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抵制有償家教心得

  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有償家教的負面影響,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自覺抵制有償家教的心得,歡迎閱讀!

  篇一

  “任何教師不得從事、參與任何有償家教,一經發現,調離崗位,情節嚴重的,解除聘約。”紅標頭檔案中這樣明明白白地寫著,而每個學年初,校長與教師之間也都簽訂相關的責任狀。嚴格的規定、嚴厲的懲處,效果卻幾乎為零,目前小學少部分學生,中學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接受著有償家教。

  原因何在呢?其一,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今中考、高考競爭激烈,各班班容量不斷增大,上課的時候老師根本輔導不過來。而分數差之毫釐,升學就會失之千里,家長們只有讓自己的孩子通過家教吃點小灶,基礎牢固再牢固、成績提高再提高了。那麼,老師又為什麼如此熱衷搞家教呢?一個字,老師們“窮”啊。哪個老師不願意在工作之餘和愛人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共敘天倫,和朋友逛逛街、爬爬山享受生活。可教師是低收入群體,辛辛苦苦一個月拿到手裡不過3000元左右的工資,維持平時生活尚可,供孩子上學、買房等大宗花費根本承受不起。馬無夜草不肥,不做家教不富,做家教一個月的收入是工資的好幾倍,這樣大的誘惑,老師能不去幹嗎?強大的需求市場、熱切的供應團隊,家教不火才怪呢!

  其二,民不舉官不究,法不責眾。對於有償家教,因為太普遍,有關部門也只能是睜隻眼閉隻眼,除非有人窮追不捨或過於猖獗才會抓個典型,大多數時候有人告發,花點錢、找找人也就過去了。我們這裡近幾年處理了兩起:去年,一所名校的名師進行有償家教,被舉報查證,結果取消了名師資格;今年,一位中學教師因為從事有償家教,被調離重點中學遣送到農村中學。但是,這麼長時間,這麼多從事家教的老師也只有這兩個倒黴蛋,老師們心裡明白,只要協調好方方面面的關係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由此可見,一張考卷定終身的評價制度不改,家教一日不休;老師的待遇不切實提高,家教之風也只會越刮越盛。那麼,目前是不是我們就毫無辦法了呢?也不是。對於有償家教,一刀切、三令五申禁止,根本無濟於事,倒不如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把它納入正常的良性軌道:既然都這樣補了,允許學校在雙休日開辦一些提高班和輔導班,適當收取一些費用,這樣名正言順,教師有了一定的收入,面對自己的學生,瞭解學生情況,能有針對性地輔導,將來成績提高了還是自己的成績,何樂而不為。家長們則免去了四處奔波接送孩子的勞苦,又節省了大部分的花費;學校更可以對本校的提高班、輔導班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因為是收費辦班,機制完全可以靈活一些,引入競爭機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班級、選擇老師,這樣豈不幾全其美?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逐漸加快評價改革程序、減小班容量,提高教師待遇,使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都能輕鬆愉快地生活,讓教育健康地發展。

  篇二

  熱愛學生,愛崗敬業,廉潔從教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明確提出,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私利。

  教師的工作不可能在八小時之內完成,或多或少地都要佔用八小時以外時間。如果允許教師給自己的學生做有償家教,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精力,教師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每一個教師而言,輔導學生,包括在課餘時間為後進生補課,這是教師職業範圍內的事情,有償家教使一些師德低下的教師在正常教學時間內不太關注後進生,然後在課後通過有償家教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有些學生也可能會依賴家教,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課前不做預習,不去主動發現問題,課後也懶得鑽研。利用職務之便開設有償家教,完全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嚴重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

  我們還應看到,補課不過是應試教育的衍生產品。只有教育擺脫應試的怪圈,真正步入素質教育的良性軌道,違規補課才會失去需求。“有償家教”是老師將授課內容作為一種商品進行出售的商業化模式,在這個“賣方”占主導地位的市場中,極容易造成學生受教育的不平等。然而,嚴令禁止教師從事課堂之外的授課活動,又是對教育公共資源的浪費。教育關係到整個民族的持續發展,是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能,必須得到極大關注和極大投入。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必須從教育投資經費、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設施管理三個方面同時著力。素質教育、公平教育才會為政府所重視,並被納入了法律視野。

  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有償家教的負面影響,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我們應該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依法執教,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篇三

  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少數教師熱衷於“有償家教”,不僅有損教師的人格形象,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於創新。”儘管教育的課程在變、教育的模式在變,但開智啟蒙、傳承文明、塑造人格的教育本質沒有變;儘管教育的方法在變、教師的觀念在變,但甘為人梯、引領未來、為人師表的教師職責沒有變。為了教育的理想,為了理想的教育,讓我們在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中,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一、“有償家教”違背了師德的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把握現實,面向未來,才能對人類歷史負責!儘管“有償家教”看起來是一個社會需求,教師用工作之外的業餘時間搞“有償家教”好像也無可厚非,法律對此並沒有作明確的規範。但是,僅僅用“合法”的要求來規範教師的行為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是一切行業的底線。身為人民教師,不僅應當模範地守法,而且應該以自身高尚的德行影響社會、引領未來。因此,教師的主要精力應當凝聚在本職工作上,凝聚在教書育人的事業上。在這樣一個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教師仍然應當堅守教育的理想,仍然應當擔當起塑造社會良知的使命。

  二、“有償家教”偏離了教育的精神核心。

  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我們不能把教師職業單純看成謀生的職業。教師的職業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帶著崇高的色彩:服務學生,既對學生的現在負責,也對學生的未來負責。獻身教育是一種價值取向,更是一種精神境界,是教師基本的生命方式。這是教育事業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的本質。教育的使命是研究人、開發人、提升人,促進人全面發展。要完成這個使命,主要靠人民教師的責任感,靠良心發現,靠文化自覺,靠人文懷抱。教師的使命在於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點燃智慧,用生命影響生命。這樣的使命要求我們教師凝心聚力,全心全意地把知識、智慧、愛心全部奉獻給學生。

  三、“有償家教”異化了純潔的師生關係。

  儘管“有償家教”只是少數教師的行為,但是它容易使教育塗上功利化、商業化的色彩,容易使師生之間的教學關係蛻變為金錢關係。教師應當是公正、純潔、清廉的化身,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教師人格力量的源泉,如果人民教師渾身沾染銅臭,教育的社會公信就會喪失,這對學生、對社會來說,都不是好的兆頭。如果放任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這些教師在獲取個人利益的同時,可能就會漸漸淡薄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漸漸失去師生互動中純淨的情感,失去了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歡悅和生命發展和創造的滿足。愛因斯坦說:“教育,是人們遺忘了所有學校灌輸的知識後,仍能留存的東西。”倘若我們留給學生的印象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市儈形象,這豈不是人民教師的最大悲哀? 師生關係更加異化。不論怎麼宣傳家教的優越性,教師也只能吸引自己班上的部分學生登門有償家教,對家教學生的親和、對非家教學生的疏離往往難以掩飾,不時溢於言表。非家教學生對教師親疏冷暖是很敏感的,雖然不敢公開進行道德評價,但是內心的鄙夷不可避免地會在好朋友中私下交流,有的說:“老師變老闆,人格換鈔票,公平買賣,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有的問:“老師可以露題,學生能不舞弊?”家教學生對因“財”施教的教師也沒有感情,有的認為:“好比向小販買東西,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等價交換,誰也不欠誰的,不存在買方尊敬賣方的問題。”有的甚至抱怨:“花了這麼多錢,成績還上不去,看樣子買了假冒偽劣,倒黴!”教師不重道,學生怎麼會尊師?

  教師之間矛盾更加複雜。家教“市場”有限,冷門家教學科的教師長期備受冷落,有的心灰意冷,有的憤憤不平;部分熱門家教學科的教師為爭奪所教班級的家教“市場”而互相猜忌,明爭暗鬥,教書育人的團隊由於少數人引入了“商業競爭”而四分五裂;個別人甚至在課堂上公開攻擊、貶低疑為搶生意的同事,把矛盾公開在學生面前;至於反對給自己學生搞有償家教的教師則會因為涉嫌斷人財路而立即成為猛烈攻擊的焦點。

  四、“有償家教”使學生陷入“惡補”的怪圈。

  知識的生成在“互動”而不在“灌輸”,教育的魅力在課堂,在充滿生命尊嚴的校園文化中。課堂的每一種變化都是生命的呈現。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有償家教”,也就使學生失去了最好的成長空間。有償家教還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依賴,使他們放鬆最為寶貴的課堂學習。到頭來,學生通過家教得到的遠遠趕不上課堂學習失去的,而且,這還僅僅是知識層面的缺失,學生人格層面的缺失將會隨著其對外物的依賴性的增大更為令人憂慮! 學生負擔更加沉重。每週4個晚上的培優班或補中、補差班集體補課,餘下的晚上還得參加班主任、任課老師的家教補課,作業習題永遠做不完,還有什麼時間去自主學習發展個人興趣特長?

  五、“有償家教”貽誤了教師自身的發展。

  教師不僅是教育改革的實踐者,而且要成為教育文化的研究者。如何在有限的時空中開發學習者無限的潛能,如何更好地關心課堂上有效的學習活動,體現並實現每節課的教育價值?這是教育所面對的永恆課題。具有執著追求的動力,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不斷開拓自己的事業。時間是常數,精力也有限,追求永無止境。少數教師搞“有償家教”,不僅會影響本職工作,其實也透支了他們自身的健康,又怎麼能有時間和精力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永葆教學工作的活力呢?課堂教學更加低效。為了體現家教的優越性,吸引家教生源,一些教師課堂上留一手,該講的不講,留到家教時講。某家長說得好,”有的老師白天本校有課,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晚上和雙休日有學校安排的補課,在校外補習學校又兼了課,還要打牌,搞家教,真不知道還有什麼時間備課、鑽研教學業務?作業、試卷沒時間看,可叫學生代勞,備課可不能由學生代勞,不備課,上課又還有什麼質量、有多少效率?”

  教師的使命在於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點燃智慧,用生命影響生命。這樣的使命要求我們凝心聚力,這樣的使命要求我們傾情奉獻。儘管“有償家教”只是少數教師的行為,但是它容易使教育塗上功利化、商業化的色彩,容易使師生之間的教學關係蛻變為金錢關係。這些教師在獲取個人利益的同時,會漸漸淡薄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漸漸失去師生互動中純淨的情感。

  希望每一位教師都有這樣的認識:教師搞“家教”,有損師德和師表;我的學生找“家教”,我的責任未盡到。我們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他人也告訴自己:教育是奉獻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師先自重,才能受尊重。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