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多媒體課堂異彩紛呈
以前在教《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時,所擁有的是粉筆、黑板這樣的基本教學裝置,介於文章是自讀課文,未作過多的講解。教材歸類於戰爭題材單元,涉及愛國、強國、熱愛和平的單元中心,也是歸納到“反對戰爭,熱愛和平
”的號召語中來,我從心底裡都能感受到學生與我都只是口號叫得響,並未從心底激起為和平而認真學習的情感共鳴。
如今只要踏進教室,多媒體就立在黑板前,面對便捷的教學裝置,我重新審視教材、拓寬思路,發現文章很美,課堂也可以如此異彩紛呈。
對《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我先確定教學落腳點:結合時代及學生個體確實地認識到愛國是我們必備的素養,並能真實地從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明確地知道強國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從文字下手,因為語文能力提升的關鍵點就在於用已有的素材,抓住要旨,以切實有效的分析法,解答問題,豐富思想、情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文中雨果痛斥英法聯軍火燒中國皇家園林圓明園的罪惡,我是這樣處理文字的。學生都知道盛世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但不詳細,我精心收集圖片,通過媒體呈現:通過朦朧的畫面看到了圓明園美麗的建築、精緻的雕刻、 海宴堂的十二生肖銅獸首及精巧的擺設,並配以碧水、綠柳,好一幅人間仙境,學生陶醉其中、如臨其境。我馬上拉回學生的思緒,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根據書籍記載的復原圖,並非以前留下的畫面。學生一陣哀嘆。那是為什麼,如今看不到這樣的美景?我接著追問,學生們都知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一事,但無法深入。我又介入多媒體,呈現了這樣一組畫面:寬闊的園林、斷壁殘垣的淒涼,殘垣上美麗古樸、仍清晰的雕刻,荒草殘垣中游客憂傷的背影。這都是英法聯軍犯下的罪,到此,學生們已跺腳,痛斥英法強盜,愛國之情溢於言表。我很高興,看來介入多媒體,效果真不一般,比生硬的說辭強多了。我馬上扣住文字,讓學生找雨果盛讚圓明園的句子,並找出採用的手法,學生們迎刃而解。
對比手法中提到了西方巴特農神廟等,當然多媒體又上場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更讓學生們驚歎,但我的目的並不在於讓學生看到這幾幅圖片,而是要由此及文字中得出:這些與圓明園相比,能稱鎝上奇蹟的也只有圓明園。由此更增添學生心中的激憤,但卻毀於統治者的手中,由此引出雨果的句子:“制人者的罪行永遠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讓學生從文字中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答案也簡單了。英法聯軍作為勝利者,讓雨果寫文章來炫耀,但作為法國人民的雨果卻是痛斥,可見雨果正直的人格,寬廣的胸襟,我們更能看到雨果的憤怒訓責,那就是反語的運用。
到此,文章似乎可以結束,那學生的能力就還未得到提高,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想一點、多走一步,這不正是做課外閱讀需要具備的能力嗎?學生並不知道,圓明園曾兩次遭到劫掠,1900年八國聯軍又對圓明園進行了搶掠。而又有誰知道,國人砍伐木材、搶奪珠寶,用大車運走園中的精美石雕來修自己的私人住宅……. 這時,學生由剛才對英法強盜的憤恨之情,轉為哀嘆國人的不爭氣了。時機已成熟,我告訴學生,生活中你常常會因為別人的弱小而同情他嗎?大多學生都搖頭,我又問:你是不是偶爾還會欺負一下弱者?學生也大多表示贊同。我緊接著說:“這正是人性的弱點—欺辱弱者。”表現在國際形勢就是大國欺負小國。這時,我再介入多媒體,播放近10年來國際上的戰爭中人民流離失所的畫面,再結合現在國際上的利比亞戰爭的情況,讓學生明白:只有自強,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我讓學生談如何自強,開始學生談要愛國這樣空泛的概念,但我一步步地引導,讓他們談到點子上。最後,學生談得一個比一個棒,知道了現在應強化個人本領,而非嫉妒別人,詆譭別人;應珍惜光陰,做好份內事。我泯然一笑,試想,個人強大,國家不也強大嗎?今天的課真讓我滿意。
最後,我覺得還應多一步,以日本為例,提到日本,學生來勁了,想想抗戰,南京大屠殺帶給國人的創傷,也情有可原,但我舉了幾個例子,讓學生明白,應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先進的、優秀的東西,應變別人的經驗、知識為我所用,這樣你是最優秀的人。學生表示贊同,還有學生結合同學交往談了人生前程。
這一堂課到此可以結束了,看似內容很多,但我卻很輕鬆,學生明亮的眼神也告訴我:他們學得也輕鬆。因為多媒體的介入,我完成了文字解讀、閱讀指導、思維訓練,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學會運用善思的頭腦,懷著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這也正是多媒體的介入,才讓課堂異彩紛呈。
如今只要踏進教室,多媒體就立在黑板前,面對便捷的教學裝置,我重新審視教材、拓寬思路,發現文章很美,課堂也可以如此異彩紛呈。
對《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我先確定教學落腳點:結合時代及學生個體確實地認識到愛國是我們必備的素養,並能真實地從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明確地知道強國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從文字下手,因為語文能力提升的關鍵點就在於用已有的素材,抓住要旨,以切實有效的分析法,解答問題,豐富思想、情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文中雨果痛斥英法聯軍火燒中國皇家園林圓明園的罪惡,我是這樣處理文字的。學生都知道盛世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但不詳細,我精心收集圖片,通過媒體呈現:通過朦朧的畫面看到了圓明園美麗的建築、精緻的雕刻、 海宴堂的十二生肖銅獸首及精巧的擺設,並配以碧水、綠柳,好一幅人間仙境,學生陶醉其中、如臨其境。我馬上拉回學生的思緒,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根據書籍記載的復原圖,並非以前留下的畫面。學生一陣哀嘆。那是為什麼,如今看不到這樣的美景?我接著追問,學生們都知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一事,但無法深入。我又介入多媒體,呈現了這樣一組畫面:寬闊的園林、斷壁殘垣的淒涼,殘垣上美麗古樸、仍清晰的雕刻,荒草殘垣中游客憂傷的背影。這都是英法聯軍犯下的罪,到此,學生們已跺腳,痛斥英法強盜,愛國之情溢於言表。我很高興,看來介入多媒體,效果真不一般,比生硬的說辭強多了。我馬上扣住文字,讓學生找雨果盛讚圓明園的句子,並找出採用的手法,學生們迎刃而解。
到此,文章似乎可以結束,那學生的能力就還未得到提高,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想一點、多走一步,這不正是做課外閱讀需要具備的能力嗎?學生並不知道,圓明園曾兩次遭到劫掠,1900年八國聯軍又對圓明園進行了搶掠。而又有誰知道,國人砍伐木材、搶奪珠寶,用大車運走園中的精美石雕來修自己的私人住宅……. 這時,學生由剛才對英法強盜的憤恨之情,轉為哀嘆國人的不爭氣了。時機已成熟,我告訴學生,生活中你常常會因為別人的弱小而同情他嗎?大多學生都搖頭,我又問:你是不是偶爾還會欺負一下弱者?學生也大多表示贊同。我緊接著說:“這正是人性的弱點—欺辱弱者。”表現在國際形勢就是大國欺負小國。這時,我再介入多媒體,播放近10年來國際上的戰爭中人民流離失所的畫面,再結合現在國際上的利比亞戰爭的情況,讓學生明白:只有自強,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我讓學生談如何自強,開始學生談要愛國這樣空泛的概念,但我一步步地引導,讓他們談到點子上。最後,學生談得一個比一個棒,知道了現在應強化個人本領,而非嫉妒別人,詆譭別人;應珍惜光陰,做好份內事。我泯然一笑,試想,個人強大,國家不也強大嗎?今天的課真讓我滿意。
這一堂課到此可以結束了,看似內容很多,但我卻很輕鬆,學生明亮的眼神也告訴我:他們學得也輕鬆。因為多媒體的介入,我完成了文字解讀、閱讀指導、思維訓練,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學會運用善思的頭腦,懷著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這也正是多媒體的介入,才讓課堂異彩紛呈。
▸ 學生多媒體課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