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的體用原則

  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基本流派之一,學習吳式太極拳有助於我們對太極拳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簡述

  在吳式太極拳的學習中,身法要領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原則。

  體用原則1、公轉自轉氣騰然

  公轉自轉是太陽與地球公轉同時自轉的運動規律。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的運動規律,即是吳式太極拳動態的表現特點。

  只要動就要用意使周身所有關節都要以腰椎命門穴為圓心進行公轉同時自轉。以頭為領導的上體運動是公轉,以尾骶骨為領導的下體運動是自轉。

  做到上下相隨,才能使我們的上體的公轉與下體的自轉保持協調一致。

  公轉與自轉是相互反方向運動,是身如擰繩、首尾相合、如貓尋尾的運動,是效法自然運動規律的運動。從整個身體看像是一個打足了氣的皮球。

  從每個區域性看又像是一部具有九曲軸,萬向輪的機器,無微不利。公、自轉時要保持三融四墜的狀態和腹內鬆靜的妙感,意要向內、向下,神要向外、向上。公轉自轉氣騰然,是一種動態的表現。

  體用原則2、內導外隨神領形

  就是太極拳先輩在拳論中所強調的“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太極拳哲理性拳術,是實用意念拳,是頭腦功夫,是用意不用力的拳術。

  太極拳不僅重在招式的學習,同時思想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太極既要動手,又要善於思考和領悟。

  每個式子都要先想後作,先看後行。要用心意引導內氣,以內氣帶動肢體。以眼神包括內視與外視領導著肢體的運動方向。

  “內導外隨”是以陰面的穴位、經絡從下向上或從上向下,帶動著陽面的穴位、經絡乃至整個肢體緩慢運動。其運動意念路線在體內時,以內視神的領導為主,其運動意念路線超越體外,向前後左右執行時,則以外視神的領導為主。

  內導外隨神領形,是吳式太極拳整體運動特點。

  體用原則3、按竅運身水洇沙

  “按竅運身”的理論是王培生老師的創造,“如水洇沙”的練法是我多年修煉吳式太極拳和研究拳理拳法過程中的一種頓悟。

  《十三式行功心解》強調“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穿”“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太極拳打手要訣》曰:“節節貫穿,虛靈在中。”按竅運身,就是在體用時選擇一個主要穴位,帶動內氣在肢體內緩慢運動;如水洇沙,就是要想象內氣在肢體內的運動是以如水洇沙由上向下或如氣蒸騰從下向上的形式邊洇邊走,細膩入微,可以達到“想穴除疾,細膩化瘀”的保健功效。

  按竅運身水洇沙,是內氣在意念支配下的執行特點。

  體用原則4、單腿負重川字步

  就是在每個拳式的體用上,都要把重心垂直在一條腿上,虛實要分的十分清楚;前進後退的運動路線都呈川字步型,定勢時兩足像是踏在兩條軌道上。充分體現出拳論中“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的要求。

  單腿負重川字步,是吳式太極拳獨具的步法特點。

  體用原則5、以腰使手走螺旋

  就是在整個行拳過程中無論前進、後退、左顧、右盼、舉手、投足都以腰為主宰,以腰為驅動。手足都不要主動伸屈,更不能盲目伸屈,不能出現分力和勉強之力。是渾然一氣的整勁。並且運動的路線成螺旋形。

  以腰使手走螺旋,是吳式太極拳運動程式和路線的表現。

  修煉吳氏太極拳時須注意:

  一中正:每一個姿勢務求端正,最忌偏斜。重心必須穩定,開合必須講究虛實對稱。尤其是三盤胸臂以上為上盤、腰胯為中盤、腿為下盤功夫必須協調。要注意以腰胯為全身之樞紐,下盤是基礎,上盤則以頂頭懸虛領頂勁作為綱領。中正即《十三勢歌訣》中說的“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二安舒:安舒的要領就是自然,切忌牽強。要求“神清氣和、體靜身柔”。練拳時必須排除一切干擾,動作要柔和、舒展,呼吸要平穩、深長。我想在這裡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人們說,練拳要“放鬆”,應該指出,正確的提法是“似鬆非鬆,將展未展”。這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法則。我們常說的“太極勁”,即是出於“似鬆非鬆,將展未展”。也就是《太極拳論》上說的“得機得勢”。做不到這一點,就會導致“身便散亂”,弊病出於腰腿。

  安舒還有一個重要的法則,即是“氣沉丹田”。如果在練拳中達不到安靜的要求,也就無法做到“氣沉丹田”。

  三輕靈:練太極拳必須遵守“輕靈”法則。《太極拳論》開始就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輕靈是相對於重濁而言。這是太極拳區別於其他武術的最為重要之處。

  在《太極拳論》中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提法,足以解釋“輕靈”的重要性。這兩句話的意義何在?眾說紛紜。我個人認為:這兩句話的含義是指以輕靈為法則,在練拳中產生的“靈敏度”。就像一臺靈敏度很高的天平一樣,在天平的一側,加以不同的重量,即有不同的反應。精密度越高的天平,反應越是靈敏。

  四圓活:一般練太極拳者對“圓活”的理解都有偏頗的一面。圓活所表現的,絕不僅是“形即拳架”的一個方面。

  形圓,僅是學拳的初始階段,但也不是三五年能達到的;意圓,則更難也,這個階段並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我將這兩個階段譬喻為“升堂、入室”。

  能練到“神圓”的,則是鳳毛麟角。

  圓活的評判標準:

  1.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

  2.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立如平準,活如車輪。

  3.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以氣運身,務令順遂。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

  這三個階段是必須跨越的,否則,就無法談及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