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四年級數學優秀論文

  小學四年級數學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優秀論文,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數學優秀論文範文一:四年級數學廣角教學情境設計與興趣培養

  摘要: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獨有的內容,提供教學和測試形式的多樣化,增加課外興趣活動,同時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同時,教學中注意運用情境設計教學法。

  關鍵詞:數學廣角,小學教育,情境設計,興趣培養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獨有的內容,教材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進行系統而有步驟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這部分內容不列入期末考試的範疇,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教材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度,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呢?下面談談四年級上冊關於《數學廣角》的教學感悟以及對於如何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一點經驗。

  一、問題情境――提供思辨之境

  鑽研教材是備課工作的重要一環。《數學廣角》的內容因受教材篇幅的限制,沒有提供詳盡的教學內容,沒有呈現完整的教學過程和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反覆研讀教材,參讀《教師教學用書》及有關資料,深刻領會編者的編排意圖,適當調整增減教學內容,把靜止不動、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使之更適合學生的實際,更符合教學需要。備課時,教師應為學生的思考和辨析預設問題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思有所依,辨有所託。如《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題1是烙餅問題,例題2是沏茶問題。主要通過這兩個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初步體會優化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將例1烙餅場景換成人人都懂並都會做的煎蛋情境,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又根據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調整了例題的呈現順序,將例2的教學內容與例1交換,創設幫助遇到難題的番茄娃娃解決問題的情境,先提出“怎樣合理安排才能儘快沏好茶呢?”的問題,再探究“如何安排煎蛋順序才能節省時間?”的問題,將抽象的運籌思想蘊涵在兩個簡單問題的解決當中。這樣的問題情境預設,激起了學生幫助別人的美好心理,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使新知的學習成為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最優思想在實際中的應用,為學生的思辨營造一定的氛圍和依託。

  二、活動情境―――體驗思辨過程

  1、在動手操作中親歷思辨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方法。《數學廣角》,主要是體會數學的思想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重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有效組織各種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活動情境的設定成為學生思辨的滋長點和源泉,使其親歷數學思考的整個過程。如《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教師在備課時,對沏茶問題的教學預留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創設了小組合作動手排列沏茶工序圖的活動情境,讓學生的思辨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受沏茶合理安排的順序;在煎蛋問題的教學中,採用小組交流、共同設計煎蛋安排方案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真實體驗煎3個蛋的最優方案,體會優化思想在實際生活的運用和重要性。這兩次操作活動情境的設定是學生思維不斷思考和辨析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備課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思辨內涵。數學思辨能力的培養,應充分關注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對每一個問題的解析都要爭取找到最優的解析方案。“合作、交流”給了思辨發展的一個空間。如《數學廣角〈合理安排〉》,課中始終把握從解決問題策略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提高解決問題意識作為本課的重點。備課時,教師考慮沏茶所出現的可能方案有把所有的時間加起來14分鐘,有13分鐘,12分鐘,11分鐘,甚至10分鐘;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交流,在生生辨析中,思維火花不斷碰撞,感受沏茶最節省時間的安排方案。對於煎蛋問題,也預設了三種煎蛋方案第一種12分鐘,第二種8分鐘,第三種6分種,構建彈性教案,隨時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調整教學順序;先讓學生探索交流煎蛋的各種方案,然後引導學生對這幾種方案進行比較、評議,感受煎3個蛋的最優策略,體會優化思想的應用。課末還安排了交流煎多個蛋的合理安排問題,在生生交流中體驗最合理的方案。可見交流活動情景的設定,不僅展示了學生思辨的過程,還提升了思辨內涵,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其中的“思”、“辨”就是思辨一詞的本意。因此,備課應充分挖掘教材,領會意圖,關注學生,找準教學支點,尋求適宜教學法,促進主動建構,讓情境成為學生思辨的樂園,讓學生的數學思考倘洋在數學海洋裡,讓思辨因情境設定而精彩。

  三、加強對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

  多形式教學引起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愛上數學課的興趣。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穿插多媒體教學,藉助新技術把抽象的知識點動態地演繹出來,能夠引起學生的新鮮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何合理使用有限資源,設計和選用課件非常關鍵,關係著多媒體教學質量的成敗。另外,必備的教學模型和實驗工具也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同樣,也能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多提問。在課堂上不僅老師提問,也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怎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課堂提問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手段。通過提出與回答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及時鞏固舊知識、獲得新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設定課堂提問?並加以合理地點評?這是很有講究的,需要老師不斷思考、總結和提高。同時,也需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

  提供教學和測試形式的多樣化,增加課外興趣活動,同時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逐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總之,辦法很多,關鍵是要設計適宜於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四年級數學優秀論文範文二:教育均衡發展與四年級數學教學研究

  摘 要:教育均衡發展就是學生接受教育條件相對均衡、享受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獲得教育效果相對均衡。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的發展得到相對的均衡發展,怎樣在四年級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的發展得到相對的均衡呢?本文從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授課課堂教學模式和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課堂教學模式兩方面來研究在四年級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得到均衡發展。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四年級數學;教學研究

  國務院、教育部提出教育要均衡發展。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也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的平等教育。要實施平等教育,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實施適合學生均衡發展的、師生互動的、學生能自主操作的教育均衡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面是筆者從新授課和主題活動課兩方面進行探討在四年級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得到均衡發展的模式研究。

  一、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授課課堂教學模式

  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授課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堂中按照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的平等教育教學,與其相應的教學程式為“創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內化——應用拓展”。

  一創境激疑。

  在學習一個新知識點時,教師應創設認知需要情境,引起學生認知衝突,形成懸念,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必然需求,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從而誘發其均衡發展意識。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①在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和生長點上提出問題;②通過學生觀察、研究的具體材料產生問題;③以遊戲形式、直觀演示、設定懸念、動手操作、模擬實驗和競賽、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產生問題。

  例如教學四年級數學的《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先出示一組數:33、36、39,問:這些數能被3整除嗎?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接著出示另一組數:23、26、29,問:這些數能被3整除嗎?那麼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是否就是個位上的數是3、6、9?學生在認知矛盾衝突的情境中肯定會引發想探究的問題:能被3整除的數和什麼有關係?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每一個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誘導下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均衡地發展。

  二自主探究。

  在老師的引導下,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數學知識。其目的不僅在於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更在於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都得到均衡的發展。

  1.讓學生自己確定方法。如探索“圓周長的測量方法”,教師為每個小組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學習材料:2個硬紙做的不同直徑的圓、2個布做的不同直徑的圓、2條繩子、2把尺子,問:怎樣才能知道這些圓的周長是多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選方法:用繩子繞圓一週進行測量;在尺上滾動圓一週進行測量;把布做的圓對摺後再測量。

  2.讓學生自己收集材料。如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要求各小組在限定的時間內分別寫出能被2、5整除的數,比一比哪一組寫得多,讓學生自己收集所觀察的材料,有利於調動學生探究規律的積極性。

  3.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如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呈現3/4=6/8=9/12後,教師問:上面的等式什麼沒有變?什麼變了?是怎麼變的?放手讓他們觀察思考,通過交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了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

  4.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先請學生用12個正方形每個代表1平方分米紙片擺成長方形,接著要求同桌合作用24個正方形紙片擺成長方形,分別記錄長、寬和麵積的資料,問:長方形的面積跟它的長和寬有怎樣的關係?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觀察、歸納,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

  5.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如計算45+29時,學生想出瞭如下的方法:①40+20=60,5+9=14,60+14=74。②45+20=65,65+9=74。③45+30=75,75-1=74。④29+1=30,44+30=74。⑤45+5=50,50+24=74。⑥40+20=60,5+9=14,60+14=74。⑦用豎式計算。通過每一個學生自己親自嘗試,不僅解決了問題,使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基本計算方法,而且促進了每一個學生的均衡發展。

  三明理內化。

  以科學的方法探究新知,獲取新知,並鞏固內化,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促進了學生的均衡發展。

  四應用拓展。

  指導學生自己歸結、整理新知識,並引導學生應用新學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進而去解決思考題、發展題,進行課後實踐,使學到的知識延伸發展。同時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交流學習體會,提高了能力。這樣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促進了學生的均衡發展。

  二、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課堂教學模式

  以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中的規律》的教學為案例,簡要闡述“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我們認為主要包括:活動內容與目標、活動組織形式和活動手段幾個重要方面。

  一構建“教育均衡發展的數學主題活動課”的內容、目標。

  學生在完成了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認識方程”的學習後,教材設計了一堂《圖形中的規律》綜合活動。要求學生通過拼擺三角形得出小棒根數與三角形個數之間的規律,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來。旨在讓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具有更加形象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歸納、概括的技能、技巧,促進學生的成功與發展。

  根據教學實際,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原來的活動課教學目標比較單薄,教學內容幾近空白,對學生不具挑戰性,發展的價值不是很大。為了將“適合學生均衡發展的活動課”做的深入淺出,我們大膽地將主題活動的目標進行了提升:不僅要求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實踐,得出小棒根數與三角形個數之間的規律,還要求學生通過選用字母,表示出所擺的圖形中小棒根數與三角形個數之間的數量關係,建立圖數模型。同時我們更有意渲染氣氛,讓學生感受數學高度抽象的特點及數學的簡潔美,並讓學生在所建立的數學模型下,規範地解決數學問題,享受數學的價值,促進了成功。   實踐證明,新的教學目標更加適合學生均衡發展的實際,既依託了教科書,把握了教材的精髓,又使數學活動對學生更具挑戰性,值得深入研究,增添了數學主題活動課的數學味,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探索,促進了學生的成功與均衡發展。

  二構建“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的組織形式。

  我們注重活動課的組織形式,積極貫徹“以趣匯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組織原則。

  1.強化活動的趣味性,堅持以趣匯入,深入淺出。在本堂課的活動中,採用學生頗感興趣的“數青蛙”作為匯入活動。在複習本單元知識重點時,讓學生感到的不是艱澀、深奧,而是淺顯、有趣,消除學生畏難的學習心理,營造出了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

  2.強調操作實踐,堅持感悟訓練。要求每一個學生準備小棒,並按活動的程式,循序漸進地開展操作實踐。引導學生從1個三角形、2個三角形,到3個、4個三角形,步步為營,紮紮實實地進行研究。期間,教師充分發揮活動組織者的作用,進而相機提出7個三角形與N個三角形的研究,實現了思維訓練的有序開展和跳躍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均衡的發展。

  在活動進行時,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自主感悟,及時組織交流彙報,要求學生把活動中的結果,及時反饋、評價。在教師的點撥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下,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我們反對形式主義,不搞無謂的合作。我們寄希望於在學生獨立自主的研究前提下,進行積極的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交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數學主題活動課成為充分展示學生學習個性的學習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積極的均衡發展。

  三構建“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的重要手段。

  在活動課的教學活動中,可供選擇的手段多種多樣,可以服務於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求真務實是我們對教學手段的最大追求。因此,我們把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我們的重要教學手段。

  我們利用Power Point軟體製作的是那種學生一看就能清楚,一想就能明白的內容。摒棄了繁雜的花邊和不合時宜的音樂。我們的目的就是在降低活動成本的大前提下,返樸歸真,讓真正的重要資訊抓住學生的眼球,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均衡發展。

  我們利用Flash軟體製作的拼擺課件,一開始就是著眼於方便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操作而設計的,改變了教師對課件的獨家專用,而學生只把課件當作動畫片的滑稽場面。你可以看到,在活動中師生共同操作課件,拼擺圖形,共同研究數學現象,感悟數學的魅力。

  我們認為:“內容要精當,形式要活潑,手段要新穎”是“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的基本模式。“溫故入新→探究感悟→拓展研究→活動小結”是“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課堂教學模式”流程圖

  總之,在四年級數學中讓學生均衡發展教學模式,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互動教學、學生自主操作的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授課課堂教學模式和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題活動課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