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職高計算機教學論文

  高職高專教育有著自身的特點,其主要教學目的是針對社會需求,適應社會需要,也就是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職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本文針對職高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職高;計算機基礎;模式;改革

  職高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在教學內容上已基本取得共識,趨於定型。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作業系統、文書處理軟體Word、電子表格處理軟體Excel、簡報製作軟體PowerPoint、網路基礎和Internet應用基礎等。內容實用,反映了當前職高計算機基礎應用的主流和社會的需求。但目前職業技術學校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下面筆者就這些問題提出個人的看法和意見。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起點不一。由於社會發展的原因,現在,許多來自於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已經進入職高學校就讀。而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家庭經濟條件有著天壤之別。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從小就有自己的計算機,在入學前就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應用能力。而一部分學生則因為家庭條件較差,在入學前對計算機一知半解。但很多學生對於真正的計算機知識也是一竅不通,他們多半沉溺於網路遊戲和聊天。由於學生學習起點不一,給教學實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同時,也難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要。

  2.課堂興趣缺乏。職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遠遠不夠。主要原因有:第一,職高生的總體素質較普高生來說差距較大,他們的學習氛圍和學習興趣遠不如普高生;第二,職高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的認識不夠,多半以為計算機課就是給他們上網、玩遊戲的;第三,大部分學生由於基礎較差,對很多課程都失去了興趣,因此在學習計算機這門學科時,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會受到影響;第四,對於計算機基礎方面的內容一知半解,上課的時候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對這門課程沒有太多的興趣。

  3.教學模式陳舊。多年來,教育部門一直提倡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為此很多人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也出現了諸如任務驅動法教學、遊戲式教學等所謂的新型教學模式。然而,在教學中仍是採用以教師為中心、“一言堂”“滿堂灌”地接受教育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

  4.學習主動性不強。前面講到了學習起點不一、課堂興趣不高、教學模式陳舊,是約束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外因。他們會找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拒絕”學習。把學習當成老師的事情,把學習視為一種負擔,甚至有一種被壓制的感受。綜合分析以上原因,再結合職高生的發展需要,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展教學改革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二、改革中的一些想法

  1.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帶動他們的成就感。可以使用一些簡單可行的教學模式。如:小老師引導、遊戲式帶動、小組競賽、擂臺賽等。下面以小組PK法為例:採用學生分組競爭PK法,把上課的學生隨機分成若干小組,下達任務,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同樣的任務,這就要求本小組的所有成員積極主動地來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自己不會的知識,發揮自己的優勢,最後利用小組間完成任務的質量進行PK,完成較好的小組會體現出優越感,更加努力學習;完成得不夠好的小組也會激發出學習的動力,學生會爭取在下一次的PK當中超過對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學手段的改革。在資訊化發展的今天,對於計算機課程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已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可我們的教師依然對照書本講大道理,卻忽略了我們現在已有的計算機教學軟體、多媒體軟體、網上搜索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它們的使用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體驗現代化教學的有趣性、必要性、先進性,也能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如在講微機安裝課程時,可以利用計算機生動、豐富的畫面以動畫的方式把微機組裝的過程顯現出來,再配以形象生動的解說,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之後還可以讓學生現場組裝電腦,並獎勵組裝速度最快的學生,以此來烘托學習氣氛。如現在提倡的微課、微博教學等教學模式,把一些難點、重點做成易懂易學的小課件放在學校網站、班級QQ群等學生方便察看的地方。通過遠端的自學形式,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知識點的掌握。

  3.考核方式的改革。將學生的考試與考取資格證書相融合,利用學生考取國家計算機等級一級B證書來替代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考試成績,同時把取得計算機等級證作為畢業資格的一項必備的條件;也可以在學校內部舉行一系列的等級證書考核,如打字員證書、排版員證書、資料處理員證書考核;或者舉行一系列的技能比賽,以賽帶學;或者佈置課外作業———以趣味性為主,以拓展他們的認知面並端正其對網路使用的正確態度。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技術不斷產生,舊的技術很快被淘汰。計算機教育,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做到靈活多變、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秀,安穎蓮,姚瑞霞等.計算機文化基礎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王移芝,羅四維.計算機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楊振山,龔沛曾.計算機基礎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範文二:職高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

  一、更新觀念用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導職高計算機教育教學工作

  近些年來,教育教學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職高學校的教育要為社會的發展服務。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這一的背景下,傳統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因為傳統教學所培養的是具有專業知識的知識型人才,而對職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卻起到了壓制作用,不利於職高學生的能力成長和個性發展。這就需要教育教學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教育教學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學習,而嚴重忽略職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情況。近幾年來推行職高計算機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就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而做出的努力。計算機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主動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計算機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為終身教育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明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體職高學生、全面提高職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明確素質教育的實施,應以培養職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要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在教給職高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更加註重職高學生的創新教育,培養職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現職高學生的終身教育。

  二、承認職高學生的學習差異性,教育要面向全體職高學生

  職高計算機新課程教學改革強調教師要承認職高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在教育教學中要促進全體職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承認職高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傳統教學的理念下是做不到的。因為傳統教育教學過於注重優等生而忽視後進生的存在,導致在傳統教育課堂教學中,成績較差的學生由於得不到教師的重視,逐漸成為邊緣人,好像學習與他們沒有關係。長此以往造成大量學困生和問題生的出現。新課程教學注重全體職高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教師要承認職高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的教學不僅要重視優等生更要重視後進生的表現。教師對於層次不同的職高學生提出不同教學要求,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學目標,讓每一個職高學生都能得到成功,從而調動每一個職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所有職高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認職高學生受遺傳和後天環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響,在知識的接受過程中職高學生的差異性較大。不能採用“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根據職高學生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潛能的差異把職高學生劃層次,上課時結合不同層次職高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學習目標和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教學,這樣既有統一要求,又達到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充分調動了職高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職高學生都得到了發展,培養了每一個職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充分發揮職高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職高計算機新課程教學理念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定位做了科學定義。新課程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職高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和職高學生的主體作用,想辦法調動職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地引導職高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新課程認為職高學生的學習如果沒有自主性,就不能有效培養職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要創設各種機會,鼓勵職高學生主動參與,把他們智慧的火花盡量激發出來。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教學理念,開展興趣教育,用饒有興趣的教學活動,調動職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職高學生對計算機學習感興趣,從而樂於參與教學,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四、重視職高學生之間的幫扶,減輕教師輔導壓力

  職高計算機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計算機課的大部分時間是職高學生的操作練習。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幾乎大部分學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就會挫傷職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讓職高學生之間互相幫扶加以解決。這樣既給了優等生髮揮的空間,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實現了職高學生的個體幫扶,減輕了職高計算機教師的輔導壓力,可以說一舉多得。


職高計算機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