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讀書手抄報

  讀書的好處 古人云: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可見,古人對讀書的情有獨鍾.其實,對於 任何人而言,讀書最大的好處在於: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內容:關於讀書

  我越來越感覺讀書已經在成為一種懷舊的作秀,現在有多少人還在真正地讀書?實際上是在讀電腦吧?隨著網路的發展,讀書這個詞義早就變了味道,就像火車這個詞語,實際上現在鐵路上哪裡還有冒火的車,都是內燃機或者電氣機了。在許多年輕人看來,讀書其實就是看電腦。文人之間互送文字,也許有一天會變成互送U盤什麼的,隨之而來的就是簽名本的消失。其實因為電腦寫作的普及,許多作家甚至連字都不大會寫了。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片

  從中學開始,我的一個夢想就是有朝一日擁有一處像樣的書房,環滁皆山也,四壁都是書櫃,而且最好是那種有梯子的紅木書櫃,坐在其中,就有一種氣場,就讓人安靜,讓人有寫作的慾望。在珠海這20多年,我的藏書雖然過萬,但一直沒有可以炫耀於人的書房,有朋友笑我老土,現在誰還藏書啊,一部電腦就可以收藏數以萬計的圖書。

  我也知道,紙製書籍的市場越來越小,雖然每年的全國書市還是人山人海,但購買者多半是某些流行作家的粉絲,他們其實早就在網路上閱讀了偶像的作品,買書只是為了表達對偶像的崇拜,主要是需要得到偶像的簽名而已。或許真的有那麼一天,就像蒸汽機車從鐵軌上徹底消失一樣,書籍會從我們的圖書館消失,成為一種文物,讓後來的青年瞭解當年文明的一種載體。針對我這種思想,有位網友說我是杞人憂天,我的血壓一時有點偏高。於是有朋友說,杞人可是名人啊,把你比作歷史名人,好事呀。於是有下床後的快感。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片

  網友是這樣說的:想起“杞人憂天”這個成語。按這個成語的出處《列子》該是兩千年前的先秦古籍吧?但好像至今杞人的天還是沒塌陷下來。其實紙質書籍是否會成為“文物”並不是問題的根本,問題的根本是閱讀作為一種人類行為的衍變;閱讀的本質是否發生了改變?這才是需要擔憂的。於是更加釋然。

  或者正像我曾經跟別人說的,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都有自己的市場,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再翻看一些資料,當年廣播電臺出現時,現場演出受到過影響,電視節目出現時,廣播電臺也受到過影響。還有,電視節目火爆時,曾經把電影擠兌得沒有市場,但是今天人們仍然在看電視的時候繼續進入電影院。而小品火爆以後,相聲基本沒人,可是今天人們在繼續看小品時,又進劇場看相聲了。共生主義,這是一位雜文家對於中國社會現狀的一種理解,是一種包容,一種和解。我想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書本與電腦是可以共處甚至互補的。這就像季羨林研究的東西,其實已經非常過時,基本上沒有實用性,是小眾的小眾,但並不妨礙他仍然是大師。不過我得承認,我在書本上的閱讀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提前到來的老花眼,我不得不把注意力轉移到電腦上,因為網路裡面有足夠的東西可供閱讀。當然還是繼續買書,卻有點像奢侈的女人買衣服,不在於穿,有時純粹是滿足自己的佔有慾而已。再一個,我現在是把書當藝術品,我十分喜歡那些裝幀精美的書籍,經常是因為一張好看的封面、舒服的用紙,就買來自己收藏,或者送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