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原則有哪些

  教育是一個自人類文明誕生至今,無限存在的永恆課題。那麼教育孩子原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原則,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原則

  01、不隨意對孩子發脾氣

  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單位裡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02、讚揚孩子獲得的榮譽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兒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03、做一個“無能”的媽媽,培養孩子獨立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媽媽不可以太“能幹”。有些媽媽在孩子面前總是表現得特別能幹,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辦好了,看似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卻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建議媽媽們在孩子面前適當展示自己的“無能”和柔弱,讓孩子自己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上學時自己背書包,而不是由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幫忙拿著書包;在家裡給孩子分配一些簡單的家務活,讓孩子感受下媽媽的辛苦,同時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04、做一個“無知”的媽媽,讓孩子自己成長

  遇到孩子問問題時,有些媽媽會迅速回答,敷衍了事;有的媽媽則裝作沒聽見,不理會孩子。其實這都不是最好的做法。建議媽媽們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裝裝“無知”,鼓勵孩子自己動腦思考,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藉助於網路尋找答案。推薦關注微信公眾號:chen1252139371,教育聯盟之精英學習圈!

  比如,當孩子問你“這個字怎麼念”等這類問題時,你可以先看一眼,然後對孩子說“哎喲,媽媽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孩子不僅會從查字典識字中獲得成就感,同時也能學會自己使用字典,養成自己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好習慣。

  05、不嘲諷、挖苦自己的孩子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 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06、做一個不吼不叫的媽媽,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些媽媽脾氣急躁、情緒不穩定,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會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缺乏安全感。並且,媽媽經常發脾氣會讓孩子誤以為這是正確的處事方式,從而模仿媽媽的行為,對他人亂髮脾氣。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要努力做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學會控制自己的壞脾氣。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可以先做幾個深呼吸或者離開現場一會兒,等自己平靜下來之後再去和孩子溝通,指出孩子具體錯在哪兒,而不是大聲吼叫斥責孩子。推薦關注微信公眾號:chen1252139371,教育聯盟之精英學習圈!

  07、不指責孩子的膽小

  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這時,媽媽最好很輕鬆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參加重要活動,當媽媽觀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較緊張時,媽媽最好當晚能在孩子床邊陪他入睡,睡覺前跟他講個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閱讀他喜歡的書籍,疏解他內心的壓力,直至孩子睡著後再離開。

  08、在孩子前面不嘮叨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為什麼教育孩子要有原則

  1、為什麼教育孩子要有原則

  想讓孩子守規矩、講規則,前提是家長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電影《伊甸湖》中有這樣一幕:當主人公控訴熊孩子的暴行時,孩子的家長卻強調“他們只是孩子......”

  “他只是個孩子,長大就會好的!”,這句話常常是大人打破原則的藉口。

  但是,很多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如果小時候不嚴格一點,長大後就很難矯正。

  孩子年齡越小,父母越需要理性,堅守原則的態度必須越強烈。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用和善但堅定的態度,告訴孩子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絕對不能做,讓孩子明確自己行為的邊界。

  教育孩子,有原則地控制,比無原則地縱容更重要。

  2、教出有規矩的孩子

  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

  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的及。

  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9到24個月的孩子,就可以給他簡單的指示:比如讓寶寶把髒的尿布扔進垃圾桶。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真愛你的人,捨得讓你受苦。我並不是提倡“苦難”教育,或者窮養孩子。而是時刻提醒自己:真愛孩子,就不要把孩子當作寵物,什麼都替孩子做好。父母的沒有界限感,會扼殺孩子的天性,親手培育出一個小白眼狼,誤了孩子的一生!

  明智的家長,應學會放手,在五光十色的人生中,我們不是居高臨下,俯身教誨,而是站在孩子身旁,與他肩並肩、手挽手,陪伴他們走過精彩的一程。

  我們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同行者,教育的成功不是培養出一個乖巧聽話的寵物,而是幫助孩子在自主的成長中找到自我,收穫自尊自信,擁有獨立的人格和開闊的人生!

  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既不失去愛,也不缺乏管教,堅守做父母的原則。

  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做到,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

  教育孩子最簡單的方法

  1:接受現在的他

  如果你感興趣的僅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誦者,那麼,你的期望就太過分了。每個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來發展、成長的。把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較會讓他認為,如果他沒能按某一特定標準去學習、做事的話,他就是一個失敗者。

  2:鼓勵有方法

  鼓勵的通用公式:

  鼓勵=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體接觸。

  為了恢復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家長不但用語言告訴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動孩子去嘗試或再試,更重要的是要與孩子有身體接觸,通過擁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撫摸孩子的頭髮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傳達給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們恢復勇氣和自信。

  3:找找是否有隱藏在暗中的困難存在

  你是否問過你的孩子為什麼突然間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或不願做家庭作業了嗎?也許他會在你的詢問下說出心裡話——他被壞孩子欺負了,他不喜歡他的老師等等。如果孩子變得毫無動力了,通常他會有一個正當的理由。

  4:解釋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鋼琴教育,因為你很肯定這是對他有好處的,那麼你會怎麼做呢?無論你想怎麼做,決不能衝你的孩子大喊大叫、聲嘶力竭地訓斥他。因為大叫後沒幾分鐘,他就不再去聽你在說些什麼了。

  5:重視讚揚的作用

  讚揚必須是有的放矢的。你僅僅說了句“幹得不錯”,他就會知道,你並沒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6:明智的獎賞

  父母會許諾,如果孩子考試考得好,他就會得到一輛自行車;如果考得不好就什麼也得不到。事實上,這樣對待孩子是一種可怕的態度。建議各位父母不要給你的孩子許以大獎賞。

  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三句話教育孩子就夠

  親愛的家長,當孩子犯了錯誤,你是不是很傷腦筋?當你批評他,他是不是當耳邊風?當孩子不改正,你是不是很“受傷”?看來,有可能是我們批評的方法出了點小問題哦。其實,批關於批評,只需要三句話就夠了。

1.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2.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3.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4.教育孩子學會堅持應該怎麼教育

5.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