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健身器材有哪些

  我們一般將健身器材分為家用健身器材和室外健身器材兩種,家用健身器材有很多種,大家知道多少呢?接下來讓小編告訴你。

  家用健身器材種類

  跑步機

  很多健身達人家裡都有跑步機,跑步機是當今家庭健身器材中普及率較高的一種,使用比較方便簡單,跑步機已經在市場上熱銷很多年了,雖然消費者對其健身效果預期較高,但因使用枯燥,運動量較大,要達到每次運動45分鐘的基本健身要求非常困難,所以很難達到預想的健身效果;多數家庭購買後很少能夠長期堅持使用,閒置率很高。

  有跡象表明,近年來,跑步機在國內的銷售已呈逐年下滑趨勢,專家預測,隨著家用健身器的多元化趨勢及趣味性健身產品的普及,家用跑步機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減少。

  健身車

  健身車也是家庭健身器材的主導產品之一,是標準的全身性有氧運動器械,屬於運動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而且,因坐墊支撐臀部重量,關節不會受到運動衝擊,更符合有氧運動強調的持續的、小強度運動的要求,在歐洲家庭普及率達到90%以上。近幾年,市場銷售份額呈逐步上升趨勢,但因缺乏趣味性,因此,短時間內還很難成為中國家庭健身的首選產品。

  遊戲健身車

  遊戲健身車是近年在歐美開始盛行的一種帶遊戲互動功能的健身車,它利用家裡的電腦或電視,將器械運動與3D遊戲畫面結合在一起,實現了運動與趣味完美地結合,深受到青年人,特別是中小學生的追捧。

  在美國,許多中小學和健身房都配備了遊戲健身車,大大提高了人們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已經逐漸成為歐美家庭健身最受歡迎的新型健身產品,發展趨勢樂觀。

  划船機

  很多人對划船機的瞭解並不多,而划船機在健身房裡比較常見,是不可缺少的健身器材,其實我們在家也可以使用划船機,是鍛鍊腰、腹部、大腿和臀部主要肌肉群的首選產品,划船機易於操作,運動強度適中,但同樣缺乏運動樂趣,目前在歐美家庭有一定的普及率,但在我國尚未進入家庭。

  橢圓機

  橢圓機在歐美家庭健身中有一定的普及率,但在我國家庭使用率還非常低。

  橢圓機是運動關節的首選器材,運動型態類似越野滑雪的動作,因此,對雙臂與腰部的鍛鍊效果明顯,是目前健身房中普遍使用的有氧運動器械。但由於佔地面積大,不適合我國的居住環境,加之運動過程缺乏趣味,所以在我國家庭中鮮有購買。

  家用健身器材選購注意事項

  缺斤短兩

  健身器材種類很多,有啞鈴、跳繩、拉力器等。但是經過調查發現在啞鈴等健身器材中,缺斤短兩的問題十分常見。

  同時,足重和不足重的啞鈴在價格上的差距也很大。比如,足重的30公斤電鍍啞鈴價格在260元左右,而不足重的價格只有100~140元。這幾年鐵的價格一直在漲,有些廠家為了節約成本,生產時便會缺斤短兩。而且許多人購買和練習啞鈴時對重量要求不是很精確,能用就行。因此,不足重的啞鈴才會矇混過關。

  三無產品

  三無產品是不能買的,有些健身器材什麼都沒有。通過調查,在一些體育商店裡可以看到,有的跳繩有包裝、資訊標識齊全,而有的則是裸露的,也沒有生產廠家、廠址、商標等資訊。還有不少跳繩、健身圈、滑板等健身器材,也沒有生產廠家、廠址等資訊標識,屬於三無產品。

  存在安全隱患

  由於不少健身器材存在質量問題,其使用壽命往往比較短,有些還存在安全隱患。比如,滑板輪軸的質量不過關容易出現螺絲鬆動、輪軸脫落,使用時容易發生危險。

  售後服務差

  據瞭解,許多體育用品店在出售健身器材時不為顧客提供相關票據,因此,出現質量問題也無法投訴。

  消費者盲目選購

  健身的專業性很強,啞鈴、跳繩、拉力器等器材雖然結構簡單,但是選購和使用時也有很大學問。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消費者購買健身器材時是很隨意、很盲目的。他們不懂選用健身器材的相關知識,買到了不合適的或者質量不過關的器材,結果使鍛鍊效果大打折扣。還有些人買這些器材只是為了玩兒,因此也就不太關注這方面的知識。

  不要一味貪圖便宜

  減肥、增肌、強身和病後恢復所使用的鍛鍊方式和器材都是不同的,因此選購健身器材時,首先要明確自己健身的目的。有的人比較胖,需要減脂,應該選擇有氧運動器材,如跳繩、跑步機、動感單車等。有的人比較瘦弱,需要增肌,可以選擇啞鈴、槓鈴、拉力器等力量器械。在購買健身器材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規格的器械。

  以啞鈴為例,首先應該去正規的體育用品商店,最好隨身帶上彈簧秤,以防缺斤短兩。材質上,橡膠啞鈴比電鍍啞鈴更安全,也不會生鏽。但是橡膠啞鈴如果橡膠氣味太濃,或者與螺絲髮生粘連,則是不合格產品。在重量上,考慮到訓練效果,最好購買比較重的可調節的啞鈴,這樣可以根據訓練部位和肌肉力量的不同增減負重。

  消費者在購買健身器材時,質量是重要指南,一定要認準商家營業執照,注意檢視產品上標註的生產廠家、廠址等基本資訊,不要一味地貪圖便宜,以免上當,出現問題應該及時去銷售地點更換,或者向有關部門投訴。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