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剛在創業初期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想控股”成立於1984年,由中國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柳傳志等11名科研人員創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柳傳志創業初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柳傳志的創業故事

  一、40創業

  柳傳志走上創業之路,是因為“憋得不行”,“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大學畢業正趕上‘’,有精力不知道幹什麼好,想做什麼都做不了,心裡非常憤懣。”“突然來了個機會,特別想做事。科學院有些公司的總經理回首過去,總喜歡講他們從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領導硬讓他們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柳傳志非要從頭開始的時候,已經整整40歲了。創業之前,柳傳志在科學院計算所外部裝置研究室做了13年磁記錄電路的研究。柳傳志不太願意提那段經歷,因為“雖然也連續得過好幾個獎,但做完以後,卻什麼用都沒有,一點價值都沒有。只是到最後,1980年,我們做了一個雙密度磁帶記錄器,送到陝西省一個飛機試飛研究所,用了起來。我們心裡特別高興。但就在這時候,我們開始接觸國外的東西,發現自己所做的東西,和國外差得太遠。這使得我堅決地想跳出來。”1984年,科學院辦科技展覽,趙紫陽沒有到會,科學院對此議論紛紛。柳傳志也琢磨為什麼趙紫陽不來看?“我覺得不來的道理是,趙紫陽更重視應用研究,更重視技術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但應用研究怎麼能夠推廣變成產品,我當時也想不好該怎麼走,但研究所的路,肯定行不通。”柳傳志領頭辦公司的背景是,當時,中關村街上嘩啦一下辦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計算所也有人出去辦公司,或者給人打工,驗收機器,驗一天收入三四十元。當時計算所一個月的獎金也就三十多元,這對計算所正常的科研衝擊很大。面對於此,計算所所長曾茂朝想:能不能計算所自己辦個公司,積累點錢,上繳給所裡,解決所裡急需的實際困難。柳傳志以往表現出來的組織能力使曾茂朝覺得他是最佳人選。

  至於想沒想過失敗,柳傳志說,“當時的情況已經是最糟了,還能怎麼糟?我真的去做一個一般的幹部,我相信我也能做得好。我會分析,要升遷,到底是做事重要?還是做關係重要?”

  二、立意高遠

  1984年,“兩通兩海”已經挺立在中關村,而柳傳志的名字卻像今天中關村眾多小公司老闆的名字一樣,普通得讓人容易忘記。但14年後的今天,是柳傳志成了大事,是聯想成了民族計算機產業的象徵。而當年笑傲江湖的英雄,風流卻被雨打風吹去。柳傳志把這個鮮明的對照歸結為創業之初是否立意高遠。“立意高,才可能制定出戰略,才可能一步步地按照你的立意去做。立意低,只能蒙著做,做到什麼樣子是什麼樣子,做公司等於撞大運。當時典型做生意的辦法有三種: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價外匯;三是走私。拿到批文後,一臺XT機器能賣4萬多元。”“而我們不想這樣做。1987、1988年的時候,公司高層就此發生過一次討論。我們的辦公室主任一心想要我們公司辦成像科海那樣――總公司下面一大堆小公司,每個公司都獨立做進出口,雖然每個公司都在做重複的事情,但是每個公司都賺錢。我原本並沒有強調‘大船結構’,當時提出‘大船結構’是為了反對‘小船大家漂’。”柳傳志對立意高低有一個比喻:“北戴河火車站賣餡餅的老太太,分析吃客都是一次客,因此,她把餡餅做得外面挺油,裡面沒什麼餡,坑一把是一把,這就是她的立意。而盛錫福鞋帽店做的是回頭客,所以,他的鞋怎麼做也要合適。”柳傳志認為,同樣是賣餡餅,也可以有立意很高的賣法,比如,通過賣餡餅,開連鎖店。

  三、領導

  僅僅仰仗職權對下屬施加影響的領導終將成為過去。真正的領導必將對應著一批心甘情願的追隨者。沒有追隨者的領導,除去職位威嚴的外殼和驅使手下所犯下的錯誤以外,所剩下的無非是用一官半職吊吊別人的胃口。不可否認,一官半職也能吸引不少追隨者,但這屬於官僚機制中的權術範疇,不在我們討論的企業領導行為之列。確立領導地位其實就是爭取追隨者。

  柳傳志爭取追隨者的方法很簡單――取信於下屬。柳傳志的能耐在於始終有辦法讓下屬相信,跟著柳傳志幹聯想一定能成功。這個“信”字很重要。“信”了,才會一呼百應,團結進取:“信”了,才會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信”了,才會令行禁止,服從大局。領導人爭取追隨者有兩個關鍵步驟:一是,要使追隨者相信將要為之奮鬥的事件有意義;二是,要使追隨者相信,這個領導人有能力帶領他們完成此項事業。

  現代領導理論認為:領導是一個有時間性的過程,不是一個終生制的職位。意思是說,領導是對某個事件的領導,當這個事件完成以後,此次領導行為也隨之結束。這以後,如果你還想做領導,那麼,你就必須為下一個事件重新爭取追隨者。柳傳志之所以能執掌聯想帥印14年,和他立意高遠、總能為聯想提出新的發展目標有著直接的聯絡。因為柳傳志和柳傳志的追隨者們始終認為,聯想的遠大事業尚未完成,所以,柳傳志的領導行為也不會結束。柳傳志強調立意,是因為他明白,公司發展程序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只有立意高,才能牢牢記住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不鬆懈,才能激勵自己不斷前進;其次,如果立意不高,就必須不停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標,那麼,稍有成功就會輕易滿足;第三,立意高了,自然會明白最終目的是什麼,不會急功近利,不在乎個人眼前得失。

  看看柳傳志的最新立意――“2000年做到30億美元,我是有把握的,這話等於像立了軍令狀,說出去一定要做到。100億美元的目標,我只是提了一個朦朧的目標,到今天我也沒有把它說實,因為從30億美元到100億美元,是多大的一個飛躍?2000年以後,世界計算機產業又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現在還不是看得很清楚。另外,到了100億以後是不是還不夠進500強,那時候是不是門坎又高了呢?這些都是未知數,但我們是衝著500強去的,堅決要向世界500強目標挺進,也許在我的手裡實現不了,但是到了楊元慶、郭為手上非實現不可。”

  “在R&D中文譯意方面,我們要向核心技術挺進,我的做法是把面拓寬,技術砸實,一層一層往上去壘,而不是立一杆子,立得挺高,風一吹,杆子就倒了。我們已經吃過這個虧,我們做鐳射印表機的時候,是針對著HP某個型號做的,做完了以後,HP新型號又推出來了,立刻把你砸在這兒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強的 R&D前瞻能力,有很好的製造業基礎和銷售基礎,情況就會好得多。”

  四、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柳傳志認為,自己能夠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他掌握了以“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為主要內容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的主要內容是:“一把手是有戰鬥力的班子的核心,第一把手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應該如何進行自身修養?第一把手應該如何選擇班子的其他成員,其他成員不合標準怎麼辦?班子的成員如何進行考核?沒有一個意志統一的、有戰鬥力的班子,什麼定戰略,帶隊伍都做不出來。宗派是形成團結班子的絕症,要杜絕一切可能產生宗派的因素。”

  定戰略的主要內容是:1確定長遠目標;2決定大致分幾個階段;3當前的目標是什麼;4選什麼道路到達;5行進中要不要調整方向。帶隊伍的主要內容是:“兵會打仗嗎?兵有積極性嗎?要讓他們學會炸碉堡。事業部體制、艦隊模式是不是能調動人的積極性?規章制度定得是不是合理?另外包括激勵方式、培訓和發現人材、企業文化等等。”

  柳傳志現在要做的是儘量使管理科學化,能實施。他已經意識到,管理中還有一些藝術性的因素,“但目前還不是很好說。”

  五、講奉獻

  柳傳志認為,自己身上的奉獻精神是能夠成功的第三個原因。“90年代以前,中國的創業和外國的創業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國創業,沒有奉獻精神,創業實際很難實現。如果我比別人多一點什麼的話,就多了點這種精神。”柳傳志的奉獻精神來自於他對自己境況的清醒認識。“像我,如果完全沒有計算所的背景,沒有計算所賦予的各種營養,聯想的發展會有很多困難。聯想是國有的,這一條其實起到了很大作用。我說我們貸款靠信譽,但如果我們不是國有的,光靠信譽行嗎?1988年,我們能到香港發展,金海王工程為什麼去不了?就因為它是私營的,而我們有科學院出來‘這是我們的公司’。年青同志不能忘了這個,心裡要弄清楚,你做出的成績主要部分應該歸國家。心裡想不透這一點,做著做著,就會出現問題。”

  “出問題的做法有三種:一種是把不該得的,隨手歸到自己包裡,歸大了就犯了法。這種情況不少,國家體制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第二種是在合法的外衣下想辦法謀私利,比如說,聯想是公家的,我再讓親戚朋友開一家公司,把好的業務向它那兒介紹,肥水只流自家田。這樣做國家一點辦法都沒有,但聯想就辦不起來了;第三種是找親信。老的國有企業領導人為了退休之後的切身利益,退休之前急於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比較合適的崗位,這樣接班人就能保證他退休有好的待遇。廠長這樣,常務副廠長這樣,書記也這樣,就會發生大的矛盾,宗派就出現了。宗派是癌症,絕對不好治,我也沒轍,只能堅決杜絕這種做法。”柳傳志在香港聯想的合作者,現在大概有千萬的股份,二三億的資產,香港有不少人拿他們兩個人做比較,但柳傳志說:“我挺值。我和科學院老同志比,他們今天還在那裡做科研,他們什麼享受都沒有,而我,生活條件在國內已經是一流了,做的事情又符合國家的需求,還需要什麼呢?”

  六、做貿易是權宜之計

  很多時候,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做什麼事情,而在於誰在做這些事情。聯想一開始沒有資金,也只能替人家賣機器,但柳傳志同別人一樣,代銷機器的時候,已經開始琢磨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怎樣的價格和服務才能夠更吸引使用者?柳傳志認為,學會做貿易是實現高科技產業化的第一步。“不把貿易做通了,再好的科研產品你也不知道怎樣賣,不把製造業搞精良了,好的科研產品的一些特點也會被製造業的粗糙掩蓋了。搞科研的人最怕做貿易,主要是這段苦他沒吃過,一定要幹下去,一定要對市場有個理解。會做貿易以後,看問題才會有穿透力。”

  到1987、1988年,柳傳志已經學會了做貿易,聯想代理的ASTPC,一個月能銷好幾百臺。打通了銷售渠道以後,柳傳志要自己生產。“因為我們是計算所的人,總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做。但當時是計劃經濟,聯想很小,國家不可能給我們生產批文,我們怎麼說都沒有用,因為潛在的能力沒有人相信。我們決定到海外試試,海外沒有計劃管著你。就這樣,我們把外向型和產業化並作一步跨了。”

  1988年,柳傳志和幾個熱血漢子來到香港,手裡只攥了30萬港幣,因此,他們到香港也只能和在國內一樣,先從做貿易開始,通過貿易積累資金,瞭解海外市場。接著聯想選擇了板卡業務,然後打回國內,為聯想PC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我當時一心要形成產業,做貿易只是權宜之計。今天我這樣說,不是我學了《毛選》,事後才說這番話,你可以翻翻1988年的報紙,我當時就是這樣說的。”“進軍海外成功以後,膽子越來越大,敢往上做了,從進軍海外開始,我們第一次制定了一個長遠戰略目標,以及分幾步去實現。學會了制定戰略,然後把戰略目標分解成具體的步驟。目標太高了,我們就把土壘成臺階,一臺階一臺階往上走。”

  七、爭取追隨者

  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領導能力決不是一個領導職位就能賦予的,沒有追隨者的領導剩下的只是職權威懾的空殼。是追隨者成就了領導者,領導的過程就是爭取追隨者的過程。柳傳志爭取追隨者的第一步――“人行得正”。

  “在公司裡面,我對他們要求挺嚴格,大家還都信我。甚至離開公司的人,想自己發展的人,也不會出去說聯想不好。這其中,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決不搞宗派,決不給自己謀私利。不僅是不謀私利,對人處事還要公正。今天我把A訓了一通,明天當他發現,其他人犯了錯誤也一樣挨訓的時候,他就不會感到委屈。”爭取追隨者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很重要。

  “創業的時候,我沒高報酬,我吸引誰?就憑著我多幹,能力強,拿得少,來吸引住更多的志同道合的老同志。”“要部下信你,還要有具體辦法,通過實踐證明你的辦法是對的。我跟下級交往,事情怎麼決定有三個原則: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當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誰對誰錯,發生爭執的時候,我採取的辦法是,按你說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訴你,最後要找後賬,成與否要有個總結。你做對了,表揚你,承認你對,我再反思我當初為什麼要那麼做。你做錯了,你得給我說明白,當初為什麼不按我說的做,我的話,你為什麼不認真考慮;第三種情況是,當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堅決地按照我想的做。”

  “第二種情形很重要,不獨斷專行,尊重人家意見,但是要找後賬。這樣做會大大增加自己的勢能。”“其次,是取信於領導,取信於使用者和合作者,取信於員工。說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不然,你就別說。聯想訂的指標全都不冒聯想定的指標肯定是超額完成,誰也不敢說大話。另外,公司立的規矩一定要不管不顧地堅持。比如公司開會遲到罰站的規矩。傳了十幾年了,傳下來不容易,因為不斷地來新人,誰信這個。”

  在領導方式方面,柳傳志認為,當企業小的時候,或者剛開始做一件全新的事的時候,一定要身先士卒,那個時候,領導是演員,要上竄下跳自己去演。但是當公司上了一定規模以後,一定要退下來。“要做大事,非得退下來,用人去做。如果我一直身先士卒,就沒有今天的聯想了,我現在已經退到了製片人的角色。現在包括主持策劃,都是由年青人自己搞,楊元慶他們自己的事,由他主持策劃,我只是談談未來的向。”我怎麼選青人柳傳志選年青人第一要看有沒有上進心。“年青人能不能被培養,上進心強不強非常重要。關鍵時候,他說不幹了,就想學賣餡餅的老太太,掙那份錢就完了,這樣的人在聯想做到一定層次,到外國公司去,待遇會比聯想高。聯想要培養的是更在乎舞臺和自我表現機會的年青人,要培養能把自己的事業同國家富強結合在一起的年青人。其實,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人,大部分人都有這種強烈的感覺。看足球的人那麼多,其實就是想看中國贏。我那麼愛看足球,HP請我去看世界盃賽,我倒不一定去。全是外國人在踢,我看他們幹嘛。老百姓看中國隊踢輸了,那種表情,實際上是一種愛國情。男子漢如果沒有這種勁頭,他就沒什麼意思了。企業真正要做好,總得有一批這樣的人,真的是為國家、為民族富強,把職業變成事業的人。純粹求職的人,在聯想沒有大的發展。”

  “第二,這個年青人的悟性要強。什麼能妨礙悟性的發展?是自己對自己評價過高。悟性無非是善於總結的意思,但過高地看自己,容易忽視別人的經驗,不能領悟別人的精彩之處,這種人挺多。有很多人有一定的能力,聰明而已,達不到智慧的程度。有的人個性很強,強到外力砸不破的時候,這個人也沒有培養前途。另外,人如果不能有自知之明,同事做了八分,他也做了八分,他把他做的事看成十分,把同事做的事看成六分,他要這麼看,關係就沒法相處,也沒法進步。”通過多年的培養,柳傳志認為自己麾下已經有了五六個高層次的年青人,他們不僅有實踐經驗,而且能把實踐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基礎,用在新的行業裡面,照樣能開拓新的局面。柳傳志曾在科學院幹部局幹過一年,他所在的處是領導幹部處,專門定各個研究所的黨委書記和所長。“如果院黨組成員對這個所的情況瞭解,我們說什麼話都沒有用,如果他不瞭解,那麼我們說什麼是什麼。但是,我們又能夠對那個所瞭解多深刻呢?我是學計算機的,要我到化學所配班子,我懂什麼?我知道一般常規是怎麼配班子?我認為那樣做不行,不符合客觀規律,弄不好就會亂點鴛鴦譜。幹部的四項標準,革命化,年青化,非常泛泛,很空,符合四項標準的人,很多很多,就像找物件,沒見面之前,一個1.72米、一個1.71米,選1.72的吧,其實1.72比1.71差不了多少。”

  所以,柳傳志培養幹部十分慎重,他說,“楊元慶、郭為那個時候,公司人少,他們又特別出類拔萃,很快進入重點培養物件。但今天有這麼多年青人,怎麼選擇,倒是我很費腦筋的課題,是我最重要的事。”“我很尖銳,開會的時候,我會突然指出他的問題,我覺得年青人和我說話的時候會緊張,怎麼才能讓年青人在短時間內很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是我最近經常琢磨的事情。”

  柳傳志創業被騙的經驗

  【艱苦創業】從來沒抽一口好煙

  “我在2004年前,抽了18年的煙。抽的都是最便宜的煙,2毛8一盒的自己抽,3毛多的給客人抽,5毛的都是過年擺擺樣子的。 ”在廬州講壇上,柳傳志回憶自己早期的生活時說,他們當時一幫人,全都抽菸,如果互相讓煙,作為交際手段的話,成本很高,乾脆下決心都戒了。 “當年的4個人到現在,有2個人‘復辟’了,我就一直戒菸,感覺很自豪。但是抽菸18年,我是一口好煙沒抽過,以後也沒機會了。 ”

  創業資金被騙大半

  早年聯想成立的時候,創業資金一共就20萬元,還被人騙走了14萬,所以非常缺錢。柳傳志回憶當時一個軼事:當時懂電腦的人少,有單位進電腦的時候,他們就去做電腦驗收、講課,賺取勞務費。這時候一個部委從香港訂了200臺電腦,聯想給他們做驗收,“賣電腦的港商提出,要給專案經理800港幣,意思可能是要放寬點驗收標準。我們緊張得不行,當時一個人工資才78塊人民幣,日子很窮,我自己給小孩買棉毛褲都要提前一個月做預算。那怎麼辦呢?我們就問那個港商:要是這個驗收標準還按原來的,這個800港幣還給不給?人家說:那還是給。這事就解決了,我們又賺了錢,又按嚴格標準做了驗收。 ” 【鐵腕治企】高管子女禁入聯想

  “我們的子女念大學的時候,當時學電腦又很流行。我的兩個兒子,都是念計算機的,一個在北大一個在北郵。到美國,一個在哈佛一個在哥倫比亞,也都念的是計算機。其他同志的孩子也都差不多。如果這些孩子全都進了公司,父母又當領導,那這就出大麻煩了。我們就規定,不管孩子多優秀,一律不許進公司。 ”

  “還有很多領導和大客戶推薦的孩子想來,有些還是很不錯的,那怎麼辦?我們就出一個規定,必須三個副總裁以上的簽字,這個孩子跟任何一個領導都沒關係。 ”他說,這就保證將來不管誰犯了聯想的“天條”,絕對不會“選擇性執法”。

  開會遲到一律罰站

  柳傳志反覆強調,聯想是一個執行力非常強悍的公司。“舉個例子,聯想開會決不允許遲到。我們規定,會議不管大小,遲到的必須罰站1分鐘,那個姿勢是像默哀一樣的,很難受。從到現在,這麼多年,來這麼多人,制度就是制度,必須貫徹。一開始還有人並不太當回事,後來,如果開會有人遲到,主持人沒罰他站的話,那主持人到我這裡來罰站1分鐘。 ”

  【妙語自評】智商一般情商不錯

  身為中國著名企業家、投資家,柳傳志獲得過的榮譽數不勝數,有中科大學生問他,如何看待這些光環。

  “我總是提醒自己:我是誰?我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人!智商以前是中上,現在記憶力衰退了,智力水平大約要進入中下水平了,我的情商還算不錯。是遇到了改革開放的大好環境,有追求有能力的人才有機會成功。 ”柳傳志說,“現在我們的營業額能進入世界500強、排到400位左右,但還有其他差很遠的地方。我總是提醒自己這些,所以再多的榮譽,我現在也驕傲不起來。 ”

  我和喬布斯沒法比

  一中科大學生問:“我是您的粉絲,也是喬布斯的粉絲,您怎麼比較自己和喬布斯? ”

  “我和喬布斯沒法比,也不具備喬布斯的條件,他能完全按性格特點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我身上有‘罈罈罐罐’,要把保底性東西想好了再探索。當初聯想不向國際化前進的話,會像溫水煮青蛙那樣死去,但收購IBM全球的PC業務風險很大,我們反覆研究如何‘不死’。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非常重要,喬布斯是業務上的天才,我比不上,但我有我另外的追求——產業報國! ”

  聯想的管理/文化

  聯想對企業管理體系的認識

  聯想對企業管理與文化的認識,是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實踐和覆盤逐步總結出來的,並在IT、投資、房地產等諸多領域得到驗證 。

  聯想的管理和文化積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聯想能夠持續發展並不斷製造卓越企業的重要基礎 。

  聯想企業管理屋頂圖

  聯想的管理理論體系可精煉為下圖所示的“屋頂圖”模型,聯想在多個領域的成功表明,企業既要切實掌握行業規律,更要夯實管理基礎。“屋頂圖”模型的價值在於為聯想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簡明有效的思考框架,讓企業在紛繁複雜、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中把握住管理能力提升的方向。

  屋頂部分:代表企業運作層面的管理,具有行業和企業個性,各有不同。要做好企業,得深刻研究本行業的規律。

  地基部分:代表企業基礎層面的管理,具有共性和普適性,是聯想基業常青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