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轉移論文

  轉型時期,農村勞動力轉移是構建現代社會的重要紐帶,也是實現轉型的基本內容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影響

  前言:

  要素生產的效率、要素投入數量的多少等,都會對經濟產出的規模產生直接的影響。站在經濟學的立場上,將農村勞動力由農業適當的轉向非農業,能夠使勞動力配置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更快增長。因此,在國民經濟增長當中,對於農村勞動力轉移所做出的貢獻,應當進行細緻的研究,從而使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更加科學、合理。

  一、勞動力自由流動的作用

  在不同部門當中,對於勞動力的配置,可以進行如下假設:在一個國家當中,包括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城市地區是現代經濟部門,主要進行非農業經濟活動。農村地區是傳統經濟部門,主要進行農業經濟活動。在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之間,如果政府完全限制了勞動力的流動,那麼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中的勞動力市場就會處於相互獨立的狀態,同時都能夠保持均衡的勞動力市場。如果在這兩個地區之間,對於勞動力的流動沒有限制,在自由流動的作用下,二者的勞動力市場就會相互融合,從而形成統一的全國勞動力市場。在新古典經濟理論當中,產業或地區之間的薪資待遇差異,是不同產業和地區之間勞動流動的根本性原因。而這種差距反過來可以通過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得以消除。此時,在不同產業和地區之間,勞動力就能夠得到相對均衡的配置狀態[1]。在二元經濟結構當中,為了研究城市與農村勞動力市場從封閉轉變為開放,假設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不會產生費用。在勞動力自由流動之前,由於城市地區缺乏勞動力,因此薪資待遇相對較高。而農村地區由於勞動力充足,因此薪資待遇相對較低。在勞動力市場開放之後,由於城市和農村之間,存在著薪資待遇的差異,因此,農村勞動力會向城市流動。此時,農村地區由於勞動力減少,因此薪資待遇會逐漸上升。而城市地區由於勞動力增加,因此薪資待遇會逐漸下降。理論上說,當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薪資待遇達到相同的時候,勞動力的流動就會停止。在福利方面,由於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無論是城市地區還是農村地區,都會發生變化。由於勞動力的流入,城市地區的工資率下降,因而企業的福利將會增加。而在農村地區,由於勞動力流出,使得工資率上升,也會帶動福利的增加。因此,在勞動力自由流動的作用下,社會總福利的水平將會顯著提高。

  二、不同部門勞動力配置邊際生產率的測定

  在不同部門勞動力配置的邊際生產率估計當中,通過相應函式的建立,能夠分析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會給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在GDP的研究當中,應當將其分解為農業和非農業的GDP,並且分別進行生產函式的建立[2]。在農業GDP當中,主要是農業物質、土地、農業勞動力的投入函式。而在非農業GDP當中,主要是資本、非農業勞動力的投入函式。在非農業的勞動力投入當中,農村轉移的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農業與非農業GDP的綜合,等於全國GDP,所以,可以綜合這些因素,進行方程組模型的聯立,從而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進行測定。在這種函式模型當中,對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評估,需要對農業勞動力的投入進行準確的計算。而農村轉移勞動力的處理情況,能夠直接影響到農業勞動力投入的計算。對此,可以假設農村勞動力具有同質性。這樣,農村專業勞動力與未轉移的勞動力的生產率相同,就能夠進行準確的計算。此外,可以對農村勞動力的同質性進行驗證。根據相應的統計檢驗,如果證明該條件為真,則說明農村專業勞動力與未轉移勞動力的生產率相同,因而農村勞動力總量與農村轉移勞動力數量之差,就是農業勞動力的投入。而如果統計檢驗的結果為假,則說明農村轉移勞動力與未轉移勞動力之間的生產率不同。那麼就需要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數量利用生產率差異係數進行調整,然後在按照上述方法計算。

  三、函式模型的結果評估

  從農業GDP的生產函式估計結果當中,能夠看出,所有的結論與之前分析的結構基本一致。從中可以看出,對於農業GDP的發展來說,農業物質投入所產生的影響,要大於土地面積和勞動力投入等因素,這種情況與中國的實際國情十分吻合[3]。正是由於中國農村勞動力剩餘量十分巨大,使得農業勞動力生產率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在非農業GDP的生產函式估計結果中,也與之前的分析結果一致。對於非農業產出來說,資本的投入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就勞動力投入來說,其對非農業GDP的影響要高於農業GDP。通過函式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對於非農業國民經濟增長來說,具有積極的作用,而對於農業國民經濟增長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對此,要想真正評價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國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需要對二者之間的淨效應進行計算。同時,這也是農村轉移勞動力與未轉移勞動力之間邊際生產率的比較[4]。通過對比計算髮現,無論是在中西部地區還是東部地區,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都會對勞動力生產率帶來十分積極的影響。所以,由此證明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十分良好的貢獻,並且能夠同時促進農業和非農業勞動力生產率的提升。

  結論: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程序當中,國民經濟的增長會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響。其中,勞動力的配置情況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農村勞動力向城市中的轉移,能夠有效平衡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勞動力分配,從而使二者的勞動力生產率和工資率得到合理的優化與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國民經濟增長將會得到顯著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貢獻。

  範文二:鄉村旅遊與勞動力轉移的相關性

  鄉村旅遊為農村勞動力實現就地轉移提供了條件一方面,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就業崗位,拓寬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空間。傳統的農村經濟方式更多的是依賴於傳統農業,由於科技的進步,農村勞動力的富餘程度進一步加大,而與之相配套的農村地區就業崗位和就業空間則顯得愈發不足,作為服務業的鄉村旅遊業因其自身勞動密集型的特點剛好能夠彌補這一缺陷,從而為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提供了條件,擴大了空間。如:農家樂,田園觀光度假景區,生態農莊等旅遊形式均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依託,為成功轉移塑造了典範。另一方面,鄉村旅遊發展對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要求總體並不高順應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職業技能缺乏的這一特點,由於服務業的某些特性使得職業技能缺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經過一定的培訓之後就能加入到鄉村旅遊發展的人力資源隊伍中去,這就為農村富餘勞動力無障礙就地轉移提供了現實可行的條件。

  鄉村旅遊作為一種獨特的旅遊方式,從巨集觀層面為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搭建了一個現實可操作的平臺。由於區位和經濟的原因,農村地區創業實體嚴重不足,如何尋找一個可行的路徑來實現農村地區創業實體的不斷增加就需要一個大的平臺作為依託,鄉村旅遊作為這個依託的優勢顯而易見,鄉村旅遊由於其與農業及農村的極強關聯性使得它能夠輕鬆實現“農旅結合”的就地轉移方式。依託農村一些特有的旅遊資源優勢,農村富餘勞動力能夠更加相對輕鬆的通過這個平臺參與到旅遊業的經營和發展中去,從而實現自身的創業夢想,增加農村的創業實體,提升農村地區經濟。

  鄉村旅遊的發展離不開農民的參與,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加入到鄉村旅遊的開發和運營中來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農村勞動力富足能夠為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人力資源的保障,從而為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其次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帶動鄉村旅遊的繁榮,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到旅遊業中來說明鄉村旅遊能夠讓他們感受到經濟收益的提升,基於經濟利益的驅使農民更願意參加到鄉村旅遊發展中去。最後,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又夯實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農業及其所帶來的一切可為旅遊所利用的要素,農村勞動力的富足使得農業的發展更加有人力資源的保障,人們更多的參與到農事農活當中,這無形中又為鄉村旅遊的發展在創造了旅遊資源和發展條件,從而形成一種農民發展農業,再利用農業發展鄉村旅遊,鄉村旅遊發展反哺農民、提升農民收入從而促使農民發展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積極性不斷升高的這麼一種良性迴圈的狀態。

  要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參與到鄉村旅遊的發展中,搭建農民參與到鄉村旅遊中的橋樑是極其重要的。以政府為主導,以專業的鄉村旅遊合作組織為依託對鄉村旅遊發展的前景進行宣傳,同時出臺鼓勵農民參與鄉村旅遊的政策,為農民參與鄉村旅遊發展進行創業和就業指導來搭建農村勞動力參與鄉村旅遊發展的資訊渠道和橋樑,幫助農民儘快建立起加入到鄉村旅遊發展中來的思想,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農村勞動力參與鄉村旅遊的發展不能只拘泥於口號,要讓農民能夠切實的感受到鄉村旅遊能夠給他們帶來生活和收益的提高才能有效果,效果的體現要讓農民深切的體會到旅遊業與農業相結合帶來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提高,因此,要以鄉村旅遊與農業融合發展為出發點,有創新的模仿鄉村旅遊發展好的典型構建農民參與鄉村旅遊發展的可行模式,優化農民參與到鄉村旅遊發展的環節和方式,讓農民更加放心大膽的參與到鄉村旅遊的運營中去。

  系實現農村勞動力參與鄉村旅遊發展要在城鄉統籌發展的大背景下從保障經營管理、投融資管理以及政策支撐等方面對農民參與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保障,這樣才能實現農民參與鄉村旅遊發展的科學、有序、有效,以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

  在城鄉統籌的戰略背景下,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問題,鄉村旅遊不僅為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提供了動力和轉移條件,同時創造了一個確實可行的平臺———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無論是作為旅遊業的重要一部分,還是作為吸引農村勞動力就業、實現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方式,鄉村旅遊完全可以在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綜合效益提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