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企業文化論文
中國企業文化的研究對於推進中國企業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中國企業文化之根基 》
不管您意識到與否, 文化每時每刻都在對 政治 、 經濟 、 社會 、生活產生著潛在的 影響 ,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通過對 企業 文化的基本內涵、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特別是企業文化的根基的闡述,試圖讓人們認知、認識,進而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讓人們明確,只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鑑人類先進文化,才能建立起優秀的 中國 企業文化,據此才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興企、富民、強國的目標。
一、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文化,從廣義上說,是人類在社會 實踐過程中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是指人類精神生產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如 自然 科學 、技術科學和社會意識形態等。作為一種 歷史 現象,文化的 發展 有歷史繼承性;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對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觀念、文化形式和行為模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 組織結構,體現了企業及其成員的價值準則、經營 哲學 、行為規範、共同信念和凝聚力。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它從屬於民族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所決定的。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已經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並正在打破國界,在全世界興起,成為新世紀企業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企業文化 理論 吸收了行為科學、公共關係學、決策科學、管 理學 、哲學、倫理學和經濟學等多門學科的精華,其主要 內容 是在理性與科學實踐的基礎上行成的,包括: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目標、企業制度、企業創新、企業形象、企業 環境和企業文化活動等。企業文化的實質, 是以人為中心,以文化引導為手段,以激發職工的自覺行為為目的的一種企業經營 管理思想。企業文化的根本任務, 是重視人、相信人、理解人、發動人、引導人、 教育 人、培養人和塑造人。企業文化的辯證法, 是來源於社會,奉獻於社會。企業文化就好像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常常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二、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新世紀的必然要求
——知識經濟已敲開21世紀的大門,並將以迅猛之勢,給人類的思維方式、 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但是,知識經濟的巨大威力只有在既有優秀企業文化,又能夠與社會融為一體的企業中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知本家”和“知識工人”的出現,表明了企業文化在21世紀的企業裡的特殊地位、重要作用和巨大價值。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21世紀的競爭將會因經濟全球化而加劇,超強的世界經濟的競爭,對企業的經營思想、價值觀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設和行為規範,都將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因此,許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紛紛調整發展戰略,以適應撲面而來的全球化經濟浪潮。要想在經濟全球化中生存並有所作為的企業,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就難以在世界大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企業競爭具體表現為產品的競爭,產品競爭的背後實際上是企業文化的較量。企業文化較量的實體是企業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高素質的企業員工隊伍來自於比較完善的企業用人機制和良好的企業用人環境。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這個國家的文化,一個企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這個企業的文化。建立新世紀企業文化,是創造和諧的企業氛圍和優良的企業環境, 使企業能夠在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面前得以穩定、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半個世紀的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表明,成功的企業總是與成功的企業文化緊密地 聯絡在一起,優秀的企業無不有著優秀的企業文化。20世紀50年代是分權管理髮展時期,60年代是跨國公司發展與管理時期,70年代是矩陣組織和戰略經營時期,80年代是企業文化興起與傳播時期,90年代是企業文化在全世界大發展時期。進入21世紀,儘管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企業性質、基礎、現狀和所處的環境都各不相同,但是企業發展中面臨的 問題 、所處的困境以及尋求出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似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建立新世紀企業文化。
——進入21世紀,全球資訊化、跨國公司兼併、企業強強聯合,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對中國的企業將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中國的企業能否在機遇和挑戰面前迅速轉變觀念和機制,關鍵取決於企業文化。因此,中共十五大確定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明確指出: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要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實現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中國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於經濟、政治、文化的長遠發展,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意義更加重大。
三、 中國 企業 文化之根基
樹無根不活,企業文化無根不立。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是由民族文化所決定的。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 歷史 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僅在中華民族的 發展 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 政治 、 經濟 、文化、 社會 也產生了巨大的 影響 。日本、韓國、新加坡、 臺灣 等國家和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無不得益於儒家文化。
美國學者彼得·伯格教授認為:“儒家文化展現出了經濟的動力。中國移民在世界各地都很成功,尤其是在東南亞,便是個例證。”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的是日本和韓國。在日本,企業家最喜歡讀的書就是《論語加算盤》又名《道德經濟合一》或《 實踐論語》,被當作“致富經國之大本”。該書作者澀澤榮一生創辦了五百多家企業,被尊為“日本 工業 之父”。他說:“我的經營中雖飽含著辛苦和慘淡,但是由於常遵孔子之教,據《論語》之旨,故使經營獲得了成功。” 目前 在日本,不少企業家把《論語》作為日本 工商企業的“聖經”,把其中的思想作為企業經營 管理的根本方針。松下電器公司迄今還在其商業幹部學校中,把儒家經典作為商業道德課的教材。韓國自古以來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祭祀孔子的國家。每年春秋兩季,韓國都要在成均館的大成殿舉行孔子的祭祀典禮,政府派高階官員參加。韓國成均館大學安炳周教授認為,儒家思想對韓國的 現代 化和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他說:“儒家思想對防止現代化發展中產生的私慾、利己主義等不良傾向和社會思想的墮落,可以起到調節作用。因為在價值觀方面,儒家文化倡導為別人作犧牲和忘我精神是受到普遍尊重和讚揚的良風美德,這些傳統思想正是西方所沒有的。”198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召開會議。在會議結束時 發表的宣言中指出:“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目前,西方對東方文化非常器重,認為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世紀。
按說,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據此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應該得到較好的發展,但是我們為什麼落後了?這正是因為我們背離、甚至遺棄了優秀的傳統文化!
回顧歷史,東方文化遠遠早於西方文化,並極大地優越於西方文化,而東方文化的代表就是儒學。在中國,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儒士階層。到先秦時期,儒學成為顯學,形成了龐大的儒家學派。從漢代開始,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儒學取得了“獨尊”的地位,成為“官學”,長期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並廣為傳播,在亞洲一些國家形成了“儒學文化圈”,使儒學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思想學術文化流派。特別是自宋明以來,以儒學為核心,儒、道、佛三教合流,使儒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儒學的影響和作用下,中國古代曾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早在西方傳教士從遠東紛紛向西方傳播他們一知半解的亞洲見聞時,西方人對東方世界便懷著一種不同於對待美洲新大陸土著文化的驚奇、神祕和敬畏感。中國封建社會經過充分發展所達到的文明,遠遠高於歐洲的中世紀文明。東方文化出乎意料地達到了使東方人都不得不感到陶醉和驚異的高度,以至到了明清之際,統治者們開始妄自尊大,閉關鎖國,實行了禁錮思想的高壓政策和駭人聽聞的文字獄,使儒學維護統治、維繫人心的作用大為削弱,中國的經濟和社會開始退步。而歐洲從15世紀開始,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產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和開拓世界市場等一系列社會變革,創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文明。到16世紀中葉,歐洲各國與中國的生產力發展大致上處在了一個水平上。鴉片戰爭,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學大量流入,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和反帝、反封建鬥爭,把“孔孟之道”作為思想革命的重點,儒學的地位和作用再一次被削弱。
但是儒學致命性的浩劫還是“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是世界 經濟 高速 發展 時期,而我們在幹些什麼? 50年代初,新 中國 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就捲入了朝鮮戰爭,為此向前蘇聯借了十二億美元。到50年代末,又搞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遭受了三年 自然 災害。到60年代初,前蘇聯強迫我們還債,使我們的國民經濟雪上加霜。到60年代中期,就人為地掀起了“”,而且一搞就是十年光景,使我們的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人家在高速發展,而我們卻在快速退步。我們不僅在經濟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文化上遭受的損失就更大了。“”中,極左分子破“四舊”,立“四新”,砸孔廟,批孔孟,硬是把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命”給革掉了,把傳統文化遺棄了,斷帶了。沒有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人的 心理迷茫了,思想混亂了,價值扭曲了,是非顛倒了。人們本來對自己都很有約束,可是到後來便肆無忌憚了。原來犯點錯誤自己就感到羞恥,到後來別人說什麼都無所謂了。後來竟然發展到以敢於犯規、善於越位為能、為榮這種不知羞恥的地步!大家都變著法地鑽國家和集體的空子,想方設法地佔國家和集體的便宜,反正公家的東西有我一份,不拿白不拿,直至一步步發展到貪汙受賄、侵吞國有資財、腐化墮落的地步,給國家和 企業 造成了巨大的難以挽回的損失。這就是我們背離和遺棄優秀傳統文化所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值得慶幸的是,經過撥亂返正,中國人覺悟了,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恢復和繼承,《論語》被編進了小學課本,國家也開始實行德政。世界覺悟了,看出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因此,中國企業文化必須建立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儒家文化基礎之上。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內容 主要包括: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悌、中庸、知行等等。作為企業文化之根基,儒家文化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基本方面。
根基之一:宇宙人生的真相——“一體論”
“一體論”源於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它說明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周圍的一切的關係。德國波爾教授指出:“儒家的人文主義 哲學 是與天道哲學相通的,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它溝通了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和諧和順應。在 環境汙染和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避免人類在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謂“天人合一”,是指天與人既分又和,非一非異。天不是人,人不是天,所以相分、非一;但人又是天的產物,又內在融合統一,所以又相和、非異。“天人合一”首先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統一的世界,都是由天地演化而來的。人之為人本於天,人就是天的縮影。比如人的身體結構就是副天數的。天有365天,人有365個小關節;天有12個月份,人有12個大關節;天有五行,人有五臟;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晝夜,人眼有開合。又比如人的情感方式與天也是一致的。天有風雨陰晴,人有喜怒哀樂;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人有仁義禮智信“五常”;天有五星,位有五等,人有五臟,地有五方,聲有五音等等。“天人合一”思想說明,自然天地好比人的父母,人人皆我兄弟,萬物皆我同伴,天地萬物與我本是一體。
第二,“天人合一”思想表明,天下萬物之間是一種全息關係,即部分映視著整體,並凝聚著整體的各種資訊。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表達的就是天下萬理都聚集在人的身上。比如人就是整個宇宙的縮影,而人身上的各個部位又映視著人的整體。人的第二掌骨就是人整體的縮影,人體任一節支系統均有對應人體各部分的穴位,每一個部分都是一個全息單元,並每時每刻都與天地進行著物質、能量、資訊的交換,構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人把天之時、地之財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我們生活的世界。克隆技術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第三,“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在天地間的作用,即“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這種有為的思維方式。儒家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天地人,萬物之本。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人上參天地,下化萬物,把天地萬物按照一定的規則執行起來,與天地一同合理地運轉。只不過要求人在有為的時候,要愛天愛地愛人,做到既有所作為又與之和諧相處,不損害天地和他人,達到人與天地 自然 、人與人、人與自身德性的和諧統一。
“一體論”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周圍的一切都是一體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一體論”強調的是“一”,即人與自然、人與 社會 、人與人要和諧、團結和統一,不是“二”,即不應該分別、矛盾和衝突。“一”代表覺悟,“二”代表迷誤。“萬眾一心”、“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就是覺悟,“同床異夢”、“離心離德”、“三心二意”就是迷誤。說一個人“二虎”、“二的呵的”,就是說這個人分了、“二了”、迷了、錯了!
“一體論”作為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 條件下 企業 文化建設之根基,表現為兩個特色:一是社會主義特色,主要體現在更快地 發展 生產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它代表著個人、集體、社會、人類的共同利益。它要求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要人盡其才、地盡其力、物盡其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好人類生存 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穩定、健康、協調發展,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二是市場經濟的東方特色,主要體現在儒商精神。儒商是明末清初產生的貫徹儒道精神的商人,其主要特點是以德為本來進行商賈。儒商精神首先是引道入商的大氣魄。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經商絕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經商的同時還要有大眼光、大手腕、大氣魄,具有大商賈的長遠戰略目標。其次,儒商精神是吃苦耐勞、敢於發展自己、善於應戰,同時又具有一種堅韌不拔,善於和光同塵、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的智者精神。第三,儒商精神是把個人利益與家族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有機結合起來的典範。他們以家國同構的價值觀念來經商,追求個人利益與家族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的高度協調和統一。
“一體論” 應用 於企業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以滿足社會和顧客的正當需求和慾望為導向的企業經營 哲學 。它要求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看作是一個不斷滿足社會和顧客正當需求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簡單製造或銷售某種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從企業構想,到商品服務的設計、定價、促銷、分銷的規劃與實施的全過程,不僅要努力滿足社會和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和慾望,並由此獲得利潤,同時還要求整個經營全過程都要與消費者和全社會的長遠利益相符合、相一致。正確處理企業自身利益與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和全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關係,做到統籌兼顧,全方位考慮,求得三者利益的平衡、統一。當三者利益關係發生矛盾和衝突時,企業首先考慮和保證的是社會整體利益,其次考慮和保證的是消費者的利益,最後才是企業自身的利益。社會整體利益和消費者的正當利益得到了保證,企業的自身利益也就自然在其中了。也許,企業會因此暫時犧牲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企業也必定會因此獲得長遠和更大的利益。 這種規劃與實施不是始於產品生產之後,也不是終於產品售出或服務完成之時,而是包括了產前與售後的一系列經營 管理的全過程。它不僅僅限於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流通領域,而且還滲透到生產和消費領域之中,即決定生產和銷售產品的主權不在生產者和銷售者,也不在消費者,而在於三者的共同利益與全社會長遠利益的協調和統一。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最本質的區別。
根基之二:人類應有的態度——“天下為公”
“人之為人本於天”,人的本性即天性,天性是無私的,是公正的,是平等的。太陽照耀著大地,給萬物以生存的能量,卻不求任何回報;地球忍辱負重,滋養著萬物,也沒有任何所求;樹木和海洋供給著萬物以必需的空氣、水分和資源,容受的是萬物排放的垃圾,所不同的是,樹木高高在上,所以經常被砍伐,而大海所處的位置最低下,而且什麼都能容納,什麼都能忍受,百川都歸於它,所以永遠稱其為大。
“公”是 社會 主義的基本性質和根本方向,是符合天性、人性的,是正確的選擇。“公”意為“公共”、“公正”、“公平”、“公開”、“共同”等等,代表的也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是各方面利益的協調和統一。《禮記·禮運》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段話既反映了人類原始共產主義的生活,也表達了人類期望“天下一家”的共同願望和追求,是與社會主義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一致的,是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 條件下 企業 文化的根本價值導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基本國情、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發達國家先進的市場經濟模式的高效率、高利潤的有機結合。在建立和 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如何對待和處理東西方文化的關係,已成為當務之急。 目前 有這樣一種思想傾向,就是我們似乎過多地注重了西方國家 政治 、經濟層面上的東西,而忽視了其深層次的東西;過多地注重了他們的經濟模式,而忽視了其經濟模式背後的文化背景;過多地注重了對其經濟體制的模仿和 實踐,而忽視了對其政治體制的 研究 和 參考 ;過多地注重了人家的優點和長處,而忽視了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基礎和社會主義優越之處,有人還得出西方的政治、經濟體制什麼都好、什麼都適用,甚至要全盤西化的錯誤結論。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拿市場經濟最發達的美國來看。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 歷史 的國家,雖然它能夠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吸取眾長,但是其文化底蘊並不充足,有些東西我們是不能夠 學習 和借鑑的。如美國的價值觀念,是以現實具體的“工具合理性”取代抽象普遍的“目的合理性”的價值實現態度,開拓進取、敢於冒險的行動主義行為方式,平等獨立的“自由主義”價值取向和自由民主的社會政治理想,因此實用主義 哲學 已成為 現代 “美國精神”的核心。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康馬傑把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描述為“權益的哲學”、“民主的哲學”、“個人主義哲學”、“人道主義和樂觀主義哲學”和“需有冒險精神的哲學”。他 總結 性地寫道:“實用主義的這些特點反映了美國民族的特性,……實用主義的特點是切實可行、民主作風、個人主義、機會主義、天然形成而不露痕跡、對未來抱有樂觀態度,所有這一切都奇妙地同一般美國人的氣質一拍即合。……從某種意義說,美國過去的全部經歷已為實用主義的誕生做好準備,如今好像又為它的存在提供了基礎和依據。事實上,美國本身就是一場已經贏得的賭博,一次取得成功的實驗;……美國人實際上一直就是工具主義者。……實用主義儘管遭到實力更加強大的哲學家們排炮般的攻擊,但是它仍然日益壯大,幾乎成為美國公認的哲學,這是不足為奇的。對美國人來說,實用主義似乎就是事物的常識,……實用主義不僅同美國民族性一拍即合,而且它的推斷和結論同最真實的美國思想和諧一致。”在這裡,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美國的這種“實用主義”、“個人主義”、“機會主義”的價值觀念,是與社會主義“天下為公”、“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相違背、相矛盾、相沖突的,我們必須堅決加以反對、抵制和摒棄。
當然,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美國 政治 、 經濟 、 社會 和 文化,也有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鑑之處。如美國人共同信仰的基督教所倡導的“不說謊”、“不欺騙”、“不偷盜”和“愛他人勝過愛自己”等,都是人類應該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品德。在這些方面表現最優秀的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和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連任兩屆總統之後,本可以再任第三屆。但是當華盛頓看到這樣做會對美國的未來不利時,便主動提出美國總統最多隻能連任兩屆的提議,他的提議得到了採納。這是一種既高尚又偉大的捨己為國、捨己為民的自我犧牲和自我奉獻精神!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以“誠實” 而著稱於世,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一生致力於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併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美國文化和優秀領導人的引導和 影響 下,美國人形成了重質量、重 信譽、重公德、重形象的優良品質和 企業 文化,這是美國市場經濟如此先進、如此發達的重要原因。
對比之下,應該說在這些方面我們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受“”餘毒的影響,在我們的政府和企業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說假話、說大話、說空話、說套話,做假帳、報假數字、搞假 審計,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做“一錘子”買賣,甚至坑、繃、拐、騙現象;存在著公家東西小到辦公用品、公共設施,大到國家資財、水利工程,什麼都敢要,什麼都敢拿的行為;存在著上從國家領導人,下到企業經營者,明知自己德性、能力、水平不行,卻偏偏執意不肯主動讓位,誤國、誤企、誤民、誤己,非到實在不得已或者出了 問題 ,才不光彩地退位的情況。如陳錫同、成克傑等。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缺乏內在約束,即自我道德倫理的約束;二是缺乏外在約束,即制度和紀律的有效約束。因此, 中國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社會主義“公”的方向,有選擇地吸收和借鑑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經濟模式,把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基本國情、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經濟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務之急,要在企業員工中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價值標準、道德行為準則,建立起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用公認的倫理道德約束人的 心理,用比較完善的體制約束和激勵人的行為,使企業員工樹立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念。所謂“為天地立心”,就是要順應 自然 規律 ,順應“天意”,“天意”即民心,就是天下為公,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為生民立命”,就是要肩負起 發展 經濟、興企富民強國的 歷史 使命;“為往聖繼絕學”,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以儒學為主體的東方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鑑一切人類文明成果,建立起強大的道德支柱和精神動力;“為萬世開太平”,就是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 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好人類生存 環境和文明成果,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豐厚的物質和精神遺產。
根基之三:人類最基本品德——盡孝報恩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做企業實際上是在做人。制度固然重要,但是制度都是由人定的,而且制度本身沒有完善的,都需要人去不斷地改進,需要人去具體執行。人只有自覺、自願地遵守和執行制度,制度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執意要違犯制度,制度本身並不能夠阻止他。所以,在體制、機制和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人就成為企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企業文化的終極目標就是引導人的這種自發性,儒家文化的盡孝報恩思想能夠解決人的自覺和自我約束的問題。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要從做人的最基本品德——盡孝報恩開始。
“孝”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 內容 ,是天地大道的直接體現。《孝經》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教”字就是由“孝”和“文”組成的,說明一切 教育 都要從孝開始。黑格而在 研究 中國文化時曾這樣 分析 :“中國純粹 建築在這樣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客觀的‘家庭孝教’。中國人把自己看作是屬於他們的家庭的,而同時又是國家的兒女。”馬克思·韋伯也曾把中國儒家倫理與西方基督教做過比較分析,他說:“ 中國人所有人際關係都以‘孝’為原則。”實際上,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孝”不僅是中國基本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核心,而且也是現行文化的靈魂。 現代 社會文明需要孝道,新世紀企業文化建設同樣離不開孝道。一個孝道都做不到、做不好的人,其他什麼事都不可能做到和做好,因此,孝是人類必須要做到和做好的第一件大事。
孝有小孝、中孝和大孝三個層次。“敬養”謂之小孝,“不辱”謂之中孝,“立嗣有後和順應大道”謂之大孝。“敬養”是孝道的開始,是“事親”。《孝經》指出:“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因此得出“只有在家為孝子,才能在朝當忠臣”的結論。但是“敬養之孝”只限於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所以稱為小孝。“不辱之孝”,是指不傷身,不辱親。所謂“不傷身”,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受到傷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體現著父母的大恩惠,子女只有使用的權利,沒有無益傷害的權利。所謂“不辱親”,是指子女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後行,慎之又慎,不能因為自己的過失給父母帶來不良的 影響 ,讓父母操心、擔心、憂心。相反,子女在 工作、 學習 、生活和為人處世中,要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建功立業,為 社會 做出貢獻,光宗耀祖,讓父母放心、安心、舒心。“不辱之孝”是孝與社會的關係,所以稱為中孝。“立嗣有後和順應大道”,是指不僅要讓家族、家業和家德代代相傳,而且還要順應天地之大道。即當祖宗利益、家族利益、民族利益、社會利益,與自己小家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小家利益要無條件地服從大家利益;當道與孝發生矛盾時,孝要服從大道。因此,有三種情況孝子可以不服從父母之命:即當服從父母的命令會使父母處於危險境地,會使父母受到恥辱,會陷父母於禽獸狀況時,可以不從命。這就是所謂的“大孝不孝”,其實這是一種更深更大的孝。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就是這種大孝的體現。宋朝寇準小時候家境貧寒,母親過世。後來當了宰相,皇上賜他金帛。他回到家裡,奶奶看到後傷心地哭了。寇準問她為什麼哭,奶奶說:“你小時候母親死了,想求得一塊絲布蓋屍體都得不到,哪知你今天卻這樣富貴了!”寇準聽了心裡十分難過,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不積蓄私財,除自己所用,全部送給窮苦人家。大禹和寇準能以天下蒼生為父母,把家庭之孝變成了全民之愛,把私愛變成了公愛,這是孝的高層次,是孝的典範。
- 有關中國企業文化論文
- 遊離怎麼造句
- 三年級下冊暑假作文素材
- 高中學習方法心得體會3篇
- 乳液可以代替面霜嗎和使用步驟
- 研究生找工作面試自我介紹模板
- 損失的近義詞及造句
- 關於文明禮儀樹新風的手抄報資料圖片
- 簡單的體育黑板報設計版
- 小學教師述職報告範文精選
- 紅豆的功效與作用及注意事項
- 關於小升初自我介紹範文
- 五一自駕遊浙江省內好去處景點推薦
- 長沙景點導遊詞3篇
- 關於畢業季的抒情散文
- 攝影社團管理制度範文
- 中職美術手繪漫畫大賽稿子
- 小學生的節約主題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 描寫風好詞好句精選
-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