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如何培養寫作的良好習慣

  在高三的整體複習中,寫作是難點中的難點,很多同學對此不知所措,也覺得很難提高。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培養寫作良好習慣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培養寫作良好習慣的方法

  我覺得新學期開始就培養自己良好的寫作習慣非常重要,大家不但可以通過課堂習作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而且可以通過平時小段練習來提高。如:及時關注社會的動態,關注社會的焦點資訊,並及時寫出簡潔明快的小段點評來闡發自己的觀點,在語言表達中要堅持求質不求量、求好不求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淺、求新不求俗的原則。這樣的勤寫,並堅持一段時間,你的寫作一定會有較大的提高。同時,在整體訓練自己的寫作時,也可以通過找到小塊時間來訓練自己的開頭能力、結尾能力、過渡能力等。讓我們把寫作作為一種生活,作為一種審美,作為一種釋然,這樣的良好習慣必定能使你在高三的學習中突飛猛進。

  習慣一:勤圈點

  在閱讀自己的書籍時,我們可以隨時在書中重點、難點以及精彩的地方畫線和各種自己看的懂的符號。比方說:直線、雙直線、空心圓、黑點、交叉、曲線、三角形、五角星、疑問號、驚歎號……等等。有些精度的書,還可以用色彩不同的筆畫線做記號,以示區別。比方說:在重點內容下面畫上紅色線,在難點內容下面畫藍色線……等。對於線條和符號的代表的含義,自己知道就行。

  習慣二:勤批語

  在閱讀中,要養成勤批語的習慣,在文章的“開頭”“結尾”和其他空白的地方,隨時寫上自己對所看的一些想法和體會。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方便於以後閱讀時引起注意,注重閱讀。在清代金聖嘆評點《水滸傳》、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的時候都屬於這樣一類讀書筆記。

  習慣三:勤摘錄

  在閱讀的時候,難免會在文章內容中看到好的句子或者好的段子,因此同學們務必要養成勤摘錄的習慣,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積累好句好段,方便與以後寫作的時候有好的素材,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詞彙量,逐漸提高文學功底。

  習慣四:勤提綱

  在我們讀文一篇文章後要勤寫提綱,把文章的提高,重點等寫出來,概括出基本的內容,儘量做到簡明扼要,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等寫進去,這樣對自己以後再寫作中的資料運用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習慣五:勤心得

  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好的文章以後,我們要及時的把自己體會到的最深刻、最有意義的部分寫成心得筆記,可以隨意的寫,不強求格式,也不必拘泥於固定的格式,隨感而發。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經過很多人的體驗、總結出來的一個讀書方法,經過無數人的驗證二來,這種方法對於提高我們寫作能力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訓練方法。因此同學們在以後讀書的時候務必做到“五到”。

  高考滿分作文的寫作祕訣

  一要先審題不要大喜過望。看清楚題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這題目可能有幾種寫法,哪種寫法容易落於俗套,哪種寫法更有創意、自己又能發揮得更好;不要似曾相識,就不再審題,這樣往往容易跑題。而反覆推敲自己的設計有無“跑題”,是開寫的前提。

  如碰到熟悉的有所準備的作文題,也要認真構思,發揮創意;不要大喜過望,馬上把原來準備的往上寫。每年高考閱卷佔相當比重的就是所謂“宿構作文”,題材構思彼此相似,有固定的套路。判卷的老師見得多了,會很厭煩“宿構”,難免就扣分。所以即使很熟悉的題目也要重新去構思。

  二要沉著應對,不要碰到難題就懵了。如碰到出乎意料毫無準備的題目,則要沉著應對,想到肯定不只是自己感到難,很可能大多數考生都難,這就“扯平”了,能讓自己靜下心來;不要碰到難題就懵了,亂了陣腳。每年高考作文題都可能“別出心裁”,有時甚至有點“怪”,那也別被嚇住了。考場上心理因素很重要,有信心,不著急,能自我調節,才能發揮得好。

  三要把時間安排好,不要虎頭蛇尾。一般都是先做完其他部分的題再寫作文,那麼留給作文的時間就要有具體的安排。審題構思的時間要給夠。提綱出來後要想想,寫每一部分所需要的時間大致有多少。修改潤色也要留出時間;不要沒有時間觀念,寫到哪裡算哪裡。容易出現的毛病往往是開頭用了很多時間,越到後來時間越不夠用,只好匆忙收筆,結果虎頭蛇尾。

  四要列出提綱,不要只想到開頭。構思時最好列出簡要的提綱,把論點、論據、如何分段、前後邏輯先想清楚,然後基本上就按照提綱的思路來寫;不要只想到開頭,還沒有通盤的構想,就著急往下寫,邊寫邊構思容易亂。

  五要超越“程式化”思維不要照搬。不要輕車熟路,用做練習的習慣去寫作文,不要照搬平時準備的框架、論點或素材。現今的高考作文訓練往往都是“程式化”的,大家都這樣去構思,甚至一種素材有幾種用法都預先設計好了,只有超越,才能顯示你的水平和創意,也才有好的成績。

  六要文通字順不要堆砌辭藻。不要一味堆砌辭藻,動不動就是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這些年高考作文常見那種華麗空洞的“文藝腔”,已經引起普遍的反感,再這樣去寫,容易失分。寫完後讀一遍,把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再適當加上某些潤色。

  高中語文的學習方法

  一、端正態度

  同學中普遍存在的二種錯誤認識:一是認為語文拉分不大,二是認為語文提高不快。

  第一種認識過於片面,就整體看,在考試中,因為語文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大有人在,相比較於語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的同學,較為普遍的拉分是三四十分,其差距並不比其他學科出現的差距小多少。

  就第二種認識來說,認為語文要提高比什麼都難也是有失偏頗的。語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我們確立一個怎樣的學習時間。如果確定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課的;如果確定為一個月甚至更長,就會發現語文的提高絕對不比其他學科慢。

  二、注重積累

  這積累的內容可分兩個方面:

  1、基礎知識的積累

  準備好一本基礎知識的積累本。在平時做練習時,或在聽老師講課時,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語音、詞語、成語、近義詞區別法、標點用法、病句識別法以及不少題目的做題方法等都隨時記錄,且時常翻閱,熟記於心,這方法如能堅持半年,定可提高考試中選擇題的得分。

  2、寫作材料的積累

  作文在考試中佔60分,是所有功課中的所有題目裡佔分最多的一道題。我們對作文絕不能順其自然、聽天由命,一定要積極主動,平時做個有心人。所以,要準備好一本素材積累本,平時閱讀時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錄。

  三、抓牢基礎

  對於一些帶有硬性要求的識記、背誦內容,則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記牢、理解、會寫。作為基礎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通常老師都會在課上有意識地加以講解,這就需要我們課上認真聽、認真記,力爭當堂理解。

  四、講求規範

  答題的規範能把得分點和答案的亮點更大程度的展現給老師,帶給老師絕佳的閱卷印象,為我們分數提高提供最大的可能。

  做題的規範,可從以下兩點入手:1、答案的規範2、卷面的規範

  五、堅持閱讀

  在高三階段,萬不可以學習緊張為理由而放棄閱讀。建議每天起碼要讀15分鐘,讀的內容也要多樣,背幾句古詩名句,讀幾篇精美散文,看一些高考滿分作文,隔兩天細細鑑賞一首詩歌,隔三天認真精讀一篇古文。當這樣的閱讀成為習慣,不愁語文學不好。

  六、勤練語言

  對於寫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積累材料和堅持閱讀之外,還需要做的就是勤練語言。對於作文,應加快自己的寫作速度,錘鍊自己的語言能力。平時我們格外要注意多練習遣詞造句,讓自己有這方面的特長,為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碼。

  七、精練試題

  進入高三後,對待每一份試題,不論是周練、套題,還是摸底、模擬考試,同學們都應認真對待,平時做題也要限時訓練。事後對試題中存在的問題要細心整理,認真揣摩,找出應對之法,久而久之,語文的應試能力就會無形中得到提高。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對任何人都適用的一點就是廣泛地涉獵,艱辛地付出,不斷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