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教育管理學界都承認教育管理有規律。教育管理基本規律是指教育管理活動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工學結合新常態下學生教育管理模式
當前,許多地方高校將人才培養方案定位為:培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適應性的人才,並據此而構建大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即以實驗實踐教學為突破口,構建“實驗+實訓+實習”實踐教學模式。於是,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企事業單位見習、頂崗實習。時間短則一個月,長則一年。從幾年的執行情況來看,此期間的學生教育管理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試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
一、工學結合新常態下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工學結合新常態下學生管理的模式
1.以企業為主的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一般為兩種情況:一是企業從人才培養計劃到課程設計再到頂崗實習都全方位參與。如校企訂單式合作培養,合作方一般是較大型企業。企業參與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學校按其要求培養所需的專門技術人才。另一種是企業在頂崗實習期間參與管理,視學生為勞動力,按勞動力要求進行管理,合作方通常是中小型企業或快速發展行業中的小微企業。
2.以學校為主的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一般為一些大型企業為順應形勢要求將校企合作打造成形象工程或某些國企為完成政府下達的“任務”,以獲得政府其他方面的支援或贏取良好社會口碑,企業將一條次要生產線、一個非主要經濟實體交由學校管理與經營,學生的學習與管理,完全由學校規劃與實施。
3.企業與學校聯合協同的管理模式
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教學必需的場地、裝置、師資及其他條件,學生實踐教學活動完全按照專業的要求進行,雙方派專人負責學生在實踐基地的管理[1]。這種模式當前最為普遍。
二工學結合新常態下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1.學生想法各異,以致參與熱情不一
當前,學生對待工學結合這種人才培養摸式態度各異,有的認為是提高實踐能力的不二選擇,積極參與。有的則認為與自己的就業地區、方向差距較大,只是充當廉價的勞動力,進而消極對待。不同專業、不同的工學結合形式,使學生對該項工作的評價和配合度表現出較大的差異。
2.課程標準難以把握,以致實效評價困難
工學結合課程中的實習實施計劃、實習班級工作職責、實習手冊和實習須知、實習考核和成績評定辦法等內容的制定主體本應是校企雙方,只有雙方共同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共同參與評價過程的實施,才能保證課程實施的科學性並主體清晰[2]。然而當前,基本上是學校單方面制定,高校過度依賴企業,僅遊說企業接納學生,以致弱化了“學”的目的,企業關注的是工學結合的經濟效益,看重的是“工”。因此,實施的實效性難以得到保證。
3.學生管理問題較多,以致學校企業壓力加大
1安全事故易發、多發學生進入企業後,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發生變化,較為陌生的企業內部環境以及較為複雜的企業外部環境,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加之安全培訓不到位,操作程式不規範,防範意識不強,容易引發工傷事故及一些其他人身傷害事故。
2學生心理問題較多一是學生個人職業規劃與現實的矛盾,參加工學結合的學生大多是大三或畢業班學生,此階段他們對個人未來和所學專業有了更深的瞭解,對就業行業和區域有一定的預期,但大多數學生因能力、閱歷等原因,還不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正確的規劃。學生剛進入企業的時候,感覺新鮮,能服從企業安排,遵守員工條例,但時間一長,部分學生因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產生失落感,如果學校此時不及時進行關注幫助,就會產生心理問題。其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要求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要通過企業和學校各階段的考核測試,並與畢業成績和各類評獎掛鉤,成績較差或實踐能力不強的學生就表現得較為焦慮。此外,企業和學校性質不同,各自社會功能、執行規律和追求目標不同,學校教書育人,企業以產量、產值、效益為主要指標,企業“準員工”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一些學生的心理負擔。另外,企業多重的人際關係、剛性的規章制度,部分學生覺得這些顯性與隱性規則,抑制了他們的創造性與自主性,從而產生心理疑惑。不同企業單位在工學結合的實習補貼上也存在著不同的差別,由此,也使學生產生了同工不同酬的心理困擾。
4.部分企業用工環境不佳,以致工學結合初衷
背離企業因性質、行業、地域等不同差異很大,少部分企業存在著看重學生人力資源,而輕學生學習管理的傾向。部分學校在篩選合作單位時,缺乏實地調研,對企業瞭解不全面,致使少部分企業與學校合作之初的投入和管理積極到位而規範,但時間長了就不願意再投入,以致生產環境不佳,通過學生的口口相傳,學生積極性和穩定性就會大受挫傷。
二、工學結合學生管理存在的原因
1.校企合作學生教育管理制度缺乏、滯後
工學結合、協同育人是新事物,不少學校在思想認識、課程建設、實習機制、人員安排等方面缺乏準備,為了形成效應、達到某些目的而生搬硬套,存在一窩蜂、跟風上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對學生教育管理重視不夠,沒有樹立“服務”學生的意識,相關管理制度缺乏並滯後。大學生在思想和行為具有多元化特點,學生之間個性差異大[3]。盲目跟風上,沒有建立一套規範與制度,結果是學生學不到想學的東西、學校收穫不到工學結合的成效,企業得不到想要的實惠。
2.高校越位與企業缺位現象嚴重
目前,高校的工作重心更多的是放在與企業產學研的合作上,追求合作出成果,在工學結合學生的思想教育上普遍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此外,學校與企業缺乏有效的聯動,校企合作許多協議的起草、方案的實施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一頭熱”、“越位”現象頻發。少部分企業重視的是企業形象宣傳或學生的人力資源,並不在乎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進入企業後,對學生長遠職業生涯的設計、職業意識的培養,經常“缺位”,是一種短期行為。以致工學結合中學生出現的不願吃苦、紀律性不強等問題,校企雙方多有推諉,沒有很好地設法引導和解決,導致雙方合作積極性受到影響,合作的實效性不強。
3.學生的自我評價不準確
工學結合學生多是二本及以下批次院校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弱,個性顯露與依賴心理並存,習慣學校保姆式的被動管理模式,常常表現為不願正視現實,渴望進企業參與實踐又缺乏信心和吃苦的精神,對企業的“準員工”狀態較難適應。個別專業、學習成績、家庭背景都有優勢的學生,認為自己是“皇帝女兒不愁嫁,在工學結合中常常存在嚴重的自傲和自負的心理,對企業的要求很高,不能合理定位自己,總是患得患失,遊離於工學之外,頂崗實習效果不佳。
三、協同創新視角下工學結合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
1.構建有力的協同保障體系
整合校企雙方優勢資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是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係的基礎。這就要求雙方建立目標一致的協同培養機制。協同制訂培養目標、協同建設課程體系、協同實施培養過程、協同評價培養質量,承擔各自義務。一方面,可以聯合抱團爭取政府的支援,如高校可從鼓勵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企業可從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方面爭取政府的投入,爭取經費和政策的支援。政府應順應形勢發展,積極作為,統籌校企雙方優勢資源,協調校企協同合作的有序開展,共同構建有力的組織保障體系。
2.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措施
1知會制度。學生參加工學結合時間一般不少於半年,主要集中在大學三、四年級進行,這種較長時間在外頂崗實踐應由學生個人提出申請,自願參加,並取得家長或監護人同意,與學校、企業簽訂協議書。明確了學生、家長、學校和企業的權利與義務後方能進入企業工作崗位。
2崗前培訓。有針對性的崗前培訓能幫助學生縮短因工學結合帶來的不適應,培訓應結合專業特點、企業實際來進行,可以邀請企業來校,幫助企業瞭解學生當前的生活學習狀況,請企業領導作關於如何做一名合格員工的講座;也可以邀請學生到企業實地感受企業文化,通過互動增加雙方的相互信任。幫助學生向“學生+員工”角色的轉變。
3安全教育。結合崗位工作特點,開展安全教育,重視學生安全意識的養成,在企業、學校、家長三者中建立安全合作機制,明確各自工作職責,積極動員學生購買人身意外等險種。
4科學考核。高校與企業應結合實踐教學計劃和學分管理要求,參考學生在企業從事的工作性質,把學生的工作量和工作業績折算成學分,建立起分類指導、分類考核的評價體系,並逐步建立學校學籍和企業學籍的雙學籍管理制度。
5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長期的系統工程,除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自強、自省、自我提升外,學校、企業、社會應提供可能和營造氛圍予以幫助,如韶關學院開展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計劃之“未來CEO”等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面上組織,企業贊助,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全程跟蹤與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效果很好。
3.重視企業環境的建設
工學結合的目標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企業環境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要素,其特殊教育效果是校內的實習或模擬基地不能代替的。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與企業聯合建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實戰環境”。此外,企業要在用工、環保、誠信、企業文化方面規範自身的行為,為學生“準員工”提供良好的示範榜樣作用。
4.構建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現代學徒制有利於促進行業、企業參與高校職業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有利於推進“雙證融通”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有利於“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有利於解決企業招工難、用工不穩定的問題。現代學徒制在西方國家例如德國已經開展多年,成效顯著,各國正在開展。當前,我國正在研究和試點,但沒有得到廣泛運用,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公用經費支援,也就是“購買企業崗位”經費缺乏。因此,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可在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後,發放學生準員工工資,並計算其工齡,學校幫助企業提供畢業生的“預招聘”、“預錄用”,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和儲備。企業和學校要充分考慮學生、家長的心理預期和生源物件的不同,合理制定培養計劃,制訂“學徒制”契約,用法律手段保護各方權益。
二:成人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一、我國成人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內涵
1、教育管理體制
教育管理體制是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組織體系的總稱。學校是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學校必須通過管理制度來規範和協調各個組織的活動。在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總指揮下,我國現行教育由地方負責,實施分級管理制度。國家教育部是我國制定法規、政策、方針、規劃等的主要負責部門,省級教育部門負責地方成人教育的各項工作。我國現行教育管理體制分為四個層次:中央級、省級、市級、縣級,形成教育管理的縱向系統。各級教育行政組織構成教育管理的橫向系統,形成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體系。
2、成人教育管理體制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是指成人高等教育在管理機構設定,領導隸屬關係和管理許可權劃分等方面的體系、制度、方法、形式的總和。詳細來講,成人教育管理體制主要包括巨集觀管理體制和微觀管理體制兩個方面。所謂巨集觀管理體制就是中央和地方行政組織機構的設定、職權劃分、隸屬關係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和辦學機構的關係;微觀管理體制就是成人院校辦學機構自身的管理體制,也就是說是學校內部的關於機構設定、管理許可權、領導體制等方面的相互關係。
二、當前成人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體制落後
我國當前成人教育管理體制是沿用傳統的自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這種扁平型的管理模式層次多、人員多,增加了管理的費用支出,而且容易導致資訊鏈滯後和失真。這種管理體制下,容易導致學校辦學活力不足,這也成為教育行政體制改革中存在的核心問題,也是弊端產生的重要因素。成人教育高度集權與管理新體制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成人教育體制面臨的重要問題。傳統官僚制度管理機構臃腫,實行條塊分割的“單位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專業機構的擴大,行政機關包攬了業務部門和學校的許可權,管理效果不好。官僚制的供給模式導致溝通難,管理效率低。官僚制度下個人的主動性得不到發展,淪為官僚制度組織下的工作機器,容易失去個性。
2、競爭機制缺乏
官僚制度下的成人教育管理,政府包攬所有的教育事務,結果導致教育辦學缺乏活力,缺乏競爭力,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為公共服務機構壟斷,缺乏有效的競爭,不能夠用市場進行優勝劣汰,不能夠有效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成人教育內部同級之間不存在所謂的競爭機制,無論公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怎樣,都能夠獲得相應的經費、師資、生源保障,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低不會影響報酬的發放。學校之間的競爭不是提高教學質量,而是爭取學校效益的最大化,這些都是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
3、教育資源不均衡
首先是各地區教育資源配置嚴重不均,農村教育資源遠遠落後於城市。地方財政實力不均衡是導致我國成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關鍵因素,城市教育總是比農村好,農村劣勢的教育重擔壓在基層政府身上,義務教育推進的不均衡性更加明顯。其次,東西部教育發展不平衡,東西部教育經費投入的差距較大,教育機會不夠均等,地區之間的經費差距很大。
4、評價機制不完善
成人教育缺乏確切的評價機制,傳統的評價模式落後,缺乏一套全面的、科學的、完善的評價體系,同時也缺乏教育行政部門的質量監督。缺乏一套素質教育管理的評價制度,無論是教學方法、課程設定還是教材編寫,都缺乏相應的評價機制。同時我國還缺乏一套科學的考試評價制度,學生依然無法從繁重的作業中擺脫出來,壓力很大,不能夠真正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統一起來,不利於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成人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
三、新時期成人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路徑
1、提高成人教育的自主性
在我國,作為主管成人教育的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國家教育部應當儘快轉變職能,由行政機關向政策機關轉變,不應直接介入地方成人教育行政事務,給予學校充分的自主權。同時,改革的中心是要增強成人教育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給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充分自主的餘地,在體制上要下放企業辦學的自主權,建立新的成人教育執行機制,不斷強化成人教育發展與社會執行的契合度,確保成人教育的順利開展。
2、優化權力結構和管理層級
首先,不斷優化成人教育管理組織結構,使之趨向於扁平化發展,這樣有利於資訊傳遞的準確性,也有利於行政負責人的巨集觀管理。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有利於充分發揮下屬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權利重心的下移,對外界形勢變化迅速做出反映。其次,不斷優化各級教育部門的職權,避免教育職能膨脹,要打破高度集權的教育現狀,適應新的層級管理需要。再次,應該不斷加強學校辦學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改善管理體制,促進教育公平
改變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教育不均衡現狀,推進城鄉教育資源的統籌規劃,加大對西部落後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積極推進決策權體制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政府應該不斷加大教育投資,鼓勵行業、企業興辦教育,推進教育多元化發展。各地區應該注意“因地制宜”,依據地區發展實際,制定不同的教育政策,最大限度促進教育公平。
4、優化教育評價體系
傳統的教育管理體制導致教育效率低下,嚴重浪費了教育教學資源。所以應該引入競爭機制,如允許學生擇校,發展其他相關教育等,依據學生生源的多少來確定上級撥款的多少,這樣能夠促進學校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專心辦學,提高辦學質量。同時應該逐步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從發展需求出發,制定適合我國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評價機制。
四、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人教育改革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伴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成人教育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加強成人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工作思路,促進教育主管部門改革沿著更加公平、均衡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進成人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 教育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 新三板業務實習總結
- 大學生會計實習生週記例文
- 安全生產標準化範文
- 雙魚座與其他星座的配對情況
- 小學高年級評語集錦
- 新三板公司對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的要求是什麼
- 高中感恩父母黑板報設計大全
- 向老婆道歉最感人的話_給老婆道歉的簡訊
- 三十六計之趁火打劫
- 書香黑板報設計
- 學生會換屆選舉主持詞
- 膝上型電腦沒有滑鼠怎麼操作
- 措手不及的常用造句範例
- 對講門鈴壞了應該怎樣進行維修
- 中秋節有哪些好的創意禮物推薦
- 成都東門拉丁舞學校視訊
- 豆腐健康的吃法以及營養價值
-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期末試卷
- 電動叉車管理規定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