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農村教育公平的論文
作為社會公平中的重要環節,教育公平歷來受各國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教育公平價值理念下的農村義務教育》
【摘要】作為社會公平中的重要環節,教育公平歷來受各國重視。在自古以“禮”“儒”“尊師重教”為價值取向的中國社會,教育公平問題更是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誠然,教育公平不僅僅是公平正義問題,更是關係到祖國的未來和現代化建設能否長盛不衰的歷史性問題。所以,我們應當反對各種教育特權,維護教育公平這一社會基礎性公平,從而保障人的發展的起點公平。當今社會,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廣大的中西部農村地區受著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中央為推進教育公平而推出的農村義務教育政策進行的並不是很理想。筆者認為需要從教育公平價值理念的指導下對農村義務教育政策的施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教育公平;社會公平;農村;義務教育;內涵;政策
一、公平價值與教育公平概述
公平價值,也就是公平正義價值,這是一個對於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生比較熟悉的名詞,也是從事社科類學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公平正義價值理念最早是由羅爾斯對此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權威的論證,在其成名著作《正義論》中,羅爾斯就以正義原則為一個重要的軸心對公平價值理念進行了非常全面的論述,表達了其對於這一人類永恆話題的關切。在《正義論》開頭的第一章,羅爾斯即以“正義即公平”開題,對公平和正義都來了個雙關的定義,並將公平劃分為兩個部分,即“前提的公平”和“目標的公平”。所謂前提的公平指的是這種正義原則是在一種公平的最初原始狀態即被一致認可的。而所謂目標的公平是指這種正義原則以一種公平的契約為追求目標,從而追求一種公平的結果。教育公平明顯屬於前者,教育公平旨在給予每一個公民以相同的“最初原始狀態”,從而給公民們以相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讓他們擁有相同的上升可能。
羅爾斯的“兩個公平”衍生出的兩個正義原則對教育公平理念同樣有指導意義。這兩個正義原則第一個是平等的自由原則,另一個被稱為公平機會和差異原則。在這兩個原則中,教育原則傾向於公平機會原則,給予社會公民同樣的機會去社會中競爭和積極進取。作為現在社會公平權的重要環節,教育機會公平被譽為實現社會公平的“最偉大工具”。理論既體現了自由,又體現了平等,而且還重視了其間的差別問題。這就反映了“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公平基準,保證了最大的最小值,或者說最好的最壞結果。羅爾斯這種正義原則已逐漸被人們認同,並運用於教育領域,對教育公平的界定很有借鑑作用。
二、在我國教育公平的內涵
教育公平的主要內涵在法律上是指人人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在教育政策的教育則是指每一個公民都同等的享有在教育活動中,是人人受到平等地教育對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學業成就和就業前景的機會。從具體的政策操作角度來說,教育公平還需要公共教育資源對社會弱勢群體有所傾斜,使法律上教育公平的形式正義轉變為實質正義,也即從形式公平轉變為實質公平。這裡的教育公平在以社會轉型為大背景的中國社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每一個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
教育公平在現代社會是每一個公民應當擁有的權利,不可以因為他們的地域、性別、種族、家庭背景以及身體條件的差異而有所區別。換個角度說,在現代社會中,如果人人不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那麼他們彼此之間就不能享受同等的生存權、發展權以及其他各項基本人權,教育權利是基礎性權利,也可以說的必須公平的權利。
2.人人均可平等享有公共教育資源
公共教育資源是指由政府通過財政撥款的方式所支援和提供的教育資源,具有鮮明的公共性、共享性和開放性。公共教育資源包括由政府所提供的入學機會、生均公共經費、課程資源、師資條件、教學裝置、資訊科技支援等。這些資源是公共教育事業發展和青少年素質形成的重要社會條件,是公民或兒童教育權利實現所指向的實際內容。這些公共教育資源的運用都是都是中小學生各方面素質形成的所不可或缺的條件,在我國集中表現在教育資源的地域差異。在各種各樣的公共教育資源中,教育機會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它意味著一個人接受某種型別和階段教育的可能性。因此,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資源最直接地體現在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機會。比較普遍的認識是,教育機會均等包括了入學機會均等、參與教育過程的機會均等、教育結果的機會均等以及教育結果對未來生活前景的影響均等。
3.資源配置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
一個國家的資源配置不可能“生而平等”,尤其像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大國,地域差異、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客觀地理、歷史原因都是都是客觀存在的。這些原因都要求了教育公共政策去發揮作用。因此,教育公平所要求的人人享受平等受教育權利、人人平等享有公共教育資源要想真正地得到實現,就不能簡單地停留在法律或政策文字中,必須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矯正歷史形成的教育不均衡,減少不同地域、城鄉、性別、種族及學校型別等之間的教育差距,促進整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更加均衡和協調地發展。
4.摒棄各種形式的教育特權
在現階段,我國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教育特權,這些特權主要是在比較的意識下存在的,在現代教育公平的價值理念下,這些教育特權是不允許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特權是威脅與破壞教育公平、引發社會輿論公平性抱怨的現實因素。特權是崇尚身份差別和階級不平等的傳統社會的產物。特權的實質就是要求社會不平等、崇尚特殊待遇。教育特權的實質是要求公共教育資源的分配違背公平正義的原則,按照權力大小、財富多少或關係遠近來分配,以滿足個別人或少數強勢利益集團的特殊教育需求。
三、教育公平視角下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建國後長期處於用現在眼光看來並不合理的計劃經濟時代,這一時代造成大量的城鄉不平衡發展,在教育領域更是得到完全的凸現,這些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造成的教育不公;2.公共政策價值取向―“城市中心論”;3.義務教育投入體制不完善造成不公平;4.不同利益博弈下的義務教育政策失真;5“重點學校”等教育政策附帶的教育不公。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國家對農村地區教育的長期遺忘,在改革開放之前,可以說農村的教育是極其落後的,往往是一個村甚至一個鄉鎮都很難出幾個大學生。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在於1978年以前,國家對教育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各地方政府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制定教育發展規劃並逐級上報給中央政府,由中央進行統一調整平衡各地方開支,統一下撥,而在那個“貧瘠的年代”實際劃撥給農村教育的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而1978年到2007年,教育基本還是實行農民自己買單,城鄉間教育經費投入差別還是很大的。2007年以後,農村也“同步”的實行了義務教育免費制度,從教育政策上“終於”達到了城鄉的“平衡”,然而這種平衡只是羅爾斯公平理論中的形式公平,並不是實質公平,存在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也並沒有針對性的政策進行解決,還需要我們多做探討和研究。
四、農村義務教育趨向教育公平的路徑
現任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向全國人大會報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情況時說: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狀況雖然已經得到改善,但問題遠沒有真正解決教育設施的薄弱教師數量的短缺以及教育內容的貧乏和單調令人對農村的教育質量抱有很大疑問他還表示,儘管我們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仍然需要擺在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位置,農村義務教育仍然要擺在優先考慮的地位,我們在此形勢下來討論教育公平問題,無疑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從維護教育公平的角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制度完善:
一明確界定政府的教育公平職責,合理分配教育資源。
努力改變政府規制市場的職能缺位現象,使政府成為市場失靈的規制者,保障市場機制在實現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教育的公平,或者防止市場因素損害教育公平。努力改變政府推進教育公平的職能錯位的現象,把教育公平作為最基本的政策倫理,保障教育的底線公平與機會公平,不斷提高教育公平的水平。努力改變各級政府教育職能沒有很好定位的現狀,明確、具體劃分各級政府的相關責任。保護和扶持教育中的處境不利人群。將政府的教育職責公平化、規劃化,從而對全國範圍的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對農村地區和落後地區有適當傾斜,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公平。
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伴隨著農村稅費改革,,中央對農村中小學的義務教育政策也進行了適當調整,如今,農村義務教育已經全面納入到了公共財政保障的範疇。經費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但是就目前來說,問題還是明視訊記憶體在的,例如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和下級政府轉移支付比例問題就沒有很好的解決。筆者認為,應在發揮基層地方政府投資義務教育的積極性的前提下,根據資源配置均等的原則和財政中立的原則完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用法律手段明確教育經費的投入及使用環節中的監督主體、監督物件、監督內容等。
三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優質師資分佈不均衡是當前教育不公平中影響最深刻的因素,目前不少地區大量代課教師的出現說明現行教師培養、聘任制度上存在著嚴重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是:一要靠政策傾斜,提高工作生活條件相對落後地區教師的待遇,以經濟政策引導優秀教師向條件比較差的地區流動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教師的工資差距,導致了農村地區和一般學校優秀教師進不來,留不住,給師資交流帶來了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建立農村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和教科研活動的扶持機制,為農村教師提升學歷層次提高業務水平提供必要的平臺。
四合理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問題
最後一個方面也是當前最熱門的一個話題,更是進城務工人員能否能否認真工作,為城市建設做貢獻的根本性問題之一。以往對農村進城孩子一般都象徵性的以借讀了事,這些學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並因此而引發相當程度的矛盾。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問題,是消除義務教育政策不公平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不可或缺的環節。這就需要中央和地方加大對這一領域教育資源的投資力度,彩玉切實有效的措施,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引進優質老師,以保證滿足正常教育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文俊,祝賀:《從羅爾斯的正義原則看教育公平問題》,《遼寧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2]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內涵與社會意義》,《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第03期。
[3]張習真、張平:《學校教育過程中不公平現象原因分析及對策》,《教育發展研究》,2007年第10期。
[4]劉復興:《政府的基本教育責任:供給“公平”的教育政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