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婦女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猶太人在各行各界出類拔萃,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猶太人能取得這麼好的成就主要還是猶太父母教育孩子有方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猶太婦女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猶太婦女教育孩子的方法

  猶太民族的社會文化生態:開放式流亡

  猶太是一個堅強而又偉大的民族。因為,猶太人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流散於世界各地。他們不但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而且也吸收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猶太民族傑出的科學創造力,源於這個民族特有的開放式社會文化生態。許多猶太家庭主動與其他民族接觸,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養料,這樣就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他們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

  猶太民族之所以會人才輩出,這與他們長期受歧視、遭迫害、被迫流亡異鄉,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也是有一定關係的。從公元280年起,猶太人開始被送到隔離區裡生活, 這種做法在14、15世紀時遍佈歐洲,身上還要佩帶一個黃色的標記以示區別,他們隨時處於歧視、傷害和危險之中。這些景象在描寫二戰的一些影片中就可以看到。

  2引導孩子提出疑問,探索與創新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布郎是一個美籍猶太人,他曾經說過:“我的祖父經常會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也總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可能就是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 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吧。”

  永恆探求心境的猶太家庭不但重視知識,還特別重視才能。他們把只有知識卻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者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因此在猶太人家庭裡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你又提問題了嗎?”

  3早期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愛因斯坦再偉大,也該感謝他的雙親。愛因斯坦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與他在童年時代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關。他既得益於他母親的音樂薰陶,又得益於叔父的數學啟蒙,還得益於父親在他做出了蹩腳的小板凳後仍加以鼓勵的情感教育。數學教育培養了他非凡的思維能力,而音樂薰陶則成就了他豐富的想象能力。

  早期教育決定了孩子以後的發展,因此,每個父母應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讓孩子的未來走上一個成功之路。

  4樹立遠大的目標

  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學和中學的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他小時候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經常惹得別人對他的父母說,“你們家的孩子,是不是有病呀?你看,他總是與別的小孩子不一樣,老發呆。我看呀,你們最好把他帶到醫院看看吧。”

  想不到的是愛因斯坦有一位與眾不同的母親,每當別人對她說她孩子的這些時,她總是面帶微笑的說,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就幫他確定了一個人生目標,我也相信我的孩子將來會有讓人想不到的奇蹟發生在他的身上。

  不僅猶太巨人愛因斯坦能夠樹立符合自身實際的遠大目標,併為之進行 艱苦卓絕的奮鬥。猶太人因其民族的特性和所處的環境有關,普遍都能從小懷志,確立自己人生的奮鬥目標。正因為這樣,猶太人都教育孩子要集中人生有限的時間 和力量去攻克一個目標,而且從頭到尾,決不氣餒,在逆境中做到自強自大,只有這樣成功率才能比別人高。

  5讓孩子從愛書開始

  猶太人的聰明和他們的讀書也是有一定關係的。猶太人從來不焚書,即便是一本攻擊自己的書。每個猶太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愛書,因為他們知道讀書是使大腦充滿智慧的最好辦法。

  因此,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家裡的房子有一天失火或財產被劫,那麼你在逃命時將會帶走什麼東西?”倘若孩子回答的是錢或者鑽石,父母就會馬上耐心地啟發道:“孩子,有這樣一種寶貝,一沒有形狀,二不見顏色,三無什麼氣味,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還回答不上來,父母就嚴肅地說:“記住!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智慧像健康一樣,任何人都無法搶走,你將終身擁有。只要活著,智慧將永遠與你結伴而行。”

  猶太父母是這樣教育孩子的:1、可以在每天晚上全家一起閱讀的習慣,全家人靜靜地坐在一起,閱讀一些孩子喜愛的書籍。2、還可以紛呈孩子定一份報刊和雜誌,並且還要督促孩子自己閱讀; 3、每週拿出一天時間來共同閱讀報紙,就關心的話題進行討論。4、每週抽出一兩天的時間,用一小時的時間同孩子一起玩,或讓孩子參加能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的棋類運動。5、還可以每週都帶孩子去一次博物館、圖書館或歷史遺蹟館參觀,讓孩子在參觀中學到知識。

  給孩子們看的書篇幅不要過長,幾頁就可以了,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段時間。除此之外,這些書應有較大的插圖,細節少。孩子們比較喜歡那些有插圖但是 沒有文字的圖書。要確保書裡的文字容易理解。一本書字印得很大,看起來也會簡單,但是卻有可能包含一些難字,所以事先要把它瀏覽一遍,看看裡面的文字是否 能被你的孩子理解接受。

  猶太人教育子女的智慧

  父母的問題可被總結為這樣三個:望子成龍、過度保護與過渡干涉。

  父母望子成龍,則對孩子懷有不切實際的過高的要求和期望,將孩子當作神童,“太多父母想要在孩子八歲時就搞定了一切。他們想要孩子有完美的成績,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力不遜於西半球的任何小孩。孩童的智力發展是時斷時續的,卻沒有哪位父母有耐心給予足夠的時間。不能晚發芽、不能晚結果,任何反常全不能接受!”如此過高的期望,使得孩子承擔了過重的壓力,導致他們一系列健康、行為和心理問題。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和過多幹涉,則是因為他們內心懷有太多的恐懼和不安全感,他們不信任這個世界、害怕未來、不相信自己,因而也不信任孩子。“由於我們並不知道該如何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舒適和安全,因此我們就用各種物質來填充孩子生活中的空洞,給他們舉辦生日宴會,報名各類培訓班,給他們買一整房間的玩具和娛樂設施,給他們請家教和醫生。但是物質上的豐裕卻無法換來孩子們心靈上的安寧,反而使父母們產生了更多的焦慮感,他們害怕孩子們無法維持這種特為他們精挑細選的生活方式,擔心孩子們脫離自己為他們已經鋪好的這種生活軌跡。

  “為了替孩子們著想,現代的父母們不僅在物質上溺愛孩子,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寵著他們。在很多父母的記憶中,他們的童年生活大都是不快樂的,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沒有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因此他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擺脫過去的這些束縛,但是矯枉過正之後卻走入了另一個極端,他們高估了孩子在自我表現方面的需求,結果把每個家庭都打造成了民主的小王國。但是父母們在家裡所堅守的那些平等,卻無法讓孩子得到自尊。相反,這讓孩子感到恐懼,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父母不夠強勢。因此,儘管現代父母不想成為孩子眼中的集權者,卻並沒有讓孩子變得堅強起來,而是讓孩子心中多了一份不安全感。

  “眼下的教育趨勢是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庇護之下。社會雖然複雜危險,但是很多父母都過於庇護他們的子女了,以至於孩子們沒有機會去學習離開了家人及學校的庇護後,自己到底該如何去生活。父母們所擔心的並非僅僅是那些暴力行為,他們也害怕不可預測的未來。因此,父母們願意為他們的孩子鋪好前方未知的路,試圖給他們穿上一層厚厚的技能盔甲,再教會他們很多知識,好讓他們具有超越同儕的競爭力。”

  造成這些問題的心理因素之一,在於家長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作品,把孩子的“成就”視為家庭重要的“產品”,因而也給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要成為完美的父母。然而,作者告訴我們的第一個也是最基本的猶太人育兒理念就是——孩子並非你的傑作。

  任何事物都不屬於我們,我們的子女既是上天給予的禮物,也是上天的寶貴借貸。父母要對子女承擔責任,培養子女直到可以離開我們獨立生存,而子女的責任則是找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父母不應該期待孩子成為不同於本身特性的人。猶太教主張我們養育自己的兒女,並非寄希望於他們成為救世主,而是讓他們活出自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待任何孩子都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看過不少父母太想成為完美的父母,想讓每件事都正好適合自己的孩子,以致於失去了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過分操勞,在潛意識裡有些憤慨,因而很難真心欣賞自己孩子令人驚喜的表現。

  我對所有這些家長的建議是:要能容忍度過一些低質量的時間,對自己和子女減少幾分過高的期望。別做任何規劃,就讓你的平凡無奇和家裡的普通平常給孩子帶去幾分失望。放心跟孩子閒混並耐心等待後續的發展。努力成為‘夠好的’父母,而不是卓越的父母。這可以讓家中所有人輕鬆下來,而且還會意想不到地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猶太民族傑出人才層出不窮,並非他們急功近利逼迫孩子從小早早開發智力、玩兒命學習的結果,他們沒有秉持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祕訣,而是真心接納孩子的天性、耐心等待孩子按照自然規律成長起來。

  現代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感到不知所措,原因之一是孩子現在成長的環境瞬息萬變,與我們當年的成長環境相去甚遠。“我們正期望孩子在更小的年紀就能無所不通。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家長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這種不確定性正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向我們襲來。”

  的確,父母們的焦慮不無道理。“我們努力想為子女迎接未來做好準備,但是我們的努力受制於自己想象力的侷限性……把孩子變成極具競爭力的通才來為這個新世界‘做準備’是沒用的,因為我們預料不出他們在今後二十年所需要的技能。

  唯一可以確定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培養孩子的人格特質,例如誠實、毅力、應變力、樂觀。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讓孩子去開闢自己的天空

  《一個猶太人的家庭教育》講的是一個偉大的猶太母親把三個孩子培養成才的理念和方法。這位母親生在上海,父親是猶太人,在她12歲那年去世了,隨後母親也離她而去,她成了孤兒。長大後在上海銅廠做女工,結婚後生下三個孩子,但不久後丈夫又離她而去了。為了逃避痛苦,她成為中以建交後第一批迴到以色列的猶太后裔。

  為了生存,也為了三個孩子能早日回到以色列,她先發奮學習希伯來語,然後,在路邊擺了個小攤賣春捲。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一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一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她的春捲小攤每天只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

  1993年,她接回了三個孩子,大兒子14歲,二兒子13歲,小女兒11歲。開始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依舊做著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她賣春捲,孩子放學,她就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或者麵條。這一幕被鄰居看到了,就來訓斥大兒子:“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轉過頭訓斥母親:“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

  大兒子和她都很難受,但他們都在慢慢地改變,大兒子不但學會了做春捲,還把春捲帶到學校賣,每天,三個小孩子能賺到10個謝克爾,回家交給母親。母親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擔起生活的擔子,但猶太人不這麼認為,在猶太家庭裡,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於是媽媽不再提供免費的餐食和服務,同時也給他們賺錢的機會,以每個春捲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帶到學校後,可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自由支配。

  三個孩子賣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小女兒最老實,按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二兒子則以4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學校餐廳,每天讓他送100個春捲;大兒子則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嚐美味的中國春捲,但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結果收入1500雅戈洛。

  隨後他們琢磨出了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學業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同樣作為父母,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為了孩子忙活,做飯、洗衣服、接送、輔導作業,然後才是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的團團轉,累得筋疲力盡。一發牢騷,孩子還會心生厭煩,根本不理解我的付出。再回頭看看,每一位中國母親不都是這樣嗎?這樣我們就很偉大嗎?我們付出了很多,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小皇帝”、“小公主”

  我們希望孩子成才,卻又過度的保護他們,使得孩子變得無能無法自立;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讓孩子多了很多無奈;過多的指責,讓孩子變得不知所措,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想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快樂成長的天空,但卻發現自己完完全全的佔據了創造者的位置,其實,這個位置也要有一部分讓孩子承擔。現在的照顧,也許會暫時保護著他們,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會在長大後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那個時候,我們是如何也幫不了他們的……也許,讓孩子過早的面對金錢面對名利面對社會,會有不捨和心疼,但他們總有一天要面對,總有一天要承擔。

  我們為何不像那位猶太母親那樣,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開闢屬於他們自己的天空呢?

1.猶太人教育孩子方法

2.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智慧

3.猶太人如何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4.猶太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5.猶太人的教育孩子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