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計算機文化基礎研究論文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已步入資訊化時代,很好地掌握計算機這個資訊化工具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摘要]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而學生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傳統的方法不符合該課程的特點。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任務驅動、分層教學、以證代考,並提出了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資訊能力的理念和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關鍵詞]高職院校 計算機文化基礎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張紅琴1969- ,女,河南平頂山人,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和計算機網路;白林如1957- ,男,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河南 平頂山 467000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4-0132-02

  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已不是“零起點”,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時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參差不齊,如何搞好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是現行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高專學院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時掌握計算機的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計算機操作已非常熟練;有些學生還從未接觸過計算機。若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導致在上機實驗課中,基礎好的同學“吃不飽”,把精力放在玩遊戲上面,易產生驕傲自滿情緒,不用心學習,甚至出現曠課遲到早退現象;而基礎差的同學又感覺學習吃力,缺乏自信,沒有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教學和實踐過程中也有諸多問題。首先,在教學方法上習慣於灌輸,沒有注意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時忽視了訓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其次,對學生實驗的要求管理不嚴,包括實驗內容的選取和組織、實驗中的因材施教、實驗結果的檢查和考核等,學生上機實驗時沒有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1.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資訊科技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建立,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就感,激發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迴圈,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徵。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個個任務,引出知識點,使學生明確目標,把繁瑣的理論知識融入任務講解,直接看到理論知識的作用,激發學習興趣。隨堂實訓中,學生藉助提供的實訓素材,仿照教學任務,複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學生在“學”任務;每章通過一個綜合的任務,教師先講解制作的過程,讓學生參考綜合任務,自選主題,從網際網路上搜集素材,製作自己的作品,學生在“做”任務。將“教、學、做”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掌握實際工作中涉及的相關知識和製作技巧,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面向實際應用,適應企事業需求,在企事業單位頂崗,真正實現了教學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

  2.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資訊素養能力的理念。資訊素養能力是新世紀高職學生必備的基本素養能力之一,是自主學習能力乃至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是專業學習和發展的基石,是將來事業成敗的決定因素。高職階段必須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能力,即資訊檢索能力、資訊加工能力、資訊利用能力和資訊表達能力。“計算機文化基礎”的知識技能是資訊素養能力的基礎,學好本課程能促進資訊素養能力的發展,反過來又能促進本課程知識技能的提高。在課程教學之初補充資訊檢索技術知識技巧,提高資訊檢索能力,為資訊素養能力培養與課程知識技能教學做好準備;在每章學完之後,結合教學內容、新技術的發展和現實生活的需要提出資訊檢索任務,先由學生獨立檢索,然後小組討論,一方面可使學生跟蹤課程新技術發展,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能力;重點章節學完之後提出綜合實訓和工學結合實踐任務,要求學生仿照任務,自選主題,從網際網路上搜集素材,進行資訊加工、資訊利用和表達,結合課程知識技能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進一步熟練操作技能,提高資訊素養能力。在學習本門課程的同時,學生提高了資訊素養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促進了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3.突出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環環相扣,設定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確保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首先,隨堂實訓時,學生藉助課程網站上的實訓素材,仿照教學任務操作練習,掌握本節課的實踐技能;其次,每章學習結束後任課教師安排綜合實訓任務,要求學生自選主題,從網際網路上搜集素材,仿照綜合任務,運用本章的重要操作技能,製作作品,以達到每章知識的綜合運用;最後,課程結束時,綜合運用本課程中所學技能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實踐訓練之後,能夠達到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並能使用本課程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目標。

  4.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分層教學的運用。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起點高低不一,學生的差異比較明顯,可以將學生分為三類:後進生、中等生、優等生。不同型別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要求,以及完成學習任務情況均有較大差異,給教學帶來了極大困難。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樣性的分層方式。

  對佈置作業分層。作業可以分為基本練習和拓展練習。所有學生首先都做基本練習,儘可能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強化訓練,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基本練習完成之後,再做拓展練習。

  在輔導過程中分層。分層輔導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各層次學生可以利用教師輔導的機會及時解決問題。對於後進生,多加輔導,讓後進生不至於不會做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對於中等生,一般稍作輔導就可完成作業。對於優等生,一般不用輔導就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並且完成得比較早,可以再佈置一些拓展練習,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這樣,對於優等生,也不至於作業完成之後沒事做,而把剩餘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電子遊戲和網路遊戲上,防止厭學情緒。這樣就使學習目標具體化,使入學時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會因基礎差跟不上而消極、厭學,失去學習的信心,也不至於使基礎好的學生因“吃不飽”而放棄學習和提高。分層實踐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實踐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分層輔導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以證代考,考證促學。由於科技的發展,專業的細化程度加深,出現了各類資格證書。大學生們學習期間既要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又要忙於各類取證考試以獲得社會的認可。以證代考把考證過程融入教學當中,既激勵學生求學興趣又促進學校教改與市場需要接軌。目前,社會上有很多的計算機認證考試,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認證考試。在課程內容設定上與等級考試要求深度融合,學生學習完課程後,組織學生參加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考試,可以獲取證書,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三、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分別從教學和考試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任務驅動、分層教學、以證代考,並提出了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資訊能力的理念和突出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總結新的教學經驗。只有經過不斷的改革和不斷的探究,才能提高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出有質量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廷軒,高升.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探析[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

  [2]王平.《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27.

  [3]龔莎,吳瑛,齊波,等.專案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中的教學研究[J].軟體導刊,20113.

  篇二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芻議

  摘要: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知識學習的基礎課程,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突出的實踐應用性,顯著的學科知識綜合性,迅速發展的前沿技術等特點,因而,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院校需不斷改革,如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然而,在當前大學計算機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加以調整、改革與完善。筆者,結合實踐探索,提出了有關改革思路,以提高計算機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 文化基礎 改革思路

  一根據測試水平,自選修讀方式

  在計算機基礎能力上,往往是參差不齊。這無疑添加了教學難度。若教師採取同一教學模式,則難以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形成。因此,這對這一問題,高等院校可創設計算機基礎水平的測試題庫,讓學生於開課之前向院校提出申請,以測試自己的計算機基礎水平。測試合格的學生,可依據實際情況來選修讀方式:測試後,已把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會基本操作的學生,可免修理計算機論課與上機課;測試後,對基礎知識較為了解,而不熟練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學生,可免修計算機理論課;對那些測試不合格的學生,則需詳細地學習整門課程。

  二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知識

  在有些軟體的基本操作上,學生已經有所接觸,因而,在大學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對知識逐項講解,而應突破書本。由於計算機技術處於不斷髮展變化中,因而計算機文化基礎也應不斷更新,讓學生通過對某一軟體的學習,而繁衍至有關軟體與流行軟體的把握上,以培養學生的新技術思想,提高學生對新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如Windows作業系統講解時,教師不但要講解Windows作業系統的一些基本功能與基本操作,還可新增其他作業系統知識,如Unix、Linux作業系統等。又如Word文書處理軟體的教學時,教師可基於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把握上,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可以把握多個版本的Word處理軟體、WPS文書處理軟體以及Office系列軟體的一些基本功能與操作。另外,教師還可聯絡書本知識,添設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內容,如智慧機器人的發展與使用;計算機病毒的最新防治與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多種應用等等。

  三任務驅動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一門較強應用性的課程,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而任務驅動式教學,將學習活動與相關問題或任務有機結合,以問題或任務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學習求知慾,讓學生在任務實現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高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如學習Office系列軟體後,老師可事先編擬題目,有目的、有針對地設計教學內容,設定格式要求以及相關問題,要求學生利用過有關軟體,根據任務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通過具有綜合性知識與設計性的任務,能夠啟發學生思維,讓他們積極思考,同時通過網上資料查閱、相互交流等方式,設計出獨具個性的作品。同時,在知識總結與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動手操作以及自學能力。

  四強化實踐訓練,提高教學效率

  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有著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學生只有通過上機操作練習,才可發現問題,才可鞏固所學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卻不重視上機課,在上機課上一般玩遊戲、看網頁、聊QQ,亦或簡單操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採取一堂一練的方法,提出學習目標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每一堂理論課之後,教師可精設有關的計算機實驗內容。同時,沒實驗均有其對應的實驗內容、實驗目的、操作提示以及實驗步驟等等。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進度來完成任務,然後以郵箱形式提交實驗成果以及實驗小結。此外,老師還可將全部的實驗內容整理其上機指導手冊,以便教學需要。這樣通過實踐訓練,不但將學生知識學習與知識運用相銜接,還提高教學效率。

  五多樣化考核形式,重視能力檢測

  以往考核方式通常是以理論為主,導致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不高。學生往往是對理論知識加以死記硬背理,單憑學習成績難以反映他們的真實應用水平。所以,為了增強與考核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院校可採取如下方式。第一、構建考試試題庫。其內容覆蓋書本內容,題型除了填空題、選擇題之外,更應包含實際操作題。同時,這一試題庫為同學全開放,讓他們可在網上操作練習。第二、通過網路考試系統加以考核,隨機生成試卷。第三、總評成績考核可以將平時實驗成績佔總值的20%、網路系統測試成績佔總值的60%、綜合性的設計實驗成績佔總值的20%相結合。這樣,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成績,有利於學生加深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使其在實際操作中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六整合網路與傳統教學,增強教學互動性

  在現代社會,資訊科技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生活,改變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學習方式。網路教學因其獨特優勢而廣泛應用到教學領域,如開放性的學習資源、多媒體化的內容形式、個性化與自主化的內容選擇、互動性的學習過程等,這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但可以複習已學知識,還可超前學習,並可以從網路上得到所需資訊與資料,亦或網上尋求幫助,亦或網上幫助他人,亦或網上作業練習與作業提交等,這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計算機課程教學時,可整合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教師首先將課程簡介、教學課件、教學大綱等上傳至網上,以讓同學自學使用。其次,老師網上進行作業釋出,而學生則網上作業提交,師生於答疑室相互交流,亦或學生網上測試等。

  總之,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與應用性的課程,需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同時,計算機資訊科技又處在不斷髮展與更新狀態中,因此,若想適應社會發展,院校也應不斷改進與完善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考核方式,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等,以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上機實踐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篇三

  我院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研究

  [摘要]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中暴露出一些弊端,針對我院學生入學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及不同專業的實際應用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 計算機應用基礎 案例教學 基本模組群 選學模組群

  國家教育部高教司教學大綱中規定,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非計算機專業必須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隨著社會資訊化發展迅速,計算機應用及網路的普及以及計算機技術各個領域應用的不斷擴充套件,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也在不斷變化,高職教育作為以實際動手能力取勝的教育方式,必須在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上做到區別於普通高等教育。針對我院學生入學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及不同專業的實際應用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

  一、模組式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大綱,重組教學內容。

  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劃分成基本模組群和選學模組群兩大部分。基本模組群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模組、微機作業系統基礎模組Windows XP、OFFICE 2003基本應用模組WORD 2003模組、EXCEL 2003模組、POWERPOINT 2003模組、Internet基本應用模組。這些都是高職學生最基本的應知應會的內容,選學模組群包括多媒體軟體選講模組、OFFICE2003高階應用模組、計算機網路基礎模組、資料庫Access模組等。

  基本模組群裡的模組每個學生都必須會,而選學模組群是為學生提供提高和選擇機會的,供學生選擇。設定選學模組的主要目的是讓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學到與本專業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在選學模組的選擇上,老師要積極指導學生根據專業選擇。例如,藝術專業的學生一般應該選擇多媒體軟體選講模組,管理、會計、物流專業的學生一般應該選擇資料庫Access模組,文科專業的學生一般應該選擇OFFICE 2003高階應用模組,而電子類專業的學生一般應該選擇計算機網路基礎模組。當然,每個學生不一定非得這樣選擇,還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擇,也可以一個學生選擇幾個模組等。這種模組組合的方式既能滿足不同基礎的學生的需求,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專業,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資訊處理能力。

  二、ISAS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法

  即資訊檢索與分析技能方法。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為學生開啟一扇計算機的“視窗”。讓學生能看見“窗”內的風景。激起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而其中的無限風光則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去追尋。

  老師可以把理論性較強的內容設定成研究性課題。每班幾個學生組成一個課題研究小組,每組負責一個研究課題。每個課題研究小組可以通過網路、圖書館等方式蒐集資料,形成課題研究文件,演講簡報,並且在上課時向全班學生進行講解。下課後負責疑問解答。這樣學生的學習從原來的“老師要我學”,變成了“我自己要學”,這種方法適合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提供了自學、創新的空間,同時更多地提供師生交流的空間,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選學模組群就適合用ISAS法去完成。

  三、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的應用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不同於Photoshop、CAD、VB等專業課程教學,它具有知識點多而內容講解相對較淺的特點。上課前,可以運用各種手段蒐集與該課程有關的經典的案例,上課時先演示案例,再介紹案例的製作以及相關的知識。這種講案例後再傳授知識的方法,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並且能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效果往往不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長期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現就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基本模組群中的應用介紹如下。

  1.計算機基礎知識模組

  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通常放在教材的第一章,但內容相對枯燥,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為此,我們在講解該章內容時,可以將學生直接拉到計算機拆裝教室上課,老師通過對計算機硬體的拆裝案例講解,學生通過實際的拆裝,使其對計算機硬體的組成有一個直觀認識,避免從理論到理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微機作業系統基礎模組Windows XP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安裝好的計算機執行一次,看看安裝是否可靠、正確,若沒有問題,將直接進行Windows作業系統:設計一個具有個性化的桌面和個人資料夾系統。桌面內容包括建立及排列各種圖示,設定工作列,定做開始按鈕,設定螢幕背景圖案、分辯率、螢幕保護程式,設定印表機、音量等;建立個人資料夾系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姓名、用途等建立自己的資料夾,並管理各類不同檔案。包括檔案複製、移動、刪除、重新命名、隱藏、屬性設定等。

  3.OFFICE2003基本應用模組之WORD2003模組

  對於文書處理軟體WORD2003部分,可以利用WORD製作個通知、做個廣告、報刊排版、製作板報或者個人簡歷等。設計中可以包含圖片、表格、水印、頁首頁尾、頁邊距、動態效果、分欄、色彩、文字框等元件或效果,然後跟學生一起逐步詳細講解案例設計中實現的方法等詳細資訊,從而鍛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4.OFFICE2003基本應用模組之EXCEL2003模組

  對於Excel模組,可以設計一個學生成績統計案例。一般來說,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成績的處理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在教學中提高成績,我們需要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認真的分析。這就要求我們算出與之相關的一些數值,像每一個同學的總分及班名次、級名次,各科分數的平均分,各科的優秀率及及格率等等。從而把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自己應用Excel去分析、處理。

  5.OFFICE2003基本應用模組之POWERPOINT2003模組

  對於PowerPoint模組,可以設計一個簡報典型案例,展示自己及所學專業情況。要求設計中包含介紹幻燈片母板、配色方案、背景、動畫、多媒體、圖表、連結、組織結構圖、放映等重要知識點。通過對簡報案例講解,使學生可以更快、更好、更順利地製作出簡報,快速掌握PowerPoint幻燈片製作的各項技術和技巧。

  通過案例教學,教師可以避免照本宣科、面面俱到。教學中,教師不僅是教師而且也是學生。一方面,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掌握著教學程序,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共同研討,不但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項,而且從學生那裡可以瞭解到大量感性材料,也有利於教師的提高。另外,學生通過帶著問題去學習,帶著問題去研究,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要求。這種通過學生自主或師生互動等方式的學習,能使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進而獲得全面發展。

  高職學生正準備從學校走向社會,其思維正是遠離平衡狀態的耗散結構。因此,必須想方設法促進學生頭腦的全面開放,使之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從而廣泛有效地從各種渠道攝入更多的資訊。讓學生掌握了計算機這個工具,並將它“順手”的使用才能對其今後的生活與工作產生幫助。

  參考文獻:

  [1]楊永戰,楊涵.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外教育研究,2008,11.

  [2]高希德,《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改革的做法與體會.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2.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