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生呼蘭河傳閱讀收穫範文五篇

  《呼蘭河傳》中最值得嘖嘖稱讚的是那洗煉精簡、毫無刻意雕飾痕跡的語言。整部小說的思想內容圍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小城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瑣碎、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關於呼蘭河傳閱讀收穫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於呼蘭河傳閱讀收穫範文一

  “晚飯一過,火燒雲就上來了。照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餵豬的老頭兒,往牆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

  這樣一幅絢爛溫暖的晚霞圖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最初打動我的地方。蕭紅的確是一位善於描寫的高手,她總是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來為自己的童年“繪畫”,繪出一幅幅雖並不生動甚至有些單調但純淨、真實、自然而富有回憶的畫面。寒冷的被凍結的東北大地,蕭條的並不算熱鬧的呼蘭城,帶給居民福利帶給孩子們樂趣的泥坑子,小吃攤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動著的車馬牛羊;爛漫多姿的火燒雲,天空中飄著的燕子、蝴蝶,菜園裡結著的大黃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詩,“我”家荒涼的大院子,忠誠的大黃狗,噴香的苞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娘娘廟大會……

  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蘭河城的一街一道還是大自然的親切饋贈還是延續百年的傳統習俗,都把讀者帶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對兒時的回憶。我們在感受作者筆下呼蘭河城帶給她童年回憶的同時,也不由自主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大同小異的。不管是如作者一樣的單調平淡,還是如你我一樣的充滿趣味和歡樂,都是讓人難以忘卻的。那時的我們不富有,但我們真的很快樂。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境,年華幾何,童年都會是我們第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回憶起來也多是甜蜜的。但《呼蘭河傳》帶給讀者的遠不止這多彩的風土畫,還有它所吟唱的悽婉的歌謠。它所講述的故事稱不上曲折離奇,也更談不上優美動人,它只是娓娓道出了生活在這座小城裡的幾家幾個人的生活和遭遇。但正是這些平淡無奇的小城市裡人的經歷和他們的命運卻讓人沉思,發人深省。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兩個人: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

  關於呼蘭河傳閱讀收穫範文二

  呼蘭河,那是一個既偏遠又熱鬧的寒帶小城,冬天,嚴寒可以凍裂許多許多……只是因為冷。百無聊懶的生活使人們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總是希望生活中出現一些小插曲,讓自己像看戲一樣作一位旁觀者,以打發那些無聊與寂寞的時光。所以,交通要道上坐落的那個“大泥坑”,無人問津、無人整治、無人填埋,縱然不斷地有騾馬、小孩、豬禽掉入,縱然要過著提防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提心吊膽的日子。但是,能旁觀、能喝彩,能議論,人們就很滿足了。

  除此之外,一些約定俗成的活動也是人們擺脫空虛的絕佳選擇。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燈的、看野臺子戲的、看廟會的……真是熱鬧非凡!但很顯然,舉辦這些活動除了能讓人們聚一聚、露露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驅鬼求神、祈願幸福生活。而生活真的就會因此而好起來嗎?

  “我”和“祖父”是在第三章才出現的,但其實也不算是小說的主人公吧,但卻是小城裡很多故事的見證人與旁觀者。小說中,“我”所能感受到的溫暖,絕大部分是來自祖父對“我”的關心與呵護。祖父的慈祥與溫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我”的童年及成長。這或許是多年後的作者最值得懷想與思念的地方了。祖孫倆相依相伴,有著無窮的快樂……

  關於呼蘭河傳閱讀收穫範文三

  《呼蘭河傳》是一本描寫蕭紅小時候在鄉下生活的書,它的語言淺顯易懂,感情真摯,剛開始讀時輕鬆歡快,越到後面心情就越沉重,語言中處處流露出傷感。著名的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過這本書:“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迴圈。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裡,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裡,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讀完整本書,我覺得,與蕭紅相比,我們現在的苦又算得了什麼?我們是21世紀的天之驕子,祖國的希望!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呼蘭河,這個美麗的小城將會永遠刻在我的心中!

  關於呼蘭河傳閱讀收穫範文四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呼蘭河傳》。它是我國著名作家蕭紅寫的一本書。

  有人說《呼蘭河傳》不像是一本小說,而我卻覺的《呼蘭河傳》是對我引響最大的一本書。

  《呼蘭河傳》寫的基本都是蕭紅童年的故事。那時的人們都很迷信,對蕭紅的只有歧視,而她的祖父對她的愛卻是無窮無盡。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讀了讓人不忍發笑。

  讀到這裡,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小朋友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蕭紅的童年基本上都在那充滿迷信的小城——“呼蘭河”裡渡過的。

  在呼蘭河這小城裡,充滿了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跳大神啊。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裡很有錢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生日不好的女孩子即使是家財萬貫也取不得。看,舊時代的人就這樣男孩子總比女孩子地位高,家裡沒錢人家根本不把你當人看。

  《呼蘭河傳》裡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的暗影中,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令人惋惜的。

  關於呼蘭河傳閱讀收穫範文五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整本書,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迴圈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裡,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豬、雞、鴨。人們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裡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裡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裡,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覺得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裡,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創造男女平等的世界。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