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裡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裡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
我們今天已經遠離了產生孝道的宗法社會。在現代社會中,父子的關係已經不存在跟君臣關係的對應,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孝"已經過時了?
是不是在今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裡,"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一本《論語》捧在手裡,我們說它是樸素的,是溫暖的,那麼它的樸素和溫暖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裡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也就是說,《論語》告訴我們修養身心的道理,並且還會給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孔子和他的學生有很多日常的問答。有一天,顏回、子路跟老師在一起聊天。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志向吧。"
子路說:"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車馬這些好東西,與朋友一起享用,用壞了也沒有什麼抱怨。這就是我的願望。"
顏回說:"我的願望呢,就是一個人不經常誇耀自己,也不經常宣揚自己的功勞,能夠做到很謙遜也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學生們發現老師還沒有說話。子路就對老師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志向。"
孔子呢,就淡淡地說出對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簡單,就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夠讓老人得到安頓,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
我們想一想,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擺脫跟三種人的關係,那就是我們的長輩-生我養我的父母,我們的平輩-一生相隨相伴的朋友,我們的晚輩-自己的兒女。
孔子先不去談我要怎樣建設家國社稷,怎樣建立多少功勳,而是說讓我的老人都可以安頓了,讓我的朋友對我可以信任、託付,讓孩子們覺得我這個人是值得追慕、緬懷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夠讓這三種人心中有這樣的種種寄託,也就夠了。在這裡面,擺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我們都在說,中華民族有一種美德叫孝敬,但是,我們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孝嗎?一個"安"字容易做到嗎?讓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內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個兒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夠做好卻很不容易。
中國民間有個說法,叫做"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因為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親情,人人不可迴避。
在孝順這件事上,民間還有一個說法,叫做"論心不論跡"。我們知道,不一定每一個孝子都有充足的錢財和很高的地位,能夠按照他的夢想把愛摺合成一種物質條件給他的父母。有時候一個很深刻的心願,但是做起來卻只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篇二
對老人的這種安頓,也許我們可以有種種標準,比如買多大的房子,買什麼樣的車,帶老人去什麼地方旅遊,讓他穿什麼樣的衣裳,有什麼樣的飲食,但是這些能讓老人真正心安嗎?
很多學生曾經問過孔子,什麼叫做"孝"。"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子游去問老師,什麼叫做孝啊?老師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養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但是,這真的就是孝嗎?
孔子接著反問,你看狗馬這些動物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你只是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了,但你對他們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那麼這跟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這裡孔子又是一個反問句:"曾是以為孝乎?"你竟然認為這是"孝"嗎?
子夏問老師什麼叫孝。孔子又說了一種現象,他說:做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謂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們都會搶著去幹;在一個物質條件不很豐富的情況下,儘量做到讓長輩有吃有喝。但是,這樣做竟然可以算"孝"嗎?
子游問孝,子夏問孝,老師都鋪陳了一些大家普遍認為是"孝"的行跡:去好好地做事,養著父母,有什麼好吃好喝讓父母先吃先喝,有什麼勞頓自己可以先擔當,這些事情大家都認為是孝了。但是,孔子都要反問一句,這些跟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這些真是孝嗎?
孔子的反問令人深思。中國人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鍵是我們的心中對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嗎?
今天是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兒女們總是太忙太忙了。
面對父母,今天的兒女應該要問問自己:如何讓老人因為有自己這個孩子而得到安頓,我們怎樣做到真正的孝?
今天我們總在說,孝敬是一種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種本能。我們反過來說一個命題,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有人說過那是美德嗎?沒有,因為那是近乎本能。
這個世界上,生物之愛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殘酷:所有的愛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對父母來說,兒女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父母怎麼盡心都不為過。
我們看到很多故事,比如孩子得了病,這父母守在手術室外面,說把我的肝臟移植給他吧,把我的腎臟移植給他吧。我想,如果能移植心臟,那可能十個媽媽裡面有九個願意。
但是,我們去找找兒女為父母做過什麼的故事,可能遠遠不如父母對兒女做的多。
篇三
讀書究其意,實際是自我身心的修養和人生性格的磨鍊。隨手一翻,入得眼者,感觸很深,受益匪淺;不入眼者,視其茶餘飯後之笑料。
于丹《論語》感悟是將簡而概子的內容用我們今天簡化字平鋪而闡釋,聽者懂,聆者動心。“一本《論語》捧在手心,是那樣的樸素和溫暖,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是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于丹在“孝敬之道”裡說到了何為孝。我們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鍵是我們心中對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嗎?我們很忙,今天很忙,明天很忙,工作忙,忙工作,我們總在忙,忙什麼呢?民間有句俗語:“百善孝為先”,我們忙著工作,忙著家庭,忙著慈善事業,忙著人類最偉大的事業?一切善行以孝開始。還有句俗語:“論心不論跡”。我們不一定擁有充足的錢財和很高的地位,能夠把老人的願望摺合成一種物質條件給父母,但是有時候一個很深刻的心願,做起來卻只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生物之愛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殘酷:所有的愛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對父母來說,兒女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父母怎麼盡心都不為過。但是兒女呢?
我們傳承著文明,中華文明,我們也在說著,我們是炎黃之孫,我們也常去拜謁黃帝陵。但是,我們做的太多而表現的太少;說的太多感恩的太少。在這個母親節,你做了什麼?一個家庭我的父母,你為父母做了什麼,一個國家我的父母,你為父母做了什麼?
- 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
- 經典名人格言精選勵志句子
- 世界上最大爆炸
- 英語小短文帶翻譯閱讀
-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測試題
- 酒店開業慶典上的講話
- 筆記本關機出現藍屏怎麼辦
- 有關於致離休老幹部的慰問信
- 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 淺議會計職業道德的論文
- 青椒炒泥鰍好吃又營養的做法
- 不吃早飯的危害有什麼
- 五針鬆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 會計專業社會實踐報告優秀範文
- 教師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 二年級下學期綜合評價評語
- 中專畢業鑑定自我鑑定
- 豇豆的種植技術_如何種植豇豆***2***
- 王者榮耀貂蟬視訊教程
- 給閨蜜道歉的感人的話_向閨蜜道歉的句子3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