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我國教學設計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摘要:文章對《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自1987年以來刊發的427篇教學設計研究主題論文進行內容分析,可以看出教學設計研究在我國整個教育實踐中雖然表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強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學設計基本理論的研究較為薄弱、研究內容的狹窄及教學實踐者的專業素養不高等成為制約教學設計發展的“瓶頸”。

    關鍵詞:教學設計;研究;回顧;反思引言

    從 1987年《外語電化教學》刊登第一篇有關教學設計的文章至今,教學設計在中國的發展,已有20年了。現在教學設計已成為教育技術學研究領域內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教育技術學專業一門核心課程。教學設計作為一門新興學科,20世紀80年代末從美國引入中國,興起於90年代。20年的發展雖然短暫,但在指導思想、理論框架、模式構建和應用領域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本文對《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自1987年以來刊發的427篇教學設計研究主題論文進行內容分析,對研究數量分佈、研究主題、作者等進行考察,可以看出教學設計研究在整個教育實踐中雖然表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強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系統的分析所發現的問題,旨在梳理教學設計在我國20年的發展脈絡,反思教學設計在我國研究的理論和實踐現狀。


    一 我國教學設計發展綜述

    教學設計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1962年格拉澤提出了“教學設計”概念以及對教學系統進行設計,教學設計作為一門正式的學科誕生於美國。中國的教學設計起步較晚,1987年《外語電化教學》刊登了第一篇有關教學系統設計的文章,標誌著中國教學設計理論實踐研究的開始。

    1 介紹與引進階段1987-1990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的教育專家學者便開始了有關教學設計的探索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烏美娜的《教學設計簡介》(《外語電化教學》1987年第1期、鍾啟泉的《從現代教學論看教學設計原理與課題》(《教育研究》1987年第7期、嚴榮毅的《試析教學設計中的不確定因素》(《教學與職業》1988年第2期。

    2 理論探索階段1990-1994

    20世紀90年代,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教學論、教育心理學、電化教育等學科研究成果的不斷湧現,我國的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由引進逐漸進入了理論探索研究階段,教學系統設計課程開始進入課堂,不少學術著作結合本國教育的實際紛紛出版,主要有:《教學媒體與教學設計》(電教司組織編譯,1990.2、《教學設計》(劉高佶編著,1990.3、《教學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劉茂森編著,1991.1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1992.2、《電化教育與教學設計》(莊為其、謝百治編,1992.6、《教學設計一一基本原理和方法》(張祖忻主編,1992.6、《教學設計》(烏美娜主編,1994.10。其中,烏美娜教授在 1994年出版的《教學設計》一書中將教學設計定義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

    3 應用和實踐研究階段1994-

    中國的教學設計於1994年以後更趨於應用和實踐的研究。如:教學設計在電視教材編寫中應用、教學設計在遠端教育中的應用、教學設計在教育軟體開發中的應用、教學設計在培訓領域的應用等。

    教學設計是一門應用性、規定性的學科,它屬於一門設計的學科,植根於教學設計的實踐。如今,在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實踐需求推動下,如何將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理念、教學設計的指向以及學習情境的設計等有機地整合,如何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已經成了教學設計理論探索的熱點。

    二 我國教學設計研究現狀分析

    1 本研究的方法與工具

    1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是過去20年裡我國教學設計研究的變化趨勢,是一種關於教學設計研究的特徵分析和發展分析,顯然內容分析法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2 研究資料來源

    本文的資料來源於《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兩種雜誌。這兩種雜誌是我國教育技術學領域中最有影響,也是創刊較早的雜誌。

    3 分析單元和類目

    本研究的分析緯度為《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兩本核心期刊自1987年至2006年底所有有關教學設計論文的數量分佈、研究內容、作者所屬機構等幾個方面。

    分析單元為每一篇獨立的文章,凡結構完整的論文不論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計算。 1987年-1993年底,在《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刊發的文章,通過閱讀論文題目的中心詞,內容涉及教學設計的論文均統計,共收集文章39 篇;1994年-2006年底,刊發的文章,在期刊網上以“教學設計”為中心詞,按“篇名”檢索《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兩種雜誌,共收集文章 388篇(已剔除廣告性、祝賀性等文章)。

    本文將教學設計研究主題的類目,參考李芒教授在《論教學設計學研究的十個方向》(《電化教育研究》2004.11中總結的十個方向:“主導一主體”教學系統設計模式、活動設計理論、關係論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初見端倪、對網路化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系統設計自動化、教學系統設計與企業培訓相結合、教學設計理論向具體學科深入、巨集觀設計論、資訊化教學設計和基於混沌理論的教學設計。在這十個方向進行合併整理後,將此次研究的類目分為:教學設計本體論研究、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關於資源設計的研究、資訊化教學設計研究、教學設計和其它領域結合及其它,共6部分。

    4 統計工具

    本研究的資料統計、分析和圖表產生均採用Excel 2003軟體。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1 有關教學設計文章的數量分佈分析

    《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兩本核心期刊自1987年至2006年底,共檢索到與教學設計相關的論文427篇。其中,1995年前共計55篇,此後,共計372篇,而在 1994年前,這兩本期刊均為雙月刊(《中國電化教育》1994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我國的教學設計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1978年《外語電化教學》刊登第一篇有關教學系統設計的文章,標誌著中國教學設計理論實踐研究的開始。此前,《中國電化教育》雜誌一直開設“教案選登”專欄,專門刊登一些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教案,這就是中國教學設計的雛形。1987年後,《中國電化教育》雜誌取消了“教案選登”專欄,並於1991年創設“教學設計”專欄,刊登關於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的文章。由圖1我們可以看出,從1987 年教學設計引入中國後,我國的教學設計基本還處於一個醞釀階段,從1991年開始,逐漸發展起來,1998年以後進入發展的高潮。總體看來,教學設計正在以它強勁的動力飛速發展。

    2 有關教學設計文章的研究內容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學設計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指導思想、理論框架、模式構建和應用領域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新進展。此研究按教學設計本體論研究、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關於資源設計的研究、資訊化教學設計研究、教學設計和其它領域結合及其它六個方向,將427篇文章進行歸類。圖2是《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自1987年至2006年底,刊發的有關教學設計研究內容的分類統計圖。

    從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教學設計研究中,有關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的文章佔相當的比重,其次是對資訊化教學設計的研究。對教學設計本體論研究的文章比重略顯不足。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之所以較多,主要因為我國的教學設計研究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起初都是基於課堂教學,為此,對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成為了教學設計研究的重心。另外,教學設計的概念和基本理論都是從國外引入,同中國本土的教學論結合後逐漸發展,對於教學設計本體論研究大多都是通過翻譯國外研究的成果為主,造成了本土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缺失。關於資源設計研究的文章佔7%左右,此類文章研究的大多是關於教材、課件素材、網路教學資源設計的內容。教學設計與其它領域結合的研究僅佔2%,反映出教學設計研究的視野還很狹窄。

    圖 3是有關教學設計文章研究內容從1987年至2006年底的變化趨勢。圖中上升變化最為明顯的是關於資訊化教學設計研究的論文數量,從1998年以後飛速發展,這主要是因為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新課改的政策,使得資訊化教學設計成為了教學設計的一個主要研究領域。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從1995年至2000年期間達到高潮後,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教學設計的本體論研究雖然有上升的趨勢,不是很明顯。關於資源設計的研究從2000後有所上升,但近幾年開始又有了下降的趨勢。對於教學設計與企業培訓等其它領域結合的文章由於數量不多,所以沒有呈現出明顯的變化。

    綜上分析,目前教學設計研究迫切需要加強對教學設計理論研究,以及教學設計在網路資源建設方面的作用,同時還需擴大教學設計應用研究的領域。

    3 有關教學設計文章作者所屬單位的分析

    圖 4是《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刊發的有關教學設計文章作者所屬單位的統計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教學設計研究論文的作者52%來自高等院校,26%來自中小學教師,僅13%宋自研究機構。這說明我國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對教學設計的理論及實踐應用研究相對重視,基礎教育一線教師略顯薄弱。教學設計是在理論研究基礎上的應用研究,還需要廣大一線教師的廣泛參與,才能使理論更好的應用於實踐。

    三 建議

    通過上述研究結果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教學設計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隨著教學設計研究的不斷深入,關注焦點的變化,其研究領域和研究取向也必將發生大的變化。要使教學設計研究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還需注意加強以下幾方面:

    1 教學設計的研究應加強基本理論的研究

    教學設計屬於一門設計的學科,植根於教學設計的實踐應用,而實踐的應用必須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但我國對其基本理論的研究還相當薄弱。教學設計引入我國後,其理論研究大多建立在翻譯外文文獻的基礎上,導致對我國的教學設計的研究範圍、內容、方法、地位及性質界定不明確、不統一。另外,我國學者在翻譯、介紹西方教學設計理論時往往缺乏合理的篩選,使得我們現行的教學設計研究模式和工具,線性和順序化的特點非常明顯,許多一線教師感到“不好用”,教學設計的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地發揮,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創造性地運用於教學設計的實踐不能很好地體現。所以,今後的理論研究工作,應建立在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吸收國外先進教學設計理念,結合本國的教學論等其它教與學理論,明確我國教學設計的研究範圍、內容和方法等,探索研究有中國特色的教學設計理論。

    2 教學設計的研究應向多元化發展

    上文中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教學設計研究重點主要是基於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主要針對提高教學效果、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的考慮,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成為主要因素,重點設計“如何教”。雖然近幾年對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究有所提高,但還是顯得份量不足。今後應注意加強以下幾方面:更加註重對學習者的研究,結合新的學習理論,促進學習者社會生存能力和社會發展能力的培養;教學設計應深入具體學科,有效支援各種學科的教學和學習;在吸收績效技術、知識管理等新的理念、技術,加強教學設計與企業培訓等其它領域的結合,拓寬教學設計的應用領域;充分發揮教學設計在網路教育中的應用,加強教學設計在網路教育資源建設方面的作用。

    3 重視實踐研究成果,以提高一線教師的研究水平

    教學設計理論研究者大多處於高等院校等研究機構,缺乏堅實的學科教學專業知識,使得教學設計的研究發生偏向,教學設計理論不能很好的指導教學實踐。另一方面,一線教師雖然具有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但對教學設計的理論又不甚瞭解,只生搬硬套的利用了一些教學設計模式、流程、圖表等。出現了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地結合等現象。為此,理論研究者應加強學科教學知識,同時,教學設計實踐人員的理論培訓還需積極開展。教學設計的發展迫切需要理論研究者與實踐者通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對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