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莊子心得
由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系列圖書編委會通過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授權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于丹〈莊子〉心得》一書自3月3日在全國陸續上市以來,受到了全國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現結合自身情況,談談個人的心得體會。本文是于丹莊子的心得,歡迎閱讀。
一: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連結。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連結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開啟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那麼什麼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恆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裡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麼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闢,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後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現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座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修身養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對映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二: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聖人”,卻把莊子卻稱為“神人”。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麼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遊》。但是,莊子所追求的逍遙遊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狀態呢?莊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于丹認為,莊子是一個乘物以遊心,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的文章嬉笑怒罵尖酸刻薄,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cheng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莊子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這兩個字。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經濟的問題,生存的困窘,莊子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一天,莊子家裡實在是揭不開鍋了,去借米,等米下鍋。他找監河侯,一個專門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點糧食。監河侯說,你看我現在正在忙著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來,就借你300兩黃金。莊子一聽,就給監河侯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昨天我從這個地方過,聽到有人叫我,一下四周沒人,又找了一圈,低頭髮現地上車溝軋出來的車轍印裡面有一條小鯽魚。小鯽魚說,給我點水喝好嗎?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莊子說,可以。但是我現在沒有水,等我到吳越去,向吳越王請求,開通西江的水,引水回來接你迴歸大海怎麼樣?小鯽魚說,等你把那麼遠的水調來,那時候,你到那個賣魚乾的鋪子,或許還能找到我。說完這個故事,莊子就走了。說明莊子在現實的境遇中,並不一個超越,灑脫,生活富足無憂的人。
莊子說,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個人可以困窘於貧困,但他的內心是否真正在乎這種貧困,他對於一個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這就決定了他面對貧困的態度。
在宋國,有一個叫曹商的人,他非常榮幸,有一天帶著國家使命出使秦國。當時秦國是西部最強大的國家,走的時候國家給他配了幾乘車馬,到了那兒不辱使命,把事情辦完,得到了秦王的歡心。回來時,帶著上百乘的車馬浩浩蕩蕩,趾高氣揚地對大家說,我這個人,讓我住在一個破房子裡,每天織草鞋,做手工,對這樣的生活,我恐怕自己沒有那種能力。但是,一看到國君,一看到高職位的人,我只要用幾句話就能討得他們的歡心,我的能力也許大概就是這樣的了。莊子聽完此話,淡淡地對他講,我聽說,秦王患病時,常求遍天下名醫。比如說他身上長瘡,長癤子的時候,如果有人能夠為他破一個膿瘡,就賞他一輛車馬,如果有人肯低三下四去為他舔痔瘡,就賞他五乘車馬。他問曹商,你是不是去秦國給秦王治痔瘡了吧?要不然你怎麼能帶回這麼多車馬呢?這個故事,說明“利”這個字,困不住莊子。
于丹教授認為,莊子的文章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尖酸刻薄的諷刺與挖苦。那麼莊子的思想,對於我們現代人,有什麼啟示呢?
三:
今天,一個有10塊錢的人,未必他的快樂不如一個身價上百萬上千萬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錢,並不能決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在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上,最快樂的人,既不是窮得叮噹響的人,也不是家財萬貫的人,往往是那些有溫飽到小康的這一批人。因為他們的日子不至於生活得過分窘迫,也不至於被財富所束縛,在財富里異化,為財富而擔憂。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有資格幸福的人。
現在網上流行這麼一個段子,說人生無非是為了幾張紙。為錢,就是為那麼幾張人民幣。名呢,為了那麼幾張獎狀,文憑,檔案。人死了以後,為了墓誌銘,為了燒紙錢。一輩子,就是為了幾張紙而已。
莊子,把這些東西看得太淡了,所以,利束縛不了他。莊子覺得,要我為了利喪失我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讓我用心去為形役,不值得。這個道理今天也許有一些高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說到第二層,破名,則要比破利難得多。我可以不為金錢所動,但是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生前一世,為的是死後追封一個諡號,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當這個諡號刻上墓誌銘,他會覺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這個永恆的墓碑上得到了補償。這就是辛棄疾所謂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莊子在乎名嗎?莊子這個人,富有雄才大略,但他不愛說。他認為天地沉濁,不可與莊語。天地之大美,自是不言。這樣,他就周遊列國,在各地遊蕩。
他有一個好朋友叫惠施,著稱是天下有名的雄辯家,在樑國做宰相。這一回,莊子晃盪到了樑國。很多人就跑去跟惠子惠施說,莊周莊子的口才和雄辯遠在你之上,千萬不能讓他直接去見梁惠王,萬一樑王把相位給了他就不好辦了。於是惠子就發動他手下的人,滿城去找莊子。後來,莊子聽說這個事,就去找惠子。莊子對惠子說,南方有一種鳥叫鵷yuan雛一種像鳳凰的鳥,從南海飛到北海的時候,一路上,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飛過一隻鴞xiao鳥貓頭鷹之類的猛禽的頭上,這隻鴞鳥正在吃腐爛的老鼠,鴞鳥怕鵷雛搶它的老鼠,便仰頭大叫一聲。莊子對惠子說,你現在是不是也想對我大叫一聲啊?其實,名位對於世俗,雖有設定的必要,但對於大智慧的人來說,名位就像旅社一樣,沒有什麼值得留念的。這就是莊子眼中的名。
戰國時期有三個最大的國家:楚國,齊國和秦國。楚王曾派大臣去找莊子,想把楚國的相位授給他。當時,莊子在蒲水上逍逍遙遙地釣魚。楚國兩個大臣說明請他出山為相的來意後,莊子又開始講故事。聽說楚國有一種神龜,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頭被放在廟裡,用作占卜。你說,它是情願送了性命留下骨頭,讓人敬重好啊,還是情願活在爛泥巴里打滾好呢?我猜,它一定願意在泥巴里打滾。你們回去吧,我和它一樣,願意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滾。這就是莊子對送上門來的名,如此態度而已。
人心為什麼有自由?自由就是因為他不在乎。人的一生只有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可以真正拘束住。人生的勞頓有很多時候,要先問一問目的是什麼?很多事是一個迴圈,也許你眼下的起點,對自己的交待,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回答,比如說,是為了家人,為了自己的成就,為了對社會有所貢獻。但是,潛在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呢?這是不是我們給名和利,找的一個堂而皇之的託辭?有時,就是因為被名利在前面一步一步地牽引著,淪陷進一種無事忙的人生迴圈。
有時候,我們大家都會有一種無名火,或是因一個什麼樣的官沒當上,或是因掙錢沒掙到,總有一種堂而皇之的理由,變成了無名火,這個無名火迴圈往復地出現。在一個公司或一個機構裡,最有資格高高在上的人,就是老闆。他可以隨意呵斥任何一個下屬,你為什麼沒有把這個工作做好?你做不好工作,我就沒有政績,單位就沒有好名聲,所有過錯全在你一個人操作的能力上。作為他的下屬,只能是唯唯諾諾,點頭稱是。回家以後,這無名火就發在老婆身上,對著老婆大喊大叫,我辛辛苦苦在外掙錢,撐著這個家的名分,你才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但你沒把家沒管好,沒把孩子管好,你就讓我過這樣的生活嗎?把老婆臭罵了一頓,老婆也只好唯唯諾諾,點頭稱是。但是,她心裡又不平衡,就去訓孩子。孩子不服氣,就去罵他們家的小狗。狗也不敢對主人說什麼,出去就把無名火發在野貓身上。貓也打不過狗,只好忍氣吞聲,然後就拼命地去找耗子。因為只有在耗子身上,貓的憤怒才能得到宣洩。如此這般,一個老闆的憤怒,跟一個耗子的委曲之間到底還差多少環節呢?這就是我們人世間的一種潛規則。其實,我們人人心裡都有無名火,我們真的想讓自己平息,就回過頭來看看莊子,看一看有沒有我們內心的原因:是別人給我們的這麼多委曲,還是我們自己看不破名與利這兩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