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分析

    論文關鍵詞:新企業所得稅 稅收優惠 政策分析 
  論文摘要:稅收政策是國家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地區經濟平衡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的重要政策調控工具。在明確稅收優惠的內容和積極作用的基礎上,根據國情制訂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更好的經濟發展服務。 
    
  稅收優惠是我國主要的稅收支出形式,他是政府為實現一定的政策目標,在法定基準納稅義務的基礎上,對一部分負有納稅義務的組織和個人免除或減少一部分稅收。而一般認為,稅式支出TaxExpenditure是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社會經濟目標,通過對基準稅制的背離,給予納稅人的某種優惠安排。稅式支出的主要形式主要有:稅收豁免、稅額減免、納稅扣除、稅收抵免、優惠稅率、稅收遞延、盈虧相抵、優惠退稅、稅收饒讓、加速折舊等。從嚴格定義來講,稅收優惠的範圍廣於稅式支出,但從實踐來看,應使稅收優惠儘量多的納人稅式支出體系,以便於對範圍和數量進行分析,從而增加對稅收優惠的管理和控制,優化稅收政策。 


  我國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是20世紀70年代末即年代初逐步確立和發展起來的,隨著改革的深化,也出現了稅收優惠不統一、內容不合理等諸多問題。 
    
  一、新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的內容 
    
  所謂稅收優惠,實際就是指政府利用稅收制度,按預定目的,以減輕某些納稅人應履行的納稅義務來補貼納稅人的某些活動或相應的納稅人。政府實施稅收優惠並不是一種隨意行為,而是政策的需要,以期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稅收優惠政策是指稅法中規定的對某些活動,某些資產,某些組織形式以及某些融資方式給予優惠政策待遇的條款,其實質就是減免其優惠物件的稅負,但方式多種多樣,如對製造業的投資給予免稅期和稅收抵免,給予特定資產以加速折舊,對小企業按低稅率徵稅,對債務融資和股票融資的稅收待遇不同,對住房所有權的估算所得不徵稅,對無形投資的投資區分研究和開發支出等。 

  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對現行的稅收優惠進行了有效的整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稅收優惠幣點轉向“產業優惠為主、地區優惠為輔”  
  新企業所得稅法對原有優惠政策進行了整合,重點轉向“以產業優惠為王、區域優惠為輔”,對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專案給予所得稅上的優惠對待,發揮了稅收優惠在體現稅法政策性上應有的積極作用,有效配合了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明晰了國家產業扶持的重點。  
  2 公共基礎設施專案“三免三減半”  
  新稅法將基礎設施專案優惠政策適用範圍由部分地區擴大到全國,適用物件由外資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並實行統一的優惠方式企業從事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電力、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專案投資經營的聽得,實行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三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  
    
  3 非營利公益組織收入免徵所得稅  
  新稅法中新設了此項優惠,對各類非營利公益組織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徵所得稅優惠。同時,嚴格規定非營利公益組織享受稅收優惠的條件,防止偷漏稅現象發生。  
    
  4 農、林、牧、漁業專案繼續實行免徵優惠  
  新稅法繼續實行稅收優惠向農業產業傾斜的政策,統一了內外資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的所得免稅政策並實行統一的優惠方式。企業從事農、林、枚、漁業專案的所得,免徵企業所得稅,企業從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以及海水養殖、內陸養殖的所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5 從事環保節能專案的所得實行“三免三減半”  
  企業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專案的所得,實行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三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  
    
  6 賦予民族自治地方在稅收優惠上的一定自主權力  
  在以產業優惠為重點的同時,新稅法仍然保持了對區域優惠的關注賦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稅收優惠上的一定自主權力。  
    
  二、稅收優惠的積極作用  
    
  1 吸引了大量外資,引進了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  
  我國實行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的各種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以來,為外資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商來我國進行投資。吸引了一批外資來華投資建場,外資的進入,促進了國內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的改善。  
    
  2 配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積極引導投資方向  
  我國稅收政策通過採取各種優惠措施,積極鼓勵企業投資於國家急需的行業和地區,對我國產業政策的調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社會需求總量由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構成,稅收是消費和投資的一個變數因素,對個收入和支出增稅將影響個人的消費支出;對企業收入和支出徵稅,將影響企業的投資支出。稅收對需求總量的調節作用,主要是根據經濟情況的變化,制訂相機抉擇的稅收政策來實現經濟穩定。在總需求過度而引起經濟膨脹時,選擇增稅的緊縮性稅收政策,以控制需求總量;在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經濟萎縮時,選擇減稅和實行稅稅收優惠的擴張性稅收政策,以刺激需求總量。

3 扶持補貼的迅速及時,增強政策效果  
  稅收優惠形式的稅式支出,是稅收收入過程和補貼過程同時實現的,減少了稅收收入的徵收、入庫等過程,直接形成了財政的補貼,因此,較直接財政支出更為及時,減少了政策的時滯,增加了政策的時效性。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增長取決於生產要素投入的增長,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和投資三個基本要素。土地要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經濟的增長,但不會對經濟增長起決定性的作用,這已為世界各國的經濟建設實踐所證明。勞動要素由於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存在無限供給和發達國家的高失業率,也不會構成經濟增長的首要約束條件。因此,投資形成的快慢,將構成經濟增長的首要約束條件。  
  4 實施出口退稅政策,推動了我國出口貿易  
  需求、投資和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推動了通過對出口商品實行出口退稅政策,推動了國家進出口貿易的飛速發展,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並增加國家外匯儲備。在總需求和總供給關係中,如果出現總供給過大或過小的經濟失衡,既可以通過控制需求來取得經濟平衡,也可以通過控制供給來實現經濟平衡。因總供給不足引起的經濟失衡,通常是由於供給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某些部門,如高新技術產業、能源、交通、通訊等部門發展滯後;而其它一些部門,如紡織、機械、建材、鋼鐵等出現了供給過過大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就要通過調整供給結構來調節供給,促進經濟的平衡發展。  
    
  三、稅收優惠的政策控制途徑  
    
  稅收優惠政策在我國的稅收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國巨集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政策,在促進我國經濟和諧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實施成本。它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消極作用,是經濟發展的一把雙刃劍,又是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的一項有力的工具。在實際制定與操作中,應儘量發揮優勢,控制劣勢,在此方面,各國都普遍採用稅式支出理論,將稅收優惠納入國家預算,建立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以便深刻揭示其實質。OECD國家計算稅式支出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收入放棄法、收入獲得法和等額支出法。目前,各國對於稅式支出的理論和方法仍處在探索階段,還未全面完善,對於我國而言,應效仿國外的先進經驗與管理方法,結合我國的國情,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稅式支出預算體系,管理和控制稅收優惠,揚長避短,發揮更大效益。  
  稅收優惠有效率是指稅收優惠能顯著地增加經濟的產出,對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利益大於由於稅收優惠而導致的利益損失或機會損失。通常,直接投資給一個地區帶來的利益有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技術轉移與擴散以及拓展新市場等。同時,也可能由於損害環境、耗費原材料、割裂地區經濟等而導致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地區的較大損失。只有當投資利益大於損失時,稅收優惠政策才是有效率的。不能因為片面追求投資的數量而犧牲本國本地區的利益,在制定優惠政策時,要充分考慮該項政策的實施對本國的環境、市場、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只有這樣,稅收優惠政策才能真正達到有效促進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良好效果。  
  新稅法中將內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政策適用物件由工業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同時取消了內外資企業研發費用比上年增長10%才能加計抵扣的限制條件,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規定攤銷。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區域擴大,統一執行15%的稅率。新稅法將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的使用範圍由現有的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擴大到全國所有地區,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統一的15%優惠稅率。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使用20%的照顧性稅率。這是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就業、增強經濟活力的一項重要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