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藝術

  每個人都想做個好父母,但是好父母並不是簡單的儘自己的能力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可以了。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有藝術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父母方式,歡迎閱讀。

  教育孩子藝術:0-6把孩子當國王皇后對待

  教育0-6歲的孩子時,請做到:一、給予豐沛的愛、注意力與關懷;二、試著不要說“不”。

  在孩子0-6歲的成長期間,你要傾注愛、注意力與關心在孩子在身上。做所有你能做的事,但必須持續愛著孩子,不要在這期間傷害他。還有一點很重要:你要減少對孩子說“不”的次數。這個年紀的孩子非常難以管教,且會持續跟你要這個、要那個,總是跑來跑去、動個不停。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對他說:“別做這個,別做那個,這個不是給你的。”像這樣持續地說不,通常孩子就會漸漸養成暴力傾向,因為孩子的內在沒有可以接受拒絕的系統。

  儘可能減少說“不”的機會,試著去順從孩子的希望。你當然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的希望,也許是因為財務狀況不允許,或者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因此,為人父母者必須好好辨別。如果你無法提供某些事物,儘可能就別讓孩子看到它。試著防止孩子產生要它的慾望,因為即便是大人,要對自己的慾望說“不”也很困難。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經驗宇宙與生命,所以儘可能陪在他身邊。孩子六歲之前所體驗的品質,決定了他日後的觀點如何發展。如果要孩子未來成為快樂的人,就儘可量給他歡樂;如果要他未來成為有感知能力的人,就盡你所能地給他愛;如果希望他變成懂得感恩的人,就多多讚美他。做所有你能做的事,直到這個孩子滿六歲為止。

  教育孩子藝術:6-12把孩子當王子公主對待

  養育六到十二歲的小孩,則必須:一、在自由與紀律之間取得平衡;二、成為孩子的模範。

  在六到十二歲的階段,你必須像對待王子或者公主一樣地對待孩子。此時你開始找尋自由與紀律之間的平衡。不是透過強迫來規範孩子,而是幫助他形成良好的制約,對生命有正確、全面的觀點與意見。如果你希望孩子尊重工作的價值、關係與財富,那麼請以身作則。找一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看著孩子模仿你,而在這過程中,你也會有所成長。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要是看到父母互相破口大罵,他很快也會對父母大聲頂嘴,不能對孩子說“不要大吼大叫!你還小”這類的話,因為他只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不會聽你的話,他只是模仿自己所看到的。

  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操控的,像是我們無法控制孩子跟哪一種朋友交往,也無法得知生命本身會提供何種教導,但只要父母能接受自己,彼此關懷並相親相愛,孩子就有可能成為很棒的人。

  教育孩子藝術:12歲以上的孩子當朋友對待

  對待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建議你:一、成為孩子的朋友,帶著尊重來愛他;二、幫助你的孩子思考與做決定、

  父母必須把十二歲以上的孩子當作朋友,你們是平等的。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孩子和你都是平等的,而你必須帶著尊重來愛他,因為受到尊重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偉大的個體。滿十二歲以後,你和孩子的對話必須有所改變,裡面沒有指令,只有建議和提問。

  如果父母能培養問適當問題的藝術,協助孩子思考、做決定等,對孩子會相當有幫助。滿十二歲以後,孩子可能會養成拒絕你的習慣,去做那些你不要他做的事。比方說,如果你要他早點回家,他可能很晚才回家;如果你說不要跟某人玩,他會跟你唱反調;如果你建議某個課程可能對他有益,他就會拒絕去上。
 

  通常孩子都會度過這個“說不”的時期,這在孩子人格的演化上是非常自然的階段,因為他需要確立自己的個體性。在這個階段,孩子試著找出“我是誰?我是什麼?”無法再把自己想成某某人的女兒、某某人的兒子,而是試著將自己和父母分開,去尋求並證明自己是誰。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的拒絕你,即便你提供的建議可能更合理。但是,無須擔心或驚慌,因為孩子滿十八歲或二十歲時,自然會度過這個階段。

  要知道,為人父母是一門非常有難度的藝術。那就是說,除非你真正夠資格做父母了,否則請不要做。這件事,可能是對你這個星球最大的貢獻。要不然,把新生命帶到這裡,不僅是受苦,還增添了這個世界的苦。

  教育青春期孩子藝術

  案例:

  王女士問:兒子上高中了,在校寄宿,因此在家的時間比較少,與他溝通談心的時間也少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他手機裡的簡訊有一點曖昧的成分,於是問起他,他反應非常強烈,還跟我吵起來。高中階段很重要,我擔心他因為思想上不成熟而在學習上分心,但又怕傷了他的自尊心,請問我該如何與他進行溝通和引導?

  答:

  孩子讀高中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不能再像小孩那樣來管,否則他會非常反感。

  發現他手機的簡訊有一點曖昧的成分,就去追問他,這是很不策略的,這就像偷看他的日記一樣,侵犯了他的隱私。

  像這樣的問題,就應裝作不知道,與他隨便聊天,問他班裡同學的情況,有沒有談戀愛,再與他一起討論,避免直接問他。藝術的辦法是讓他自己說。現在這個事已捅開了,但千萬不要再強加給他,說思想上不成熟、學習上分心,不能如何如何,這樣就斷了與他溝通的可能。

  先要說,看他的簡訊就批評他,這個方式不對。再說他這個年齡段,步入青春期,對異性有興趣、有來往是正常的。

  作為父母,可提些意見作參考,畢竟你們缺少經驗。如果,你不需要聽大人的意見,自己會處理,我們就不說了。我們即使說了,也不是決定,只供參考。只有徹底消除對立,完全表示尊重,他願意溝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再談。否則,事與願違。你越著急、越干預,他越反感、越固執己見。

  從他目前的角度,是不會跟你談的。他知道你們肯定反對,也不會聽他的意見,有什麼好談呢?所以,一定要緩和關係,選擇適當時機再溝通。從這件事可體會,教育孩子,尤其是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是要講藝術、策略和方法的。現在的孩子生活上依靠父母,思想卻很獨立。用簡單辦法來管教,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鬧出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