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談判的案例
談判總是以某種利益的滿足為目標,是建立在人們需要的基礎上的,這是人們進行談判的動機,也是談判產生的原因。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篇1
曰本某公司向中國某公司購買電石.此時.是他們間交易的第五個年頭,年 談價時,曰方壓丁中方 30 萬美元/噸,今年又要壓 20 美元/噸,即從 410 美元壓 到 390 美元/噸。據日方講,他已拿到多家報價,有 430 美元/噸,有 370 美元/ 噸,也有 390 美元/噸。據中方瞭解,370 美元/噸是個體戶報的價,430 美元/ 是生產能刀較小的工廠供的貨,
供貨廠的廠長與中方公司的代表共 4 人組成了談 判小組,由中方公司代表為主談。談前,工廠廠長與中方公司代表達成了價格共 同的意見,工廠可以在 390 美元成交,因為工廠需定單連續生產。
公司代表講, 對外不能說, 價格水平我會掌握。 公司代表又向其主管領導彙報, 分析價格形勢; 主管領導認為價格不取最低,因為我們是大公司,講質量,講服務。談判中可以 靈活,但步子要小.若在 400 美元以上拿下則可成交,拿不下時把價格定在 405-410 美元之間,然後主管領導再出面談。請工廠配合。 中力公司代表將此意見向工廠廠長轉達, 並達成共識和工廠廠長—起在談判 桌爭取該條件。中方公司代表為主談。經過交鋒,價格僅降了 lO 美元/噸,在 400 美元成交,比工廠廠長的成交價高了 10 美元/噸。工廠代表十分滿意.日 方也滿意, 問題: 1 怎麼評價該談判結果? 2.該談判中方組織與主持上有何經驗? 分析: 1.談判結果基本上應肯定,因為仍處在中高檔的價格水平。 2,中方組織上基本成功,主要原因:巾場調查較好一—有量有性;分工明確— —價格由公司代表談;準備方案到位——有線,有審,有防。
篇2
義大利與中國某公司談判出售某項技術.由於談判已進行了一週.但仍進展 不快, 於是意方代表羅尼先生在前一天做了一次發問後告訴中方代表李先生: 他 “ 還有兩天時間可談判,希望中方配合在次日拿出新的力案來。”次日上午中方李 先生在分析的基礎上拿了一方案比中方原要求 ***意力降價 40%*** 改善 5% ***要求 意方降價 35%***。意方羅尼先生講: “李先生,我已降了兩次價,計 15%,還 要再降 35%,,實在困難;”雙方相互評淪,解釋一陣後.建議休會下午 2 :00 再談。 下午復會後,意方先要中方報新的條件,李先生將其定價的甚礎和理由向意 方做了解釋並再次要求意方考慮其要求。羅尼先生又講了一遍其努力,講中方要
求太高。談判到 4:00 時,羅尼先生說: “我為表示誠意向中方拿出最後的價格, 請中方考慮,最遲明天 12:00 以前告訴我是否接受。若不接受我就乘下午 2: 30 的飛機回國。”說著把機票從包裡抽出在李先生面前顯了一下。中方把意方 的條件理清後,***意方再降 5%***表示仍有困難,但可以研究。談判即結束。 中方研究意方價格後認為還差 15%,但能不能再壓價呢?明天怎麼答?李先 生一方面與領導彙報, 與助手、 專案單位商量對策, 一方面派人調查明天下午 2: 30 的航班是否有。 結果該曰下午 2:30 沒有去歐洲的飛機,李先生認為意方的最後還價、機票 是演戲.判定意方可能還有條件。於是在次日 10 點給意方去了電話,表示: “意 力的努力,中方很讚賞,但雙方距離仍存在,需要雙方進一步努力。作為響應, 中方可以在意方改善的基礎上,再降 5%,即從 30%,降到 25%。” 意方聽到中方有改進的意見後,沒有走。只是認為中方要求仍太高。 問題: 1.意方的戲做的如何?效果如何?它還有別的方式做戲嗎? 2.中方破戲的戲做怎麼評價? 3.意方和中方在談判的進取性上各表現如何? 分析: 1.貴方的戲做的不好,效果也沒達到。 2.若仍以機票為道具,則應把時機改成確有回義大利航班的時間.至少有順路 航班的時間。若為表示“最後通牒”,可以把包合上,丟下一句: “等貴方的 回話”。即結束談判,效果會更好。或仍用原話.但不講“若不接受,我就乘下 午 2:30 的飛機回國”的話。 3.中方破戲破的較好。 4.雙方談判均有進取性。中方的心理上,做法上以及條件上更具進取性。
篇3
江蘇某工廠、 貴州某工廠、 東北某工廠、 北京某工廠要引進環形燈生產技術, 各家的產量不盡相同,北京某進出口公司是其中某一工廠的代理。知道其它三家 的計劃後,主動聯合這三家,在北京開會,建議聯合對外,統—談判,這三家覺 得有意義,同意聯合。該公司代表將四家召在一起做談判準備。根據市場調查, 日本有兩家環形燈生產廠,歐洲有—家,有的曾來過中國.有的還與其中工廠做 過技術交流。進出口公司組織與外商談了第一輪後,談判就中止了。外商主動找 具熟悉的工廠直接談判,工廠感到高興,更直接,而且,外商對工廠談判的條件 比公司談時靈活,更優惠。有的工廠一看聯合在起,自己好處不多,於是提出退 夥,有的外商故意不報統一的價格,也與自己欲成交的工廠直接聯絡,請工廠代 表吃飯,單獨安排見面等,工廠認為這對自己有好處.來者不拒。進出口公司的 代表知道後勸說工廠,工廠不聽。於是最終這四家各自為陣,聯合對外談判也宣 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