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倫理學論文
企業倫理是指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基於內外部因素影響下,所逐漸形成並貫徹執行於企業整體及其內部各構成要素之中的價值標準、行為方式和道德規範的總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議企業倫理問題
摘 要:企業倫理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涵蓋企業內外部道德關係而形成的企業特有的倫理理念、倫理觀念、價值目標、道德意識、道德規範、道德精神、道德傳統及道德實踐的總和。在闡述企業倫理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從中國企業倫理現狀出發,綜合部分企業倫理問題案例,論述了企業倫理道德失範現象及其危害,並進一步提出了企業倫理建設的建議及途徑。
關鍵詞:企業倫理;倫理建設;實現途徑
一、企業倫理建設的意義
在改革開發三十年中,中國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成果,但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卻存在著極其嚴重的道德滑坡現象。企業倫理旨在規範企業在市場中的行為,形成有序的市場環境,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落實到企業內部,則為企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價值導向,增加員工的凝聚力,乃至直接形成企業核心的競爭能力。因此,中國企業必須加強企業的倫理建設。
就國內的情況來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已經並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為了充分發揮倫理學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中的社會功能,倫理學工作者必須實現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與時俱進。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之外,還要對當今時代提出的課題、中國經濟社會在轉型中的遇到的實際問題有深切的感受和全面的認識,提出有效的倫理道德建設對策。中國企業目前在企業倫理建設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相比,存在著嚴重不足,因此弄清全球化對中國企業倫理帶來的影響以及進一步探索促進中國企業倫理提升的途徑。
二、企業倫理建設的必要性
1.企業倫理建設勢在必行。自2001年以來,美國安然、世通、施樂等一大批國際大公司紛紛出現財務醜聞。這一系列惡劣事件震撼了美國及全球企業界。在中國,曾屢次創造利潤神化,一度號稱“中國第一藍籌股”――ST銀廣廈,因偽造經營業績、虛報財務報表而受到中國證監會的處罰。由此可見,企業倫理問題已經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引起全社會的激烈討論,已經成為我們社會不得不去正視的倫理問題。
1企業長久發展需要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是企業在處理企業內部員工之間、企業與社會、企業與環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無視倫理準則,違反法律法規,不講公眾意識的不正當競爭不僅損害了誠實經營者和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企業本身也失去了公眾的信任。從這個意義上講,不正當的市場競爭永遠沒有贏家。20世紀70年代起,在美國、西歐、日本的一些先進的企業,就已經在組織內部建立起嚴格的倫理制度和監管制度,促使企業改變舊有觀念,把企業定位在追求利潤與推動良性的社會變遷上,以求企業長久發展。他們的成功經驗說明兼顧企業倫理與企業的生存絕非不可能。
2社會協調發展需要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先導。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生活的主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擔負著重要的任務。企業倫理可以使企業超越自身利益的狹隘眼界,正解決企業在社會中的定位問題,看到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看到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人類持續發展的需要,從而正確處理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努力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實現企業和社會、環境間的協調發展。
同時,倫理建設不僅可以提高企業遵守和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自覺性,而且可以彌補法律、法規之不足,使企業以一種自律的形式從國家和社會的全域性與長遠利益的角度規範自己的行為。
2.企業倫理責任的重要功能。
1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員工越來越成為企業形成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企業對倫理責任的重視和是否按倫理責任行事對員工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員工感覺到企業勇於承擔責任,講究社會公德,公平地對待員工,尊重員工的人格和權利,對員工負責,那麼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歸屬感和忠誠度將大大增強。員工會感覺“有責任”回報企業,願意與企業長期共同發展,不過分看重短期物質利益,自發努力工作。
2有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企業倫理責任是一種無形投資,通過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諸環節滲透到社會各個方面。首先,它可以提高社會合作的信賴度和生產效益。其次,信譽產品、誠信服務能夠帶來直接的、長遠的經濟效益。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購買決策的時候不僅考慮物質需要而且越來越多地考慮精神文化和倫理方面的因素,在基本的物質生活有保障後,人們更樂於接受具有社會責任感、重視消費權益的產品。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企業的倫理形象、倫理素質最終將轉化為企業的經濟利益和收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有利於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因而要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規作為“遊戲規則”,來規範市場主體的競爭行為,反對限制不正當競爭。中國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但還遠不夠完善,客觀上存在很多法律漏洞或者法律的真空地帶,在這種情況下,倫理的補充作用尤為重要。從近期看,倫理責任是對企業行為的一種限制,但從長遠看,它帶來被視為更多和更佳的行為可能性,最終為良好社會道德的形成,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企業倫理缺失現象
1.企業誠信問題嚴重。
沒有誠信,就沒有市場的有序化和社會生活的有序化。在市場經濟執行過程中,不少企業存在短視行為,制約了經濟的良性發展。中國企業的經濟失信主要表現在:企業向消費者傳達虛假資訊,如產品經營搞假冒偽劣;企業之間違約失信、爾虞我詐、惡性競爭;欺騙金融監督機構、仿造財務賬目、虛開增值稅發票、逃廢銀行債務、逃稅避稅等。據專家分析,中國市場交易中由於缺乏信用體系,使得無效成本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至少達10%~20%之多。誠信缺失從根本上損害著市場經濟的平等性和公正性,對投資和消費,對企業發展、政府聲譽及法制基礎都產生消極性影響。
2.社會責任意識淡薄,蓄意製造惡性事件。
一些企業為滿足自身短期利慾,不惜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了暴利,竟把消費者的生命、健康作為手段,給社會、老百姓造成巨大的危害。2008年,三鹿集團產品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大白於天下,它給嬰幼兒及食用者造成的身心傷害、給中國奶業造成的惡劣影響。新華社報道,經調查,2007年12月以來,三鹿集團陸續接到消費者關於嬰幼兒食用三鹿牌奶粉出現疾患的投訴,但三鹿集團採取了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瞞就瞞的處理方式,最終導致事態惡化。
3.股市黑幕觸目驚心。
有的企業為了上市,做假賬,編制虛假資訊,上市“圈錢”。如2002年被譽為“世紀併購”的美國線上併購時代華納大交易,被曝光是一場“世紀騙局”――美國線上以虛假的財務報告來影響自己的股票價格,然後用這些股票將時代華納的巨資騙到手。這一醜聞還關聯到安然、世通等大公司。他們不顧投資者利益,合謀造假,違規炒作,哄抬物價等嚴重損害了他人利益,給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障礙。
以上行為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了嚴重不良後果。一是不利於企業自身長期發展;二是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三是危害到人的生存;四是敗壞了社會風氣。
四、企業倫理建設的途徑
1.加強中國企業倫理制度建設。
倫理制度是以外在於個體的制度形式存在的倫理要求、道德命令,即直接的道德規範的集合。它與法律制度相比顯得較弱,但它適用範圍較廣且靈活性強。它通過一系列具體的道德規範直接制約人們的行為,規定人們的利益;通過與輿論、習俗等配合給市場主體以一定的外在壓力,作用於其各方面具體行為。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考慮,倫理制度的意義更為深遠。這是因為,倫理制度提供的明確的道德指向,不僅可以從外部規約市場行為,而且為道德的內化、為市場主體自身的道德發展準備了必要的前提。這樣的倫理制度,不僅是市場經濟之道德性的一個方面的保障,而且為超越市場經濟的道德發展奠定了現實的基礎。”
因此,從市場經濟的實踐看,要使企業從事合倫理的經濟行為,就要強化經濟倫理制度建設,用制度的形式將一些倫理準則固定下來,從而形成一種約束力,直接作用於具體的企業行為,使之朝倫理化的方向發展。
2.樹立企業社會責任感。
企業是一個負有社會責任的主體,如果企業只講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責任,那就可能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增加社會的負擔;反之,如果企業在謀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自覺履行道德義務,那就可以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自己產品和服務的聲譽,從而擴大促進企業利潤增長的發展空間。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對向它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負責,對自己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負責等等,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員工負責,尊重和關心他們,維護他們的權益。
3.提高管理者的倫理素質。
管理者的品格企業倫理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著名學者波斯特認為,“一個公司的行為是倫理的還是非倫理的,管理者是關鍵性因素之一。作為主要決策的制定者,管理者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會為公司建立倫理形象。”領導者的言行決定了企業的行為、企業的方向,也深刻地影響著企業員工的行為。
因此,企業的倫理建設必須要增強經營管理者的倫理意識。要做到這一點:首先,管理者應該意識到“誠信經營”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規定了交易主體的道德性。誠信的昇華是信譽。對企業來說,擁有信譽就意味著利潤和效益。其次,經營戰略應該由“守法戰略”向“信譽戰略”轉變。最後,企業經營管理者應樹立以誠信為核心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倪中莉.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中小企業倫理建設[D].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 夏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企業倫理建設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 韋志清.現代企業行為的倫理審視[D].桂林:廣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蔣自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篇2
企業營銷倫理探討
[摘 要] 營銷倫理是營銷主體在從事營銷活動中所應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即判斷企業營銷活動是否符合消費者及社會的利 益,能否給廣大消費者及社會帶來最大幸福的一種價值判斷標準。營銷倫理涉及到企業組織和營銷人員兩個層次:一 方面,從企業這個主體看,現代企業處於一個複雜的社會大系統中,企業的經營行為在相當程度上是通過營銷活動表 現出來;另一方面,從營銷人員的行為看,他們在營銷活動中,更是直接代表了企業行為,即營銷倫理由營銷活動中的 個體表現出來。反過來,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則是通過企業營銷行為來判斷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和社會道德要求。按照 企業營銷倫理的要求進行營銷活動,可以使企業做到義利兼得,謀利而不失義。
[關鍵詞] 企業;營銷活動;營銷倫理
一、營銷倫理的本質
我們首先要搞清倫理與道德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說,倫理和道德可以看作是同義詞,基本上表示的涵義是一致的。“倫”是指人的關係,即人倫,“理”是指道德律令和原則,所以倫理是指人與人相處應遵守的道德和行為準則。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的判斷基準,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中自發形成的一種約束機制。道德的基本涵義在實際運作中和倫理並沒有什麼區別。一般而言,倫理與道德之間的區分在於道德是強調一定的文化界域內佔實際支配地位的現存規範,而倫理則是指對這種道德規範的嚴密方法性思考。按這種區分,倫理是傾向於一種理論,它是對道德的科學性思考,它高於道德的哲學,而道德則是倫理在實際中的規範。比如我們通常會說“一個有道德的人”,而不會說有倫理的人,同樣我們也只會說“倫理學”而不會說“道德學”。從這個角度說,在日常用法中,道德更多用於人,更含主觀、主體、個體的意味,而倫理則更具有客觀、客體、社會、團體的意味。
營銷倫理乃是企業管理倫理的一部分,它服從和服務於整個社會的倫理。營銷倫理是營銷主體在從事營銷活動中所應具有的基本的道德準則,即判斷企業營銷活動是否符合消費者及社會的利益,能否給廣大消費者及社會帶來最大幸福的一種價值判斷標準。企業與消費者和社會的關係,最主要的是經濟關係,直接表現為某種利益關係,這種關係的正確處理,除依靠法律外,還需要正確的倫理觀念指導。
營銷倫理涉及到企業組織和營銷人員兩個層次。一方面,從企業這個主體看,現代企業處於一個複雜的社會大系統中,企業的經營行為在相當程度上是通過營銷活動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從營銷人員的行為看,他們在營銷活動中,更是直接代表了企業行為,即營銷倫理由營銷活動中的個體表現出來。反過來,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則是通過企業營銷行為來判斷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和社會道德要求。
二、營銷倫理是企業營銷的必然要求
市場營銷蘊含著豐富的倫理思想,比如市場營銷的“顧客至上”的經營原則,既是營銷原則,也是營銷倫理原則。我們在談營銷倫理時往往只注意到營銷倫理對於企業營銷活動的約束和營銷成本的增加等方面,卻忽視了營銷倫理對於企業還有市場開拓、關係維護、法律補充以及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功能。市場營銷倫理反映了使用者至上、尊重人、與人為善、成人之美的道德精神,使得企業市場營銷的一切經濟活動全部圍繞著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而展開。
市場營銷所蘊含的倫理思想表明,道德可以和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企業貫徹營銷倫理的要求,就會在市場營銷活動中堅持“顧客至上”的經營原則,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而不是以利潤為中心;以“人”為營銷活動的出發點,而不是以“物”為企業經濟活動的出發點;不單注重經濟活動中“物”的流轉,更為注重消費者需要的滿足,通過提供能滿足顧客需求的特定產品或服務,來努力獲取企業的最大利潤,達到互利雙贏的目的。
企業貫徹市場營銷倫理的要求,在市場營銷活動中就會做到誠信經營,對顧客真誠無欺、信守諾言。實踐表明,企業只要自覺踐行誠信經營之道,以商品的質量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以周到、熱情的服務博得顧客的滿意,就會用自己的真心和熱心換得消費者的信心,用真誠贏得信譽和獲得效益。
另外,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進行市場營銷,也使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符合市場的需要,避免企業盲目投資和生產,以及可能造成的浪費。這無疑是社會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是一種合乎勤儉、節約原則的經濟行為,符合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市場經濟倫理要求。
綜上所述,按照企業營銷倫理的要求進行營銷活動,可以使企業做到義利兼得,謀利而不失義。義利兼得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只要遵循營銷倫理的要求,就會在盡到自己社會責任的同時獲得自己應有的利潤。因此可以說,營銷倫理是企業營銷的必然要求。
三、營銷倫理的淪喪及後果
市場競爭的結果就是優勝劣汰。這就要求企業提高整體素質,包括提高營銷倫理水平,運用現代營銷思想來開展營銷工作。但目前有相當數量的企業為了追求眼前利益,他們不去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不去加強全面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而是在營銷中採取各種卑劣的手段,投機鑽營,造成營銷倫理的嚴重喪失。究其本質,這些企業缺少法律、道德意識,是嚴重的利己主義思想在支配著他們的營銷活動。具體來說,我國企業營銷倫理失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調研倫理失範的表現。
個人隱私保護問題是市場營銷倫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市場調研,營銷商可以獲得大量的有關顧客的個人資料。由於相當數量的企業缺乏必要的使用者隱私保護政策和措施,使用者提供的個人身份、聯絡方式、健康狀況、信用和財產狀況等資訊很容易被竊取和侵犯。甚至個別企業把這些個人資訊或有償或無償對外擴散,這些資訊的擴散往往對消費者隱私的構成侵害。此外,企業進行直接市場營銷調研時,為充分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通常會有一定的饋贈承諾,但有些承諾並沒有得到兌現。
2.產品策略的倫理失範。
產品質量低劣、計劃性的產品淘汰、品牌冒充、包裝資訊不真實、產品認證虛假等問題一直是產品策略方面存在的首要倫理問題。消費者購買商品時追求貨真價實,而一些企業對產品的真實資訊存在著故意誇大或隱藏,如使農民顆粒不收的假種子,通過假“年份酒”牟取暴利的葡萄酒;在追求市場份額和銷售量時,部分企業盲目的計劃性淘汰產品,即故意把產品在實際需要升級換代前就過時,而未考慮消費者是否真正需要這種產品或能否承擔由此而造成的購買費用的增加;在產品包裝方面,在包裝資訊不真實方面,某些企業故意用非正常尺寸的包裝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造成價格比較的困難,如用凹底瓶來裝飲料給消費者造成錯覺;在品牌冒充方面,相當數量的企業故意在品牌上造成細微差別以使消費者混淆,如市場上出現的“NOKLA”、“NOKTA”和“NCKIA”都冒充著名品牌“NOKIA”。
3.分銷策略的倫理失範。
分銷策略中的倫理失範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生產商與中間商之間的問題。生產商與中間商未能完全履行相關經營合同,或生產商供貨不及時或供貨不足,或對渠道成員的進行過分壓榨,或中間商返款不及時。二是經銷商與消費者之間的問題。一方面,消費者要求經銷商遵循商業倫理,另一方面,過多的空口承諾、誤導資訊、“價格同盟”以及產銷雙方相互責任推諉卻仍然在坑害消費者。
4.促銷策略的倫理失範。
由於資訊不對稱,企業促銷時往往誇大產品的特色或效能,引誘或操縱消費者購買已滯銷的廉價貨或進行事先內定的抽獎;採用賄賂、送禮、回扣、宴請、娛樂等不正當的行為進行促銷,採用有償新聞等不正當的公共宣傳手段。
5.定價策略的倫理失範。
消費者要求企業公平合理的定價,但部分企業採用價格歧視、掠奪性定價、壟斷價格等定價策略攫取不正當的高額利潤。價格歧視是企業對同一種產品索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價格,它是企業對其出售的產品進行差別化定價,但這種價格的差異並非是由產品和服務的成本的差別造成的,而是由於資訊不對稱決定的。部分企業甚至故意向消費者宣傳虛高的“出廠價”或“批發價”,同經銷商建立“價格共謀”,共同欺騙消費者。
6.競爭策略的倫理失範。以不可告人的方式獲得競爭對手的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祕密,如以合作、洽談、考察為名趁機獲取對手商業祕密,在對手企業中安插內線等;賄賂收買對方工作人員;惡性競爭如有獎銷售戰、價格戰、相互攻擊、誹謗等;不公平競爭如權力營銷等。
營銷倫理的淪喪最直接、最明顯的後果是消費者的利益乃至社會利益受到損害,此外還擾亂了正常的交易秩序,阻礙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加劇了不公平競爭,助長了不良風氣的盛行。企業營銷倫理的喪失還會造成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惡化,形成一種對企業生存發展極為不利的社會環境。實踐證明,營銷倫理喪失的企業即使能得一時之利,但從長遠看,卻是得不償失的,它們或受輿論譴責,或被法律制裁,最終逃脫不了被市場淘汰的結局。
四、企業營銷倫理的建立和維持
企業營銷倫理的建立與維持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即在建立中維持,在維持中提高,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影響企業營銷倫理水準高低的因素有多種,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類:一是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場因素、文化因素及政府因素。市場因素如一些企業在市場供不應求、產品不愁銷路時,就會憑藉其對某些產品的壟斷地位,採用某些非經濟手段參與市場競爭,而很少考慮社會及消費者的利益。
在文化因素方面,我國除了以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主流文化外,還存在西方資產階級文化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封建主義文化,這些文化交融在一起,對企業經營哲學及企業文化就會產生複雜的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營銷倫理。政府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立法調控體系是否健全,政府對企業違法及違德行為採取何種態度等。如果政府立法完善,執法有力,就會對企業形成一種外在的壓力,使之不敢違規。反之,政府立法不全,執法不嚴,則必然給某些企業違法與違德行為以可乘之機,加劇及擴大企業的非道德行為。
二是內部因素,如領導者的經營哲學、企業文化及企業職工素質等。企業領導者是企業的人格化,是企業的頭腦和心靈,其個人哲學必然融入企業經營決策的規定與實施中。如果領導者具有正確的經營哲學,在制定營銷決策中,才能既考慮企業的利潤目標,又考慮消費者及社會的利益,而體現出企業營銷決策的道德性。反之,如果企業領導者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損害社會與消費者利益,營銷決策必然會偏離道德的軌跡。
企業文化是直接影響企業營銷倫理的重要內部因素。企業文化制約著營銷決策的動機,規範著營銷決策的內容,對營銷決策的實施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另外,企業職工素質的高低對企業營銷倫理水準有極大影響。許多企業發展的事實表明,企業職工的文化、業務及思想素質高低同企業營銷道德水準呈正相關的關係。
上述表明,制約企業營銷倫理水準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對營銷倫理的作用不是孤立地發生的,它們相互聯絡、彼此滲透而交融在一起共同起作用。要提高我國企業營銷倫理水準,必須不斷完善外部因素與內部環境。一是藉助於企業外部的社會壓力,如法律的、社會道德的、社會輿論的等,主要起促進作用;二是來自於企業內部的自我壓力,即自我約束力,主要起規範作用。在二者共同作用下,企業才能建立和維持一定的營銷倫理水平。
1.加速發展社會生產力,強化競爭機制,運用經濟規律制約非道德營銷行為。
建立和維持一定的倫理水平必須依賴於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離開生產力的發展去談營銷倫理的建立和維持是不現實的。在本世紀初,西方發達國家也曾出現過非道德營銷行為氾濫的現象,這與當時較低的生產力水平相聯絡。只有使我國的買方市場建立在高度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之上,才能為企業營銷倫理水準的提高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2.完善立法,嚴格執法。
儘管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的營銷倫理問題,但法律是倫理的基本保證和最低要求。如果法制不健全,無法可依,非道德營銷行為就會氾濫。許多國家通過一系列的立法來保證企業營銷行為與社會利益相一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國也要以此為鑑,加強法制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為企業營銷的倫理要求提供必要的法律環境
3.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強化行業監督。
行業協會是同行業企業之間的組織。由於個別企業的非道德營銷行為會損害全行業的商業信譽和利益,行業協會應針對本行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營銷道德準則以及對非道德營銷行為的處罰規則,規範全行業的營銷行為,維護全行業的利益。
4.加強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
充分運用輿論壓力扶正除邪,促使企業改變營銷倫理觀念,促使其修正自己行為。對於企業的非道德營銷行為應藉助新聞媒介的作用子以監督和約束,通過輿論的力量使其回到倫理營銷的規範中來。企業應加強與消費者、社會公眾和宣傳媒體的溝通,檢查自己的不足,促進營銷倫理的進一步昇華。
5.廣泛開展營銷倫理教育,重視塑造企業文化。
營銷倫理首先是一種理念,這種理念只有被企業及其員工廣泛接受,才能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為此,必須廣泛進行營銷倫理規範的宣傳和教育,樹立正確的營銷倫理觀念,在營銷活動中正確處理“義”與“利”的關係,把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欲取先予,避免短期行為。以營銷倫理規範為核心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形成“重道德,講信譽”的氛圍,把營銷倫理規範滲透到全體職工的意識中去,把執行營銷倫理規範作為自己的基本責任,推動企業營銷道德風尚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瓊豪.市場營銷的倫理意蘊[J].社會科學家,2002,3.
[2]菲利普・科特勒,著.洪瑞雲,樑紹明,陳振忠,譯.市場營銷管理亞洲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3]甘碧群.營銷道德研究[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