價,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高漲,每一個學生都非常投入。最主要的是學生當堂展示的作品都很優秀,都能抓住人物特點進行細節地刻畫,習作中既運用到了老師傳授的方法,規避了病例句中存在的問題,還適時地加入了動作、心理描寫,每個小組讀過習作,其他組的眾多同學就會異口同聲地猜出他們所塑造的人物的名字,大家都能夠在這節課中收穫到寫作的幸福感、成就感,我的這節課也受到了聽課教師和教研室組織人員的好評。
但是,既然是授課,總歸會有遺憾。由於借用外校學生做課,對學生情況備得不夠充分,所以在猜猜他是誰這個環節,還沒有說完三個特點,被指名同學就搶答出了答案,留給臺下其他同學觀察的時間就很短,對於被觀察物件的神情、動作、語言的描寫觀察得也就不夠細,這就使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有些虛。好在我進行了智慧地處理,使得這個環節在創設氛圍,激發興趣方面發揮了不小的功效。
另外,由於自己的粗心大意,看錯了時間,使得病句修改這個環節進行地比較倉促;而習作展示環節時間相映地過長,每個小組都進行了展示,教師也都一一做了點評,使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有些拖沓。如果能合理安排時間,必然會在引以為戒這個環節掀起一個小的高潮,對於今後“錯誤描寫人物”的警醒作用將更深刻。
另外,通過此次培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寫作實踐這個環節設計得花哨,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為什麼要小組合作寫一個人物呢?這樣的小組合作有什麼實在意義嗎?一個小組幾個人,他們所注意的印象深刻的物件怎麼可能一定就是同一個人呢?如果不是,那麼在其他幾個組員討論人物特徵,回憶人物音容笑貌以及相關事件的時候,那個同學不是被孤立出去了嗎?如果再給我一次做這節課的機會,我一定不會為了凸顯“所謂的新課改”理念,為了形式上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設計這種無意義的小組活動;相反,我會多給每個同學一次自己創作的機會,佈置他們獨立完成自己的習作,然後在成果展示階段,展出2、3篇成功習作樹立範本,再出示幾篇問題作品,明確優點的基礎上找出問題,通過同伴互助讓其他同學幫助他出謀劃策,共同完善出一篇成功的作品來。
***三***
這組課文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者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小嘎子和小胖墩兒比賽摔跤》,在熟讀全文後,讓班上兩名男生***小胖子張玉鵬和小個子胡志堅***表演摔跤的過程。全班學生一邊觀察摔跤的過程,一邊體會作者如何描寫人物摔跤的動作:“站”“圍”“蹦”“轉”“揪”“推拉拽頂”“板”“鉤”等,從而體會到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到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小胖墩兒“憨厚老實”的性格特點。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剛看這一篇節選的文章時,我很想把它作為師徒彙報課,也許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吧。劉主任先講了這一課,感覺很難上。想想也是,恐怕就王熙鳳的那一身打扮,也夠學生忙活一陣的。而我這個“無知”的傢伙,竟然想要挑戰它!***最後放棄了。***
《紅樓夢》一直深深吸引著我。高中時花一個暑假讀到黛玉咳血痛喊:“寶玉,你好……”這一回,就再也無法讀下去,直到大學,仍然如此l。工作後,沒有時間捧著書細讀,於是就天天晚上拿出一兩集《紅樓夢》的電視劇來解解癮。總是沉迷於劇中一個個女子的一顰一笑,悲歡離合,亦總是感嘆於作家天才的語言藝術和豐富的想象力,深刻的人生認識!現在因為要上這一課,使我再一次去了解一些權威紅學家關於《紅樓夢》和王熙鳳的評論。
這些閱讀,是我得以虔誠的心境再一次感受這部震驚世人,震撼百年的力作。在加深了認識的同時,體會到曹雪芹的平常文字所蘊含深刻的情境,文字背後的情感,這部作品所要傳遞出的一些時代資訊等等。
對於學生,我深知,他們很不愛讀《紅樓夢》,與《西遊記》,《三國演義》的喜愛程度沒法比。我想基於我對紅樓夢這些粗淺的瞭解,通過文字這個載體,介紹王熙鳳,介紹紅樓夢,讓學生對紅樓夢有閱讀興趣,就是我這節課的目標與宗旨。
於是,我設計了講課思路,讓學生依據課本,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對文字進行解讀。特別是對第一自然段王熙鳳的外貌描寫,在讓學生提出一個個疑難之後,一起來解決,最後再進行朗讀。一開始讀不好,由老師範讀。效果不錯了,開始體會:作家為什麼要這樣來描寫她的這一身穿著打扮?讀了之後,你有什麼體會?雖然學生沒有過多的接觸《紅樓夢》,但仍能在朗讀中,在對人物的細緻描寫中體會到王熙鳳在賈府的地位以及她那喜歡炫耀、放誕無禮的性格特點。接下來,理所當然是對王熙鳳的言行分析、揣摩。我是這樣來處理的。
“同學們,很多紅學家都把王熙鳳稱為語言學家,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專家,我想讀了課文你們一定能找到答案。請大家走進描寫王熙鳳的字裡行間去吧!從她的一言一行,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開始興致盎然地去找句子,去感悟。但由於對原著瞭解有限,所以,對一些不得不講的背景,比如黛玉和賈母及和王熙鳳的關係,我詳細地做了介紹。學生於是帶著疑問開始了探索之旅。由於有了前邊的瞭解做基礎,學生的表現很出色,完成了課前的預想,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上完課後,始終覺得缺了些什麼,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空蕩。
到底這種空蕩是什麼?思考了很久,才恍然:應該把這節課再延伸,以深入感受王熙鳳,進而感受《紅樓夢》的文學藝術魅力,讓學生從心底裡愛上紅樓,欣賞紅樓。即使現在看不懂,但至少在心中有一定的喜愛,也為他們日後的閱讀埋下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