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小班育兒知識大全

  對於新小班幼兒來說,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需要老師花費很大的精力。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分享的,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家長小班育兒知識:傾聽習慣的培養

  傾聽是幼兒最早掌握的言語活動,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取知識的前提,它對語言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新小班幼兒來說,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需要老師花費很大的精力。因為這個時候的幼兒才剛剛適應幼兒園生活,情緒方面反覆性比較強。

  為此,我在組織幼兒活動的時候總是設計形象有趣的情節來吸引幼兒,培養他們傾聽的良好習慣。在組織語言活動《拔蘿蔔》時,我針對故事裡面的角色設計好情景,先是出示大蘿蔔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緊接著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表情和動作進行演繹。

  這時,我發現幼兒深深地被老師的生動有趣的表演所吸引,幼兒產生一種願意繼續聽下去的願望,活動既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從中又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家長小班育兒知識:不要因為孩子亂髮脾氣而困擾

  爸爸媽媽是否瞭解,小孩子雖然現在年紀小,似乎什麼都不懂的樣子,但是孩子也會有著屬於自己的小脾氣,生氣不是隻有大人才會有的,孩子也有著生氣的權利。那麼,小孩子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樣做呢?是跟著孩子一起生氣,還是讓孩子一個人冷靜下來再講道理,還是讓他一邊去撒撒野更好呢?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來講講面對孩子發脾氣,我們應該在怎麼做。

  大人生氣的時候,基本上表情就會出現了變化,同時因為生氣,語言和語氣也會變得不一樣,有時候也會直接用行動表達出自己現在生氣了,小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是和成年人一樣的。要是小孩子生氣了,你會發現孩子的整個臉都變成苦瓜臉,接著會開始哭然後也會有各種吵鬧的行為,更嚴重的就會做出不吃飯,不理人的過激行為。很多時候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人面對這種情況已經見怪不怪,已經麻木了,所以就會放任孩子在一邊,不去管孩子,讓孩子撒野一段時間,接著再跟孩子去講道理,不過,有一部分的爸爸媽媽的忍耐性沒那麼好的,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直接拿起傢伙教育孩子了。要是發生這種情況的話,爸爸媽媽越和孩子生氣,孩子就越發生氣。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要先搞明白孩子生氣的原因。

  一、孩子愛生氣的原因

  1、孩子愛生氣其實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不滿,很多時候或許是由於非常多的爸爸媽媽平時忙於工作或者家務導致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孩子想要爸爸媽媽重視自己,就會用生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2、孩子愛生氣是幼兒期間的一個正常的心理現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在經過思考之後會對自己覺得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生氣而發脾氣,到了青春期還會出現很多的叛逆行為。

  3、孩子愛生氣也是一種示威行為。爸爸媽媽有時候對於孩子管的太牢,因此孩子就會通過生氣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4、孩子愛生氣或許是因為模仿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要是脾氣暴躁容易生氣,孩子的脾氣也會變得不太好,從小就變得脾氣很大。

  二、孩子生氣,家長應該怎麼做

  1、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教育態度和方式要一樣。孩子生氣的時候,最好是能夠採用一樣的態度,不然的話會容易使孩子更加生氣。

  2、對於愛生氣的孩子,爸爸媽媽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因為很多的時候孩子是從家長身上學習的,因此一定不能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3、孩子生氣了,爸爸媽媽要堅持原則,不要因為孩子不開心就去哄孩子,必要時要給孩子一點小懲罰。

  4、孩子生氣,爸爸媽媽要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跟自己正常交流,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5、孩子生氣出現打人行為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第一時間阻止孩子,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暴力行為。

  6、孩子生氣,爸爸媽媽不要覺得孩子不乖,然後就打罵孩子,要知道孩子為什麼生氣,接著耐心疏導孩子,讓孩子好好說話。

  7、孩子生氣,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適當發洩一下不滿,或許孩子發洩完了,事情就過去了。

  8、孩子在氣頭上,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出去轉轉,讓孩子玩一個好玩的玩具來轉移注意力,過一會,孩子或許就會不生氣了。

  家長小班育兒知識:適當的親子分離有必要

  孩子對於每個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家長要注意,有時候不能夠太依賴孩子,這對孩子和父母都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也不能過分的干預孩子,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還要適當的和孩子分離,家長不用過分擔心,孩子會慢慢適應,這樣對孩子有一定的好處,下面具體來看一下。

  1、爸爸媽媽不能夠太依賴孩子

  作為爸爸媽媽,跟孩子非常要好的話是沒有錯的,但是跟孩子再好也要有一個尺度,作為爸爸媽媽不能夠太依賴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太依賴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情被束縛了,沒有地方來釋放,所產生的後果就是孩子對爸爸媽媽也太過依賴,這樣對於孩子的獨立性就會產生影響,造成孩子長大後無法獨自的處理生活中遇到一些情況,如此一來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好的。爸爸媽媽過於依賴孩子造成雙方都無法分離,這樣產生的後果就是,對於孩子以後上學也是一個不小的阻礙。

  2、爸爸媽媽不要過分干預孩子

  爸爸媽媽千萬不能夠太乾涉孩子的生活,孩子平時的生活情況還有學習情況是要關心的,但是不用管的太多,從頭管到腳,爸爸媽媽過分干預孩子會讓孩子沒有主見,這樣以後做決定就非常困難。同時要是管的太牢的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反而會變得適得其反,我們每個人都有祕密,都希望能夠自由地活著,孩子也是這樣想的,因此爸爸媽媽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孩子能夠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3、爸爸媽媽要適應跟孩子分離

  有一部分的爸爸媽媽都有分離焦慮症,要是不在孩子身邊就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危險,開不開心,安不安全。可是孩子總會長大,他會離開你然後自己生活。要是爸爸媽媽太依戀孩子,那麼孩子長大後遇到問題就不能自己解決,然後獨自一人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恐慌。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學會試著跟孩子分離,從剛剛開始的一會會,到接下來的幾天。這個時期爸爸媽媽跟孩子要共同適應,雖然剛剛開始非常難過。但幾次之後就會慢慢習慣,我們把這叫做和孩子相處的另一種模式,而這無論是對爸爸媽媽還是對孩子都有好處。

  家長小班育兒知識:這些教育方法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愛孩子其實要講究技巧,愛孩子並不是溺愛,愛孩子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方法,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孩子。下面一起看看哪些教育的方法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吧,及時改變讓我們都來做一個負責任的爸爸媽媽吧。

  1、孩子難得說想自己動手吃飯,結果我們卻說:你自己吃會把飯都弄出來,飯都涼了……媽媽喂!

  註解: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的動手能力本來可以通過吃飯這件事情來培養,結果現在卻被爸爸媽媽遏制了。

  2、孩子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我們說:寶寶你不舒服的,媽媽馬上帶你去醫院,打點針就好了!別擔心啊。去醫院病馬上就會好的。

  註解:我們在醫學方面的盲目和無知在不經意之間就會讓孩子變成一個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等到孩子真的生病的時候,一些藥物就無法起作用了。其實讓孩子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醫療創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世界上少很多的耐藥菌和不治之症。

  3、孩子突發奇想想要玩泥巴,我們說:太髒了,玩了泥巴以後,你衣服手上就全是了,特別髒!

  註解:爸爸媽媽從小就拿走了孩子玩的權利,這樣子會讓孩子的天性得不上釋放,讓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縮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間。

  4、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說:你還這麼小,洗碗洗不乾淨還會不小心把碗打破。

  註解:其實孩子覺得洗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你,讓孩子覺得這個好玩的事情變成了一件苦差事,四肢肌肉萎縮,孩子也沒有了動力。

  5、孩子上學了,我們說:你要以學習為主,平時不要亂說話。

  註解:孩子到了學校裡面,有問題也不敢問老師,怕老師說,怕同學笑話。孩子只是一味接受別人給予自己的知識,缺乏創造力,自己的見解和思想也非常少。

  6、孩子說,爸媽,我長大了,我想做一些自己能夠做的事情,我們說:孩子你現在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好了,剩下的事情爸爸媽媽會做好的。

  註解:其實孩子做這些事是能夠培養自己的責任感,這樣一個可以讓孩子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女子漢的機會就這樣消失了,孩子的勇氣被消耗掉,成了不負責任的人。

  7、孩子學習不好,我們說:爸爸媽媽為了讓你成才付出了非常多的精力。你吃好的,穿好的,卻連基本的書都讀不好。你看看隔壁的小胖,成績多好。

  註解:在孩子心裡,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們,爸爸媽媽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讓自己成為他們得以炫耀的資本,他們會覺得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罷了。

  8、孩子做一些事情來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感謝,他對你們說:爸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說:現在什麼事情都不需要你做,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好了。

  註解:愛原來就是這樣的功利、孩子感恩的想法卻被你扼殺在搖籃裡,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冷酷。

  9、孩子學習很好,脾氣也很壞,什麼事情都不想幹,我們說:現在懶一點沒關係,長大了就會好了。

  註解:我們忘記了,只有學會做人才會成才,我們捨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任意地踐踏。

  10、孩子慢慢成長了,慢慢長高了,但是什麼也不會幹,整天特別懶。這時我們黔驢技窮了,我們說:孩子以後結婚了,就會有責任感了。其實我們就是一直在欺騙自己。

  註解:欲訴無人能說,悔,腸子都悔青了!或者乾脆做個“祥林嫂”。

  家長小班育兒知識:教會孩子處理衝突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有時候就會產生衝突。遇到衝突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是不管不顧找對方理論還是利用自己的智慧來巧妙的解決?不僅僅是成年人,在孩子的世界中也會出現衝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教孩子處理衝突呢?

  1、親身示範

  在自己遇到衝突的時候要親自示範給孩子看應該怎麼樣做。孩子會慢慢模仿你的行為來形成自己的處理方式,美國兒科學會表示,要是你遇到衝突脾氣很大,那麼你的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2.、進行呼吸練習

  學習怎麼呼吸,同時讓孩子在緊張的時候學會深呼吸。要是你覺得孩子心情不好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來深呼吸。讓你的肺被空氣充滿,接著把自己的憤怒隨著空氣撥出體內。可以讓孩子學會使用呼吸方法。

  3、角色扮演

  平時生活中可以進行類似情況的角色扮演,這樣在遇到衝突的時候孩子就會有經驗。像是拿走一個孩子最喜歡的玩具,讓孩子自己思考應該在怎麼辦。角色扮演之後,可以跟孩子具體說一下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到底要怎麼處理。

  4、引導孩子處理衝突

  要是你看到孩子跟別人起了衝突,不要替孩子做主,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不要在處理孩子和別人衝突的時候戰隊。把自己當作一個仲裁員,而不是法官。

  5、講出自己的想法

  要是孩子跟別人起了衝突的話,讓孩子說明白自己的想法,跟孩子說,“你有什麼想法可以直說?”孩子在氣頭上的時候,指責孩子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說明自己的看法,找出癥結所在。

  6、頭腦風暴

  孩子遇到衝突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進行頭腦風暴。具體有談判達成妥協,輪流來或者乾脆一走了之。要是哥哥拿了玩具玩,而弟弟也想玩同一個玩具,你可以建議他們一起玩。讓孩子一起玩,接著一起打掃,最後一起討論接下來玩什麼。

  7、學會換位思考

  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要是孩子把別人喜歡的東西弄壞了,然後導致別人對他發火,你可以問問他,要是自己的東西被別人弄壞了,自己會不會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