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文範文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述課堂授課效益的提高》
摘要: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資訊傳輸的過程。教師在調控資訊傳輸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和利用教學的反饋資訊,使教學處於最佳狀態,以提高課堂授課效益,減少時間的消耗,避免教師做無效的勞動。
關鍵詞:資訊 效益
語文課程是基礎課程,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 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我國語文 教育效益不高,特別表現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充分利用時間,提升授課效益,而把學生學習的負擔帶到課外。因此,如何提升課堂授課效益,是擺在所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下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 實踐,從如何重視教學資訊反饋,來談一談課堂授課效益的提升。
一、從課堂的學習情緒中獲取反饋資訊,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緒應成為教師獲取的第一反饋資訊。教師要及時從學生的神態、表情、動作中揣摩學生對這節課聽得是否明白,學得是否輕鬆,能否產生濃厚興趣,以便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如果學生在學習《黃果樹瀑布》一課時興趣盎然,學習《安塞腰鼓》時情緒激昂;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悲傷以致落淚;學習《大自然的文字》則不時流露出新奇的目光,這說明學生上課時非常專注投入,與課文的情感融為一體。一般來說,課堂的教學效益也會較高。反之,學生神態木然,該活躍不活躍,該沉思不沉思,該笑不笑,該難過不見得難過,那即使教師的課講得再精彩生動,也難收到預期的效果,提高課堂效益也成了一句空話。這一點,從整節課的角度來看是這樣,從一節課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的角度來看也是這樣。
二、從學生朗讀、答問、質疑中獲取反饋資訊,因勢利導,適時點撥,提升課堂授課效益
在語文課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思考、主動發言,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是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師的使命。其實,這個過程也是教師獲得反饋資訊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一點,從道理上來說,教師是不會有異議的,但也正因為這樣,這問題就更容易被忽視了。
一些教師在上課時,往往為完成教案中 計劃安排的朗讀內容而佈置朗讀;為按自己分析課文的需要而進行提問,至於朗讀和提問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恐怕就無暇顧及或認為無必要顧及了。一節課下來,只著重考慮這節課的教學計劃完成與否,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收益有多少。這些現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是造成語文科教學耗費時間多而實際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此,強調從學生朗讀、答問、質疑中獲取反饋資訊,因勢利導,適時點撥,提升課堂授課效益尤為重要。如學習《鄭成功》一文,學生閱讀課文後能指出“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是文中的中心句,教師就可因勢利導,加以點拔,指導學生從“不會忘記”入手。不會忘記的是什麼?
為什麼會不會忘記?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這比教師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學任務而“以朗讀鋪路,提問點綴,不管懂與不懂,照樣完成教案任務”的實際收效要好得多。
三、從學生的書面練習中獲取反饋資訊,及時查漏補缺
教師經過一個教學環節或整節課的辛勤勞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多少,差漏在哪裡?學生的書面練習是一個重要的反饋資訊,我們應該學會獲取和正確利用這一反饋資訊去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我們所說的書面練習,當然包括課外的,但我這裡特別強調的是課堂上的。現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書面練習如:抄寫、組詞、造句,特別是作文都安排到課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級,這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就從獲取課堂反饋資訊角度來看,也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既應從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倡“精講多練”的角度去加大課堂上書面“練”的份量,也需要為從學生的書面練習中獲取反饋資訊的角度去增加課堂“練習”的機會。而當學生進行書面練習時,教師及時進行巡視指導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儘管也注意經常佈置一定的課堂練習,但他們所要得到的反饋資訊卻往往要待到一兩天後作業批改完才能瞭解。而作文練習就更要推遲一星期了。因反饋資訊來得遲,查漏補缺就不能及時,教師的課堂教學自然會被動多了。我們不是經常可以從學生作業中看到“重做”的批語嗎?但教師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學生做了“無用功”,而且教師本身也同樣付出了不少無效勞動。
反之,如若教師在學生進行書面練習時,能做到經常巡視,認真瞭解情況,善於發現問題,藉以反省自己的課堂教學,並及時查漏補缺;對個別後進生加強指導;對帶有共性的問題集中加以評點,那麼,學生抄寫中的錯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離題等問題不是可以得到及時的糾正嗎?教師在一些學生作業本上加上的特別顯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卸免”了嗎?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在值得在此問題上多花心思。
四、從課後徵詢學生意見中獲取反饋資訊,認真加強“教”與“學”的協調性
課後與學生交談,瞭解其對課堂教學的反響,是教師獲取反饋資訊的又一途徑。但這種徵詢意見的方式切忌問卷式的一問一答,而應在教師與學生輕鬆而隨和的交談中進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獲得真正的有價值的資訊。當你瞭解到學生覺得這節課特別有趣,學得既輕鬆又愉快,不知不覺就到下課時間了。那麼,這節課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應該說已基本達到協調一致,教學的效果自然會很好。
當一個學生在學習了《船長》後問:“老師,我真不信有像哈爾威這樣愚蠢的人?”教師應從這一疑問中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上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絲毫也沒有領會,說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根本未能達到協調一致。這一反饋資訊,對教師今後如何改進課堂教學是大有脾益的。
其實,一個成功的教師,必定會有很強烈的資訊反饋意識,並會想方設法及時獲取教學的反饋資訊,予以儲存,為自己所用。
篇二
《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的探討》
摘要:眾所周知,職工培訓教學中加強 實踐教學,突出技能培養已得到了大家的共識,但在職工培訓中加強實踐教學,突出技能培養的同時,不能脫離理論教學,應把二者融為一體。
關鍵詞: 理論教學 技能培養
一、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二者的含義
1、理論教學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基礎知識是指對事物屬性與 聯絡的認識。從一般意義上講,知識是從業人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 文化素質,是技能形成的準備和基礎。通過學習,知識轉化為體驗 經驗而形成技能。因此,在職工培訓過程中學習書本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專業知識是指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知識。確定專業知識範圍最重要的標準:一是崗位必備;二是可以接受。具體地說,就是要幫助培養物件掌握那些做好崗位 工作所必備的,並符合自身基礎和學習條件的知識。
2、技能培養
技能培養指在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活動形成的活動方式和心智活動方式。技能培養僅為動做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兩種。動做技能是指在完成一項 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動做,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組合起來,並順利地進行。如操作裝置,拆裝閥門等;心智技能主要指藉助於內部 語言在頭腦中進行的認識活動,如記憶、想象和思維等。
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建立模組式技能培養MES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有利於教師 組織教學,能系統地傳授給學員完整的知識,給學員打下較為紮實的基礎,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弊端:1它以知識作為教師的教學重點,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2它忽視了學員的主體作用及個性 發展,過分追求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3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以現有教材內容作為教學內容,教學組織以課堂教學形式居多,難以克服傳統教材多年不變以及與生產實際脫節的現象致使教學嚴重滯後於生產實踐,因此必須建立新的教學模式。
通過對MES模組式技能培養的學習和研討,我們發現通過建立模組教學模式,能夠使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有機地融為一體,實現講練一體化,在教學上可以實現以下幾個突破:1解決長期以來理論教學偏多,技能訓練偏少, 實習與生產結合不緊密的問題;2注重實際需要,建立起以技能訓練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學內容實踐性這個中心環節;3模組式教材打破了固有的學科體系,理論知識根據實際需要融化在模組中,是以技能類學習單元為一體組成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4以技能訓練場地作為課堂,以學員為中心,充分發揮學員的為主體作用,按技能形成規律組織教學,在教學方法上實現了新突破;5模組教學在實施後,可以及時評估反饋,這種評估與反饋教師圍繞企業崗位勞動者的需要展開的,保證了學以致用。
因此,強化實踐教學,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強調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是培養學員技能的重要途徑。
三、需解決的問題
1、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職工培訓學校教師資源大體分為三個渠道:一是普通院校分配的畢業生,這部分人員由於他們缺少與專業一線生產實際接觸瞭解的機會,對本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 應用情況知之甚少,實踐動手能力較弱,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力不從心,尤其難以解答學員的實際問題與困惑,影響了教學的整體效果。二是由普通院校調轉來的教師。這部分人員由於長期進行普通院校的教學,他們在教學中往往是擅長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在實際操作中卻顯出不足和薄弱。另外由於對學員的學習特點缺乏深入瞭解和研究,他們往往不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對學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難以應付,所以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三是基層一線抽調上來的技術人員。這部分人員,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對彌補以上兩部分教師的實踐教學不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於這部分人員未經過專業的正規師範訓練,教學基本功較弱,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擅長操作,而對其原理的應用則缺乏符合教學規律的講授,使實踐教學的整體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以上三種情形都不適合職工 教育,因此必須建立“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所謂“雙師型”,一方面是指教師不僅要有本科、專科學歷證書,還要有相關技術等級、 職業證書,即不僅僅是個合格的教師,同時也是合格的工程師、 經濟師等等。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就內部結構而言,應根據教師個體的具體情況,缺啥補啥,就教師隊伍的外部結構來說,應依靠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優秀人員,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以彌補教師隊伍整體結構中的基礎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學教師比例失調的問題。同時,這些來自一線的兼職教師也會將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新動態反饋給學校,使學校在設定專業、設計課程結構時,更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相結合的關鍵。
2、教學內容以應用為主,教學方法要適應成人學習的特點。
到目前為止,職工培訓還未有一套適合成人特點的權威性的教材,因此各校在選擇教材時,或組織本校教師編寫講義、教材,或借鑑使用餈普通院校高職教材。組織本校教師編寫講義、教材,可充分考慮到本校專業特點、軟硬體條件和學員的接受能力,但各教師力量有限,教師編寫教材的能力參差有別,很難整體上保證教材編寫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先進性。在教學方法上,很多教師還習慣於灌輸式教學,照搬照抄普通學校傳統的教學方式,抑制了成人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職工培訓中,教學內容要以應用為主,教學方法要適應成人學員學習的特點。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以應用為主旨,體現能力本位的思想,基礎理論教學以“必須夠用”為度。在教材編寫上,充分考慮成人的學習特點,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空洞無物,理論脫離實際。要以必要的實驗材料和詳實的案例分析,充實教學內容,滿足成人學員立足本職,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需求。在教學方式方法上,要調動發揮成人學員生活閱歷豐富,實踐經驗多的優勢,把以課堂為中心,教師單向理論灌輸的教學模式變成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相結合,以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3、與企業聯合,建立穩定的實踐基地
實踐教學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實習條件,職工培訓應根據培訓工種、培訓任務、培訓目標的不同,設定一定數量的實習專案,配備效能比較先進的、種類比較齊全的、數量充足的實習裝置和模具進行模擬訓練,提高操作技能,單純靠學校本身建設一個封閉的校內實踐教學場所,是很難滿足職工培訓教學需要的。因此,必須同企業、廠礦、集團聯姻,使其成為學校進行實踐教學的堅強後盾和穩定基地,從根本上解決不能按職工培訓要求組織實習和實踐教學問題。
4、改革考核模式,注重實際操作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學員的考核方式多是測驗和 考試,這就容易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看似各門全優的學員,到了實際工作崗位上卻又無所適從。正是為了消除這一弊端,職工培訓教學應注重學員的實際表現與操作水平的高低,並以此作為對學員的成績鑑定標準。由於成人學員的理解能力往往優於其記憶,卷面成績可能不盡人意,但學員的實際工作能力有可能很出色,因此,對職 工學員的鑑定應以實際操作能力為主,將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客觀地反映學員的實際水平。
總之,加強職工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任務。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職工隊伍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所以,作為職工培訓工作者,只有把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為企業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