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貴州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的現狀與展望論文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民族倫理道德問題的探討,尤其是對民族倫理道德的本質、階級性、民族性等問題的深刻闡述,是人類道德認識論上的革命變革。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關於貴州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論文摘要:具有現代學科意義的民族倫理學,出現在我國80年代。對這一介於民族學和倫理學之間的橫向性跨界新興邊緣學科。國內的學者從巨集觀、微觀及學科層面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在具有豐富少數民族倫理道德資源的貴州省,相關研究還很薄弱。適應貴州當前和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的研究,應從學科層面、田野調查、批判創新和決策參考等方面來開展。
論文關鍵詞:民族地區;倫理思想;研究現狀;發展方向
論文正文 :
關於貴州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世界各國有眾多民族,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因而有著不同的倫理道德觀念,此民族認為是者,彼民族或以為非。這是倫理道德的相對性。當然,在不同民族不同的倫理道德觀念之中,亦有諸多共同的相通的內容,這表現了倫理道德的共同性。各民族之間的倫理道德觀念,可謂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倫理道德觀念和準則,在各個民族處理內外民族關係,處理民族成員與民族整體以及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時,發揮著重要的調適作用。因此,民族倫理道德是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一個民族的素質,對一個民族的團結,對一個民族的發展,對一個民族的興衰,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對民族成員的身心成長、家庭關係、事業發展,對民族整體的社會風尚、精神風貌、文明狀況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一、民族倫理學的發展及界定
民族倫理學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國早期的《山海經》、《詩經》、《離騷》、《史記》等著作中,都有關於國內外一些古代民族的倫理道德習俗的記載。在國外,希羅多德的《歷史》、凱撒的《高盧戰記》、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遊記》等著作,也大量記載了世界各國諸多民族的倫理道德習俗。…
19世紀,在巴斯蒂安、泰勒、摩爾根等人的著作中,已大量涉及到民族倫理道德的各種問題。如泰勒提到:“整個民族有自己特殊的服飾,特殊的工具和武器,特殊的婚姻和財產法,特殊的道德和宗教學說。”而摩爾根關於民族倫理道德理想目標的論述,已比較明確地表達了民族倫理道德是不斷進步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民族倫理道德問題的探討,尤其是對民族倫理道德的本質、階級性、民族性等問題的深刻闡述,是人類道德認識論上的革命變革。如關於民族倫理道德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在論及民族倫理道德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時,恩格斯說到:“善惡觀念從一個民族到另一個民族、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變更得如此厲害,以致它們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革命導師關於民族倫理道德的種種論述,雖然還不繫統,還不具備學科意義,但他們建立在科學世界觀基礎上的這些論述和看法,今天仍是我們開展民族倫理學研究的指導思想。
具有現代學科意義的民族倫理學Ethno—ethics,出現在我國80年代。它既是民族學下屬的一個分支學科,也是倫理學下屬的一個分支學科,或者說是介於民族學和倫理學之間的一個橫向性跨界新興邊緣學科。因此,民族倫理學是綜合運用民族學和倫理學的基礎理論,來研究各個民族的道德現象、道德本質及道德特徵;研究各民族道德的產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研究各民族道德的功能及社會作用的科學。
二、中國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的現狀
中國曆來是一個重倫理、尚道德的國家。但是,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儘管倫理思想極其豐富,將倫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來系統研究的,卻絕無僅有。而在有限的關於倫理學史和倫理思想史的論著中,幾乎研究的都是漢民族的倫理道德觀,很少涉及各少數民族的倫理道德思想和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民族以外的55個少數民族,在各自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豐富的倫理思想和文化。這些豐富的倫理思想和文化卻因缺乏專門和系統的研究而長期得不到人們的重視。
從80年代末開始,陸續有學者關注並進入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研究這一領域,就他們的研究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巨集觀角度,也就是從少數民族的整體角度來考慮問題。最具代表性的是趙崇南。他1985年在《道德與文明》雜誌上先後發表了兩篇文章——《應當重視我國少數民族傳統美德的評介和研究》、《少數民族的道德傳統與道德建設》。前者強調在進行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特別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少數民族傳統道德的評價、介紹和研究,以利於批判地繼承、吸收和發揚少數民族道德傳統中的積極因素和合理成分,從而豐富和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道德。後者指出,少數民族地區的道德建設既是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徵之一,因此,必須從指導思想上重視少數民族的道德傳統與道德建設。
二是從微觀角度,主要是針對幾個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的倫理思想進行的研究。
壯族:藍克寬在《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3年第一期上撰文《壯族文明禮貌良風》,介紹了壯族的禮儀、禮節和文明風尚;黃慶印在《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5年第三期的文章《壯族人民傳統道德觀念初探》,較全面地探討了壯族人民的傳統道德觀念。
藏族:丹珠昂奔在對藏族的倫理思想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先後發表了三篇頗有份量的文章,分別是《西藏黨校》1985年第三期刊發的《原始苯教與藏民族早期的倫理觀念——藏族古代倫理思想初探》、《青海社會科學》1985年第四期刊發的《吐蕃王朝興盛時期的藏族倫理思想》、《藏學研究文集》收入的《佛教對藏民族倫理觀念的歷史性影響》。
回族:在對回族豐富的倫理思想、特別是對伊斯蘭教宗教倫理思想的研究方面,王岱輿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秦惠彬發表於《學習與思考》1984年第三期的文章《論王岱輿的宗教倫理思想》,羅萬壽發表於《西北民族研究》1986年第一期的文章《試析王岱輿的宗教倫理思想》即是對回族、伊斯蘭教宗教倫理思想和王岱輿研究的評介。此外,孫碧華撰寫的《外來文化對福樂智慧倫理觀的影響》,王曉晨撰寫的《哈薩克族民諺中的道德觀念》,楊昌鑫撰寫的《論土家族情歌婚姻倫理觀》等文章,分別對不同的少數民族的倫理道德思想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三是從學科層面涉及到的角度進行研究。如楊丙安刊載於《中州學刊》1984年第二期的《關於道德民族性的幾個問題》,湯寶華刊載於《道德與文明》1986年第四期的《道德民族性前探》,就側重於從民族性角度研究少數民族倫理道德。
以上情況說明:對中國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的研究已經起步,並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遠遠談不上系統和全面。
三、貴州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貴州擁有獨特的少數民族資源,不僅在總量上佔據優勢,而且在結構上較為豐富。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貴州全省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190.55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2.15%;少數民族人口為1333.96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37.85%。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75.66萬人,增長了3.58%;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3萬人,增長了18.66%。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4個百分點。
貴州世居少數民族眾多,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瑤族、壯族、、畲族、毛南族、滿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7個少數民族,僅次於雲南。而全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18個少數民族中,有9個以貴州為主要居住地。
貴州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資源,各少數民族擁有豐富的倫理道德思想和文化。但是,相比較於本已薄弱的全國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研究工作,貴州在相關方面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很多領域處於空白。在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依次以“少數民族”、“貴州”、“道德”為檢索詞檢索項:主題,匹配:模糊,檢索時間:1979—2006年,進行三級檢索,僅獲得26篇相關文獻。
其實,始於1983年的“六山六水”民族調查,對貴州境內的少數民族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調查研究,迄今為止,此項調查已出版《貴州民族調查》20集,《民族誌資料彙編》10集。其中不乏關於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的原始資料和素材,只是缺乏系統的整理和研究。另外,一些研究機構和學會也組織了部分調研和編撰工作,如貴州省彝族研究會主編的《貴州彝學》,“中國民族村寨調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麗萍先用從鄉九龍村九龍寨的調查及成果《侗族》,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編撰的《貴州世居民族研究》叢書等。
應該說,對包括貴州在內的各地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思想文化的發展,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注,也有不少有識之士參與其中。但如何分學科、分層次、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開發研究,卻始終沒有形成共識,從而導致了調查具有盲目性、研究缺乏層次性、應用缺乏指導性、對策缺乏針對性。就當前和今後貴州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的研究而言,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已有的相關機構和學者關於貴州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的研究資料、素材和成果進行收集和整理,按照學科體系進行歸納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規範的長遠的研究框架,使以後的研究工作都能在此框架內科學合理的進行。
第二、自80年代末以來,一些學者從微觀具體上,從歷史和現實上多角度多層面地研究了不少少數民族倫理道德,主要有藏族、維吾爾族、壯族、回族、蒙古族、滿族和苗族。而對貴州境內的具有豐富倫理道德傳統的布依族、侗族、彝族等民族研究甚少,有些甚至還是空白。要想準確把握貴州少數民族的倫理思想,必須深入這些民族聚居地區,在少數民族群眾中廣泛開展調查,深入瞭解和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從而科學、全面地描述這些民族的倫理道德傳統。
第三、從已有的一些研究資料來看,各少數民族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風俗習慣和鄉規民約既有積極成分,也有消極成分。貴州有很多民族自治區域,固有的倫理道德觀念、風俗習慣和鄉規民約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影響深遠,與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聯絡緊密。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敢於挑戰傳統,在尊重少數民族同胞的道德感情的同時,說服引導他們批判繼承,順應新時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流倫理道德規範和要求,是最具理論難度和實際挑戰的研究課題。
第四、在當前和今後研究少數民族倫理道德,主旨都應落實到服務於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的建設發展。因此,在貴州開展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的研究工作,必須結合貴州省政府及各級政府的經濟發展規劃、政策實施、法律法規和民族居住地的生產、生活實際情況,圍繞民族地區發展的相關問題開展研究,並最終提出具有建設性的開發、調適、運用少數民族優良倫理道德傳統服務生產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