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築學概論論文

  建築是人類利用所掌握的結構技術手段與物質生產資料,在科學規律與美觀藝術的指導下,通過對空間的組織而形成的社會生活生產環境。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房屋建築學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 論文關鍵詞] 房屋建築學改革 教學方法 考核方式

  [論文摘要] 房屋建築學課程在教學中已遇到瓶頸,教材中許多內容是陳舊的,構造做法和技術處理也相對落後。教師和學生不知如何取捨,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不好。本文介紹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實踐。

  一、教學內容改革

  1.刪除陳舊的內容

  保持教材內容的先進性是培養面向21世紀要求的技術人才的基礎。教材中許多內容是陳舊的,構造做法和技術處理也相對落後。對一些過時的構造做法,要大膽刪除,應用很少的做法,可以僅提一提。如 工業化建築中的大板裝配建築、樓板中的磚拱樓板、木窗構造等,這些內容在實際工程中極少採用,且有淘汰之勢,沒有必要仍在課堂上花力氣講解。

  2.補充新的內容

  當今社會的生產技術和 科學技術的 發展日新月異,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層出不窮。為了跟上時代步伐,適應社會發展,教學內容也應及時更新和補充。因此除了要學生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外,還要介紹一些建築業的最新發展狀況,如技術比較成熟的隔熱構造技術、覆土種植屋面、智慧建築、生態建築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其視野,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其學習熱情,也利於學生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深化教學改革,改進、完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要根據房屋建築學課程的特點,嘗試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1.提問式教學法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取決於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效能否充分調動。提問式教學法就是在課堂上適時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從而掌握所教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介紹窗在平面中的佈置時,首先設問:窗有哪些型別?數量和寬度為多少?如何開啟?然後讓學生當場思考片刻後回答。通過設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2.專案教學法

  專案教學法就是針對某一專題,讓學生去查閱資料,經過認真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做,在培養自學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學生做完單元式住宅設計的作業後,安排一次課堂專題討論。將學生分成4人的小組,每小組拿到一份學生作業。首先,大家一起討論、分析,並彙總意見;然後各小組選代表到講臺上陳述自己的觀點,指出設計中的優點和不足以及提出改進的建議。這樣做,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其演講、交往、表達等關鍵能力。應用 現代教學技術和實驗手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實踐教學法

  21世紀的 教育特徵是以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業能力為重點。房屋建築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與實際聯絡密切,因此要緊密聯絡實際,儘量增加實踐性活動,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為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在教學中設定了4次綜合作業,包括住宅單元建築設計、建築立面設計、樓梯設計、屋面防水設計等。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正確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 科學分析方法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並通過查閱設計資料、 計算,最後繪圖表達。通過練習,不僅強化了專業理論知識,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同時加強理論聯絡實際,使學生融會貫通,全面鍛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專業的綜合能力。

  為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在房屋建築學教學過程中,安排一週的實踐教學。在五天的時間裡,針對建築型別、結構形式、施工工藝等內容,組織到工地現場參觀實習。實習中安排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並讓工程設計師及工地技術人員參與實踐教學環節,親身講解工程的設計、施工的詳情。學生通過參觀,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看到了國家建設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激發了熱愛本專業的熱情,為學好後續課程奠定了基礎。

  三、考核方式改革

  過去,房屋建築學課程的 考試一般採用完全閉卷的方法進行,重點放在學生對建築基本理論和構造方法的掌握上。而考察學生設計動手能力的試題較少,原因有兩點:一是考試時間短,設計題目不易做完;二是設計題目涉及的內容較多,讓學生全部熟記是難以做到的。上述考試方法存在的弊端是:一是教師為學生劃範圍,為了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準備得充分些,任課教師一般給學生劃範圍、圈重點,助長了部分學生學習不深入的浮躁情緒,無意中強化了學生圍著教師轉的不良氛圍;二是學生死背硬記,學生在教師劃定的範圍內列提綱、找答案、背題目,不能深入地、綜合地進行復習,勢必造成高分低能的後果;三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差,由於設計方面的題目較少考到,學生不去關心建築構造的優選,以及施工圖的表現,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地用圖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甚至不清楚施工圖的具體內容。

  基於以上分析,對房屋建築學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採用專案化考核。改變全閉卷的傳統考試形式,建立專案考核制度,每學完了一個模組,必須拿出相應的作品或成果,否則該專案考核為不合格,並以所有專案的合格率來考核學期學習成績。

  參考 文獻:

  [1]趙研.房屋建築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丁潔民、張洛先.建築裝飾工程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

  篇2

  房屋建築學課程案例教學模式探討

  摘 要: 文章介紹了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概念,論述了在房屋建築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探索性思路。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靈活設計教學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專業知識的現狀。在房屋建築學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有助於學生對建築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設計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案例教學 房屋建築學 教學改革

  隨著全國城市化建設程序的加快和援疆政策的落實,基礎建設急需大量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在這種背景下,高等院校培養和造就專業能力強,基礎紮實,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房屋建築學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通過對房屋建築學課程的學習,要掌握民用建築與工業建築的設計和構造原理。由於房屋建築學這門課程和實踐緊密聯絡,因此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在實踐工作中常常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如建築設計、建築施工、建築結構、建築材料、建築物理等,很多內容枯燥乏味,且理論性較強,並且各內容之間連貫性較弱,容易造成課程難學的狀況。通常學生在學習房建課程的過程中,隨著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知識覆蓋面的擴大,使學生往往對所學內容不能正確運用,混淆相關概念,造成學習該課程的興趣降低,從而對該課程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房屋建築學課程教學要適應新時期的發展,增強課程教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就必須不斷探索新的更能適應新時期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念

  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通過討論或者研討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透過此種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改變他們單純被動接受知識的教育局面。

  房屋建築學課程是建築工程專業課,具有專業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針對課程的性質,教師可以靈活設計教學案例,並將案例應用於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如下幾個特點:1教與學的互動。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也是參與者,掌握教學程序,同學生一起思考、組織討論研究,並進行總結、歸納。當發現學生的弱點時,要予以解決。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中合適的案例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大腦興奮,提高學生的注意力。3案例貼近生活,直觀易學。選擇的案例具有真實性,更貼近實際。

  由於教學案例是身邊具體的例項,用形象、直觀、生動的形式,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於學習和理解,使學生真真切切地理解和認識身邊的建築物。4拓寬學生的思路。教師在課堂上起著引導作用,要和學生一起討論思考。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比較,探討各式各樣的設計思路,從中提煉出民用建築的設計原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和其他同學的討論,調動學生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拓寬專業視野,從而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2]

  二、房屋建築學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的探索

  房屋建築學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大綱中主要包括兩部分:民用建築設計原理和建築構造設計。在民用建築設計原理和建築構造設計這兩部分的教學中,建築設計原理的運用和建築構造部分的設計是難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普遍對設計原理和構造的學習感到困難,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建築構造內容涉及面比較廣,內容龐雜,並且不同型別的建築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構造處理方法;2建築構造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的不緊密;3識圖與製圖能力不足,學生在大一課程中已經進行了建築識圖與製圖的學習,但是由於當時專業知識不足,往往不能理解繪製的圖樣;4建築設計原理難以學以致用,對這些設計原理理解不透徹,不能夠正確地應用在設計過程中。

  1.教學計劃的制訂

  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計劃,主要包括教學物件、教學目的、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控制。在房屋建築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物件主要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案例教學的目的在於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通過動員學生的參與,激起學生的求知慾。通過針對設計和構造中的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的互相交流和互動,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知識量和應用能力,和學生在課堂裡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氣氛成正比,特別是結合那些設計能力較強的學生或小組的案例進行討論則會形成較好的課堂反響,課堂氣氛熱烈。

  2.案例的選擇

  案例教學中的案例要經過事先周密的思考和準備,一般主要考慮從民用建築設計部分中選取。案例選擇的難易程度和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通常案例的選擇應該符合以下的要求:1要符合房建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使學生通過案例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課堂講授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髮揮個人特點表現個性;2案例必須緊密聯絡實踐,脫離實踐的題目一方面造成課堂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另一方面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另外房屋建築學課程中案例的選擇必須是全面和完整的,從設計任務一直到竣工驗收,既要保證資料齊全,又要把資料按照教學計劃進行重新的安排整理。這裡所說的案例既是授課內容,又是作業內容。即根據課堂討論讓學生課後自由發揮重新對此案例進行相關設計,比如平面佈局、立面造型、構造等,然後從學生中選出典型的方案進行點評。這種方式是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教學環節,既是設計過程又是理論聯絡實際的過程,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每位學生或者小組的設計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各不相同,具有很強的獨創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設計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

  課程案例相關內容應在集中討論前一到兩星期發給學生,並安排學生根據案例相關內容查詢和閱讀相關材料,也可以在網路上搜集必要的資訊,對案例進行初步分析,總結相關內容和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對案例內容提出一些提示性的思考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由於建築設計方案的複雜性,通過多人合作更有利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成立類似於興趣小組,通常以三四人一組為宜。小組的成員需要多樣化,這樣他們在準備和討論時,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就多些,學生對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並且需要選定組長,討論由組長協調組織,充分發揮組員的積極性。在案例討論完成之後,教師應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總結,並重新對案例進行設計,提出新的方案或者意見。這樣既可以總結設計規律,又可以獲取更多的設計知識和設計經驗。

  4.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案例教學的目的不應是傳授知識和理論詮釋,也不應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而應該著眼於老師和學生,特別是學生和學生相互之間彼此互動的“學”上。[3]傳統的教學通常只告訴學生怎麼去做,為什麼做則說得不多,這樣的結果造成在課程中學習的內容不能在設計實踐過程中靈活應用,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房建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5.注重能力的培養

  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應的技能越熟練,越有利於能力的培養。如果離開掌握知識的活動談能力的培養,則能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是對立的統一,它們相互聯絡,相輔相成,兩者都是教學的基本任務,都很重要,不應有輕重之分;兩者應是同時進行的,不應有先後之分。而案例教學正是為此而生,為此而發展的,能夠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加強能力的培養。比如每個案例在評述完後都會要求學生根據新疆民族特色對案例進行重新設計完善,力求設計方案反映新疆民族特色,符合地方特色。這樣就能把學習的知識應用於設計實踐,提高設計能力。

  6.強調教與學的交流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下面聽,學生聽沒聽、聽懂多少其實是不清楚的。但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拿到教學案例後,先要進行認真學習消化,然後查閱各種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規範。[4]這個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可貴的是這是學生主動進行的。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討論往往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對這種情況要靈活地進行引導,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案例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教與學的結合,教師要認真備課,對案例的重點和難點做到抓準、吃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準確的分析;2學與練的結合,案例中討論的知識要靠一定的練習才能轉化為能力。通過練習訓練思維,學生在理解、鞏固、運用、形成技能技巧的訓練過程中發散思維;3學與評的結合,學生經常得到來自教師和同學帶有鼓勵的評價,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體驗自己作為課堂主人的喜悅。教師也要巧妙地運用評價,引導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三、結語

  在房屋建築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是在借鑑其他的先進教學理論和教育模式和結合房屋建築學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提出的新型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和應用與高校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目前對房屋建築學課程案例教學模式的研究還有待加強,此研究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這就要求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師更努力,探索在房屋建築學案例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和教學方法,為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德才兼備的工程專業技術人員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何佳.房屋建築學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中國林業教育,200901:67-70.

  [2]門小靜,趙全振,賀成龍.案例教學法在“工程專案管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16:78-79.

  [3]金小兵.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的應用[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05:401.

  [4]王玉嵐.房屋建築學課程情景教學模式探討[J].高等建築教育,20106: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