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與實踐論文
教育是一個關於人的複雜現象和活動,它蘊涵著藝術性、創造性、隨機性,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它的學科歸屬很模糊。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幼兒英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摘要】社會生活的資訊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育是社會的產物,從社會現實來看,順應世界形勢和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掌握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英語,已成為對現代人才素質的要求。現如今,幼兒英語教育已從一度的“時尚”走向了“形成一股熱潮”,幼兒英語教育開展的十分普及。而教育研究要求善於發現新的研究物件、拓展原有研究物件的範圍,順應這一熱潮,研究幼兒英語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使之步入科學、高效的軌道,便成為時代賦予學前教育研究的新命題。
【關鍵詞】英語教育 理論與實踐 學習興趣 交際能力
幼兒英語教育是一門研究幼兒英語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探討幼兒英語教育規律的學科,具體包括研究幼兒英語教育的指導思想、教育目標和要求、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原則及教育評價等一整套英語教育規律的體系。幼兒英語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幼兒教育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絡。總體而言,幼兒英語教育既有英語學科本身的性質,又必須遵循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
幼兒英語教育是指在幼兒園中對幼兒開展的正式的、專門性的英語語言教育教學活動。具體來說,就是幼兒園一般在每天或兩三天一次,安排半小時左右的時間,由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教授幼兒有關英語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幼兒調動注意力進行有意識的學習。為了讓幼兒更好的學習和理解英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採取雙語教育。幼兒雙語教育是指在幼兒園中對幼兒進行的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教育,母語和英語都成了教學媒介語和交流的工具。即除漢語外,教師還用英語組織幼兒的一半或大部分的活動,如生活活動、遊戲活動、學習活動等,教師和幼兒在活動中把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
在幼兒英語教育的實踐中,準確確立和及時達到科學的幼兒英語教育目標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行動的指南,是開展幼兒英語教育實踐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布盧姆將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領域: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領域;語言學家H・HStern對語言教育目標分類為:熟練、知識、情感和遷移的目標。從巨集觀角度而言,具有啟蒙性質的幼兒英語教育的目標涉及認知、能力與情感態度領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圍繞具體的教育目標來開展活動來更好的有利於幼兒英語的學習。
在幼兒英語教育的實踐中,教師要更好的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一種基本情緒狀態,而且處於動機的最深水平,它可以驅使人去行動。美國的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G・W・Allport認為,人類有一種自主性功能,就是興趣。兒童的反應是由這種內在動機驅使的。可見,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前提、保證和動力。幼兒注意的集中性、注意保持的時間長短和情緒的積極性都是由興趣決定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認為情感過濾壓力會影響學習行為,壓力越小,學習效果越好。
教育學家指出,對兒童的教育活動,應當是生動活潑、含義豐富和有趣味性的。只有激發起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才能提高幼兒英語教育的效果,才能減輕幼兒的學習負擔,是幼兒學而知樂,破除對英語學習的畏懼感和神祕感。教師要注重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善於抓住幼兒的好奇心,調動幼兒的情緒、情感,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和生動有趣的方法及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幼兒滿懷濃厚的情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去接觸語言符號,接受英語教育。
教師應以幼兒的興趣為先,為幼兒營造輕鬆、有趣、生動和真實的學習環境,否則幼兒會過早產生焦慮、厭學等情緒障礙,以致影響今後甚至是一生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幼兒學習英語的前提,那麼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幼兒英語教育的實踐中,除了要培養幼兒的興趣外,更要注重訓練幼兒的模仿能力,從而打好語音預感的基礎。語言學家S・I・哈婭科娃認為,在現有各種形式的符號中,語言是最高度發展的,也是最細微、最複雜的。語音是語言的聲音,是口頭語和書面語的共同基礎,是語言的外在形式、物質外殼。幼兒英語教育中的語音知識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
幼兒階段英語教育涉及一些認知目標、涉及一些語言知識學習的話,主要是在詞彙、句型等方面的學習中掌握語音的感性知識,即語感。心裡語言學實驗證明,幼兒期是語音學習的關鍵期,幼兒學習英語的優勢在於語音,那麼教師就要在日常的英語教育實踐中,讓幼兒在聽說的活動中,在語言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大量語音薰陶,從而逐步學會控制發音器官,分析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及舌位的高低前後,掌握正確的語音,為後繼的學習打下紮實的語音基礎。幼兒在反覆聽、反覆模仿語音的基礎上,易養成自動化的習慣,形成一定的語音預感。
教師在注重語音訓練的同時,還應訓練幼兒良好的語感,即直覺的感知和領悟語言的一種能力。初始階段幼兒的學習不是理性的,而是直覺的,幼兒更多的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器官廣泛地接觸語言材料,熟悉所學語言的語音、語義等,更多的依賴語境直接感知語言資訊。因此,幼兒期較易形成良好的語感,教師要努力創設語境,使幼兒在視覺、聽覺上始終受到大量的語言資訊的刺激,獲得對語言的感受。
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培養了幼兒對英語的興趣以及打好了語音語感的基礎,那麼接下來幼兒就可以簡單的進行英語交際。
在幼兒英語教育的實踐中,教師可以採用“聽說領先,啟動開口”的方法來培養幼兒初步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聽說領先,啟動開口的實質就是以“聽說為主”,不搞認讀,以聽說口語練習為教育目標來培養幼兒開口說英語,使之順應語言發展的規律。幼兒期正處於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如果幼兒在讀寫之前,通過口語掌握了音位體系和一些基本詞彙,那麼今後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將會迅速而有效得多。
因為從語言學的角度看,書面語言是口頭語言的視覺體現,書面語言的表達在口頭語言裡有其相應的語言物件。幼兒聽覺敏銳、模仿力強,善於獲得具體的語言資訊,再加上自身的監控能力弱心理障礙少,只要有一定的環境,幼兒都能樂於開口,這樣便於幼兒邊學便用、學以致用,使所學的語言材料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
社會語言學、心裡語言學認為,語言行為和語言活動能滿足人們交際的需要,使用語言是一種交際能力,語言功能的主要標誌是交際功能。從實踐中掌握外語,在真實情景中使用語言,才是基礎外語教育的目的。兒童語言教育應重視通過培養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以促進他們交流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努力創設使用英語交往的環境,讓幼兒自然的、真實的生活情景中運用所學的英語,培養幼兒交際的能力。
幼兒英語教育中的理論和實踐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幼兒教師可以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更好的實踐,同時也可以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理論。幼兒教師對於幼兒英語教育中的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幼兒對英語學習強烈的求知慾,並且讓幼兒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打好英語語音的基礎,啟動幼兒開口說英語,培養幼兒初步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立非著.A Survey pf Moder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2] 何廣鏗著.英語教學法.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 H.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Learn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1999.
篇2
淺談感恩勵志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摘要:感恩勵志教育是以“感恩的勵志,勵志的感恩”為主題,以傳統文化為內容,以音樂和語言為烘托,情境互動地激發學生責任意識、自主意識的一種教育方式。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德育模式。
關鍵詞:高校 感恩勵志教育 大學生
“知恩圖報”,是我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實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讓我們的學生有情感,有靈性,有愛心,有憐憫之心,敬畏生命,知恥知榮,知恩圖報,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之本,這就是我們教育的大目標!
一、感恩勵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中出現的新情況是感恩教育的前提
思想多元化給學生帶來的困惑。資訊鑑別能力的差異和不平衡,使部分學生對“兩課”課堂中的理論灌輸和日常生活中思政教師的思想教育並不完全認同,表現出對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網路資訊化促使學生自控力下降。網路上的資訊良莠混雜,大量的資訊資源很難管理控制,一些不良資訊趁機入侵,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大學生意識形態的防禦能力,弱化了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市場功利主義思想對學生產生浮躁情緒。部分學生表現出自私、漠視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問題。
2.國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是感恩勵志教育的基礎
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指出,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國務院也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要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努力增加教學中的科研含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3.加強了對“兩課”教學的管理是感恩勵志教育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教育部明顯加強了對“兩課”教學的管理,對具體內容、教學方法和基本要求等提出要求。部分高校根據實際,與時俱進,採取新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對“兩課”教學進行積極探索。
二、感恩勵志教育的模式
1.感恩勵志教育的定義
感恩勵志教育是以“感恩的勵志,勵志的感恩”為主題,以傳統文化為內容,以音樂和語言為烘托,情境互動地激發學生責任意識、自主意識的一種教育方式。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德育模式。
感恩勵志教育以“育人”為核心,以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基本道德規範教育為重點,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紮實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通過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重視、尊重和感激別人對自己的付出,知恩、感恩,報恩,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發奮圖強、勵志成才,努力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感恩勵志教育的常規活動
1“忠心獻給祖國”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形勢與政策課、主題班會、愛國主義影片展播、愛國主義圖片展覽等多種形式,認真組織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學習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報效祖國,服務人民。
2“愛心獻給社會”主題宣傳活動
通過開展“心繫災區,節水保泉”、“保護生態,低碳生活”、愛心救助、義工服務等活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從實踐中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會到關心社會獻愛心的喜悅與幸福。
3“孝心獻給父母”孝心美德宣傳週活動
通過開展“寄親情賀卡”、“發親情簡訊”、“回憶成長曆程,感謝父母深情”、為父母做一件事等活動,讓學生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父母養育的感恩之情,積極倡導孝心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辛勞的父母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和幸福。
4“關心獻給他人”主題實踐活動
通過開展“感恩接力”、“感恩牆”、“杯水謝師恩”、“手拉手”幫扶等活動,倡導學生學會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學會知恩、感恩和報恩,努力構建團結友愛,以誠相待,寬厚隨和,長久相處,與人為善的和諧集體,為構建和諧校園、建立和諧社會做出積極努力。
5“信心留給自己”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班級爭霸賽、“我最崇拜的學長”評選等活動,開展讀書學習、主題演講活動和誠信教育活動,切實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競爭意識和誠信品質,鼓舞激勵學生充滿自信的面對未來,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和綜合素質。
6“寄情母校”系列活動
通過組織畢業生開展徵集畢業感言、為母校發展建言獻策等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美化和諧校園環境,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珍惜校園生活,感謝母校培育,激勵畢業生懷著對國家和社會的強烈責任感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走向社會,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3.感恩勵志教育的重點活動
感恩勵志教育公開課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內化”教育,它從人性本善出發,以真喚真,以善揚善,深挖真善人性中的原動力,喚醒人們麻木的心靈和朦昧的良知,以此治心扶志,點燃心中激情,激發人本潛能,重樹成功信念與報效責任,從而促進道德認同、人本理解和個性發展。接受教育的受眾,在短期內會發生由原來的“人要我學好”到“我要我做好”的深刻轉變。
感恩勵志教育公開課全程分“激勵引導”和“真情互動”兩部分。
“激勵引導”。專家用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心語,以心靈對話的方式,引領人們回憶往事,重溫過去,感念父母和師長恩情;憶舊時夢想和壯志,思今日心態與處境,讓聽眾麻木的心靈感知痛苦、矇昧的良知得以喚醒,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
“真情互動”。聽了專家的心靈對話後,許多聽眾會自發走到臺上向父母或向老師或向朋友表達自己的感激,或悔過自新,或當眾立誓,奮進求學,立志成才,以報答父母的養育和老師的教育,語言之懇切,場面之感動,非普通演講所能相比。令眾多家長,老師,媒體記者一致盛讚為:“感天動地,見所未見!”
三、高校實施感恩教育的對策
1.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學校傳媒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典型和優秀大學生先進事蹟。
2.建立高素質的感恩勵志教育隊伍
一要建設好專職隊伍。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從事黨政工作和共青團工作。保證高校團組織機構設定和人員配備。二要加強感恩勵志教師隊伍建設。使他們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3.建立家校共育平臺
學生的成長受到各方面影響,學校和家庭是兩個重要的影響源,因此,學校與家庭二者的合作與溝通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4.要加大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
不斷改善條件,優化手段。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努力增加教育經費總量,不僅要大力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還要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