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電視有哪些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不少家長對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交流,而感到困惑。當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時不妨看看以下電視,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的電視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父母教育孩子的電視
歡樂頌2
最近《歡樂頌2》熱播,它除了以細節和情節取勝外,能引起大家廣泛熱議的,就是劇中22層的5個姐妹花給廣大劇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追劇的爸爸媽媽們,也不經感嘆:“如果我有安迪這樣高智商的女兒就好了!”你真的想要一個醬紫的孩子嗎?
安迪
高冷,只是包裝。孤獨,才是核心。
智商超高,連續跳級的女學霸,華爾街女高管;擅長一切和人無關的學科,卻不善於交際;懼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缺少朋友,在抒發個人情感方面有嚴重障礙;家庭教育缺失,因為從小在福利院長大,經歷了童年時期的被領養,嚴重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兩面的安迪:一面智慧極高,管理風格強悍、效率高;另一方面,對社交、對人群、對愛情極度恐懼的安迪。是的,你很難將這兩個極端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或許,高智商海歸金領,工作上的強悍其實是掩蓋內心恐懼的一種方式。
啟示:如果安迪在一個溫馨和美,父母恩愛的家庭中長大,她一定會過的更快樂,更幸福,陪她度過成長歲月的應該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和家人,而不是冷冰冰的資料和報表。
陪不陪孩子,從來就不是時間問題,而是選擇問題,是價值排序的問題。忙只是藉口,只是看你把什麼看的更重要而已。錢可以暫時少賺點,工作也有再找的機會,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我們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你可以說很少陪孩子,拼命賺錢是為了自我實現,但千萬別說是為了孩子。如果孩子成才,就像安迪,她會謀求自食其力,自我實現的,不需要你的錢,如果孩子不成才,錢多隻會讓他遊手好閒,反而害了他。
邱瑩瑩
情商低、精神不自立、依賴性強
出身低微、身無長物、能力平平,有時頑強樂觀,有時直率熱心,在愛情裡迷失方向,失去鑑別能力,在失業後無所適從,是教育問題的“代表”。
邱瑩瑩家境普通,卻因為父母寵愛得了一身公主病,從劇中明顯可以看到邱瑩瑩對朋友和父母的依賴,她需要不停的傾訴自己的苦衷,博取她人的同情和諒解。失業之後一通電話哭訴,父親就連夜趕來,說明父母過於溺愛,在幼時鮮有挫折教育。同時,父母強制要求“一定要在大城市站住腳跟”,儼然已經成為了父親完成自己夢想的一個替代品,父輩不能實現的夢想,被全部寄託在了這個女孩身上。
所以,即便在她失去愛情、失去工作最悲痛想家的時候,父親仍然留給她的話是:好好努力,在上海立足。她的父母從來沒想過她的性格進入社會有點太突然,給了她天真爛漫的學生時光,然後一把推進上海這個殘酷的社會,她的苦惱和迷茫不能跟父母分享。
啟示: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呵護寵溺下,從小不知道什麼是困難,因為一切有父母代為解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性格變得懦弱,根本無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業,經受不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旦開溫室就必然被暴風雨摧毀。
樊勝美
拜金、恨嫁、格局有限
情商高,生活閱歷豐富,也願意為朋友付出,但最大的問題是虛榮;看人看事很犀利,但很容易給人貼標籤;用幾個詞概括一下:拜金、恨嫁、格局有限。
她背後的家庭環境是惡劣的,重男輕女、父母關係、經濟黑洞,讓她成長在人情淡漠、風雨飄搖的家庭,而且“家”對於她來說,不是港灣、不是慰藉,而是刨不掉的負擔。
表面光鮮和虛榮是她的虛張聲勢,實際的血淚和不堪則掏空了她的靈魂。對社會的認識源自於摸爬滾打,而缺少從家庭角度的愛的教育,造就了她“金錢為上”、現實、拜金的品性。
啟示:從教育的角度講,用“窮、富”這樣的物質概念來衡量本就不太妥當。因為最終決定“教育是否成功”的,是孩子心理髮展的狀態。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給予孩子的影響,精神層面的一定比物質層面的更加重要。
其實,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是在初期奠定的。孩子未來成長得好與壞,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父母在成長初期給孩子打的基礎好不好。這個基礎不僅僅是給他的物質條件好不好,更在於給他的心理能量足不足。
關雎爾
不愛吃喝,不喜打扮,只顧努力
生於小康家庭,沒有愛好,不會打扮,溫柔,善良,懂事,上進;性格上畏縮,工作上自卑,一心想留在名企。
關雎爾的父母顯然是很強勢的,試圖給孩子安排好所有的東西,把孩子塑造成乖乖女的形象。孩子不需要大的成就,安心接受父母的安排、賢良淑德就好了。
但正是因為父母的過於強勢和保護,才讓關雎爾叛逆的離開家鄉來到上海,並把安迪當作精神偶像。但又迫於父母的威嚴,造就了性格上的畏縮,工作上的自卑以及對於愛情的不確定,父母介紹的男朋友,必須去相親,自己深愛的趙醫生,卻不敢大膽說出來。
啟示:很多懂事的乖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但是,你要知道,孝順不等於一味的順從。與此同時,造成了孩子長大後缺乏主見。
因此,要使孩子有主見,必須破除孩子對權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說不”遊戲,家長有意出錯,讓孩子挑出錯誤的地方。比如,家長說:“桌子、椅子、床頭櫃、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東西,都是傢俱。”孩子說:“不對,毛巾被是可以用的東西,但不是傢俱。”告訴孩子,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錯。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盲從別人,模仿別人了。
曲筱綃
會“過日子”的富二代,無限可能
年輕、漂亮、有想法、有錢還努力,佔了個遍。同齡人還在思考怎麼活下去的時候,她已經在琢磨商戰了。父親和前妻離婚後淨身出戶,遇見曲筱綃的母親,兩人一起創業。小曲從小就在這種氛圍下長大,耳濡目染也懂一些經商之道。
啟示:我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和行為決定的,性格由從小的經歷和環境塑造。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緣的聯絡產生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響。
人民的名義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終於登上熒屏,不論人物、格局還是深度,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反面終極boss直至副國級,被業界稱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
當然,今天我不是來寫劇評的,只因劇中不論是貪官還是清正廉潔的檢察官侯亮平都對孩子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做法,一起來看看!
開篇即進入正題,一位部委專案處的處長趙德漢,在機關房改房的家中被反貪總局侯亮平問詢。
他吃著炸醬麵,口口聲聲說著“黨性,人民和政府”,每個月給農村的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家裡的陳設及裝修簡樸至極,然而最終卻在他隱蔽的豪宅找到了滿牆滿床的人民幣現金 2億3955萬4千6百塊!
撇開兩億多貪汙的贓款,趙德漢的個人生活更像是一個收入中等的家庭,存摺存款總計不過20萬元,在檢察官侯亮平提及自己孩子一年三四萬的補習費後,趙德漢馬上答到:那也得投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那麼,做為最高檢反貪局公務人員的侯亮平,一年投入子女補習費用3-4w,取中間值3.5萬,平均到每月就是約2916元。如果報補習班應該在2-3個門類。
看來做父母的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平民是,貪官亦如此
“那也得投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簡單的13個字包含著多少感情和期望?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永恆精深的話題,有錢的父母那麼多,能照顧好孩子生活起居的父母那麼多,有文化的父母那麼多,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好”父母?又有多少人能當孩子的榜樣讓自己和孩子都活成最好的樣子呢?
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影印件,而教育方式就是影印機。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和不好的教育方式
放眼全球,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而主導變化的這些人,他們無一不是從小就在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在子女教育的投入上,如果說中產階層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那麼,要想讓自己子女將來不輸“人生起跑線”,就去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努力投入子女的教育吧!
父母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1不要過分保護孩子。
一根獨苗,捧在手中,貼在胸口,含在嘴裡,樣樣事情包辦代替背書包,拿水杯,當前的父母常常犯這種過分保護孩子的錯誤。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無疑是極為不利的。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要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抹桌椅等,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減少成人的照顧,逐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2切忌過分寵愛。
現在的孩子,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往往明知無理,但經不住孩子哭鬧,只能樣樣事情依著他,從而導致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在不正常的環境中成長的現象。可是進入學校以後,由於約束和壓力的作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評,孩子往往會由於無法適應而出現一系列狀況,進而影響學生生活的順利進行。所以,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行為要給予適當的批評,切忌過分寵愛,以鍛鍊其抗挫折能力及獨立自主的能力。
3要重視孩子的禮儀教育。
在家尊重長輩與父母,看見老師、同學養成打招呼的習慣,讓我們的孩子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學校和老師。
4要重視孩子的合群教育。
有時小夥伴之間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碰撞傷了,孩子之間你打打我,我招招你,拿了自己喜歡的物品等等,家長絕不能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發現情況,及時與老師聯絡,老師無法解決的,與校方聯絡。
5要重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的教育。
比如家長要告訴孩子:課間遊戲、午間休息做到文明安全;放學後,結伴而行,不隨便和陌生人搭話,過馬路要當心。家長晚來接孩子,要告訴孩子不要亂跑,在校門衛等候。
父母教育子女的正確方法
1.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隻聽他訴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
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作主」,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
所謂「尊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者魏世臺說,她對「現代父母太常向兒女說抱歉,」很不以為然,常見職業婦女7點趕回家向兒女說「抱歉,還沒煮晚飯」,而那些抱怨媽媽沒早點回家煮飯的孩子都已十幾歲,還在看電視不懂做家事。
2.及早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訂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
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過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份強調親子相處重「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時卻不見父母蹤影。
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質量不能做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較常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4.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從電視看來的犯罪技巧。
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卡通、電視影集、綜藝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語,殺人而無悔意的例項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
「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
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5.瞭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關起門來做的。
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善用家人、鄰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援,即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6.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義。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必讚美。
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即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榮。戴門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
美國父親協會巨集恩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份呵護孩子,即使孩子沒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
許多專家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否則,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輕則頹喪憂鬱,重則自傷傷人。憂鬱症年齡層逐漸往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為風潮,是全球父母都應注意的警訊。
7.不離婚。
完整的家庭對孩子成長有正面的幫助。父母親努力維繫婚姻是協助兒女成長調適最重要的一件事。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麥克蕾荷發現,出身單親家庭的孩子中輟學業的機率是其他孩子的2倍,而其中女生成為未婚媽媽的機率也是一般家庭孩子的2.5倍。這些孩子較易觸犯法律,長大成人後也較易中輟學業,較不善於與人建立穩定關係。
研究者指出,並非所有單親家庭都會有問題,不過比起良好的婚姻關係,仍有遺憾。父母關係良好,不但給孩子安全感,兩個人一起管教,也絕對比單親管教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