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因對話而更美好更精彩

      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潛能的時空;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滿足於“講授”而剝奪了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教學中只有教師的“獨白”,而幾乎沒有學生的聲音,沒有學生與教師的對話,也就沒有了學生思維的主動發展。為思維而教的教學方式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師獨白”,從而走向教師與學生“對話”,由“獨白式教學”走向“對話式教學”。那麼如何實施對話式教學,實現師生互動、心靈交流的課堂呢?
        一、充分認識對話式教學的實質。簡單的理解為只要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就是對話式教學,而不考慮是否真正啟動、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是否體現了追問和啟發的精神,那麼教師就只是為了營造一種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而專門提問一些事實性的、記憶性的卻根本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問題。表面上看去整個課堂是熱熱鬧鬧,而事實上只是為問而問,學生的思維活動並沒有真正展開,也就成為無實際意義的“對話”。 
因此,需要教師根據恰當的教學內容,在最恰當的時機,選擇運用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並建立合作式學習。首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是平等意識、人格尊重在教學中的體現,也是對話教學的前提。只有把主動權讓給學生,才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問題,並由學生討論、闡述自己的見解,而教師只是適時地參與學生的交流討論。這樣的教學,學生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對話在教學中才能有效地得到貫徹和體現。 其次,現代教學理論表明,教學是一種溝通現象,“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只有溝通、合作才有對話,才有師生間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會”。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是對話教學的組織形式,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有利於他們之間的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
        三、給每個學生說話的權利,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各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要達成真正的對話,達成雙方思想上真正的相互迴應和碰撞,就必須以尊重為準則,對學生的創見要充分鼓勵,對學生的異見要尊重理解,對學生的誤見要寬容引導。在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要置學生於平等的地位,避免居高臨下的發問甚至責問,消除學生在交流中的畏懼緊張心理,讓學生願意同你傾心交談,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言說、質疑問難,才能對話,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