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教育論文範文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教育對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強農民抗風險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農村教育與農村經濟》

  論文關鍵詞:農村 教育農村 經濟 發展分析

  論文摘要:知識、技術、人力資本等教育因素對於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教育對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強農民抗風險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0 引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關係國計民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因此,筆者從農村教育角度來分析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1 教育影響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有的學者提出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有知識面的增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結構方面的變化。知識不僅能形成自身的遞增效應,而且能夠滲透於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使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也產生遞增受益,從而使整個經濟的規模收益遞增,經濟效益提高。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人力資本理論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於物質資本的作用;人力資本投資與國民收入成正比,這種投資的經濟效益遠大於物質投資的經濟效益。

  判斷我國生產力水平高低,教育狀況和勞動力素質是一個重要的測量指標。因為,知識和資訊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無不依賴於以智慧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的支援。目前,我國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我國大量企業職工下崗實現再就業十分困難,就充分暴露出我國勞動力素質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問題。社會以人為本,確立人的社會主體地位、人的核心價值,造就科學發展的人才,以人的創造、發展帶動社會的科學發展,這樣就勢必導致全新的社會教育觀並涉及到新的教師觀、學生觀、人才觀。教育是對人類文化的繼承、創造與發展。創造是教育的靈魂,師生平等共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社會生產的大系統中,教育是人才生產的、占主導地位的產業。人的平等、自由、創造與發展從學生開始,然後影響帶動社會,使社會具有創造、發展的活力,這也就是當前教育革命的目標、實質和內涵。

  2 農村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中國家農村之所以貧窮,主要原因在於農村的教育落後,農民文化素質低,農村的組織、紀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發展中國家農村問題的癥結在於如何使農村生活活躍起來。而人是一切財富的首要和最終的根源。因此,對於我國來說,當務之急是加強對農村的教育援助。當前我國農村生產方式原始、落後;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農村人口多,效益低;農民收入不穩,人口出生率高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是農村教育。

  2.1 農村教育可以提高勞動者素質

  我國農村經濟要發展,必然需要傳統農村生產方式的轉變,發展現代農業。而要發展現代農業,就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勞動者,需要大量有知識、懂技術的新型農民,需要大量的農村人才。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最根本的是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

  2.2 農村教育可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更是農村經濟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農村經濟大部分仍然是小農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小農經濟難以與大市場對接,農業比較利益低。農業產業化組織作為農村中的企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農村管理人才、經營人才、技術應用人才以及科技開發者,這些都需要教育能夠培養出大量實用的農村建設者。

  2.3 農村教育可以影響農村人口

  首先,農村教育的發展,會促進農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其次,農村教育的發展,會促使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向城市轉移。

  3 與教育配套的舉措

  3.1 改革和完善農村土地制度

  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必須加快農村土地制度的創新,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必須以居住集約化為突破口,使各地農村的土地利用達到集約和節約的目的,這在客觀上要求節約的土地進入農村工業用地流轉。改革農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權主體,即土地農民所有制,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使農民的土地權益從根本上得到保護。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權主體的權利範圍。明確農民土地使用權為物權而不是債權,其涵蓋承包權、經營權、抵押權、入股權、繼承權和轉讓權等權能,是具有交換價值的獨立資產。三是要嚴格土地制度的管理。建設新農村要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作為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支援的重點。最主要的是要抓緊解決農村教育和衛生髮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3.2 動員和鼓勵工商企業參與農村經濟建設

  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必須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長效投入機制,廣泛動員和大力鼓勵工商企業參與農村經濟建設是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

  3.3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何把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把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強國,教育承擔著重要職責。我國已經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路。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形成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體系。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大力宣傳職業技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營造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良好氛圍,提高培養人才的層次,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政府應該對職業教育實行政策傾斜、增加資金投入。利用信用貸款發展職業教育;實行招商引資壯大職業教育;提倡社會團體捐資助學;鼓勵企事業單位捐贈助學,不斷增加職業教育投入。建立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服務體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訓鑑定基地建設;嚴格實行就業准入制度。凡技術要求高、操作規程嚴格、直接關係到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健康以及生產安全的行業和工種,必須對從業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實行先培訓,後就業。通過努力,建立和完善“上崗先看證、無證不上崗”的勞動用工機制。

  總之,農村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休慼相關,可以說農村教育搞好了,農村經濟就會快速發展。因此,要發展農村經濟,必須重視農村教育。

  參考 文獻:

  [1]葉茂林,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M],北京;社會 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王啟現等,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與科研投資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07.

  [3]易偉,基於教肓的我國農村經濟問題分析[J],安徽農擘通報,200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