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的簡介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是漢族傳統拳術之一。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鬆靜自然,大小適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吳式太極拳,分南北兩派,南派為吳鑑泉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吳公藻、吳公儀、吳英華、馬嶽樑、徐致一等。北派為王茂齋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王傑***子英***、王倜***子超***、趙鐵庵、修丕勳、彭廣義***仁軒***、楊禹廷等,再傳有趙安祥、李經梧、王培生、修佔等。修佔又傳周旭林等。
起源傳承河北大興人吳鑑泉,在楊露禪到北京授拳時,其父全佑從學太極拳,後又拜楊之次子楊班侯為師,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逐步修訂,又經吳鑑泉改進修潤而形成了一個流派,即“吳式太極拳”。吳鑑泉
王茂齋***1862-1940***山東掖縣人,王茂齋老先生祖居山東省萊州市***原掖縣***大武官村,他是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鑑泉的師兄。在當時威望極高。吳式太極拳門人中流傳著一本《同門錄》,第一頁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頁是吳鑑泉宗師的英照,以後是二位先生的弟子及子侄們的照片。王先生對吳式太極拳的形成是很有影響的。
代表人物
創始人
全佑***1834-1902***字公甫,號保亭,老姓吳福氏。滿族。北京 大興人。楊祿禪在京授拳時,神機***火器***營中的萬春、凌山、全佑 受益最佳。經數年勤學苦練,三人各得所長。凌山善發勁,萬春得 剛勁,全佑則長於柔化。後全佑從楊氏次子班侯繼續深造,事師最 孝,學習篤誠,深受楊祿禪寵愛,兼得楊家父子之長,練習吳式太極拳
稱著京城。全佑先生,性格外柔內剛,外表斯文。為人慷慨,樂於助人,曾於 路上見有軍人打商販,遂上前阻止。但軍人自負孔武有力,又見全 佑斯文,認為可欺,則一言不合拳腳交加。但如蜻蜓撼樹,倒地不 起。全佑則告誡其不可自負拳技,欺凌百姓。
一天,全佑在書房讀書,忽有客人來訪。全佑出客廳相迎,只 見客人已經進了大門。全佑款款相迎,那人疾步向前,一揖到地說:“晚生拜見。”全佑拱手還禮,這一瞬間,只聽得咣的一聲,來客 突然飛起,倒撞到客廳門外。周圍的人大吃一驚,莫名其妙。原來 客人在施禮時突然用一招“仙人指路”,直朝全佑下腹打來。全佑 明察秋毫,連消帶打,便把來客騰空發了出去。
傳子鑑泉,徒有王茂齋、郭鬆亭、常遠亭、夏公甫、齊閣臣等。為吳式太極拳奠基人。
吳鑑泉
吳鑑泉***1870-1942***,又名愛伸,滿族,從 漢姓吳。北京大興人,全佑之子。自幼秉家學,並在其父楊式 小架拳式的基礎上逐步修改,形成鬆靜自然、 架式緊湊、 緩慢連 綿、不縱不跳、長於柔化的吳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
1912年,吳鑑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從那時起他對家傳的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使拳架更加柔化,形成吳式太極拳流派。
吳鑑泉還對太極拳推手作了改進,他的吳式太極推手別具一格,要求立身中正安靜,細膩綿柔,寧靜而不妄動。他的推手不僅手法嚴密,而且招數特別多。
吳鑑泉演練的太極拳,除了慢架子外,還有快架子。快架子是一種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的太極拳術,演練起來既輕快又柔和。
吳鑑泉不僅精於太極拳,對各種器械,如太極劍、太極對劍、太極刀、太極十三槍等也非常精熟。
1914年他在北京體育研究 社任教,
1927年,吳鑑泉由北京遷居上海,
1928年到上海授藝, 被上海精武會及國術館聘為教授。
1928-1936年,在上海市各屆武術比賽、國術國考及舊第六屆全運 會國術比賽中,皆被聘為評判。
1930年聘為上海市國術分館董事,
1932年任該館太極班教員。
1933年起,創鑑泉太極拳社,任社長。它的分社目前已發展到香港,以及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地區和國家。
主要弟子有徐致一、金壽章、金雲峰以及子女吳公儀、吳公藻、吳英華,婿馬嶽樑, 侄吳耀宗等。《吳式太極拳及其防身應用》
王茂齋
王有林,字茂齋***1862-1940***吳式太極拳始祖全佑的弟子, 吳 式太極拳的奠基人之一。山東掖縣***今萊州市***大武官村人。少時在北京的磚瓦灰鋪學徒,從學於全佑。他生 性忠厚老實, 為人熱心助人。在師兄弟中居長, 極用功。他功 夫紮實穩固,身手非凡。自從吳鑑泉、楊澄甫南下以後,他留在北 平傳拳,授業眾多,人才輩出,成為北方吳式太極拳最具影響的代 表人物,有“南吳北王”之稱。弟子門人遍及北平***今北京***、山 東、東北各地。至今北京的吳式太極拳傳人大都出其門下,形成強 大的體系。曾創辦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此研究會是當時太極拳 高手雲集之處。
南吳北王
全佑在京弟子中王茂齋令人矚目,他與吳鑑泉齊名,素有“南吳北王”之讚譽。“南吳”是吳鑑泉先生,他1928年去上海教拳,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的南方吳式太極拳系。“北王”就是王茂齋先生。至今,以北京為主的中國北方地區習吳式太極拳者,多為王先生的門下。
少時來京,在磚灰鋪學徒,後經營此業。他尊師重教,功底紮實,空鬆自如,深得全佑大師之真傳。與鑑泉師弟情義極深,在拳理認同上十分默契,深研太極拳藝,敢於突破前人,大膽改進教學,成為北方創業奠基的掌門人。吳鑑泉和楊禹廷南下在上海,江南各省發展。王茂齋大師留京發展。名聲大振,在京宗於吳式太極拳者皆為其傳人。王茂齋大師為人忠厚老誠,熱心助人, 凡南來北往路徑北京的名士,多去拜訪交流拳藝,互相切磋。有從學者,也毫無保留,如腰中缺少盤纏,盡在大師家中吃住。常有投學試功試功者,有一位到鋪店來買筐,正當王茂齋在櫃內支應,給他幾個筐他都不滿意,一定要架頂上的。王蹬凳拿下,往櫃檯一放,這位買家扶筐而入勁,王老師在瞬間鬆空後看他一眼,此人被飛身發放至門外跌於街上,此事在京城傳為佳話。
吳圖南
吳圖南***1884-1989***生於北京,蒙古族。原姓烏拉汗,名烏拉布。原籍遼寧喀喇沁左 旗。9歲起,先後從吳鑑泉、楊少侯學藝12年。年輕時,就讀於京師大學堂學習醫學。以 後,長期從事武術研究、教育工作,並在考古、文史、心理學、經絡學、養生長壽學等方 面有較深造詣。先後任南京中央大學、西北聯合大學、北平藝專等學校教授、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建國後,曾在北京市文物調查研究組及北京文史館任職,是中國武術協會委員、 中國武術學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顧問。多次參加國家體委主持制定的武術教材等 審定工作,並任過全運會武術比賽太極拳裁判長。1988年獲中國國際武術節武術貢獻獎。著有《太極拳即***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 《太極劍》 《太極功·內家拳·玄玄刀》以及 《國術概論》等。後均收入《吳圖南太極拳精髓》一書中。
太極拳家莫斐為吳圖南大師上世紀30年代弟子。莫斐之子莫韞龍在1993年到海南傳授《科學化國術太極拳》,由於多拳種的研修此拳演變為輕、柔、圓、融、風格飄逸的太極拳。為紀念太極泰斗著名武術家吳圖南,莫韞龍特將此拳簡稱為南國太極***即:吳圖南國術太極之意***又在祖國南方傳播,為新時代矗立起一新風格拳種。
楊禹廷
楊禹廷***1888-1982***,又名瑞霖,北京人。光緒二十三年***公元 1897年***開始習武,先後從周相臣、趙月
山、田風雲、高克興習練十 路及十二路彈腿、八卦掌、 長拳、黑虎拳、形意拳、太極拳等拳術 及摔跤。後從高子銘又習八卦掌和太極拳。1916- 1941年從王茂齋 習吳式太極拳。20歲始,在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及志華寺設場 授拳。建國後,繼續教拳。建國初,曾倡議成立了北京市武術界聯 誼會。1962年到阿富汗駐華使館教太極拳。編有《太極拳講義》 《太極拳簡易八大式》《太極拳動作解說》等,1983年經弟子馬有 清修訂成《太極拳規範》一書。曾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市武協副主席以及中國武術協會委 員。
吳公儀
吳公儀***1897-1968***,吳鑑泉長子。天資聰敏,勤謹好學,悟性極高。弱冠即代父教 學。北京體育講習所首屆畢業生。1924年受黃浦軍校聘請,任軍校學生部及高階班太極拳教官, 兼任中山大學體育系講師。1937 年,在香港成立鑑泉太極拳分社,擔任社長。抗日戰爭時期,1942 年香港淪陷前回上海,擔任鑑泉太極拳社社長。1948年重返香港復 社。1954年,在澳門為慈善籌款舉辦的“吳陳比武”中,一交手對 方陳剋夫即鼻部中拳而流血過多,休息超時; 再因起腳過膝犯規, 公證宣佈停賽。由此吳公儀及吳式太極拳名噪一時,海外團體紛紛 致函邀請。吳公儀命其長子吳大揆於九龍設立分社。次子吳大齊、 1954年名動一時的吳陳比武:侄吳大新分赴新加坡、吉隆坡、馬尼拉等地設立分社,並於九龍佐 吳公儀 ***左***大戰陳剋夫 敦道建立總社。從此, 吳氏太極拳風行於東南亞並在海外發展。吳公儀對吳式太極拳在海外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吳公藻
吳氏太極拳 宗師 吳鑑泉 次子吳公藻***1900-1985***,家學淵源尤以理論見長,著作甚多。自第一屆北京體育講習所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教練。1929年於上海精武體育會任教。1933年隨吳稚輝等赴長沙,在歡迎會上表演太極拳,舉座讚賞。得到省長何健器重,聘為湖南國術訓練所教官兼省黨部教席。1934年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辦第二屆人國武術考試,宗師任湖南省教,成績斐然。
1937年宗師南下香港,與兄吳公儀共同建立香港及澳門鑑泉太極拳社。1942年香港淪陷前回滬。
宗師一生著作甚多,1980年宗師於八十七歲高齡,在香港出版「吳家太極拳」一書,堪為吳氏太極拳之經典著作。
孫南馨
太極拳家 吳式方架太極拳傳人孫南馨***1925年-1996年***,江蘇蕪錫人,後定居於湖北武漢。先後從近代和當代孫南馨與弟子熊盛強進行推手訓練***2張***
著名武術家,諸如江蘇的許壽康、北京的徐致一、劉晚蒼、何鏡平、王玉芳,上海的馬嶽樑、邵品根、陸恆昌、武漢的王重光、柴森林等老師學太極、形意、八卦、大成拳和其它多種門派的武術。後集太極功夫於大成,為吳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當今國內為數不多的吳氏方架太極拳傳承人之一,著有《吳式方架太極拳》等著作。
孫南馨一脈的吳式太極拳傳人有馬思強、熊盛強、程建武等,及其再傳弟子們修煉此拳架。其中,以馬思強、熊盛強最為代表。後馬思強將此拳帶到深圳地區進行傳播,熊盛強等則在武漢繼續傳承此吳式方架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