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該怎樣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不僅生育了我們,還教育了我們。一起看看母親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母親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母親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統一家庭教育陣線

  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庭內所有成員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援,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有分歧沒關係,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二:創設豐富環境

  環境是一本大書,環境更具有教育功能,而3—6歲的孩子正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認識周圍世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創設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環境,以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尋找新奇和感興趣的事物。例如家長可在自家陽臺牆壁上貼上大白紙設計成“寶寶創作園地”,提供各種繪畫材料,如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蠟光紙、剪刀等,鼓勵孩子進行意願畫、想象畫等。

  三:構建“學習型家庭”

  要建立“學習型家庭”,必須確保“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在家庭中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入優先。建立這樣的家庭,有利於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具有“全員、平等”的特點。家長應該帶頭學習和讀書,因為這是一種無聲但卻是十分有效的教育。

  四:鼓勵體育運動

  強調體育運動對孩子健康、智力、創造力、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意義。應該以多種方式鼓勵孩子進行各類體育運動來增進他們的運動能力。另外,對於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不應採取消極迴避的態度。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運動方面受到鼓勵的孩子不光運動能力較強,而且事故發生率較低。

  五:激發孩子的進取精神

  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才能學習好。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

  六:講究親子溝通的藝術

  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被視為一種理論的實踐,也不僅限於言語上的表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表現出來的,除了文字的傳遞之外,它包含的方式很多,包括表情、手勢、姿態、聲調等等,在此強調:良好的溝通是以上各種方式的綜合靈活運用。

  七:良好習慣的塑造

  一次世界各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集會,記者採訪,向他們提出同一個問題,即“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七十多位科學家不約而同地回答是上幼兒園時,老師教的坐要端正,走路要有秩序,飯前洗手,不亂扔紙屑,不欺侮小朋友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是他們做人和後來成就事業的基礎。由此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的作為,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

  八:強調非智力因素培養

  孩子在活動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即我們稱之的非智力因素。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們都很重視,但對於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則很容易被忽視。

  給母親教育孩子的建議

  1、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發展心理學認為,心態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未來。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時代。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讓嬰幼兒按時起床、吃飯,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遲到,而不要遷就孩子。適當的約束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意識。

  2、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培養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兒童生活態度積極、主動,他們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能夠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親切、責任感等積極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如家庭成員關係不和,經常吵架,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響孩子。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家長不僅要努力地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後還要面對活潑、好問、好動的孩子,這時請千萬打起精神隨時隨地做幼兒的表率,以耐心的態度引導他們,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態度對待他們,讓孩子在自由、寬鬆、平等的家庭氛圍中盡情表現自己。

  3、保護自尊心,增強自信心

  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願望和愛好。家長要學會洞察兒童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小,而隨意斥責或辱罵,特別不要去嘲弄、諷刺孩子。這些都不利於兒童個性健康成長。對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父母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加其自信心,保護自尊心。

  4、要培養孩子生活的獨立性

  現階段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陽,吃、喝、玩的條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認為孩子只要專心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導致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根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過分依賴,長大了容易形成依賴性人格障礙。

  5、注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愛心

  交往能力對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現在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養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缺點,也不擅長於與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學會與人交往。

  活潑開朗的性格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挫折,這時,父母不應用指責、批評的語言,而應多用鼓勵的口吻引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活潑、開朗。

  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晉時期人,他的老家是薊州漁陽,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薊縣。漁陽曾經隸屬古代的燕國,地處燕山一帶,因此,後人稱竇禹鈞為竇燕山。

  竇燕山出身於富裕的家庭,是當地有名的富戶。據說:竇燕山為人不好,做事缺德,到了30歲,還沒有子女。一天晚上做夢,他死去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心德不端,惡名張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僅一輩子沒有兒子,也會短命。你要趕快改過從善,大積陰德,只有這樣,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

  從此,竇燕山暗下決心,痛改前非。一天,他在客店中撿到一袋銀子。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裡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尋找,他原封不動地將一袋銀子歸還給失主。一次家裡一個窮困的僕人偷拿了二百吊錢,怕被發現,寫了一紙說賣二百吊錢還債,掛在其小女臂上逃走了。竇見此,收養此小女,到此女結婚年齡,竇以二百吊錢嫁出。僕歸,感激不已,畫了一幅竇的畫像,日夜禱告他長壽。

  竇燕山一生中大行善事,孤遺有女不能嫁的,他出錢替人嫁女;有喪無錢不能葬者,他出資埋葬;竇燕山還在家裡辦起了私塾,請名師教課。有的人家,因為沒有錢送孩子到私塾讀書,他就主動把孩子接來,免收學費。

  後來他的妻子連續生下了五個兒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教育兒子身上,在他悉心培養教育下,五個兒子都成為有用之才,先後登科及第:長子中進士,授翰林學士,曾任禮部尚書;次子中進士,授翰林學士,曾任禮部侍郎;三子曾任補闕;四子中進士,授翰林學士,曾任諫議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當時人們稱竇氏五龍。

  一位叫馮道的侍郎曾賦詩一首說:“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這裡所說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對竇燕山“五子登科”的頌揚。

  宋范仲淹《竇諫議陰德碑》上說:“竇禹鈞,范陽人,為左諫議大夫致仕。諸子進士登第,義風家法,為一時標表。”

  五子登科的事蹟,即使對現代家庭教育也仍然有著重要的影響。

1.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2.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3.家庭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4.家長教育孩子的成功方法是什麼

5.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策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