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焦裕祿精神的學習心得體會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工作的路線。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吧。

  篇1

  一個陽光明媚的初冬之日,筆者來到焦裕祿書記生前戰鬥過的地方,祭拜蒼松翠柏中的焦陵,聆聽紀念館講解員如泣如訴的追憶,觀看《我眼中的焦裕祿》紀錄片,實地考察參天聳立的焦桐,不僅令我熱淚盈眶,而且使我心生震撼,讓我發自內心地對焦裕祿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領悟。

  焦裕祿同志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很多,但在考察過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百姓最感激、最念念不忘的是他在短時間內找到了治理“三害”的辦法。這一事實也充分證明了:誰掌握了群眾觀點,誰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援;誰踐行了群眾路線,誰就能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群眾在黨員幹部心裡的分量有多重,黨員幹部在群眾心裡的分量就有多重。

  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省也將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我感到,學習焦裕祿精神,踐行群眾路線,關鍵在於內化為理念,外化為行動,不僅要學深學透,領會其精神實質,而且要指導實踐,落實到工作中去。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我認為要自覺成為“四型”幹部:

  一要學習他親民愛民的情懷,自覺心繫群眾,做“為民型”幹部。“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焦裕祿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上任第一件事不是開會,而是下鄉訪貧問苦;他開縣委會的第一件事不是講話,而是到火車站安撫災民。他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兒子,為農民雪天送糧,“把黨的溫暖帶給千家萬戶”。作為新時期的一名黨員幹部,就要像焦裕祿那樣,常懷公僕情,時刻將群眾冷暖掛在心上,始終與群眾同甘共苦;常察民之意,經常深入基層瞭解群眾所思所願,群眾不擁護的政策堅決不出臺,群眾不歡迎的事情堅決不考慮,真正讓群眾滿意;常謀利民事,認真解決就業、就醫、就學和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問題,經常深入條件艱苦、矛盾集中、困難突出的地方,盡心竭力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

  二要學習他科學求實的態度,自覺求真實幹,做“務實型”幹部。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短短一年多中,之所以在治理風沙、內澇、鹽鹼“三害”、改善群眾生活等難題上邁大步、見實效,靠的就是深入實際的調研和遵循規律的決策。他在蘭考的470天中,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對全縣當時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了走訪和蹲點調研,對所有的風口、沙丘和河渠逐個丈量、編號、繪圖,摸清了“三害”發生演變的特點和趨勢,闖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態治理相結合的新路子。作為一名新時期黨員幹部,就要把幹事創業的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按規律辦事,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深入基層一線察實情,沉下身子靜下心來出實招,開動腦筋開啟思路破難題,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最大可能地讓百姓得實惠有好處,努力創造讓群眾滿意的、實實在在的業績。

  三要學習他迎難而上的品質,自覺創業奉獻,做“擔當型”幹部。焦裕祿到蘭考上任前,黨組織告訴他蘭考是一個最窮的縣,一個最困難的縣,要他在思想上有經受最嚴峻考驗的準備。他堅定地向組織表示,“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併發出了“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的面貌,不達目的,死不瞑目”的誓言,帶領全縣人民頑強拼搏、奮發圖強,創造了蘭考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就要時刻深懷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保持一股“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拼勁、闖勁、衝勁、韌勁,在難題面前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於碰硬,在風險面前敢作敢為、敢擔責任,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強化執行力和落實力,使工作在難中求進、難中求成,難中爭先、難中創優,努力創造一流業績。

  四要學習他艱苦奮鬥的作風,自覺廉潔從政,做“清廉型”幹部。當有人提出改善辦公條件時,焦裕祿就告誡大家:“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嗎?”“災區面貌沒有改變,還大量吃著國家的統銷糧,群眾生活很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當他無意中聽說兒子“看白戲”,就教育兒子不能搞特殊,並親自主持起草了領導幹部不能搞特殊化的“十不準”檔案。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始終以事業為生命的寄託,以工作為最大的樂趣,心無旁騖抓發展,雷厲風行幹工作,身先士卒做表率,多幹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多幹群眾受益的事情;要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人民利益為先,樂於吃苦、甘於吃虧,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始終守牢廉潔自律這條底線,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慎權、慎獨、慎微、慎初,永遠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篇2

  以為民務實的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是對以往開展集中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的堅持和運用,是對黨的優良的傳統的繼承和弘揚,是適應新的形勢任務的要求,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推進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的舉措。如何有效的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這就要求我們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要樂於奉獻,要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20xx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組織黨員、幹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反覆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祿同志看齊,從今天做起,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待群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對待自己,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焦裕祿——一個光輝而又讓人心生感動的名字,以帶病之軀,一年零三個月就在當時全國最窮的蘭考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蘭考人民創造了寶貴的物質財富,更給黨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既是時代的呼喚,更是轉變黨風、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用焦裕祿精神作為照鏡子、正衣冠的生動教材,更能夠讓我們反思自己、檢查自己、激勵自己。

  在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重溫焦裕祿同志的事蹟,聆聽郭庚茂同志“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民務實清廉表率”的報告,觀看豫劇《焦裕祿》和周文順教授的講座,深感震撼,對照省委提出的“六問六帶頭”和辦黨組提出的“三問三思一活動” 查不足,用焦裕祿精神找差距,感悟很多,收穫很大,心靈受到洗禮、思想得到昇華、信念更加堅定。

  一是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民務實清廉表率,就是要牢記宗旨,心繫群眾,不斷增進與群眾的感情。

  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焦裕祿同志之所以深受人民群眾愛戴,根本原因就在於他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僕;他見不得群眾吃苦,容不下群眾的憂愁,群眾再小的事也會常常掛在心頭。豫劇《焦裕祿》剛開始的一幕,在我的內心深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凜冽寒風中赴任的縣委書記焦裕祿,面對衣衫襤褸、外出逃荒的災民,不是簡單、粗暴的攔阻,而是含淚向逃荒的群眾鞠躬道歉,他在深深地自責,他的自責感動著我們,拷問著我們,震撼著我們。群眾對黨和政府感情深不深、信任不信任,關鍵看黨員幹部是不是關注他們、關愛他們、關心他們,能不能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誠心誠意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扶貧工作者,更應該以焦裕祿為榜樣,心繫貧困地區,情牽貧困群眾,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儘快改變貧困地區面貌上,放在儘快讓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上。離開繁華的都市,走出舒適的環境,常到貧困地區走一走,常到貧困群眾家中坐一坐,常同困難群眾聊一聊,傾聽他們的心聲,拉近與他們的距離,不斷增進與貧困群眾的感情。

  二是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民務實清廉表率,就是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不斷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

  “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容。當年的蘭考之所以貧窮落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風沙、內澇、鹽鹼攤,這些嚴重的自然災害所致,面對千百年來亙古未變,嚴重威脅蘭考人民生存的“三害”,他沒有迴避,沒有退縮,而是以共產黨人敢於擔當、一往無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率領全縣36萬人民向“三害”宣戰,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鹼、排內澇,最終闖出了一條生路,風沙被降服,內澇被根除,昔日白茫茫的鹽鹼灘變成了年年豐收的大糧倉。從焦裕祿身上,讓我們感悟到,幹好一件事情,做好一項工作,首先要有強烈責任感和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精神,只有這樣,對待工作才能夠滿腔熱情、全身心的投入,遇到困難挫折,才會不氣餒,不迴避、不退縮,才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含糊、不馬虎、不應付,才能夠直面困難和挑戰,盡心盡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聯想到我們的工作,在鞏固完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的過程中,仍有很多難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像如何積極推動省直有關部門出臺相關行業扶貧政策;如何考核評價行業扶貧、定點扶貧的成效;如何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隊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如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等等。前進的道路上永遠不會風平浪靜、一帆風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是事務發展的必然規律,工作中遇到問題是正常的,但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只要能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工作滿腔熱情,橫下一條心,迎著困難上,紮紮實實幹,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三是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民務實清廉表率,就是要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斷迸發奮力拼搏的激情。

  焦裕祿同志的日記本上,有這樣一段話: “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地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儘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天寒地凍,他拉車給群眾送去救災物品,噓寒問暖;大雨滂沱,他和群眾奮戰在抗洪大堤上,同甘共苦;黃沙漫天,他帶領群眾查風口、探流沙,尋找治沙良策。周文順教授在講座中講到,焦裕祿有三個方面的非常出色,其中之一就是有激情。當組織準備把最苦、最窮、最難的崗位交給他的時候,他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我不改變蘭考絕不離開那裡!這不是一時衝動的豪言壯語,而是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內心深處的激情燃燒,這種激情源於他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高度負責,對人民的無比熱愛。他沒有把縣委書記當官銜,而是當成了為民服務的崗位。他像一團火,不論在哪裡,都會激情四射。從他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情懷,感受到他不畏艱辛、拼搏向上的激情。做好本職工作需要激情,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需要激情,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偉大的中國夢更需要激情。通過學習,全處同志感同身受,一致認為,作為黨員幹部,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牢記使命,激情投入,努力工作,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使貧困群眾儘快脫貧致富,實現中原夢、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要結合工作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把焦裕祿精神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努力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

  一是深刻學習領會焦裕祿“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精神。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從小事做起,真正把老百姓當做親人,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做群眾的貼心人,真正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貫徹到實處。

  二是學習焦裕祿同志勤儉節約、艱苦創業、實事求是、不怕困難的務實作風。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刻剖析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四風”問題,邊學邊查邊改,端正工作態度,真正把求真務實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自覺踐行艱苦創業、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的優良作風,發揚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難、堅忍不拔、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為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努力奮鬥。

  三是學習焦裕祿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在焦裕祿看來,當幹部不僅不能佔公家的便宜,而且還要有甘於吃虧的精神,能吃虧、常吃虧、善吃虧,群眾才能跟隨我們,如果自己處處佔便宜,那就會失去群眾。在工作中,我們常常為利益所動,焦裕祿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堅持原則,清正為民,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造福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