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如何學習寫作

  提到作文,不少學生都“深惡痛絕”,有的咬著筆頭半天寫不出一句話,更多的是像擠牙膏一樣寫了出來,如何學習寫作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如何學習寫作的方法,供你參考。

  一、 學會摘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的源頭活水自然是我們每天的生活,但別人的精彩文章其實也是我們作文的一個來頭。一篇文章有可能容納了作者的一段生活,一篇文章有可能包含了作者的一個見解,一篇文章有可能表達了作者的一些情感。學會了摘抄,就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積累生活。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主張:“博觀而取,厚積而薄發。”這說明積累素材是寫作的前提。立志攻克寫作難關的同學們,應該備有一本專門摘抄、點評的筆記本。可以摘抄的東西至少應該包括下面幾方面的內容:1、名言詩、文,警句,諺語,格言,佳句指含排比、誇張、對偶等多種修辭手法,內容健康的句子;2、 鮮活、生動的口語;3、典型的人和事;4、 精闢而獨到的見解;5、 精彩的描繪片斷;6、頗有特色的順口溜……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對摘抄的材料進行細緻的體會和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記憶,這是在積累中比摘抄更進一步的環節。要想恰到好處地把積累的材料用於作文,體味程度深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摘抄不體味評點,那麼材料再多也只是“死水一潭”,很難得心應手,隨意驅遣,這也就失去了積累的意義。相反,如果在體味上下功夫,那麼這些材料將變成活生生的“士兵”,隨叫隨到,信手拈來,從而使自己的文章“活”起來。

  二、 學會擬題

  現在很多作文題目是半命題或話題作文,如何想一個不落俗套的標題,選一個讓自己有話可說的話題,是作文取得成功的重要環節。如寫秋天的作文,常見題目可能為“秋景”、“秋思”等,題目既大又空,很不好寫。若改為“我和秋天有個約會”,就會好寫一點,而且讀者見此題目定會為之心動,欲一讀而後快。對於這一類作文題的擬題,我們可以採用如下辦法:擴充套件法,就是在所給題目或關鍵詞前面或後面加上適當的詞語,使所給話題更加具體,從而降低寫作難度,比如“笑容”前加上“售貨員”,變成“售貨員的笑容”;修辭法:可以運用修辭手法,把你所想講的意思用比喻、擬人、誇張、對比等方法表達出來,比如“傳統與時尚”;想象法,給你的題目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假如我是市長”、“文具盒裡的聚會”;懸念法:構築懸念,比如“石油埋藏在哪裡?”“18歲,在想什麼?”以此引起讀者閱讀文章的興趣。

  三、 多做片段作文練習

  片段作文練習是練習作文的好辦法。可以不拘形式,比如以接龍遊戲方式每個人寫一段文字,最後連成一篇文章,比如以某個老師、同學為模特,用文字給他“畫像”,或者找其他同學的作文來修改,達到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講的“說明的話,要使它顯豁;如是抽象的話,要使它最妙省;意在刺激,則使它具有刺激力;意在描摹,則使它含有最好的生動態……”的效果。

  這裡列舉只是作文中常用的一些訓練方法,摘抄是基礎工作,擬題構思是總體設計,片段作文是實踐。大家多多練習,定會有所收穫。當然,更多的作文技巧,還要靠你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掌握了。

  怎樣學習寫作

  很高興與朋友們在這裡相識。做為年輕朋友,我也和大家一樣,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因此,我願和朋友們在心緣之夢這裡,並通過這個平臺,相交流,互提高,共切磋,同進步。

  關於文學寫作,古今中外名家的創作談可謂是琳琅滿目,我這個年輕人也談寫作,真的是有些不知海的深淺了!常常被別人冠以青年作家和詩人,我真的有些惶惶然。又想,就寫作談談我的學習體會和感受,在此同輩朋友未必會求全責備吧。因此,這才敢接受朋友之邀,坐在這裡與大家相認識。

  筆者曾經是就讀於北京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大學。受過系統的文學學習和聆聽過很多有影響的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理論家,以及還有一些知名作家的教授和教誨,得益之處,受益之深,自然是不必說了。我在這裡只是把我在大學裡學習的一些筆記與我的寫作實踐體會,結合整理一下,獻給大家,供朋友們參考。 怎樣學習寫作

  對於初學寫作者來說,我的體會是寫身邊熟悉的人和事。有些人在動筆之前,手裡和心裡可能有很多的素材,甚至是細節,如:個人經歷和聽來的故事等,但就是無從下手。其原因何在?掌握寫作的基本常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沒有一個合適恰當的主題。而沒有一個合適恰當的主題,也就使手中、心裡的那些素材和細節孤立而零亂,無法凝鍊和集中。如果硬去構思,結果可能是羅列生活的“流水帳”,也可能是一堆不倫不類的文字,如果這樣,還不如再冷靜地觀察和分析生活。

  幾天以前,我在寫一篇東西的時候,就是無從下手。當時有親身經歷的感動,也有那種創作心情和慾望,但就是找不到“靈感”,使這篇作品難產多日……魂牽夢繞中,我想起了許許多多的往事,包括所看過的書籍和作品,想得越多,我所熟悉的細節和人物在我腦海裡越清晰,並且“即使它只是一件普通的衣褲,但對我來說,卻一樣是溫馨無限的親情”的主題,漸漸也醞釀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