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本科畢業論文發表

  工程管理是保障工程專案順利進行的貢必要條件,是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工程投資效益取得成效的基礎。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工程管理創新管理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經濟建設拉動工程建設,工程建設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規模上都有了快速增加,工程建設的質量直接關乎著人民的身命財產安全。現場工程理是施工企業基礎經營活動,對保證工程的整體質量和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職責就是管理和監督施工的全過程。

  關鍵詞:工程管理 管理方法 創新管理

  1、現場工程管理的含義和管理內容

  現場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對施工現場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從而提高企業形象與聲譽,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根本途徑。其主要管理的內容包含有:對施工人員的思想認識的管理,確保相關的施工人員能夠按照規定和準則來進行施工,加強施工人員殘餘現場管理的自發性和自覺性。

  其次就是要保證現場施工措施的落實,此項工作主要是針對施工中的機械裝置和材料、工程的質量進行管理,在保證工程的質量方面上,主要是在施工中相關要求和標準的嚴格落實。而在施工中的機械裝置和材料方面,主要是對施工裝置進行排程,從而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現場施工的質量和進度的管理需要現場工程管理人員根據現實情況來確定和調整,因為在施工現場情況是不斷地變化著的,比如設計上的更改或者供應未能跟上建設的需要等,所以在工程現場管理的時候,需要管理人員能隨機應變。

  2、現場工程管理淺析

  現階段我國現場工程管理的發展雖然經歷成長,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相對於發達國家的工程管理技術和經驗,還存著較大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技術、裝置、安全、材料的管理和現場施工中的質量和進度問題上。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2.1 在現場施工的技術上,由於工程專案施工工藝都相對比較複雜,保證質量同時應當學會優化程式,程式優化可以縮短工程工期和節約企業成本。優化程式需要關注地方是,企業自身的施工隊伍的整體能力和素質、資金的供應,施工環境,施工所需的裝置和材料的供給等方面。技術問題設計範圍更加廣泛,技術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和水平,自身培訓學習,新技術學習和改進。技術方向直接關係到施工過程每一個步驟,施工質量保證是需要有技術規範標準支撐。相關質量檢查制度和方法,質監部門和人員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2.2 在施工的裝置上,工程建設不可缺少的就是機械裝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裝置,可以減少資源的閒置,提高裝置的利用率,節約了工程成本,保證工程質量。在現場工程管理中應注意現場的工作人員是否利用好了相關的機械裝置。同時,應當在一些施工過程中,部分工作人員未能注意對機械裝置的養護問題,在施工過程中常常出現機械故障的現象。這主要是由於相應的管理部門的管理機制未能夠完善的所造成的。因此在現場工程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完善先關管理部門的管理機制,以便機器的合理利用。

  2.3 關於現場工程管理中的安全問題,此項問題主要需要依靠建立專門的安全小組進行負責和監督。一般,在施工現場環境都比較複雜,客觀因素帶來的安全隱患也存在很多。施工安全主要包括的內容有,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財產安全和施工現場環境安全。在工程管理的領域中,近些年來除了以往的成本,工期和質量的管理以外,安全管理也稱為了主要的管理內容。在任何的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奉行的都應該是“安全第一”的原則。

  3、現場工程管理的創新管理方法

  在現場工程管理的過程中,一些施工現場依舊會存在施工現成管理水平不能適應生產需要,施工現場雜亂,施工過程中沒有制度和規章可以依循,質量安全管理組織不健全和責任人不明確,從而造成了施工現場安全和質量事故不斷髮生,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整個企業和工程的快速發展。針對這些頻發的問題,借鑑於以往工程管理的內容和方式,現場工程管理必須走創新管理方法之路。

  首先,要進行工程計劃管理創新,走資訊整合化的道路。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傳統的生產方式正在發生了轉變,有原來的以物質為中心開始轉化成以資訊科技為中心。在現場工程管理中要以資訊整合化為平臺,做到工程的規劃、開發和建設都實現數字化,這對規範現場工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施工質量提供了良好的資料支撐。

  其次,就是對人員管理的創新,施工人員的管理是現場工程管理最重要的環節,所有的環節都離不開人的辛勤勞動。

  對人員管理的創新,企業和專案管理層應營造出企業榮辱與共的文化氛圍,提高現場施工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讓工作人員覺得自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這樣才可以調動大家辛勤勞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再者就是要有科學的管理機制,這可以培養管理和施工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技能,比如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訓和教育等。這樣有利於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和施工隊伍,能夠讓他們團結一心地去完成工程建設。最後是要有公平的懲獎制度,能夠做做賞罰分明,為現場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環境。

  再者,對現場工程管理中的施工技術和質量管理的創新。

  首先,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有較強的業務素質,比如要能夠熟悉施工的圖紙,能夠會審圖紙。現場工程管理人員能夠根據現場的施工條件和環境,制定出科學的施工計劃,同時要能夠採用新材料,新技術,甚至能夠提高施工中的高新技術含量。通過技術培訓等方式培養出懂得新技術和工藝的員工,為保證工程質量和以後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要堅持“三檢制”自檢、互檢,交叉檢,這對保證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提供了保證。通過“三檢制”可以實現層層檢查,人人把關的局面,實現了工程質量保證全員參與,共同努力的局面,減少了現場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生與國家規範和相關技術標準不相符的可能性。

  最後,是施工安全的管理創新。

  只要涉及到安全,所有現場工程管理都可以採取一票否決制,一旦安全出了問題,不僅僅是公司和企業的信譽受到影響,喪失市場競爭的優勢,同時還威脅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在現場工程管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施工中,施工人員全部參與,規範使用“三寶”,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工程建設。比如,掛設安全網,按規範搭建腳手架等。

  4、結語:

  本文主要闡述了現場工程管理的主要含義和內容以及現場工程管理創新可從哪些方面著手的問題。文中主要論述的是影響現場工程管理的技術、裝置、安全、材料的管理和現場施工中的質量和進度問題這幾個因素著手,敘述了他們主要包含的內容以及在傳統管理方式中這幾個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問題,最後文章針對以往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現場工程管理創新以後從工程計劃管理創新,施工技術和質量管理的創新,人員管理的創新和施工安全的管理創新從這幾個方面,提出現場工程管理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和科學的。希望此文可以給現場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士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鄧秋如. 探討現場施工工程管理的創新及應用[J]. 建材與裝飾下旬刊, 2008,07:

  [2] 黃卿. 建築工程專案施工管理實踐與創新研究探討[J]. 中外建築, 2008,05:

  篇2

  淺論工程管理理論與現場施工管理的關係

  摘要:在現場施工管理中,由於主觀或客觀的因素.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管理人員的努力下有的會迎刃而解,有的卻在磕磕碰碰中造成工期損失、質量損失、經濟損失.在今天工程管理理論較以往已相對成熟,大多數現場管理人員都經過嚴格的專案經理培訓.對工程管理有一定的認識,如果能把這些理論應用在現場的生產活動中,一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建築安裝 專案 現場生產 工程管理

  0 引言

  在現場施工管理中,由於主觀或客觀的因素,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管理人員的努力下有的會迎刃而解,有的卻在磕磕碰碰中造成工期損失、質量損失、經濟損失。在今天工程管理理論較以往已相對成熟,大多數現場管理人員都經過嚴格的專案經理培訓,對工程管理有一定的認識,如果能把這些理論應用在現場的生產活動中,一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舉三個例子與各位同行相互探討。

  1 因果分析與泵送砼施工裂縫控制

  某綜合大樓的混凝土澆築量達15000立方米,全部採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商品砼比常規作業砼出現的裂縫多,量值也比較大,需在施工中查原因,定措施,力爭取得較好的質量效益。

  1.1 原因分析

  泵送商品砼由於澆灌速度快、一次入模量大而受到好評,但由於泵送工藝的不利因素,如混凝土塌落度大、水泥用量多、加水量大等,使混凝土產生各種裂縫的機會大大增加。一種是溫差裂縫:澆灌大體積混凝土時,由於水泥用量的增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升很高,當混凝土表面與內部、混凝土與外界溫差過大時,會因混凝土表面急劇冷卻收縮,變形受到約束而產生拉應力,當拉應力大於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裂縫。另一種是收縮裂縫,它產生於混凝土凝結的初期及凝結硬化過程中,水分的急劇蒸發和膠凝體失水後緊縮,使混凝土的體積變小,當受到約束時也會產生裂縫,雖然常規作業混凝土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泵送商品砼出現的量值比較大,產生的機會也比較多.

  1.2 防治措施

  1.2.1 防止和消除混凝土的收縮裂縫

  防止和消除混凝土的收縮裂縫,首先要設法控制夏季施工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常用的措施有:①運輸過程中對混凝土罐車保溫,淋水;②砂、石場地用彩條布遮蓋,石子場地在澆灌前3天澆水降溫.,設法降低混凝土攪拌用水的水溫;③噴水淋溼鋼筋、模板一泵送管用噴水淋溼的麻袋片包住降溫;④混凝土澆灌後應及時覆蓋草袋等;⑤防止混凝土的表面裂縫一般採用二次抹壓工藝,“多遍抹壓,分遍成活”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1.2.2 防止出現大體積混凝土溫差裂縫

  為防止出現大體積混凝土溫差裂縫,施工前應按二維溫度應力公式進行計算,按一維溫度應力公式進行驗算,計算時應考慮外加劑的影響及混凝土保溫情況下的降溫係數等,驗算後並擬定預防措施.如:①採用中、低熱水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②採用合理的砂、石級配,嚴格控制含泥量,在混凝土中加入減水劑、微膨脹劑或粉煤灰等。③在施工中應做好保溫養護,做好結構內外溫差控制,用科學資料指導施工,當內外溫差<25℃規範規定為溫差<30℃時表面保溫層可撤除。

  由於作好充分的準備,施工中降溫速率及內外溫差控制均在規範允許範圍內,經過細緻觀察,混凝土表面未發現裂縫,取得較好的效果。

  2 施工管理與砼強度離散性控制

  許多從事現場施工多年的施工員都常常忽略了這樣一個現象,為使兩批強度一樣的砼試件所代表的砼強度的保證率一樣,強度分佈較分散的一批必須提高砼平均強度,也就相應地增加了水泥用量,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通過加強管理來控制砼強度離散性可解決這一問題。

  離散性是表示砼強度的分散情況,它通常用兩種指標表示,一種是絕對指標標準差,另一種是變異係數.標準差越大,砼強度分佈越分散,則說明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越低,那麼控制砼強度離散性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呢?大家都知道,砼強度離散性的波動大小反映在砼強度的波動上,所以控制離散性須從影響砼強度波動的原因下手。

  2.1 材料質量

  對砼組成材料質量的控制特別要注意水泥品種和標號的選擇、水泥強度的波動和施工前強度的複試、骨料品種的選擇,顆粒級配、含水量和含泥量的波動、外加劑品種的選擇及效能的變化。

  2.2 控制試驗誤差

  試驗誤差是在試驗過程中產生的強度波動.例如試模尺寸偏差、成型操作不規範、振搗不實、拆模碰破邊角及養護不標準等,都可能引起試驗誤差,由於試驗資料是檢驗和控制砼質量的依據,因此,也控制試驗誤差。

  2.3 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施工質量

  嚴格控制砼的配合比,下料要準確,計量要準確,一定要控制配合比計量的精度,特別是用水量的控制,不可隨意增加或減少,攪拌要均勻,運輸中防止離析,必要時要進行二次攪拌,振搗要密實,灑水養護要及時充分,注意拆模的時間,防止結構變形和產生裂縫。

  施工是造成砼強度波動的最主要因素,它包括了施工的全過程,即從開始至施工完畢,由於施工情況變動複雜,情況各異。因此,這種施工情況變化大而又不固定的影響因素,是造成砼強度離散性大的主要原因,是以控制施工情況變化來控制砼離散性的關鍵,施工中的質量控制應堅持在施工的全過程之中,可通過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來解決,是屬於施工條件的差異而造成砼強度波動的主要因素,也是體現施工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方面。

  3 規範施工操作與外牆飾面磚脫落的預防

  用飾面磚作外牆飾面,是一種傳統裝飾工藝,它裝飾效果好,不僅能美化建築物,而且能保護牆體,延長建築物的使用年限。但近年來,由於施工操作不規範,不少外牆飾面在使用後不久即開始脫落,主要因素是施工操作的不規範,根據調查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①一種是飾面磚空鼓

  鑲貼面磚底灰用素漿;操作前面磚浸水時間太短,浸泡後陰乾不足就直接使用;面磚基層底灰太乾,貼上砂漿不飽滿,這些因素都會造成飾面磚空鼓甚至脫落。

  ②一種是牆面基層與面磚間的粘結強度不夠

  由於面磚浸水不足,基層過於平滑或過於乾燥,砂漿配合比不準,攪拌不勻,強度不夠,和易性差,面磚貼壓不實等,都能導致基層與面磚間粘結強度不夠。

  以上兩點分析,在很多的操作規程、工藝標準裡都很詳細地提到,施工管理人員也一定要很詳細地按照操作規程、工藝標準向操作人員進行交底,但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以交底內容來規範作業,因此面磚脫

  落的質量隱患出現概率很大,必須以規範施工操作來預防質量問題的發生,主要措施有:

  3.1 保證粘結和勾縫砂漿強度

  要求砂漿配合比準確,砂漿攪拌均勻,粘結砂漿一般可選用1:2水泥砂漿,砂漿稠度要適當,不能時稀時稠,以防砂漿硬化時收縮不一致。面磚勾縫砂漿的配合比為水泥1:砂子2,砂子要過細篩。

  3.2 基層的質量要保證

  飾面磚應鑲貼在溼潤、乾淨及粗糙的基層上,基層表面的雜質、油汙要清理乾淨。基層在貼上前2h要澆1遍水,基層如果過於光滑,要鑿毛處理。

  3.3 嚴格控制外牆飾面磚的空鼓

  《 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中,對飾面磚提出了嚴禁空鼓的要求,並將這一要求列入保證專案中.防止外飾面產生空鼓,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飾面磚在使用前,必須清理乾淨,並隔夜用水浸泡、晾乾後才能使用。第二,貼上砂漿要飽滿,使用砂漿如果過多,面磚不易貼平,如果多敲,會造成砂漿集中到面磚底部或溢位,收水後形成空鼓,特別在垛子、陽角不平直處導致面磚脫落。

  因此,在現場施工中要提高分項產品質量,就必須提高其工序質量,而要提高工序質量,就必須規範施工操作。

  參考文獻:

  [1]劉秉京.混凝土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3.

  [2]王壽華等著.《建築施工手冊》第四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