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個,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個民族。下面給大家整理了貴州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仡佬族吃新節

  "吃新節"是貴州各地仡佬族的傳統節日,多在農曆七月初七舉行,有少數地區在農曆六月初六。節日這天,家家買肉打酒,殺雞宰羊,並從地裡摘些早熟的稻穀、王米作新米飯,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然後全家圍坐,飲酒言歡,吃新米飯,叫做"吃新"。在貴州仡佬族中流傳這樣一則神話,說谷種是狗隨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種,由於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種帶到人間,從此人類才開始有谷種種植。“吃新節”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為主要特徵的節日,主要通過祈神、娛神,來達到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意願。

  :瑤族盤王節

  “盤王節”是一個祭祀性節日,以“還盤王願”和“度戒”為主要內容。“還盤王願”是祭祀盤王,祈禱盤王的庇佑:“度戒”是瑤族男子舉行的一個成人洗禮儀式***有的地方包括婦女***。“盤王節”主要在信奉盤王自稱“尤勉”的“盤瑤”的流傳,以貴州榕江塔石地區的瑤族“盤王節”規模較大,有4000餘人。

  :布依族六月六

  每年農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婦女把家裡用過的衣籠墊被等物,全部挑到河邊、塘邊、溝邊等清流水之處洗淨和沐浴,因為這天是龍的洗澡日,將龍洗過澡的水來洗各種汙物和人身上的汙垢,可避邪安康。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師歌手聚集於寨中,舉行對歌賽活動,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顯身手,歌聲不斷,每每通宵達旦,一連數日,氣氛熱烈,蔚為壯觀。

  :苗年節

  苗年節,是苗族人過的最隆重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盛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聚居區。過苗年的日期,各地不盡相同,但都是在收穀子進倉以後,即分別為農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關於“苗年”,在貴州雷山有這樣的傳說:苗族始祖姜央和惡勢力的代表蜈蚣經過無數次戰鬥,最後,在母親“妹榜妹留”和神靈的幫助下,在冷熱交替的十月,姜央戰勝了窮凶極惡的蜈蚣,取得了人類與大自然鬥爭的偉大勝利。為了感謝“妹榜妹留”的幫助,姜央在冷熱交替的十月興起了過“苗年”。

  :苗族四月八

  “四月八”是貴州苗族的傳統節日,以貴州貴陽地區最為隆重,主要是紀念苗族英雄,每到這天,都要做烏米飯吃,並用烏米飯來祭自己的首領。以後就相沿成俗。

  :臺江苗族姊妹節

  “貴州臺江苗族姊妹節”是貴州苗族地區的一個傳統盛大節日,展現了人類社會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期間的青年男女間熱情奔放的情愛生活。是一個情與愛的節日,同時也是展示多姿多彩的苗族歌舞服飾藝術和豐富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蘊的一個盛會,民族風情與人文景象蔚為壯觀,被外界譽為“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

  :侗族薩瑪節

  侗家人的祭薩涵蓋了母性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薩”是侗族人民普遍祭拜的始祖母,是婆婆,是女性的意思。祭品中最重要的是魚,其次是油茶,祭祀的主要是婦女,油茶是侗鄉最著名的食品,也是女性最喜歡的食品,婦女們在薩壇前一邊打油茶,一邊唱頌薩神歌,其樂融融。

  :土家族擺手節

  擺手節,被譽為土家族的“狂歡節”。分佈湘西、鄂西、川東以南和黔東北等地,一兩百萬土家族同胞屆時都要舉行隆重慶典,盡興狂歡。它不僅是土家族歌舞藝術的大匯演,也是該民族歷史、風俗和文化的再現。

  :“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節日之一。這個節日起源於布依族民間故事。傳說,有一對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勞動中建立了真摯的愛情,貪婪的財主搶走了聰明的白妹,害死了樸實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憤交集,放火燒燬財主大院,並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對不畏強暴,為民除害的戀人,便把查郎遇害的地方定名為“查白”,把白妹殉情的日子農曆六月二十一日作為歌節。多少世紀以來,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節。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一日,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省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貴州省興義市的查白場,舉行盛大的歌會。

  :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以祭神祭田、祈年豐收、送崇除邪為主要內容的節日,時間基本上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白天,人們殺豬宰羊祭土地神、火神等諸神,豔服盛裝歡聚遊樂,談情說愛,並表演民間歌舞,舉行對歌、鬥牛、賽馬、摔跤、拔河、盪鞦韆等活動。夜晚,男女老少手持火把,遊行在村寨田間。然後燃起篝火,舉行晚會,飲酒載歌載舞,盡歡而散。

  :苗族菜花節

  採花節又叫採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帶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當地苗族青年,帶上蘆笙、簫笛等樂器,從四面八方趕來,雲集普安與盤縣交界處的採花坡,在山坡上、叢林裡、山洞旁“遊方”***苗語,意即談情說愛***。節日來到前,附近苗家東道主,在坡上豎起青枝綠葉的“花樹”,樹上綴滿朵朵白山茶、映山紅、桃李花等鮮花。苗族男女育年圍樹歌舞,名日“跳花場”。跳時男一圈女一圈,一圈套一圈,迴旋歡跳,且歌且舞。姑娘們的百褶裙飄飄灑灑,銀鐲項圈叮鐺有聲,舞姿質樸優美,個個象孔雀開屏。盛會常達六、七千人,熱鬧異常。

  :苗族花山節

  “花山節”是貴州苗族一個最主要、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傳說有一個勤勞勇敢的苗族青年黑哥,他救了一位正在危難之際的姑娘細姑,後來兩人便相親相愛。就在舉行婚禮的當天,官兵們闖進苗寨,搶走糧食,宰殺牛羊,燒燬房屋。官兵的暴行激起了苗家無比的憤恨,黑哥帶領鄉親們紛紛起來反抗。後來黑哥戰死,鄉親們為了紀念他,於是開始跳花山。

  :苗族敬橋節

  “敬橋”是臺江苗族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時間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到了“敬橋”這天,當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盛裝前往“敬橋”,兒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掛著裝有彩蛋的網袋,堪稱為苗族的“兒童節”。在敬橋架橋飲宴中,若遇過往行人,首次前來踩橋,認為是吉祥之兆,橋主要留住就餐,熱錶款待,並以彩蛋和糯米飯相送。

  :水族卯節

  又稱“歌節”。水族民間節日。流行於貴州三都縣和荔波縣部分村寨。每年水歷九、十月***家歷五、六月***擇一卯日舉行。當天,青年男女打著傘,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遊玩。晚上,人們彙集村寨廣場,擊銅鼓、敲皮鼓、吹嗩吶、演出傳統的花燈劇等。還邀請客人飲宴。

  :苗族爬坡節

  爬坡節是雷山縣、丹寨、凱里等地苗族群眾的傳統盛會,一般在農曆三日二十五至二十七,四面八方父老鄉親,青年男女老少彙集一起,進行畫眉比賽,賽馬、賽歌、鬥雞、鬥牛等活動。爬坡節重要內容,是促進人與人關係進一步團結合作,通過節慶達到社會和諧進步,是苗族群眾一次春天的盛會。

  :水族端節

  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每年農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間的 “亥日”,便是過“端”的日子。不同地區輪流過不同亥日的端節。節日那天,四鄉八寨的親友都到過“端”的寨子去做客飲酒,歡慶豐收。端節的摔跤、鬥牛、敬酒等活動。白天,水族群眾還要聚集在端坡上舉行賽馬、擊銅鼓、吹蘆笙等活動。

  :肇興穀雨節

  在穀雨這天,肇興侗寨已訂婚的男方家,會擔很多烏米飯送到女方家作為訂親禮物,女方家會將烏米飯送給所有親友,以示該女即將出嫁。而曾經與該女行歌坐月的青年男子也會趕往女孩家門前,將盛飯用的竹簍扔到女孩家裡,等女孩裝滿烏米飯後,再低著頭進裡面去取,以此表達對女孩即將成婚後的依戀與祝福。由於以前晚上燈光較暗辯不清人,於是用鍋底灰偷偷抹在男孩臉上,等待出門時看誰的臉黑就能認清是誰在眷戀著自己。隨著活動的發展,現只要誰家有女孩,不管是不是已訂婚,大家都會到女孩家扔竹簍,討要烏米飯,去的人越多女孩的家人越覺得有面子。當晚整個寨子是沸騰的,大街小巷都是要烏米飯的人,而每個人的臉上都被抹花,從而演變成了全寨的狂歡夜。

  :水族敬震節

  敬霞節是貴州三都、獨山、荔波等縣水族人民古老的祭祀性節日。節日時間各地不一。具體時間要根據水書來擇定。“霞”是水神,也稱“霞神”,它本來是一個人形的石頭。傳說它有人性神性兩通的本領,它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如有對霞神不尊之舉,它將自動行走他方,使這個地區風雨失調,莊稼長不好。故各地總要將霞神妥為保藏,避免被別人拿走。“敬霞”就是敬霞神。

  :苗族龍船節

  為居住在臺江、凱里、施秉、劍河等縣的苗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二十四日由施秉平寨開始,經過龍塘、榕山,於二十七日到達臺江施洞,進行龍舟競賽,同時有鬥牛、賽馬、踩鼓、跳蘆笙等,參與者數以萬計。

  :牯髒節

  牯藏節”,也稱“吃牯藏”、“吃牯髒”、“刺牛”,是黔東南、桂西北苗族 、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節日由苗族各姓牯髒頭組織。一般在歷史上關係較密切的村寨間進行,牯髒節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時間多在初春與秋後農閒季節,吃牯村寨殺豬宰牛邀請親友聚會,其間舉行鬥牛、吹蘆笙活動;大牯一般13年舉行一次,輪到之寨為東道。“牯藏節”的重要內容是殺牛祭祖。

  :侗年

  侗年,侗語稱凝甘,又稱冬節或楊節。最初以楊節為侗年的是貴州省黎平、榕江、從江三縣部分地區***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間***。後來互相仿效,人們逐漸過起了侗年。20世紀80年代初,經各地侗族代表人物決定,以農曆十一月初一為侗年。節日期間,各家或殺豬宰羊,或殺雞殺鴨,請客訪友,宴飲作樂。節日前一天,備豆腐、魚蝦,當晚用酸水煮熟,經一夜冷卻成“凍菜”,節日當天便以“凍菜”祭祀祖先。這天,侗家備好各種酸菜、凍魚、餈粑以饋親友,叫“吃楊粑”。過農曆大年時,對方要如數奉還,稱“還楊粑”。一般人家過侗年時殺雞宰鴨,宴請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