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計算機教學論文參考
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受教育形成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而反觀我們的教學,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得到很好發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初中計算機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計算機教學論文範文一:初中計算機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初探
摘要:初中計算機資訊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以及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筆者結合自己長期從事初中計算機教學工作的實際,對當前初中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初步建議,希望與同行們進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計算機課程教學,為孩子打下良好的資訊科技基礎。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教學;問題;對策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和普及,在中學生中間開展計算機教學早已成為一門重要的課程。當前,計算機與網路逐步滲透於各行各業,並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貼近,各種與計算機相關的新技術逐一亮相,使人們清醒的看到:掌握不好計算機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技能,將難以在現代資訊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可見,初中計算機資訊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以及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更進一步說,掌握嫻熟的計算機知識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如果中學階段的計算機基礎沒有打牢,將難以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筆者結合自己長期從事初中計算機教學工作的實際,對當前初中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並
提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初步建議,希望與同行們進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計算機課程教學,為孩子打下良好的資訊科技基礎。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計算機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有著顯著的區別。它具有教學資訊量大、知識更新速度快、實踐操作性強等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各自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難免出現教學思路有區別、教學效果有差異、教學方法有不同等現象。歸結起來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1、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對計算機課程期待之間的矛盾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配備了計算機,致使孩子們能夠較早地接觸到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中學生普通對計算機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於應試教育的現實原因,中考、高考對於計算機知識的考核都很少,甚至為零,致使一些學校在課程安排時,有意無意地把計算機課程的課時進行了壓縮;而部分教師在講授計算機課程時,也由於慣性思維的影響,還按照傳統的系統性、漸進式方式授課,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即便一些學校有了多媒體教室,但是也很難滿足所有學生對於計算機知識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傳統教學模式與當前學生對於計算機課程的期待之間,有著較難調和的矛盾,致使教師講解的內容如過眼煙雲,教學效果其實並不好。
2、教師計算機知識老化與課程內容快速更新之間的矛盾計算機是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其知識體系的變化十分快速,這就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但是迫於當前的現狀,一些計算機教師知識體系普遍跟不上計算機的發展,也跟不上課程內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學生的計算機知識,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逐漸提高,因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小學逐漸開展了計算機方面的教學,這些情況都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此,這就要求初中計算機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適應快速變化的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從而適應不同級別的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多身兼數職,很難有充裕的時間去提高自己的計算機知識,因此這一矛盾還將在一定的時間記憶體。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1、少講多練,精講多練初中計算機課程是一門重在操作的課程,教學中應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塗,講一節課不如操作十幾分鍾。在許多操作課程中,注重教學質量,採取少講多練習,通過精心匯入,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的基本內容,然後再授新內容,最後進行鞏固練習訓練。一堂課一般只安排十幾
分鐘進行講解、示範,空出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上機練習,對所學內容得到鞏固、操作熟練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時也可根據學生的理解知識能力,講授內容作一些適當調整,著重講一些重點、難點、疑點,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讓學生親自去操作實習。
2、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由於計算機基礎的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條件的學生在家長的支援下,購置了電腦,甚至在小學階段就到各類計算機培訓班進行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但大多數學生,由於家庭經濟狀況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識水平的限制,要麼根本談不上買電腦,要麼即便有了也處於無人指導的情況,僅僅有一些計算機方面的零星概念,屬於“電腦盲”。因此,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漢字的輸入、資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對基礎好的同學佈置測驗、小競賽、提高練習等,並支援他們進行感興趣的一些操作,如:電腦繪圖、打字遊戲,鼓勵他們自學課本上選學模組,並作一定的輔導,這樣就有較多時間對基礎差的同學多指導,使他們順利完成基本教學任務或操作訓練。
3、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在設計這個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特點與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和興趣等。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的角度考慮,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設計。例如在進行《網頁製作》這一教學內容時,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蒐集一些好的網頁給學生看,告訴他們在網頁中不僅要有好的文字內容,還要有優美的背景音樂,以及一些好看的動畫效果。這樣的網頁在教學過程中演示,學生會立即表現出興趣。通過這樣一個情境,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什麼是網頁,並教會他們利用所學過的軟體來製作網頁,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4、形象舉例,直觀呈現初中學生由於思維方式的限制,對於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更喜歡直觀的內容,喜歡動手親自操作。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很多知識對於學生來說,都是相對比較抽象的,如果教學中不注重這些特點,學生將很難一下子理解那麼多的計算機知識。因此,作為計算機教師,應力求在上課的時候,多舉例子,將深奧的知識講得通俗易懂。例如,在上計算機基礎知識課時,可以將計算機的硬體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過眼睛、鼻子等器官獲得外界資訊的,可以把它比作計算機的輸入裝置;人類獲得資訊後由大腦處理,大腦就相當於微處理器;資訊經過處理後再由嘴巴說出來,那嘴巴就相當於輸出裝置。這樣一講,通過形象舉例、深奧的知識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強了記憶。
三、總結,以上即是筆者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的幾點膚淺認識。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為了緊跟科技的發展,適應初中計算機教材內容的更新頻率,我們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學是一門藝術,計算機教學剛剛起步,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討,共同完善。實踐呼喚理論,過去多年傳統教學形成的計算機教育觀,需要不斷進行完善,才能適應新的情況,時代需要我們勇於探索並積極創新計算機教育理論,共同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的資訊科技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迎珍. 中學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 教學與管理,2004,12.
[2] 貢梅. 提高初中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方法與途徑[J]. 科學之友,2009,0926.
[3] 單春方. 對初中計算機教學的探索[J]. 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7,203.
初中計算機教學論文範文二:如何把握好資訊科技的教學
在我校一週只安排一節資訊科技課,是作為所謂的副科來上的,但學生們是非常的喜歡。資訊科技課一到,學體們是歡呼雀躍。教室裡是充滿了一派“喜慶”氣氛。但作為教師,這時就不能任由他們胡鬧了,要認真的上好這節課,讓學生要學到一點有用的東西,而不是任由他們上上網就算了。所以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讓學生感到資訊科技不只是上上網
現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資訊化的推進,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資訊科技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程序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項,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型別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資訊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資訊,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資訊,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資訊的概念及資訊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作為資訊科技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資訊科技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