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教學設計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是初一歷史的內容,我國在科技領域的諸多發展都曾領先於世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教學設計

  現代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方式比以往任何時期發展的速度都要快速迅猛。人類的生活、社會的發展,包括我們現在的課堂和教學,這樣的變化都是得益於什麼的進步?——科學技術。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在科技領域的諸多發展,瞭解這一時期的傑出科學家和他們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學習目標***

  我們今天課堂的定位叫做生本課堂,那麼就需要大家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了。大家是課堂的主角,怎樣才能在歷史課堂的舞臺上表演出色,首先肯定需要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請大家自學課文,瞭解課文的三個子目給我們介紹了哪些科技領域、哪幾位著名科學家,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貢獻!

  科技領域

  代表人物

  主要貢獻

  數學

  祖沖之

  圓周率計算

  農學

  賈思勰

  《齊民要術》

  地理學

  酈道元

  《水經注》

  對於以上這幾個領域,大家最熟知的是哪一個?——數學領域

  我們九先來研究課文的第一節,關注時事新聞的同學肯定對這一張圖片並不陌生,***出示“嫦娥”三號探月圖片。***

  2013年,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1點30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將“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送入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施月球軟著陸計劃,是其太空計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嫦娥奔月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中國先民早就擁有了神遊天際的夢想,如今我們藉助科技的力量,正在將神話變成現實。大家知道月球上有沒有嫦娥存在?——沒有。

  但是月球上卻真是的有我們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科學家的身影。他就是祖沖之。***出示祖沖之山圖片***。那麼祖沖之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最重要貢獻之一是什麼?

  ——圓周率的計算。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已經認識到圓周率和它的應用了,那位同學來告訴我們:

  ·什麼叫做圓周率?

  ·圓周率在數學計算,有哪些應用?

  【活動】如果在不知道圓周率數值的情況下,你能想辦法計算出圓周率嗎?***學生活動,鼓勵發言,支援討論。***

  ①你的做法能不能做到精確無誤?

  ②在不知道周長與直徑關係的前提下,能否計算?

  古人的智慧令我們驚歎,在缺乏知識經驗和精密工具的情況下,早在三國時期一位數學家劉徽九創造了一種“割圓法”來計算圓周率。***PPT展示***劉徽將正多邊形的邊數成倍增加,一直計算到正九十六邊形,求的圓周率為3.141024。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

  不過,科學上一直是主張精益求精的,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南朝宋、齊之際的科學家,祖沖之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挑戰這一個極限,將正多邊形的邊數計算到24567條之多。他計算出的圓周率數值是多少呢?

  這個成績怎麼樣?

  他成為了世界第一人***第一個把圓周率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的人,比歐洲人早了約1000年。***

  【活動】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我們來看一段材料。總結一下祖沖之能夠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嚴謹求真、刻苦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

  正是在這樣的精神之下,祖沖之才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我們從小字材料中可以看出,他還在哪些領域頗有建樹呢?——天文曆法、機械製造。

  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努力,並取得成功,這真是一個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情。我們最近社會上重視流傳著“中國夢,我的夢”的話題,大家的夢想是什麼呢?

  【活動】我的夢想,我的方向。***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夢想,並說說為了夢想付出怎樣的努力。***

  我們的夢想有的很生活,真實貼切;有的很高遠,崇高偉大。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意味老人的夢想是什麼?***展示袁隆平圖片***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雜交水稻之父,利用不同遺傳性狀的水稻進行優良互補,以實現糧食的高產,淡泊名利的他用科學種植解決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這也是我們中國當代了不起的科技成果。說道農業,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們在農業技術上同樣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這個人物是誰?取得的成就是什麼?***看黑板***我們剛才在自學過程中已經總結出來了,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活動,來對這一科技進行更深一步的認識和了解。***看學案***嘉賓訪談節目——《小崔說事》

  請大家按照導學案上設計的問題,準備咱們716期訪談節目,一會我們找準備的最快的小組來給我們表演!

  指導學生整理本節知識點。

  剛才我們談到了古今兩位農業學家的夢想,歷史是驚人的相似,無論是袁隆平還是賈思勰,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民受益。同學們在設想自己的未來的時候,也應該將對人民有益融入到個人的努力中來。我呢,也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我想做一名攝影師,利用自己的假期,揣上照相機,遊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把中國每每的風景記錄下來。有的同學要笑老師了,你這是什麼夢想,不就是玩兒嘛?太不求上進了。其實不然,外出旅遊考查也是能出人才的!

  不是說我,我們說的是:北魏時期傑出的地理學家——酈道元。

  我們一起進入第三節的學習。據我所知,我們七年級的同學前不久在語文課本上就學習了一篇酈道元所著的文章——《三峽》。請語文課代表來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一篇文章寫得怎麼樣?***美文欣賞***

  《水經注》確實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好作品,它在前人所著《水經》的基礎上進行詳細註釋,不僅如此,我還列出以下推薦理由,我們一起來看看。

  是一部著名的地理著作。

  是極具價值的歷史資料。

  是文學藝術的珍品。

  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

  請大家到課本中找到相關文字材料來佐證這幾個關鍵詞。

  對照黑板表格,總結本課新知。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三位人物的線管知識,他們身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傑出人物,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我們來歸納一下,他們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有什麼共同的原因呢?

  ·社會因素: 經濟的發展,民族的融合

  ·個人因素: 勤學好問、注重實踐、樂於探究……

  我們現在也處於一個民族大團結、經濟大發展的盛世,也就是說打擊也都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我們要想創造奇蹟、造福社會,應該怎麼做呢?

  將本課學習的感悟解除安裝導學案第8個內容中。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說課稿

  重點分析:祖沖之和圓周率是本課的重點。

  難點分析:魏晉時期大量農學和地理學著作產生的原因。

  學法設計:講述法為主,兼用談話、討論、講故事、圖示等方法。

  教堂過程:

  匯入新課 :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的狀況,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時期的科學文化的發展狀況。

  一、祖沖之和圓周率

  1、劉徽

  三國時代的劉徽,最早 提出了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並計算出圓周率為3.14,他的成果,為後人更精確地計算圓周率打下了基礎。

  2、祖沖之與圓周率

  教師首先提問:祖沖之有什麼成就?在學生回答之後,教師進行總結。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率。祖沖之在劉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膽的設想,反覆的實踐。他認真鑽研古代天文、數學文獻,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終於用割圓術,計算圓內接正10000多邊形面積的方法,求得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論 文集《綴術》是當時數學領域的最高成就。

  同時他在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貢獻。為了表彰他的貢獻, 前蘇聯莫斯科大學“世界大科學家陳列”的走廊上鑲嵌著他的彩色大理 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環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師繼續提出問題:為什麼祖沖之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呢?***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小字,幫助學生總結出答案: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反覆實踐等***

  二、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1、賈思勰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讀教材後介紹賈思勰。

  2、《齊民要術》

  教師在指出“齊民”和“要術”的含義後提 問:這部書的內容是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它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農作物的種植、家畜家禽的飼養、農產品加工等許多方面。這些經驗在當時世界上是先進的,它不僅是我國最早、最完整的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鉅著之一。

  三、酈道元和《水經注》

  1、酈道元

  教師首先指出:北朝的時候,還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這就是酈道元。哪位同學為我們介紹一下他的生平,估計學生如果進行了預習,會回答出。

  2、《水經注》

  教師首先指出:《水經注 》是我國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之後出示《水經》與《水經注》的區別圖表。

  教師總結學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經過長期觀察考證,為《水經》一書作注。名為註釋,實際上是頗具匠心的再創作。《水經注》以全國水道為綱,詳細地記敘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物產、礦藏、風俗以及歷史沿革等,他涉獵的書籍非常廣泛,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種。《水經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國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這對我們今天制定城建規劃,興建水利工程,考古、 從事歷史研究都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這部書不僅為地理學家所重視,也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農田水利學家、城建科學家所重視。同時,為這部書的文字優美,具有文學價值,因此也受到文學家的重視。

  討論:結合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特點,探索魏晉時期大量農學和地理學著作產生的原因。

  學生討論,教師可作提示:民族大遷徙,特別是大量少數民族遷入中原,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們必須藉助相應的地理知識才能儘快瞭解新的生活環境,同時,他們進入中原以後必須改變自己的生 產方式,由遊牧轉向農耕,這也就使得農業科學技術成為內遷各族人民的首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