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論文
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現象普遍比較嚴重,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高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很有必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談談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摘 要 21世紀,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中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儲備軍。這樣的人才要求使看中學生必須全面發展才能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如何緩解中學生的壓力,增強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顯得猶為重要。因此,本文就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起因、表現及其提高對策,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 中學生 心理承受能力 原因 表現 對策
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政治信仰素養, 知識廣博,體魄強健和心理素質良好。這樣的人才標準對中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怎麼樣緩解中學生的壓力,提高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則提上了日程。下面結合我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經驗,談談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起因、表現及其提高對策。
一、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概述
能力是指一個人能夠順利完成某項活動時所表現出的個性心理特徵。能力通過個人在活動中的作用表現出來,會影響活動進行的效果及結果。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個體對待挫折、困難、逆境時所引起的心理上需承擔的壓力和對負面情緒調適能力。個體健康的心理素質表現在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中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人不可能一直是順利的,總會遇到一些困難、挫折;其次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重;最後中學階段正處於自我意識形成和生理成熟階段,這個階段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髮展。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弱會使中學生的成長受到影響,產生心理疾病,嚴重影響中學生學習和成才,甚至會為其適應社會留下隱患。因此,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影響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直接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家庭教育對中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大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智力發展非常關注,要求孩子“100分”,對子女寄予過高期望,使孩子壓力越來越大,而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喜好、興趣、朋友等卻缺少關心或者根本不予理會,很少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這使中學生身心得不到健康發展,出現了各種心理問題。
二學校教育的原因。
現在的學校教育雖然將目標轉到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上,但是在大部分學校,考試的壓力仍然給中學生很大的影響。家長期望過高、學習時間過長、考試次數過多、升學壓力過重,嚴重傷害了中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使中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一旦在某個環節出現了不滿,他們就極易產生消極心理,或做出與他們的年齡不相吻合的行為;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教育的重點放在數語外等學科,根本談不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 社會發展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中學生的面臨的誘惑越來愈多。尤其是資訊科技的發展使“網路化”流行於中學生之中, 網上學習、聊天、交友流行起來。但是這種“網路化”交往主要是“人—機—人”的交往,少了最重要也是最必要的情感交流。中學生把精力投入到網路世界中,完全放棄了作為一名學生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而現實畢竟不同於網路,一旦在學習、生活中碰到挫折,有些中學生可能就不知所措, 無法處理。心理承受能力也因此變得脆弱。
三、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具體表現
一家庭教育導致中學生承受能力低下。
家長常常以孩子的學習為重,與孩子缺乏交流。成績好就誇獎,成績不好就批評,使孩子遇事畏首畏尾,更沒有與人交往的勇氣與習慣。有的父母不讓孩子自己面對挑戰及失敗,使孩子出現不敢直面挫折的心理;有的中學生缺乏家庭溫暖,孩子為吸引注意,故意出現反常行為,期望在家庭之外尋找安慰;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使孩子信心減退。
二德育能力較弱。
知行脫節的問題是目前中學生道德心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的中學生說的與做的不一樣。中學生行為規範成了擺設,學生倒背如流,可是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隨地亂扔垃圾、課間打鬧、上課講話、不尊重老師、不敬重長輩等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知與行的嚴重脫節使中學生形成畸形心理。
三中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較差。
一些中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由於對環境的不熟悉、不接受,或是對環境期望過高,或是缺乏交往的技巧,不能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這些會使中學生在心理上感到孤獨和抑鬱;一些中學生對學習、生活所定的目標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差太遠,或是前進路上受到打擊,因此自我放棄,這種情緒只能挫傷自己的信心;一些中學生對自己估計過低,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害怕失敗,畏懼困難,不敢給自己提高目標,這些情緒都會使自己身體健康受到傷害。
四、提高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對策
第一,培養自控能力,適當解壓,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幫助中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培養自尊、自愛的品質。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 教師應該不論對優生、差生, 都應該一視同仁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活動,表現自我。當學生爭得榮譽時及時表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成就感, 同時提升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參加實踐,培養堅強毅力。家長和教師要注意幫助孩子分析困難與挫折形成的原因,汲取經驗教訓。教育學生端正對待挫折的態度,明白只有面對挫折,培養戰勝挫折的積極態度。參加社會實踐,讓中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得到心靈和意志的磨練。
第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鄭日昌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要達到學生的自我肯定和社會適應的和諧統一。教師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採取有效的教育和醫療措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 王道俊, 王漢瀾.教育學[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皮連生. 學與教的心理學[M] .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範文二:淺談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物質世界越來越充裕,人們的關注點也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物慾橫流使之我們的心理出現了很大的落差,大學生是中國棟樑之才的先鋒軍,心理承受力如何瞬間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關注是因為重要,關注是因為有所欠缺。
關鍵詞:物質世界;關注點;心理承受力;焦點
大學生活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生活旅程之一,在這裡一切都是那麼的可能,前幾天看過一篇文章,在大學你可能習慣待在自習室,或者你熱愛運動,足球場上總少不了你的身影,當然也有的愛好旅遊,常常自己出外探險,每個人選擇的路不一樣,那麼你在大學所做的就不一樣,在大學沒有真正的是非曲直的標尺,只有為了自己理想努力奮鬥的過程,所以大學的多樣性導致了大學生心裡承受能力的不同。
一個人的心理容易受外界的干擾,記得白巖鬆寫過一篇文章“不平靜就不會幸福”只有平靜了,你才會感到踏實和沉穩,可是現代的大學生很多都是比較浮躁的,那麼自然而然心裡承受能力就不會有所提高,因為在浮躁的環境下,人是容易衝動的,那麼就不會有很多時間思考自己所做的事到底如何,這件事應不應該做?而當事情做錯了的時候,往往悔恨交加,百般抵賴,甚至作出超乎想象的事。
現在大學裡的,很多都是90後的孩子,90後個性十足,做事想問題都“不走尋常路”,總喜歡突出自己的個性和特點,而且叛逆期比較長,所以在大學裡,你時常會看到一些小集體的出現,有可能以寢室為單位,有可能以社團為單位,或者以其他相同的愛好走在一起,哪怕就一個班,小集體現象也十分普遍,究其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安全感比較缺乏,由於90後所處的環境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現在的整個社會的離婚率持續上升,也給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所以他們喜歡結伴,不喜歡獨處,更不喜歡寂寞。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作為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就尤為顯得比較低,隨著近年來高校不斷髮生大學生跳樓、跳河等自殺事件的產生,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鍛鍊尤為重要。
大學應該是思想以及真理碰撞的樂園,可是現實不盡如此,遊戲成為了他們的精神食糧,快餐成為了他們充飢的乾糧,儘管適當的遊戲有益於智力的開發,可是很多往往沉迷其中,在臺灣的一項調查其中以8個高校752名大學生為例,調查的研究發現,成癮率為11.7%,而且男性是女性的4倍,更別說依賴和輕度依賴的大學生所佔的比例了,試想這樣的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鍛鍊了嗎?得到提高了嗎?顯然沒有,還有些大學生逃避現實,各種墮落忘了自己曾經考上大學時的壯志豪情,有句話說的好“大學就是個大染缸,關鍵是看你會把自己染成什麼樣的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於是才造成了,考試不及格或者考試作弊被發現後的各種自殺事件,可能我們聽說後只是一笑了之,但是他們以生命的代價,告訴了我們血淋淋一般的現實——大學生心理承受力較差。
當然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較弱,學校的教育也有很大關聯,雖然近年來各大高校也開始對大學生的心理關注增加,也開設了一些相關的課程,上到校長下到輔導員和班幹部都強調要時刻關注同學們的心理和思想,但是這中間一直有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那就是怎樣讓大學正確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雖然都在強調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可是效果並不理想,一些高校因為課時的原因,砍掉了一些心理健康相關的課程,一直都是口頭上強調應該怎樣,可是對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並不明顯,這是其一。其二,同學們自身也缺乏相關的認識,他們可能很容易區分開精神病人和健康的人,但是並不知道心理健康包含的不只是這麼淺,所以在平時不注重這方面的訓練以及檢測,等遇到一些事的時候就變得心理非常脆弱,從而做出一些非常嚴重或後悔的事情,所以高校的具體關於同學們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視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其中包括政策上的和物質上的關注。
所以,如此看來,在高校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其承受能力如何就變得非常重要。在我看來要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承受力就應該有如下改進措施:
一、家庭方面
1、家長以及家中的親朋好友,要懂得心理健康對一個認得重要性,特別是孩子,從思想上應該引起重視,並不能像以前那樣只是滿足孩子們的物質上的滿足。
2、時刻關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營造良好的家庭溝通氛圍,避免代溝的出現,維護好相互溝通的這條感情鏈。
3、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孩子自己也應該主動和親朋好友溝通,不能太自我主義,過分高估自己的處理事情的能力。懂得如何排遣心中的不快,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二、學校方面
1、領導要重視學生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表現出來的重要作用,拋開應試教育的枷鎖,將素質教育定位重點,從上到下,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同時形成一套非常嚴謹的獎懲機制,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顯著成果的應該給予獎勵,反之,有些師生從心理上沒有引起重視的,從而教育成果不理想則應該給予相應的懲罰。
2、學校制定好相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相關的機制和規定後,就應該貫徹和執行,現在之所以有些高校在這方面的教育效果不理想,實質就是執行力的問題,這是個大問題,我國很多高校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領導口號響亮,但是行動冷淡或者遲緩,最後就不了了之,從而學生們的心理素質根本得不到什麼鍛鍊,就更不用說實質性的進步了,所以,執行力應該引起重視!
3、老師們應該積極關注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以及承受能力的強弱,及時同班上的班委或者相關管理人員的溝通和了解,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同學們的心理動態,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4、如果把班級看做一個單位的話,班委就相當重要,班委應該時刻和同學們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不擇不扣完成學校以及老師佈置的任務,能夠及時向老師彙報班上同學們的心理狀態。以便重大事故的發生。
三、學生髮面
1、注重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有意識的檢測自己的心理健康承受能力,並不斷加強心理承受能力的鍛鍊。平常多和老師溝通,遇到困難應該主動告知老師或者學校相關負責人,遇事冷靜處理。
2、懂得和同學們的相處之道,能夠與周圍的朋友暢談心扉,遇事多和自己的朋友商量,多聽其他人的一些勸告,不應該一意孤行,懂得怎樣保護自己。時刻牢記心理健康對自己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其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視,所以加強心理素質的教育就顯得刻不容緩,隨著21世紀的飛速發展,整個社會不再只滿足於物質的享受,而是更多的追求精神方面的東西,高校作為我國發展的人才儲備基地,肩負著時代以及國家復興的使命,肩負著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使命,大學生就是我們未來的希望,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將是永恆的一大教育趨勢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