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好故事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管從家庭還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講,家庭教育都是需要重視的。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無聲勝有聲

  一位老禪師在禪院裡散步,看見院牆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違反寺規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牆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

  “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啟示:有時候無聲的力量或許比直接的打罵更有效。

  :寬容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那位同學,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啟示:換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嘗試用寬容的力量去包含孩子的一切。

  :讚美是暗室中的一隻蠟燭

  據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最近將有颱風襲擊一座海濱小城。

  小城裡的百姓驚慌起來,積極地投入到預防工作中。一位母親忙碌著,旁邊站著她的小女兒。

  “這該死的颱風……”,母親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詛咒。

  “我喜歡颱風”,旁邊的小女孩不同意母親的說法。

  母親感到很詫異,因為颱風破壞力極強,毀壞莊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並造成損失,可眼前這個小不點兒居然說她喜歡颱風。

  “孩子,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喜歡颱風?”母親小心翼翼地問。

  “上次颱風來了,就停了電”,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電又怎麼樣?”

  “晚上就會點蠟燭。”

  “你喜歡點蠟燭嗎?”

  “是的,那回指上次颱風吹過的晚上我點著蠟燭走來走去,你說我像小天使。”

  母親頓時無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小女孩,親吻著她的小臉蛋,湊近她的小耳朵並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遠是天使!”

  啟示三:父母的肯定與讚美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正人先正己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有一位女士養了一隻珍貴的鸚鵡。這隻鸚鵡非常美麗,可是它卻有一個壞毛病:經常咳嗽且聲音沙啞難聽,好像喉嚨裡塞滿了令人作嘔的痰。女主人十分焦慮,急忙帶它去看獸醫,生怕它患上了什麼呼吸系統的怪病。

  檢查結果證明,鸚鵡完全健康,根本沒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問,為什麼鸚鵡會發出那麼難聽的咳嗽聲,醫生回答說:

  “俗話說,鸚鵡學舌。它之所以發出咳嗽聲,一定是因為它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們家一定有人經常咳嗽,是嗎?”

  這時,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來,她自己有抽菸的習慣,所以經常咳嗽,鸚鵡只不過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聲模仿出來而已。

  啟示:潛移默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明顯,父母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頭熊在與同伴的搏鬥中受了重傷,來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憐,便決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為熊擦去血跡、包紮好傷口,並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供熊享用,這一切令熊無比感動。

  臨睡時,由於只有一張床,守林人便邀請熊與他共眠。就在熊進入被窩時,它身上那難聞的氣味鑽進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從來沒聞過這麼難聞的味道,你簡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蟲!”

  熊沒有任何語言,當然也無法入眠,勉強捱到天亮,向守林人致謝後便匆匆上路。

  多年後一次偶然相遇時,守林人問熊:

  “你那次傷得好重,現在恢復得怎麼樣?”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傷痛我已經忘記,心靈上的傷口卻永遠難以痊癒!”

  啟示:學會照顧他人的情緒,不僅是有愛心還是有修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